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_第1页
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_第2页
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_第3页
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_第4页
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一、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成功之处1、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三、不足之处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2、由于一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四、改进措施“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一、教学效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地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二、成功之处: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这年的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三、不足之处:—的时代背景比较远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觉。四、改进措施: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2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可在课堂中,正在为这些词语怎样引入学生的视野中而犯愁,却发现课堂预设之外的惊喜不断涌现。课堂中,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3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教学难点: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教学挂图。(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2)了解朱德的生平。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3、同桌互读。4、开火车读。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段读课文。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三、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2、组词。3、识记生字。4、师范写,生书写。5、讲评。四、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各一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写词语。2、集体订正。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2)指名回答。(3)全班齐读。2、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3、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2)齐读。(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5)指导朗读。(6)全班齐读。三、总结全文。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四、作业。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山上8.朱德的扁担会师挑粮藏敬重山下不藏教学反思: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5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督导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着。一,基础。在读到“斗笠”,有学生读成了du笠,当时我只是纠正了读音,而没有引申出去讲下它是多音字.在理解“陡”时,我利用了简笔画让他们理解,但是还应该在边画边说。另外,课文还应该让他们多读,读透彻。二,组织。课堂纪录掌握的不好,小孩子一放开后,有点收不住。在开火车的时候要明确要求,对于这个要训练到位,这就要平时多多练习,要仔细倾听小孩子的发音。三,在课上我提的问题过于繁杂,太多,小孩子跟不上,在以后的提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要明确。四,在听课的钱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课堂不是以回答问题为主,而是要学生自己读,反复读,深入读。要读好每一小节,老师的作用是起引读的作用,让学生节节读好。另外在读书时也要目标明确,不要绕圈子。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6《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为了让孩子们彻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这种品质,我采用了观察插图与分析人物行动的方法:一、仔细观察插图,感受朱德的品质在弄清了为什么要去挑粮、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起初,孩子们都没有仔细观察,只说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战士一起挑粮。我提醒孩子们要仔细观察图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经过提醒,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多了。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从图中,孩子们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贵品质。二、认真分析朱德的行动,体会朱德的品质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始终引领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动来体会朱德的品质。我先让孩子们数一下第三小节共有几句话,孩子们数出了7句,然后我们就一句句来分析。重点分析朱德的穿着、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其中,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是重中之重,我问孩子们战士们为了体谅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办法?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劝、藏,我又问孩子们:当战士们劝朱德不要去挑粮食时,朱德有怎样的行动?当战士们藏了朱德的扁担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样的行动?孩子们从文中的“不肯”与“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体会到了朱德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朱德的高贵品质,我们还即兴编排了课本剧,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7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师来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喜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喜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忧一、基础。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忧二、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8《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因为一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比较辛苦。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我让大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一道”、“一块儿”这两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9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了语言符号,而是在其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悬浮于文本的表层,不能用简单的“是什么”、“怎么样”来机械地处理文本。我们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腾或脉脉隐含的感情脉搏,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使学生能在激荡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在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绪中对人生有所顿悟。《朱德的扁担》一课,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来回那么远,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又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一个学生来表演。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吴长松,给他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又给他加了个书包。于是他开始围着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也很高兴的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刚到9圈,他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吴长松又开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起来,他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20圈。这时,我问大家:“你们看我们的同学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吴长松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吴长松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吴长松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吴长松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0《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加深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1这一课相较于《要好好学字》更加难理解,出现了许多远离孩子生活的词语,如“同志”“围攻”“坚守”“会师”“储备”“越发”等等。部分词语放入课文反复朗读,能感受到它的意思;有些词语,通过背景的介绍也懂了;“同志”一词,我是这样帮助孩子们理解的: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一起学习,所以你们是“同学”,那些八路军战士们,有相同的志向,为共同的理想而在一起工作,他们就是“同志”。在疏通了课文的字词后,对课文的教学思路是:朱德的扁担用来作什么用的?为什么去挑粮?去挑粮,就得面对这样危险重重,十分难走的路,战士们和朱德都是什么态度?他们怎么做的?具体诵读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先看图,再找到描述画面的句子,朗读感受这是()的朱德?当同志们藏掉朱德的扁担后,朱德又是怎么做的?你又看到一位()的朱德?在这样的看图,找句子,朗读感受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是能比较容易的感受到朱德不怕苦、不怕累,作为军长,他能工作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是值得尊敬的。这个时候,给出“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就水到渠成了。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2《朱德的扁担》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着重使学生通过质疑,让他们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力争当堂解决,为精读课文内容再次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扫清障碍。在教学中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想想哪些地方不懂。也许是我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都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然后我再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比如打上小问号)。孩子们边读边做记号,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孩子们的书上小问号满满的,提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比如词语:一、词语类。不理解的词语有:井冈山、会师、坚守、粉碎、围攻、储备、茅坪、山高路陡、草鞋、斗笠、翻山越岭、不料、连夜、敬爱。二、句子。1、为什么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了?2、红军为什么要储备粮食呢?3、为什么大家要争着去挑粮?4、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5、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6、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我给予了表扬,虽然像“井冈山”、“茅坪”这种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为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依旧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重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因为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培养质疑能力,这是我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梳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首先是看图理解。比如“草鞋”、“斗笠”等词语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会理解。而“会师”、“粉碎”、“坚守”等这些词语学生根本不懂,我只好结合课文故事的背景去讲解,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地明白。其次是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比如“储备”、“山高路陡”、“翻山越岭”等。而“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弄懂,虽然没能深刻地感悟出课文的主题,但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3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图文结合感知人物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为了让孩子们彻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这种品质,我采用了观察插图与分析人物行动的方法:一、仔细观察插图,感受朱德的品质在弄清了为什么要去挑粮、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起初,孩子们都没有仔细观察,只说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战士一起挑粮。我提醒孩子们要仔细观察图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经过提醒,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多了。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从图中,孩子们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贵品质。二、认真分析朱德的行动,体会朱德的品质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始终引领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动来体会朱德的品质。我先让孩子们数一下第三小节共有几句话,孩子们数出了7句,然后我们就一句句来分析。重点分析朱德的穿着、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其中,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是重中之重,我问孩子们战士们为了体谅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办法?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劝、藏,我又问孩子们:当战士们劝朱德不要去挑粮食时,朱德有怎样的行动?当战士们藏了朱德的扁担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样的行动?孩子们从文中的“不肯”与“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体会到了朱德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朱德的高贵品质,我们还即兴编排了课本剧,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2021年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14《朱德的扁担》这一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对于扁担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