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B.1molC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就是C的燃烧热C.1molH2燃烧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D.相同条件下,1mol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molH2O(l)放出的热量值相等2.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CO(g)+2H2(g)⇌CH3OH(g)②2CH3OH(g)⇌CH3OCH3(g)+H2O(g)③CO(g)+H2O(g)⇌CO2(g)+H2(g)A.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246.1B.将1molCO(g)和2molH2(g)充分反应,反应会放出能量小于90.7kJC.反应CO(g)+2H2(g)⇌CH3OH(l)D.反应③使用催化剂,减小3.关于下列的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的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A.只有③ B.③④⑤ C.⑤⑥ D.①②④⑥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25℃101kPa下,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57.3kJ∙mol-1,则含1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B.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反应2H2O(l)=2H2(g)+O2(g)的ΔH=+571.6kJ∙mol-1C.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D.1mol丙烷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6.关于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B.△H1>△H3C.△H3=△H1+△H2D.△H1=△H2+△H37.已知:①S(s)+O2(g)=SO2(g)△H1;②S(g)+O2(g)=SO2(g)△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相同条件下,1molS(s)比1molS(g)更稳定C.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都比生成物的总键能小D.两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8.对于反应Fe(s)+H2SO4(aq)=FeSO4(aq)+H2(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B.改变Fe的表面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C.通常用H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9.根据所示的能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裂和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之和小于断裂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B.的总能量大于和的能量之和C.和的能量之和为D.10.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SO2可添加到食品中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工业上常用V2O5催化O2氧化SO2制取SO3,进而制得H2SO4,H2SO4溶于水后可电离出H+和SO。450℃、V2O5催化SO2和O2反应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机理如下:反应①:V2O5(s)+SO2(g)=V2O4(s)+SO3(g)△H1=24kJ·mol-1反应②:2V2O4(s)+O(g)=2V2O5(s)△H1=-24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1)的△S=0B.反应(2)是慢反应,决定该反应速率C.2SO2(g)+O2(g)=2SO3(g)△H=-202kJ·mol-1D.使用V2O5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11.图为卤素单质()和反应的转化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B.生成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C.过程中:
则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可以发生C.甲烷作为燃料的优点,不仅是热值高,还易充分燃烧 D.煤制气的过程可以增加煤的热值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纳米金属燃料已应用到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一些原子序数较小的金属、非金属和常用燃料的单位质量燃烧热的比较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在单位质量燃烧热大于汽油和氢单质的物质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种新型燃料可以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这些物质作为燃料使用,除具有高燃烧热值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填一项)。(2)金属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将其制成纳米颗粒,使得燃烧更为容易和充分,其原因是___________。(3)Be粉和MnO2粉末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反应(类似铝热反应),每消耗1gBe粉放出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肼(N2H4)是一种用于火箭或燃料电池的原料,已知:①2H2O(g)+O2(g)=2H2O2(l)ΔH1=+108.0kJ·mol-1②N2H4(l)+O2(g)=N2(g)+2H2O(g)ΔH2=-534.0kJ·mol-1则③N2H4(l)+2H2O2(l)=N2(g)+4H2O(l)ΔH3=___________kJ·mol-1。14.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198360498x(1)已知1mol白磷燃烧生成P4O10(s)的反应热ΔH=-2982kJ·mol-1,白磷(P4)、P4O6、P4O10结构如图所示,则表中x=_______。(2)乙烷、二甲醚的燃烧热较大,可用作燃料,如图是乙烷、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a=_______。②乙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kJ·mol-1。③写出二甲醚完全燃烧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②C(s)+O2(g)=CO2(g)
ΔH=-393.5kJ/mol③C(s)+H2O(g)=CO(g)+H2(g)
ΔH=+131.5kJ/mol请回答:(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2)2g的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2(g),需吸收68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②1mol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2.4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6.(1)实验测得16g甲醇CH3OH(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363.2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2)合成氨反应N(g)+3H2(g)2NH3(g)△H=a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①该反应通常用铁作催化剂,加催化剂会使图中E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图中△H___。②有关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N—HN≡N键能(kJ‧mol-1)436391945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为_______。(3)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用二氧化氯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①N2(g)+2O2(g)=2NO2(g)△H1=akJ·mol-1②N2H4(g)+O2(g)=N2(g)+2H2O(g)△H2=bkJ·mol-1写出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17.哈伯合成氨在较高温度下以氢气做氢源,氢气可由天然气制备。CH4(g)+H2O(g)CO(g)+3H2(g)。如表列出了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H—HC—HH—OC≡O键能kJ/mol4364134671072298K时,上述反应的ΔH=____。18.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的12000~20000倍。表中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键能()941.7154.8283.0写出利用和制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9.用50mL0.5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如果用60mL0.5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填“相等”或“不相等”)。(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0.某学生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将100mL0.5mol/L盐酸与10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稀溶液中,可以近似地认为酸、碱的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等)。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2)简易量热计如果不盖杯盖,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3)实验中改用80mL0.50mol/L盐酸和8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4)若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进行上述实验,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应当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以免造成测量误差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对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21.下图是无机物A~H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未列出)。其中,其中①、②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反应。B是非金属单质,G是金属单质,H是黄绿色气体。(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在化工生产中的目的是____。(2)检验I中阳离子的实验操作为____。(3)在化工生产中每燃烧0.12kgA就会放出853kJ热量,则A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22.A、B、C、D、E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2)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D的气态氢化物形成的盐中含有的化学键: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A2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A2B与H2O沸点更高的是___________。(4)DE3常温下呈液态,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和一种碱,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5)CB2的结构式___________。(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7)工业上用H2和Cl2反应制HCl,各共价键键能数据为H-H:436kJ/mol,Cl-Cl:243kJ/mol,H-Cl:431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A、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A错误;B、碳燃烧生成的稳定化合物应为CO2,B错误;C、H2燃烧时的条件及生成水的状态不确定,故1molH2燃烧生成水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H2的燃烧热,C错误;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1mol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molH2O(l)放出的热量值相等,D正确。答案选D。2.BA.根据盖斯定律,故A正确;B.将1molCO(g)和2molH2(g)充分反应,该反应是可逆的,反应会放出能量小于90.7kJ,故B正确;C.气体转化成液体放出的热量多,带符号,故,故C错误;D.催化剂只影响活化能,不影响,故D错误;故答案为B3.CA.反应1为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2是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A错误;B.反应1的为负数,反应2为正数,则,B错误;C.由盖斯定律反应1+反应2得到反应3,则,C正确;D.未知、的绝对值大小,无法判断是否大于0,D错误;故选:C。4.A若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说明物质变化过程中吸收能量,据此分析判断。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说物质燃烧反应,物质燃烧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①不符合题意;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炬燃烧会放出大量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②不符合题意;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CaCO3高温煅烧,分解产生CaO和CO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③符合题意;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涉及炸药的爆炸反应,是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④不符合题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物质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热量,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不是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⑤不符合题意;⑥火树银花为天气的变化,涉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吸热反应,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发生的是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的只有③,故合理选项是A。5.BA.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时放热,并且含1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反应生成2molH2O(1),所以含1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kJ,故A错误;B.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H2(g)+O2(g)=H2O(l)ΔH=-285.8kJ/mol,所以2H2O(l)=2H2(g)+O2(g)的ΔH=+571.6kJ∙mol-1,故B正确;C.反应是否容易发生,与放热、吸热无关,有些吸热反应常温下也很容易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故C错误;D.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体水和二氧化碳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而不是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B。6.DA.CO(g)+O2(g)=CO2(g)为CO的燃烧,放出热量,△H2<0,故A错误;B.C不充分燃烧生成CO,充分燃烧生成CO2,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充分燃烧,焓变为负值,则△H1<△H3,故B错误;C.根据①C(s)+O2(g)=CO2(g)△H1,②CO(g)+O2(g)=CO2(g)△H2,③C(s)+O2(g)=CO(g)△H3,结合盖斯定律③=①-②,则△H3=△H1-△H2,故C错误;D.根据①C(s)+O2(g)=CO2(g)△H1,②CO(g)+O2(g)=CO2(g)△H2,③C(s)+O2(g)=CO(g)△H3,结合盖斯定律①=②+③,则△H1=△H2+△H3,故D正确;故选D。7.DA.硫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少量的转化为光能,A说法正确;B.相同条件下,1molS(s)比1molS(g)含有的能量低,则1molS(s)比1molS(g)更稳定,B说法正确;C.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键能都比生成物的总键能小,C说法正确;D.1molS(g)+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S(s)+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高,图象表示的与实际不符,D说法错误;答案为D。8.DA.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溶液的温度会升高;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溶液的温度会降低,因此可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A正确;B.Fe是固体物质,改变Fe的表面积,会改变Fe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因而会改变反应的速率,B正确;C.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可通过H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C正确;D.在该反应中Fe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负极材料应为铁,正极材料是活动性比Fe弱的金属或能够导电的非金属,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9.BA.右图示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断裂和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之和大于断裂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A错误;B.右图示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即的总能量大于和的能量之和,B正确;C.由图示可知,和的键能之和为,C错误;D.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错误;故答案为:B。10.BA.反应①的△H>0,450℃时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为熵增的反应,即反应①的△S>0,故A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②,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则反应②是慢反应,决定该反应速率,故B正确;C.反应①:V2O5(s)+SO2(g)=V2O4(s)+SO3(g)△H1=24kJ·mol-1,反应②:2V2O4(s)+O(g)=2V2O5(s)△H1=-246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2+②计算2SO2(g)+O2(g)=2SO3(g)的焓变△H=(+24kJ·mol-1)×2+(-246kJ·mol-1)=-198kJ·mol-1,故C错误;D.V2O5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途径,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即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D错误;故选B。11.CA.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即,A项正确;B.依据盖斯定律进行分析,反应的焓变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H1=△H2+△H3,B项正确;C.非金属性:Cl>Br,非金属性越强,和氢气化合放热越大,而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则,C项错误;D.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形成时要放出能量,即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答案选C。12.CA.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否吸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大多数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在室温下即可发生,A错误;B.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否放热,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例如碳与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需要加热,B错误;C.甲烷含氢量高,不仅是热值高,还易充分燃烧,是一种清洁燃料,C正确;D.能量守恒,煤制气的过程不能增加煤的热值,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D错误;答案选C。13.(1)
Al、Si
原料充足、可再生,燃烧产物几乎无污染(答对一点即可)(2)块状金属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3)2Be(s)+MnO2(s)=2BeO(s)+Mn(s)ΔH=-18akJ·mol-1(4)-642.0【解析】(1)Al、Si在地壳中含量较高,可再生,燃烧的产物几乎无污染,所以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种新型燃料为Al、Si,故答案为:Al、Si;原料充足、可再生,燃烧产物几乎无污染(答对一点即可);(2)将金属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块状金属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3)Be的摩尔质量为9g/mol,由于1molMnO2需消耗2molBe,所以2molBe与1molMnO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Be(s)+MnO2(s)=2BeO(s)+Mn(s)ΔH=-18akJ·mol-1,故答案为:2Be(s)+MnO2(s)=2BeO(s)+Mn(s)ΔH=-18akJ·mol-1;(4)由加合法可知方程③=方程②-方程①,则,故答案为:-642.0。14.(1)585(2)
1560
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455kJ/mol【解析】(1)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5O2(g)=P4O10(s)△H=-2982kJ/mol,则6×198kkJ/mol+5×498kJ/mol-12×360kJ/mol-4x=-2982kJ/mol,x=585kJ/mol,故答案为:585;(2)①依据原子守恒分析可知氢原子守恒,6a=2,a=;②则根据图象分析可知mol乙烷完全燃烧放热520kJ,所以1mol乙烷完全燃烧放热为520KJ×3=1560kJ,则乙烷的燃烧热△H=-1560kJ/mol,故答案为:-1560;③根据图象分析可知mol二甲醚完全燃烧放热485kJ,则1mol二甲醚完全燃烧放热=485kJ×3=1455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455kJ/mol,故答案为: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455kJ/mol。15.
①②
③
285.8kJ
①N2(g)+O2(g)=NO2(g)ΔH=+68kJ/mol;
②N2(g)+3H2(g)=2NH3(s)ΔH=-92.4kJ/mol(1)ΔH<0为放热反应,ΔH>0为吸热反应,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③;(2)根据2H2(g)+O2(g)=2H2O(l)ΔH=-571.6kJ/mol,表示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2gH2的物质的量,n===1mol,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注明ΔH的数值及单位,反应的系数是物质的量,不用标出反应条件。根据题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①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2(g),需吸收68kJ的热量,ΔH=+68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N2(g)+O2(g)=NO2(g)ΔH=+68kJ/mol;②1molN2(g)与适量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92.4kJ的热量,ΔH=-92.4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92.4kJ/mol。16.
CH3OH(l)+O2(g)=CO2(g)+2H2O(l)
△H=-726.5kJ/mol
变小
不变
-93
2N2H4(g)+2NO2(g)=3N2(g)+4H2O(g)
△H=(2b-a)
kJ/mol(1)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据此分析书写;(2)①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②根据△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3)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1)16gCH3O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363.25kJ热量,则32gCH3OH即1molCH3O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726.5kJ热量,则△H=-726.5kJ/mol,则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2)①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焓变,则加催化剂会使图中E变小,图中△H不变,故答案为:变小;不变;②N2(g)+3H2(g)⇌2NH3(g)△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5kJ•mol-1+436kJ•mol-1×3-391kJ•mol-1×6=-93kJ•mol-1=akJ•mol-1,解得a=-93,故答案为:-93;(3)①N2(g)+2O2(g)=2NO2(g)
△H1=akJ·mol-1,②N2H4(g)+O2(g)=N2(g)+2H2O(g)
△H2=b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②×2-①得:2N2H4(g)-N2(g)=2N2(g)+4H2O(g)-2NO2(g)△H=2△H2-△H1,整理得:2N2H4(g)+2NO2(g)=3N2(g)+4H2O(g)△H=(2b-a)
kJ/mol,故答案为:2N2H4(g)+2NO2(g)=3N2(g)+4H2O(g)△H=(2b-a)
kJ/mol。17.+206kJ/mol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答案为:。18.
,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该反应的。19.(1)环形玻璃搅拌棒(2)偏小(3)
不相等
相等(4)偏小(1)测定反应热需要快速准确测定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所以需要搅拌棒快速搅拌使反应快速进行完成,使用玻璃材质,是防止器材导热造成热损失,所以本问应填“环形玻璃搅拌棒”;(2)如不盖硬纸板,散发出去的热量会较多,有热损失,造成测量反应后温度偏低,计算数值偏小,所以本问应填“偏小”;(3)按题目调整反应物用量,反应生成的产物更多,所以放热总量更大,故本问第一空应填“不相等”;中和热是计算生成定物质的量的水对应的能量变化值,只要测定准确,按比例计算,数据不会变,所以本问第二空应填“相等”;(4)NH3•H2O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与HCl反应时,溶液中的OH-被消耗,NH3•H2O进一步电离,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造成测定放热量偏小,致使最终计算数据偏小,所以本问应填“偏小”。20.(1)
玻璃搅拌器
使强酸和强碱充分反应(2)
偏大
未盖杯盖会造成热量损失,所测得的数字变小,但为负值,所以生成1mol时的反应热偏大(3)不相等(4)
偏小
参与反应时电离要吸收热量,使得生成1mol时的反应热变小(5)c【解析】(1)由图可知,实验装置中缺少使强酸和强碱充分反应的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玻璃搅拌棒;使强酸和强碱充分反应;(2)简易量热计如果不盖杯盖会造成热量散失,测得放出的热量偏小,则为负值的中和热△H的值偏大,故答案为:偏大;未盖杯盖会造成热量损失,所测得的数字变小,但为负值,所以生成1mol时的反应热偏大;(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80mL0.50mol/L盐酸与80mL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大,故答案为:不相等;(4)醋酸是弱酸,电离时会吸收能量,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生成1mol时的反应热变小,故答案为:参与反应时电离要吸收热量,使得生成1mol时的反应热变小;(5)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应当快速倒入内筒中,若缓慢而匀速地加入会造成热量散失,故错误;b.量筒中剩余的液体不要用水冲洗,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夏日可畏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会使生成水的量知道,造成测量误差,故错误;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不会影响稀酸或碱的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正确;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会使量取稀酸或碱的量偏小,对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有影响,故错误;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员工福利保险合同条款协议书
- 农村个人购房合同模板版
-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标准文本
- 校际联赛参赛学生合同条款
- 战略合作合同模板:油品采购
- 度广告宣传合同范本
- 合作开发项目合同终止协议
- 办公室装修工程设计合同
- 合同范本:房地产企业项目贷款合同
- 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 中水回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主题式教学法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我的低碳生活》教学设计
- 微信公众号运营及推广合同
- 2025年浙江长兴文旅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方案
- 2024年北京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凉山州西昌市人民医院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2024)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部编教材的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