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中学2022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中学2022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中学2022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中学2022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中学2022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中学2022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参考答案:考点:3L:《诗经》和楚辞;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以周朝的分封制图为切入点,考查《诗经》的内容.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到齐、魏、秦、陈,卫等,可判断出此图为周朝的分封制图,可以确定这个时期是周朝.A项选自《诗经》,故A项正确.B项涉及两个人:西汉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涉及汉代的李广将军,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涉及的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A.【点评】《诗经》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曲调,共160篇.雅即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西周时的作品,小雅74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少部分是东周时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比较舒缓,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诗经》内容大致分为六类: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2、农事诗.3、燕飨诗.4、怨刺诗.5、战争徭役诗.6、婚姻爱情诗.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参考答案:B3.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参考答案:B从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来看,伯利克里发动战争是根据公民大会的决定,仅仅只是伯利克里主张战争并不必然会发动战争,只有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故答案为B项。发动战争是公民大会决定的,不能由伯利克里对结果负责,排除A项;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时间不很长,我离开了这个随随便便的环境。又不久,国土被侵占,学校(北京大学)迁往西南,同清华、南开合伙过日子去了。一晃过了十年光景,学校返回旧居,……”文中“十年光景”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土被侵占”可知受到外国入侵,排除D项;再根据“学校迁往西南”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沦陷,大学迁往西南组成西南联大,故B项正确。5.蒋介石在某日的日记中写道:“……严督沈阳与锦(西)、葫(芦岛)两兵团赴援锦州,以期救护我范汉杰、卢浚泉等忠勇将士。”这表明A.北伐战争全面展开,东北战场出现敌我拉锯之势B.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正全力进攻我国东北地区C.刘邓大军已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序幕已揭开D.辽沈战役打响,东北战场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参考答案:D6.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人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参考答案:B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崇尚孝顺和忠心,材料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体现出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影响,故A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清时期思想主张,故C错误;D中普遍认同说法绝对。7.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若干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参考答案:C略8.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上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其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政策措施有

A.一五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总路线

D.批判修正主义参考答案:AB9.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等给中国带来后患,该官员建议实行海禁政策。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10.据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1956年一年中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初步统计有50多次,多于过去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这一现象的直接背景是(

)A.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 B.文艺领域拨乱反正任务完成C.“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 D.《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参考答案:C11.“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参考答案:D12.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是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不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13.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行业自我管制的重要机构,负责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与交易。20世纪20年代,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一个尺度可以衡量当时股票的价值”。这表明美国证券的自我管制A.因政府完全放任而失效B.是国家干顶经济的尝试C.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D.未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一个尺度可以衡最当时股票的价值’”中可以看出由于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纽约证券交易所无力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和交易,说明不能适应市场急剧扩张的发展,从而不能起到自我管制作用,也就是表明美国证券的自我管制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正确答案为C。材料中没有显示政府放任而失效,排除A。罗斯福新政后才开始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是在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中无法体现是否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D错误。14.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参考答案:考点:L2: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要求了解天主教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之间的区别,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解答:材料中威廉?廷得尔主张教徒自由阅读《圣经》,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思想,触犯了天主教的权威.因此选D;A项和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既与材料不符也与史实不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欧洲宗教改革,要求了解改革的社会背景,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天主教的改革具有必然性.15.《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考答案:C材料认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C;AB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虽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但不符合时间限定,排除D。16.《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这段论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A.阶级斗争的开展 B.旧生产关系的变革 C.整体世界的演进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A、B、C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大工业”带来了一系列变化,考查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故选D。17.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A.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C.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 D.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参考答案: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思考.解答: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赖以存在和实现对农民阶级统治的根本,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故A项错误;宋朝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并没有发生质变,而且在后来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更高的明朝也是抑制兼并的,故B项错误;因为宋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地方势力在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受到中央的全面控制,作为其中部分政策的产物,统治者实行了这一土地政策,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就逐渐从世家大族下移到庶族地主手中,而唐朝是抑制兼并的,故D项错误;故选C.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C.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认识到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政治观念的变化,无法反映政治制度是否确立;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共和政体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9.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道光帝视之为“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A由“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说明当时清政府第一次修订条约,不懂有修约之说,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三个条约都不是第一个条约。20.“(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 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参考答案:D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邦联”“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等信息可知,材料显示了邦联制下美国的困境,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政府的松散无力不能适应美国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选D项。A、B、C三项都与材料无关。2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生主义

参考答案:D22.热播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有这样一个情景“通过太空中虫洞的时候,他们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时间”,这一大胆的想象是基于谁的理论()A.牛顿的经典力学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通过太空中虫洞的时候,他们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时间”基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应选B。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23.1815年,一场决定着欧洲历史命运的大决战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处开展。这场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此战即是(

)A.土伦战役

B.奥斯特里茨战役

C.莱比锡会战

D.滑铁卢战役参考答案:D2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参考答案:D25.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

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

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参考答案:C材料的主旨是影射社会,让读者自己体会,不是不易懂,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语言高雅难于理解,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内容深刻,对社会有影射,故C项正确;材料语意重在解味不是强调自己的艰苦,故D项错误。26.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用发散、比较的思维理解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思想的异同。维新派、革命派侧重于政治上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新文化运动侧重于思想上反封建,宣传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A、C两项是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思想共同之处,D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与本题目的题意不相符合。所以答案选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27.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参考答案:A28.“(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和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D.行省制与御史台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正确;行省制是元朝创设的,故AD项排除;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故C项排除。29.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参考答案: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30.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从崇拜”、“计划经济体制”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参考答案: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99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解答: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冲破了对“计划经济崇拜”观念,故B正确;ACD三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论的提出无关,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除十将军外,雅典几乎所有官职均向各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提出任何建议或批评公职人员,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投票并作出决议。材料二: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又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2)材料一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说明了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与材料一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1)民主程度高,人民主权。?(2)20岁以上的男性自由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的局?限性?。?(3)希腊哲学的繁荣是在民主制度的保障之下出现的。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特别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使用各种方法鼓励公民参政议政,保证了他们拥有较高程度的自由,给予公民广阔的思想空间。这些都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成为希腊文明繁荣的主观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希腊民主制度对希腊文明的积极作用。材料一中的“发言权”“辩论”等可以与材料二的哲学繁荣进行联系,再结合教材内容作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字字体一览表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更便于书写。隶书出现后很快流行起来。楷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民间又产生了草书、行书等字体,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颁布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简化字运动夭折。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回答:(1)依据材料归纳汉字演化历程的特点。(2)分析新中国推行汉字简化政策的原因。参考答案:(1)特点:历时长;逐步进行;由繁到简;以适用性为主要目标,兼顾艺术性;民间自然演变与政府政策推行相结合;字体由单一演变为多样化。(2)原因:继承了汉字减化的历史传统;尊重民间自然简化的现实,顺应了大多数汉字使用者的要求。(1)从材料一所展示的图片来看,从甲骨文开始中国汉字开始演变,隶变之后汉字格式基本定型,到魏晋时期基本形式也确定,但是不同朝代还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