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第八中学2022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蚕豆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有全能性B.神经元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再有基因表达C.原肠胚的形成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有关D.癌细胞的出现与致癌因子有关,而与基因表达无关参考答案:C2.糖链是细胞内除蛋白质、核酸之外的另一类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分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糖链是生物体内糖的主要存在形式,如淀粉、糖原都是常见的糖链B.糖链都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根据长度不同,糖链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D.可用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情况下检测糖链的存在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糖链是生物大分子,如淀粉、糖原等,故A正确,C错;有些糖链如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物质,纤维素是作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不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共有B错误;菲林试剂是用于检测还原性糖,而多糖不属于还原性糖,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糖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增加参考答案:答案:A4.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第二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B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两个纯系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再相交,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C.F2中紫眼果蝇有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D.F2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仍然可以出现3种表现型参考答案: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B_个体是紫眼,aaB_、aabb是白眼,则红眼的基因型是A_bb,实验中纯合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子二代中紫眼:红眼:白眼=3:3:2,因此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由于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亲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是AaXBXb(雌性紫眼)、AaXbY(雄性红眼),则F2中紫眼果蝇有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C正确;F2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只能出现红眼和白眼2种表现型,D错误。5.Na+、K+等离子不能通过纯粹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膜,加入离子通道(蛋白质)后却能高速地顺着浓度梯度跨过人工膜。这种运输方式属于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胞吞胞吐
参考答案:答案:C
6.关于ES细胞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B.在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D.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衰竭等疾病参考答案:D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B.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D.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甲是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见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的植物细胞里面没有叶绿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图片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8.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人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竞争激烈程度更大参考答案:A9.“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家有关部门对那些无法辨认身份的遇难者,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DNA检测,并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和检验,建立了遇难人员身份识别的DNA数据库。DNA检验的正确率,理论上并非能达到100﹪,具体操作中只能精确到99.9999﹪。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用DNA检测的方法识别身份时,必须使用限制酶B.辨认一个孩子的身份时,必须有双方父母的DNA才能判断C.具体操作中DNA检验的正确率达不到100%的可能原因是基因会发生突变D.遇难人员DNA数据库的建立是依据DNA的特异性参考答案:B10.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该病属于()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参考答案:C【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解答】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由此可见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题中遗传病的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11.图9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甲、图乙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I切割
B.图甲所示的质粒分子在经SmaI酶切割后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为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DNA聚合酶
D.用EcoRI、HindⅢ和BamHI中的任意一种酶切割质粒和外源基因都可以参考答案:A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核酸分子杂交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D.原核生物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参考答案:B【分析】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患者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体外培养后再输回患者体内,或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体内.前者为体外途径,后者为体内途径。进行基因检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需的特异的DNA探针;二是必需的基因组DNA,当两者都变性呈单链状态时,就能进行分子杂交。【详解】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错误;基因诊断又称DNA诊断或分子诊断,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直接检测出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利用的原理就是DNA分子杂交,B正确;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DNA片段,一种基因探针只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或一类病毒,C错误;原核生物基因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现在很多转基因生物就是用原核生物的基因杂交产生新品种的,比如抗虫棉等,D错误。13.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的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表:血红蛋白部分α链血红蛋白的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HbAACC苏氨酸UCC丝氨酸AAA赖氨酸UAC酪氨酸CGU精氨酸UAA终止
HbwaACC苏氨酸UCC丝氨酸AAU天冬酰胺ACC苏氨酸GUU缬氨酸AAG赖氨酸CCU脯氨酸CGU精氨酸UAG终止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异常血红蛋白异常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发生了突变B.控制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Hbwa)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C.控制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Hbwa)的基因增添了一个碱基对D.控制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Hbwa)的基因缺失了一个碱基对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Hbwa和HbA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Hbwa138位氨基酸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比较密码子可知,发生改变的原因是α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解答】解:A、异常血红蛋白异常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BCD、根据表格可知,异常血红蛋白(Hbwa)形成的直接原因是mRNA上缺失一个碱基C,该变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C≡G)缺失,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09长沙一中、雅礼中学联考)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大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A.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两种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参考答案:答案:A1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参考答案:D16.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错误的是()A.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含有染色体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C.含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D.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参考答案:DA.糖元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因此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A正确;B.玉米、小白鼠是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有染色体,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正确C.玉米、乳酸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细胞中含水、DNA、RNA、蛋白质等物质,两者都有细胞壁,C正确D.玉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但乳酸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不含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D17.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RNA的功能
(
)A.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D.作为基因表达的媒介参考答案:A18.将新鲜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苔藓细胞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苔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30%,发生了质壁分离B.①处为红色,②处为绿色,③处为无色C.此时滴加清水,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D.改用一定浓度的H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可观察到自动复原现象参考答案:D【分析】据图可知,新鲜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发生了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图中①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②为原生质层,③为细胞液。【详解】A、苔藓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说明其细胞液浓度低于30%,A正确;B、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①处为红色,②处含有叶绿体,为绿色,③处为无色,B正确;C、此时滴加清水,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C正确;D、一定浓度的HCl溶液会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此时不能观察到自动复原现象,D错误。故选D。19.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参考答案:D20.如图表示人体内发生的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各种免疫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1的包括甲、丙、戊、丁B.丙→丁、丙→戊以及戊→丁的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当1的种类不同时,选择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C.2作用于1的过程中存在特异性识别,而且1的清除与细胞的凋亡有关D.1可以是某些蛋白质,每一次的侵人都可以通过作用于戊,使免疫的速度加快,强度更强参考答案: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示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图中1表示抗原,2表示抗体,甲是吞噬细胞,乙是T细胞,丙是B细胞,丁是浆细胞,戊是记忆细胞.【解答】解:A、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乙、丙、戊,吞噬细胞只能识别抗原,而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B、丙→丁、丙→戊、戊→丁都是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不同的抗原导致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种类不同,因此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B正确;C、此过程表示体液免疫,此时的抗原存在于体液中,清除抗原时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即可,不存在细胞凋亡,只有细胞免疫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C错误;D、如果是初次免疫,就不是通过作用于记忆细胞进行免疫反应,D错误.故选:B.21.群落是较高层次的系统,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A.在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B.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C.在一个湖泊中鱼类的栖息场所如何D.在某灌木林中几种小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学生识记并区分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即可。22.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参考答案:C2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
A.60
B.80
C.120
D.180参考答案:C24.在a、b、c、d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图。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c条件下,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参考答案:C25.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参考答案:D2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可使细胞内合成特异性蛋白质
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全能性逐渐增加
C.细胞分化是细胞固有基因的正常表达过程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向专一性状态转变参考答案:B2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中,黄色(A)对绿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B)对皱粒(b)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则F1自交后代中的重组类型约占6/16B.已知二倍体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12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单倍体幼苗的芽尖,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的各部分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依次为:根尖细胞24条,精子12条,叶肉细胞24条C.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若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则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10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D.从分子水平看,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内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以及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参考答案:B28.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比较: 29.一个双杂合子孕妇,从她父亲那里遗传了一个血友病基因h和酶A基因,这两个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交换值为5%。经染色体分析得知胎儿为男性。如果羊水检查发现胎儿细胞不存在酶A,则可预测该胎儿患血友病的概率为A.2.5%
B.5%
C.47.5%
D.95%参考答案:B30.现代生物技术(14分)pEZZ18表达载体可以利用蛋白质A的信号肽将目标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避免蛋白在胞内被降解,利用Z基因产生的功能区蛋白进行筛选.图乙为pEZZ18表达运载体模式图,图甲为目的基因示意图.现有研究小组欲使用该运载体生产甲肝疫苗(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图甲注:图甲阴影区域为甲肝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图乙注:ori为复制原点。Ampr为青霉素抗性基因,lac为转录起始点,spa为蛋白A基因转录起始点,E为蛋白A基因,Z为功能区基因,lacZ基因表达产物经反应会产生蓝色物质(基因插入后lacZ基因无法表达,菌落呈白色)。
(1)该实验的目的基因是
,运载体酶切是选用的酶切位点是和.酶切后应用
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已知经酶切的目的基因大小为1415bp,则重组后的运载体大小为
bp.(2)若需筛选带有重组运载体的细菌,则培养基中应添加
及与lacZ基因表达产物反应的底物,目的菌株在平板中呈现色.(3)产生目的蛋白后,需进行分离提纯,下列对该蛋白分离纯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A.分离纯化过程需要进行破碎细胞操作B.可以通过加入硫酸铵的方式让蛋白质沉淀C.可以通过层析的方式对蛋白进行提纯D.分离过程需要考虑是否会使蛋白质变性.参考答案:(1)甲肝病毒衣壳蛋白基因
XbaI
PstI
DNA连接酶
6000(2)青霉素
白(3)BCD
【分析】分析甲图:外源DNA分子中含有限制酶XbaI、PstI和SmaI的切割位点,用限制酶SmaI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只用限制酶XbaI切割会导致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因此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对运载体酶切时选用的酶切位点是XbaI和PstI.分析乙图:图乙为pEZZ18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可以利用蛋白质A的信号肽将目标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避免蛋白在胞内被降解,利用Z基因产生的功能区蛋白进行筛选(lacZ基因表达产物经反应产生蓝色物质,目的基因插入后lacZ基因无法表达,菌落呈白色).【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基因是甲肝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外源DNA分子中含有限制酶XbaI、PstI和SmaI的切割位点,用限制酶SmaI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只用限制酶XbaI切割会导致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因此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对运载体酶切时选用的酶切位点是XbaI和PstI.酶切后应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运载体也用限制酶XbaI和PstI切割,已知经酶切的目的基因大小为1415bp,则重组后的运载体大小为4591+1415﹣6(运载体中限制酶XbaI和PstI之间有6个碱基)=6000bp.(2)标记基因是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要需筛选带有重组运载体的细菌,则培养基中应添加青霉素及与lacZ基因表达产物反应的底物,目的基因插入后lacZ基因无法表达,菌落呈白色.(3)A.由于蛋白质A的信号肽将目标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分离纯化过程不需要进行破碎细胞操作,A错误;B.可以通过加入硫酸铵的方式让蛋白质沉淀,B正确;C.可以通过层析的方式对蛋白进行提纯,C正确;D.蛋白质的活性易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分离过程需要考虑是否会使蛋白质变性,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1.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参考答案:答案:D32.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获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B.F2中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存在致死基因...C.F2中红眼黄体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红眼黄体:黑眼黑体=8:1D.F1与亲本中黑眼黑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参考答案:B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黑眼黄体为双杂合子,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A项正确;F2中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B项错误;F2中红眼黄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雌雄个体自由交配,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3aB、1/3ab,其后代中红眼黄体∶黑眼黑体=8∶1,C项正确;F1AaBb与亲本中黑眼黑体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有黑眼黄体、黑眼黑体2种,D项正确。33.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三种类型,兴奋传导方向可能依次为①③⑥⑤②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参考答案:B3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S型肺炎双球菌是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参考答案:B【分析】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可以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时间太早,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细菌,或搅拌时间太迟,细菌已部分裂解,A错误;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有S菌出现,B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所以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和含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然后再用含32P和含35S的细菌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C错误;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相应蛋白质,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对其进行标记需要先标记其宿主细胞,再用带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35.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参考答案:答案:B36.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的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参考答案:A37.(07黄冈中学、襄樊四中联考)为了验证口腔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7℃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参考答案:A38.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是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酸参考答案:A39.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害虫防治过程害虫种群密谋曲线变化分析,难度中等。图示D点种群密谋高于B点,是因为农药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增加,农药使用不会提高害虫抗药性基因突变率,A错误;E点起害虫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较低程度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防治,A、B、C、D点害虫种群密度小幅度下降后又反弹,是药物防治,B正确;A、B、C、D之后反弹上升段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F——J间为稳定型,C错误;图示害虫种群密度降低是由于农药或生物防治,而不是食物短缺。D错误。40.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灯饰电子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工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 2024-2025企业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模拟题
- 2025-2030中国牙科陶瓷底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清酒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液压成形钣金工艺与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泌尿系统药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轮胎刷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卷一
- 居住区规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内容
- 体质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 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与管理
- 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模拟试题(有答案)
-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 中班幼儿主题墙设计方案
- 健身房市场调研报告总结与反思
- 钢结构施工准备-钢结构识图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