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
3.下列各项中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
4.下列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养鱼池B.农田C.荒漠D.城市
5.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6.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7.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A.压力B.重力C.阻力D.浮力
8.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9.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B.能量流动是循环波动的C.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增的D.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载体
11.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12.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3.“三基点”温度是指()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以上三者都是
14.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15.按环境的主体对环境分类,可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B.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C.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16.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1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18.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19.植物株高的增长属于()增长型。
A.几何级数B.J型C.S型D.混合型
20.按照饶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体系,银杏属于()。A.隐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高位芽植物
21.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22.生态学的基本视角是()。
A.整体观和综合观B.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C.与其他科学结合D.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
23.人类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能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这些能源为()。
A.可再生能源B.不可再生能源C.直接能源D.再利用能源
24.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25.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接近()。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2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27.低温期(),植物受害越重。
A.温度越高B.越短C.越长D.有间隔
28.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9.泛群系是()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北欧学派D.苏联学派
3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1.“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32.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
33.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
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34.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
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发育天数
3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36.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37.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38.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39.下列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
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
40.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41.《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42.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43.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44.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D.冰川融化
45.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46.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47.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48.下列关于能量和物质循环正确的说法是()。
A.能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方向逐级流动
B.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往返流动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D.循环”一词意味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被永远重复利用
49.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50.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磷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等
B.各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
C.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无关
D.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无任何影响
二、填空题(20题)51.通常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的丰富度和种的______两方面含意。
52.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______。
53.在海洋某深处,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正好与其呼吸消耗相平衡,这一点就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
5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______型。
55.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56.植物发育起点的温度称为______。
57.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8.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9.现在生物群落命名,一般会根据以下三个方面:①其主要优势种或种的某些个体的集群;②______的主要生活方式;③为群落所占有的栖息环境,具有极明确的栖息条件的特点。
60.依靠风作为媒介传播花粉的植物称为______。
61.土壤结构是()的排列组合方式。
62.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四类。
63.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64.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生物的一生中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是随着生物______阶段的推移而变化的。
6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生物小循环和______两方面。
66.解决生态失调要依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______。
67.在相同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不论种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终产量总是趋于相同,这就是______法则。
68.______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69.只有当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是______日照植物。
70.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三、判断题(10题)71.工业化农业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A.正确B.错误
72.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在进行间作时,应选择需光性都很强的植物种类。()
A.正确B.错误
7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周转率的倒数。()
A.正确B.错误
74.哺乳动物大多属于K对策生物。[]
A.正确B.错误
75.pH<3时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大多数生物将不能存活。()
A.正确B.错误
76.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77.随着海拔升高积温不断减少,因此农作物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A.正确B.错误
78.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A.正确B.错误
79.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82.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83.简述种群水平稳态机制和反馈调节。
84.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5.简述风对生物的影响。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87.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表现在()。
A.大气环流总是把热量由热带输向寒带,以减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的光能,借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被吃进动物体的植物经过消化和吸收被转化为身体的构成部分,植物中的化学键被打破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用于促进动物各种化学反应,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神经传导
D.当人体细胞中的糖经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时,这些能量大约只有55%被固定在其他化学键中,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环境中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A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6.B
7.C
8.A
9.D
10.A
11.C
12.D
13.D
14.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15.B
16.C
17.A
18.B
19.C解析:植物株高的增长速度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株高趋于一定恒值,不再增加,故呈S型,选C。
20.D
21.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22.A
23.A
24.A
25.A
26.D
27.C
28.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9.C
30.D
31.B“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年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32.D解析:A、B、C三项只是生物间的一种关系,本质上三者都是营养关系,故选D。
33.D
34.D
35.A
36.D
37.D
38.B
39.B
40.D
41.A
42.D
43.B
44.C
45.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46.C解析:非密度制约因子是指种群外部环境因子,故选C。
47.B
48.C
49.C
50.A
51.均匀度
52.生态入侵
53.补偿点补偿点
54.沉积沉积
55.群落最小面积
56.生物学零度生物学零度
57.马世骏
58.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59.优势种优势种
60.风媒植物
61.土壤颗粒
62.岛屿生态学
63.驯化生态系统
64.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65.地质大循环地质大循环
66.重建
67.最后产量衡值
68.投影盖度
69.中中
70.净生产量
71.B
72.B
73.A
74.A
75.A
76.N
77.A
78.B
79.B
80.A
81.(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82.(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83.(1)种群数量变动是由矛盾着的两组过程(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物理和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着调节作用。
(2)种群调节机制系列理论,如气候学说、捕食和食物作用学说、社会性交互作用学说、病理效应学说、遗传调节学说等。
(3)种群数量的反馈调节。种群数量动态的平衡是指种群的数量常围绕某一定值作小范围内的波动,它是与种群Logistic模型联系在一起的。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然后加快,但不久之后,由于环境阻力增加,速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容纳量K的平衡水平并维持下去。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导致增殖率和个体生长率下降,形成反馈调节。
84.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85.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1)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卷及评分试卷A答案及评分
- 多媒体设计师考试经验分享与试题及答案
- 多媒体设计师考试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全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准备关键试题及答案
- 了解2024食品安全员考试内容大纲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常考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多媒体创作技能题及答案
- 2024年公务员省考的复习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秘书证考试全网关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50题)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电影赏析绿皮书课件(内容详细)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如何挖掘商机PPT课件
- 平行四边形培优专题训练
- 公制螺纹塞规的尺寸计算
- 212地铁车站保护监理实施细则
- 动物防疫条件自查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