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辉坨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骑桶者卡夫卡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我必须非常清楚地向他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子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中的活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说:“谁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休息一下子。”“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向上面看一下,你们会立刻发现我的,我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会高兴得发疯。其他顾客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能听到煤在桶里发出的滚动声!”“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迈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待着,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妇人说着,上了街道。当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他想要点什么?”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我们关门吧,天太冷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遗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你这个恶魔,”当她半蔑视,半得意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因为贫穷没有煤烧而去向煤贩子求助,竟然是骑着空桶去的。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骑桶者的形象。C.最后,煤店老板娘凶狠、冷漠地拒绝了“我”借煤的请求,但如果老板出来的话,他就会借给“我”。D.小说中将“现在不行”比喻为钟声,说它“令人神魂颠倒”,写出了残酷的现实对“我”精神的震撼。E.“我”在去向煤贩子借煤之前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却遭遇了现实残酷的打击。(2)文章第一段通过哪些内容表现了骑桶者的贫困和绝望?(3)这篇小说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精彩,请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4)请探究骑桶者所骑之桶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参考答案:(1)AD(2)①物资匮乏,煤用光了;②环境寒冷,屋子里充满严寒、窗外冰冷;③面临被冻死的困境。(3)对比手法:①骑桶者良好的愿望与悲惨的结局对比。②骑桶者生活贫苦与煤贩子生活富足对比。作用:对比手法的运用,突显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4)①空的。桶是空的,煤都用光了,寓示骑桶者物质的匮乏。②能够飞行。骑桶者骑着桶飞行在街道上,寓示仅存的自由和希望。③轻,没有反抗力。桶非常轻,浮在空中,老板娘用围裙都可以赶走,寓示骑桶者的弱小和无助。(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文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C项,老板出来也不一定会借给“我”。E项,“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错误,从小说中第一段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看,“我”其实是没有信心的。(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文章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要将相同的信息合并在一起,并用恰当的短语进行总结。第一段首先介绍了“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的生活状况和“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的环境状况,然后写自己不能冻死,要像奄奄一息的乞丐一样去向煤贩子求助。这些都表现了骑桶者的贫困和绝望。(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从小说中找出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通读小说,不难发现骑桶者良好的愿望与悲惨的结局有对比、骑桶者生活的贫苦与煤贩子生活的富足有对比、煤桶的轻飘与生活的沉重有对比等,考生选取其中两组分析作答即可。对比手法的作用,考生可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小说主旨的表达两个方面入手分析。(4)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卡夫卡的小说,行文中多用变形、象征等手法。“桶”是本篇小说中的核心意象,其特点及寓意应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骑桶者讨要煤的过程)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6题。(本题共10分)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
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4.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15.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16.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参考答案:14.D15.B16.(4分)一点一分(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谁的电话何燕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两个男人继续喝。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人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2)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4)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C(2)第一问,小说的明线是老葛和主任两人中秋节喝酒时围绕孩子而进行的谈话;暗线是老葛和女儿为了买衣服的钱而进行的短信、电话往来。第二问,这样构思的好处在于:第一,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叙述不蔓不枝,第二,父亲关心女儿,女儿却非常冷血,明暗双线形成互补对照的关系,使小若和老葛的形象更为丰满。第二,小若的冷漠,是父亲老葛多年教育的结果,这样处理,使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丰富。(3)①任劳任怨。作为父亲,为了孩子,他劳心劳力;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妻子住院也没告诉孩子,②关爱孩子。中秋节,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了孩子,还责怪自己寄迟了。③爱面子。孩子明明是打电话来要钱的,可他却撒谎说孩子是打电话来问候节日的。④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4)示例一:同意改成“寄月饼”。理由如下:第一,从情节来看,因为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中秋之夜,小说中又多次写到“寄月饼”,既写了老葛为女儿寄月饼,也写了毛毛为父亲寄月饼。第二,从艺术手法看,“寄月饼”一事让两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从人物形象看,围绕“寄月饼”一事,表现了三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而令人心酸的爱。毛毛的懂事体贴。小若的冷漠自私。第四,文章反复写“寄月饼”一事,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示例二:不同意改。理由:“谁的电话”在小说中至关重要。第一,以“谁的电话”为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二,从艺术构思来看,“谁的电话”曾在文章中三次出现,“电话”将两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第三,“谁的电话”引出两个父亲对待孩子来电的不同态度,也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主任因儿子成绩不好而愧怍,因儿子重亲情而欣慰;老葛接电话时因女儿冷漠自私而难堪、气恼。第四,电话的内容让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绩优秀情商低,一个成绩不好但情商高,从而引发人们对两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不够懂事”这一分析有误,根据文意可知毛毛很懂事,只不过他的父亲认为他不够懂事。D项,“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这一分析有误,根据文意可知此处说法太绝对了。E项,“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一说法有误,根据文意可知老葛什么也没说,不是因为主任,而是因为他的女儿。故本题应选A、C。(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知道什么是小说的明线和暗线,以及小说的线索有什么作用。一般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第一问依此思路不难概括。第二问,对于“构思的好处”,可从小说的叙述角度、人物塑造和小说的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文中作者的评价性的语句,以及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对“老葛”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可结合他关心孩子学习,给孩子寄月饼,在主任家接电话撒谎等情节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是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时,同意改成“寄月饼”或不同意改成“寄月饼”都可以,但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且要言之有理有据。本题可从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主旨表达等角度入手分析。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要点明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B
9.A
10.D
11.B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也。雄少敢勇,膂力绝人,工骑射,有将率材略。及魏孝武西迁,雄便慷慨有立功之志。大统初,遂与其属六十余人于洛西举兵,数日间,众至千人。与河南行台杨琚共为掎角。每抄掠东魏,所向克获。徒众日盛,州县不能御之。东魏洛州刺史韩贤以状闻,邺乃遣其军司慕容绍宗率兵与贤合势讨雄。战数十合,雄兵略尽,兄及妻子皆为贤所获,将以为戮。乃遣人告雄曰:「若雄至,皆免之。」雄与其所亲谋曰:“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于是,遂诣贤军,即随贤还洛。乃潜引贤党,谋欲袭之。事泄,遁免。
时太祖在弘农,雄至上谒。太祖嘉之,封武阳县侯,邑八百户。遣雄还乡里,更图进取。雄乃招集义众,进逼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元湛委州奔河阳,其长史孟彦举城款附。俄而领军独孤信大军继至,雄遂从信入洛阳。时东魏将侯景等围蓼坞,雄击走之。又从太祖战于河桥。军还,仍镇洛西。
东魏东雍州刺史郭叔略与雄接境,颇为边患。雄密图之,乃轻将十骑,夜入其境,伏于道侧。遣都督韩仕于略城东,服东魏人衣服,诈若自河阳叛投关西者。略出驰之,雄自后射之,再发咸中,遂斩略首。除河南尹,进爵为公。寻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孝闵帝践阼,进爵新义郡公,增邑通前三千八百户,赐姓宇文氏。世宗二年,除使持节、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雄久在边,具知敌人虚实。每率众深入,不避艰难。前后经四十五战,虽时有胜负,而雄志气益壮。东魏深惮之。天和三年,卒于镇。赠大将军。谥曰威。(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B.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C.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D.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B.太祖:与文中大统称呼一样叫做庙号,是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C.公:古代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D.谥: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雄有立功的志向。他在孝武西迁的时候率领属下六十余人于洛西举兵,数日之内就达一千人,与河南行台杨琚形成犄角之势。B.韩雄为人有担当。在他与韩贤交战时,兄长和妻子、儿女都被韩贤捕获,即将被杀掉,韩雄主动前往敌军中营救亲人。C.韩雄在军事上很有才干。他派都督韩仕穿上东魏人的服装,假称从河阳叛变,使得郭叔略骑马出城,乘机杀死了郭叔略。D.韩雄深受太祖赏识。韩雄拜谒太祖后被封为武阳县侯,并被派遣返回故乡图谋大举动,后又随从太祖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每抄掠东魏,所向克获。徒众日盛,州县不能御之。②雄密图之,乃轻将十骑,夜入其境,伏于道侧。参考答案:答案:(1)D(2)B(3)B(4)①每次袭掠东魏,所到之处皆有所获.部众势力一天天强大,州县无法抵挡.②韩雄暗中算计,轻装率领十名骑兵,乘夜潜入郭叔略的境地,埋伏在路边.【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做题讲究技巧,可用排除法.(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应关注课本,重视积累.(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解答】(1)D
“者”放在分句句末,引出原因,其后停顿,排除AC;“既”,已经、…之后,和“后”同表时间,“后”后停顿,排除B;译文:我奋不顾身而博取功名,本来希望向上表达申明忠义之心,下使亲人外戚荣耀显贵.如今如果忍心而不去,人们将会说我呢?亲人被赦免之后,再思谋计策,还不算晚.(2)B
大统不是庙号,是年号.(3)B
“韩雄主动前往敌军中营救亲人”错,原文第一段“乃潜引贤党,谋欲袭之”,是到韩贤军中,当即随韩贤回到洛阳.暗中招引韩贤党羽,打算偷袭韩贤.(4)①“抄掠”,袭掠;“所向”,所到之处;“日”,一天天;译文:每次袭掠东魏,所到之处皆有所获.部众势力一天天强大,州县无法抵挡.②“密图”,暗中算计;“轻”,轻装;“夜”,乘夜;译文:韩雄暗中算计,轻装率领十名骑兵,乘夜潜入郭叔略的境地,埋伏在路边.参考译文: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韩雄少年时果决勇敢,膂力过人,善于骑马射箭,有将帅之才.当魏孝武帝西迁时,韩雄就慷慨激昂,有立功的志向.大统初年,韩雄率领属下六十余人于洛西举兵,数日之内,聚众达一千人.与河南行台杨琚形成掎角之势.每次袭掠东魏,所到之处皆有所获.部众势力一天天强大,州县无法抵挡.东魏洛州刺史韩贤将情况上报,邺城派军司慕容绍宗率兵与韩贤合势讨伐韩雄.交战数十次,韩雄兵马越战越少,其兄长和妻子、儿女都被韩贤捕获,准备杀掉.韩贤遣人对韩雄说:“如果韩雄来,全部赦免.”韩雄与亲信计谋说:“我奋不顾身而博取功名,本来希望向上表达申明忠义之心,下使亲人外戚荣耀显贵.如今如果忍心而不去,人们将会说我呢?亲人被赦免之后,再思谋计策,还不算晚.”于是到韩贤军中,当即随韩贤回到洛阳.暗中招引韩贤党羽,打算偷袭韩贤.事情败露,只得逃跑.当时太祖住在弘农,韩雄前去拜谒.太祖嘉许了他,封他为武阳县侯,食邑八百户.派遣韩雄返回故乡,图谋更大举动.韩雄于是招集义军进逼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元湛丢下州城逃向河阳,长史孟彦举城归降.不久,领军独孤信率领大军开到,韩雄随独孤信入据洛阳.当时东魏将领侯景等人包围蓼坞,韩雄将其击退.又随从太祖战于河桥.大军撤回后,仍然镇守洛水以西.东魏东雍州刺史郭叔略与韩雄边境相接,是个很大的祸患.韩雄暗中算计,轻装率领十名骑兵,乘夜潜入郭叔略的境地,埋伏在路边.派都督韩仕在郭叔略所据之城以东,穿上东魏人的服装,假称从河阳叛变,投奔关西.郭叔略骑马出城,韩雄从后面射他,连射两箭皆中,于是砍下了郭叔略的脑袋.被授为河南尹,晋封公爵,随即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孝闵帝登基,晋封新义郡公,食邑增至三千八百户,赐姓宇文氏.世宗二年,在任上去世.追赠大将军.谥号为“威”.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少刻志于学,卧不设榻几十岁。庆元元年类试,调泸川尉,易什邡,再调绵州学教.授.、罗江丞。吴猎谕蜀,泰之贻书曰:“使吴曦为乱,而士大夫不从,必有不敢为;既乱,而士大夫能抗,曦犹有所惮。夫乱,曦之为也;乱所以成,士大夫之为也。”改知严道县,摄通判嘉定。白厓砦将王壎引蛮寇利店,刑狱使者置壎于法,又罥絓余人当坐死。泰之访知夷都实迩利店,夷都蛮称乱,不需引导,固请释之,不听,乃去官。宣抚使安丙荐之曰:“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召泰之赴都堂审察,以亲老辞。差知广安军,未上,丁父忧。免丧,知富顺监。去官,以禄禀数千缗予邻里,以千缗为义.庄.。知普州,以安居、安岳二县受祸尤惨,泰之力白丙尽蠲其赋。丙复荐于朝,召赴行在,固辞。知果州。踦零钱病民,泰之以一年经费储其赢为诸邑对减,上尚书省,按为定式。民歌之曰:“前张后杨,惠我无疆。”张谓张义,实自发其端,而泰之踵行之。理宗即位,趣入对,言:“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臣恐言路既梗,士气益消,循循默默,浸成衰世之风,为国者何便于此?”上奇其对,以为工.部.郎中。其后言事者相继,无所避忌,自泰之发之。诏直宝谟阁、知重庆府。为书以别丞相曰:“宰相职事,无大于用人有道,去自私之心,恢容人之度,审取舍之择而已。”至官,俗用大变。主管千秋鸿禧观,卒。(节选自《宋史·杨泰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B.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C.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D.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古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现指在高校任教职称较高的老师。B.免丧是指皇帝格外开恩,特别允许官员在守孝期未满时,脱掉为父母守丧的丧服。C.义庄指置买田地设立村庄,收租以赡养族中贫困的百姓,义庄是族人共有的财产。D.工部是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泰之能吃苦,有个性。他年少时立志苦学,近十年来睡觉不设床榻;安丙向朝廷推举他,皇帝召他赴朝,他都加以推辞。B.杨泰之处事认真,有原则。他察访发现蛮人入侵不需接引,便据理力争建议不应判处王壎等人死罪,王壎等人因而被释放。C.杨泰之疏财减税,受人爱戴。他把自己积攒的禄钱发给邻里并建立义庄来救济百姓;任职果州时,为各县邑减税,受百姓爱戴。D.杨泰之不怕得罪人,直言进谏。理宗召他论对时,他劝谏要广开言路;他还写信给丞相,劝告宰相要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吴曦为乱,而士大夫不从,必有不敢为;既乱,而士大夫能抗,曦犹有所惮。(2)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参考答案:10.C
11.B
12.B
13.(1)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叛乱,而士大夫能够与他抗争,他还有所畏惧。(“使”“既”)(2)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求”“而以”)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主要结合句意断句,句意:蜀中名儒杨虞仲的儿子,在逆臣发动叛乱时,劝说执政的人不要妄动;他的建议得不到采纳,于是拂衣罢官。假如他获得些许权柄,一定会临危受命。”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免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建议”并未被采纳,“王壎等人”也未被释放。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使”译为假如,“既”译为既已,“惮”译为害怕。(2)“求”译为求取,“而以”译为却因为。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参考译文: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年少时立志苦学,有将近十年时间他睡觉不设床榻。庆元元年参加类试,调任泸川尉,后改为什邡尉,又调任绵州学教授、罗江丞。吴猎宣谕蜀地时,杨泰之给他致信说:“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叛乱,而士大夫能够与他抗争,他还有所畏惧。叛乱,是吴曦所为;而叛乱所以得逞,士大夫(不与他抗争)所造的。”改任严道县知县,摄嘉定通判。白厓砦守将王壎招引蛮人侵掠利店,刑狱使臣将王壎诉诸法庭,又牵连其他的人罪当论死。杨泰之察访得知夷都实际上靠近利店,夷都蛮人作乱,不需要接引,坚决请求释放王壎等人,他的建议不被采纳,于是罢官而去。宣抚使安丙举荐他说:“蜀中名儒杨虞仲的儿子,在逆臣发动叛乱时,劝说执政的人不要妄动;他的建议得不到采纳,于是拂衣罢官。假如他获得些许权柄,一定会临危受命。”皇帝召杨泰之到朝廷参加审议,他以双亲老迈辞却。差知广安军,还未赴任,遭父丧。服丧完毕,知富顺监。之后辞官而去,把几千缗禄钱发给邻里,又用几千缗禄钱建立了义庄。知普州时,因为安居、安岳二县受祸惨烈,杨泰之极力请求安丙全部免除他们的赋税。安丙又向朝廷举荐他,皇帝召他赴朝,他坚决辞却。后来知果州。踦零钱侵害百姓,杨泰之用一年经费的赢余为各县邑减税,此法上报尚书省,于是成为规定。百姓歌颂他说:“前张后杨,对我们恩惠无疆。”张指张义,由他发端,而泰之继行其后。宋理宗即位,杨泰之急促入朝论对,说道:“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臣恐怕言路堵塞之后,士气会更加消沉,众人都唯唯诺诺,默默无闻,逐渐形成衰世之风,治理国家的人为什么要安于这种状况?”皇上认为他的论对很奇异,让他任工部郎中。后来论说政事的人相继不绝,都无所避忌,这种情形是由杨泰之发端的。诏直宝谟阁、知重庆府。他写信告别丞相说:“宰相的职责,没有比用人之道更重要的,去掉自私之心,恢宏容人的气度,审明取舍之途。”到任后,风俗大变。主管千秋鸿禧观,去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湖光山色》基本上是在公众的视野之外,但这恰恰说明了,本届评奖并没有把作品的知名度太当回事,它所看重的还是作品的文学品质和文学价值这使得这个中国文学最高奖的颁布,第一次显得这样平静,而少了很多口舌和是非而它的另一特色,则突出表现为《暗算》的获奖这个作品的获奖显示了这个奖项巨大的包容性;同时,它也开启了一扇门窗,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多的风格迥异的作品被这个奖项所接纳参考答案:看重文学品质和文学价值,包容风格多样性,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两大特色略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①“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竖贞不屈的品格……②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要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和欣赏
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③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
治印的真精神。”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授徒
伫(chù)立B.描摩
劲(jìng)竹C.念叨
着(zhuó)意D.碑贴
拓(tà)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题材
付与
领悟B.体裁
付与
领略C.题材
赋予
领悟D.体裁
赋予
领略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参考答案:1.
C2.
C3.
D1.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是高考要求之一。可以依据形声字、词义、组合词的特点来识别。A项伫zhù立,B项描摩——描摹(指透过覆在原件上的透明纸按照看得见的线条或文描摹)。D项碑贴——碑帖(从碑石上用纸和墨捶拓而成的)。此外需要注意多音字“拓”,折叠tà<动>(1)拓印,折叠tuò1.〈动〉举,托起。折叠zhí<动>古同"摭",拾取。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题材是文章领域内容,体裁是表达形式。赋予,给予,寄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