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东马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东马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东马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东马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东马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东马营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全球史》指出:“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可是到了明朝早期,科技革新的速度放缓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是()A.政府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革新B.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来源C.八股取士造成科技人才配置严重失当D.中国古代传统科技观念重经验轻创新参考答案:C2.万隆会议不仅是亚非国家团结起来走向世界舞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完全消除了与亚非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分歧C.始终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D.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参考答案:D3.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参考答案:B4.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参考答案:A5.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左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参考答案: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参考答案:B7.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参考答案:A8.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表示:“假如当初我们能够将这场胜利转化为和平,我们也许可避免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这说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是

)A.以色列为扩大“六日战争”的胜利而发动的B.英法为恢复在中东的地位而联合以色列挑起的C.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六月战争”的失地而发动的D.阿拉伯国家内部因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发动的参考答案:C9.右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有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参考答案:C10.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C.人民不支持革命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参考答案:D材料认为当时的国人风俗习惯比较落后,对选举、议会等属于国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熟悉,这就说明需要开启民智,对人民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故选择D项;材料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思想需要启蒙,而并非说明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故A错;国民对选举、议会等属于国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熟悉,不代表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故B错;而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综上所述答案选择D项。11.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多夫》、《红与黑》等入选“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上述三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A.拜伦、雨果、巴尔扎克

B.雨果、海明威、司汤达C.

拜伦、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

D.雨果、罗曼罗兰、司汤达参考答案:D12.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A.中途岛之战

B.日德兰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不列颠之战参考答案:D13.下面为山东省陵县农民增收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经济中出现了平均主义倾向B.农民的生产收入得到了普遍增长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村活力参考答案:D【详解】由材料可知,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的收入总体上比单干时的收入增加较为明显,由此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村活力,故选D。材料并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排除A;从材料可知,与单干时收入相等和减少的农户也不在少数,因此B项中“普遍增长”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排除C。【点睛】判断图表的综合趋势需要学生根据表格上的横向指标进行判断,在做此类题目时学生要严格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注意选项中的程度用词。14.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A.“开眼看世界”B.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可知,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B正确。15.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的方式是(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由选民间接选出C.由参众两院组成国民议会选出

D.由众议院选举产生参考答案:C16.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的发言B.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C.这次会议提出的外交思想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参考答案:D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结合时间中共七大和当时毛泽东的话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并没有要说明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也未批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B两项,D与材料无关,所以材料说明当时是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所以选择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七大【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18.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孙中山、陈独秀C.康有为、孙中山

D.洪仁玕、康有为参考答案:B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是指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而“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则是指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孙中山、陈独秀。19.《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古代科技。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政治上,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衰落;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转为闭关锁国,这就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经济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3)思想文化上:理学走向僵化,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20.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后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指导思想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生存的空间参考答案:A21.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B22.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①《柳永》

②《四书章句》

③《清明上河图》

④《国粹京剧》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B23.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参考答案:C【详解】由课本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时间不符,故A错误;“一边倒”“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方针,与本题无关,故B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记忆,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即为保障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亚非国家之间就应该求同存异,不要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不同而造成分裂。24.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提到:“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它在聚拢大量经济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它损害了工人利益和社会公平,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这表明(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②垄断组织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③垄断组织存在损害社会公平的问题

④垄断组织会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25.湖南省博物馆曾复制总重仅为49克的素纱襌衣,但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现在的蚕宝宝比西汉时的要肥胖,吐出的丝明显要粗、重。于是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个案例不能说明A.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B.西汉的素纱襌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C.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D.文物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性工程参考答案:C素纱襌衣总重仅为49克,这说明汉代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也可说明西汉的素纱襌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故A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原来的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说明文物的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工程,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专家们培育出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后,才用其丝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这体现不出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故C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26.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参考答案:B2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参考答案:D28.七年战争后,为了缓解财政困难,英国政府决定向北美殖民地征收各种赋税,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对此,驻北美英军司令评论说:“问题不是印花税不合时宜,也不在于殖民地居民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宪法’,违反了他们的权利。”该评论反映出()A、英国增加赋税的做法是正确的

B、殖民地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C、殖民地人民的权利意识在增强

D、独立战争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参考答案:C29.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A.发表了《神圣家族》

B.发表《共产党宣言》C.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参考答案:B30.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我国的《大学》《中庸》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的观玩真理的生活。《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差别还不够明显么?一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材料二怪不得维特福格尔说:“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上层阶级和最高官厅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并加以奖励。但他们所怀抱的意义和西洋完全不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谁也不能否认。”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谓同治六年,曾文正公方初定捻军回到上海,去就南京两江总督任,极注意于其亲自手创之江南制造厂,文正见之,大为欢喜。”容闳因劝其设立兵工学校,以期中国将来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工程师,大为文正所赞许。——摘编自维特福格尔《东方专制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与近代中西科技与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二者对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白然科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特点与影响:中国人重视实用技术的探讨与经验总结,忽视理论和规律的研究,受儒家伦理影响明显,束缚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西方人崇尚理性,追求真理,推动了古代科技发展和近代白然科学的兴起。(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加剧,统治危机加深;在与列强打交道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军事和科技上的先进性;地主阶级中部分开明人士强烈民族意识的驱使。(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并结合所学从中国人对待科技以及西方人对待科技不同特点,原因结合所学从思想、政治以及经济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二“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列强侵略、政治危机以及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推动等思考回答。32.(20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4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