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省扬州市艺蕾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江苏省扬州市艺蕾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江苏省扬州市艺蕾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江苏省扬州市艺蕾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江苏省扬州市艺蕾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江苏省扬州市艺蕾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止正确的是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C.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参考答案:B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牛胰岛素【名师点睛】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牛胰岛素在医学上有抗炎、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骨质增生、治疗精神疾病等作用。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安危C.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D.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参考答案:D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参考答案:B美国政治体制。此题考查的是近代西方选举权的变化,“规定选举资格”即由前期对财产权的限制和性别的限制到“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即最终获得普选权,反映的是民主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民主制日益的完善。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CD与材料信息无关,俱排除。4.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B5.宋初实行官名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以剥夺原机构及“官”的职权。“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宋初这一措施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减少了大量冗员D.意在提高行政效率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表明宋朝的官职设置是让官员有官无职,剥夺他们的权力,从而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项;官位仍旧存在,只是官员没实权,故不会减少大量冗员,排除C项;宋朝的做法只会降低行政效率,而不会提高,排除D项。6.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A.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参考答案:7.2009年9月4日,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参考答案:B8.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参考答案:B新经济政策。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和“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9.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A.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全球化的趋势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已名不副实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据材料关键信息“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等可知,各经济区域集团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有利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仍在迅速发展,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0.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天人感应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材料中没有提到上天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不仅要有孝道的思想,还要将孝道付诸行动,体现了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做学问必须有用于国家,材料中没有体现有益于国家,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来的,主张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过程,通过格物探究事物的真理,材料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11.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B.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C.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参考答案:B由材料可知,当今世界发展中大国作用日益明显,但是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世界也不可能,因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了。故答案选B。12.1933年3月,罗斯福制定了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它吸收18至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美国政府这一计划旨在A.保护自然资源

B.确保自由企业制度C.实行以工代赈

D.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参考答案:C13.“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B.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参考答案:B据材料“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神意怀有敬畏”不等于神权有崇高地位,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不是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通过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显然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抽签选举的局限性,不是说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问题,故C项错误;公民大会抽签选举,属于直接民主的体现,不能保障其决策一定正确,故D项错误。故选B。14.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我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D15.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A.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B.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C.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D.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参考答案:C由材料“支那”、“清国”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抛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不符;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材料信息时间信息不符,B不正确;材料不是表达的是留学生对清廷的不满,D不正确。16.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监督权,实行五权分立。可见,在孙中山看来,西方三权分立的主要弊端在于A.权力划分不细

B.官员产生方式C.民主具有虚伪性

D.不符合中国国情参考答案:A17.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答案:C18.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参考答案: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坊”是住宅区,“市”是交易区,唐朝时实行坊市分离制度,从材料中看,坊中出现市,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答案:C19.北宋前期,宰相的阶官在仆射以上,在朝廷发布的敕尾只署名而不书姓,阶官在吏部尚书以下则皆著姓。神宗元丰改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所以不计寄禄官的高下,一例去姓。这反映出A.宰相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北宋宰相辅政遵循程序化C.北宋中央官制发生了调整D.分割相权的政策全面实施参考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神宗元丰改“制”导致了北宋中央官制的调整,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宰相的政治地位的下降而非有所提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官制变化而非宰相辅政遵循程序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分割相权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被誉为“自然法之父”的西塞罗曾提出“按自然而生活”的命题,依靠自然理性,过建立在事无差别的基础上的生活,他们遵循着某种自然律,而这预示着正义、平等、公平和博爱。而后,罗马法学家将这种精神引入和嵌进罗马法的发展始终……罗马法学家强调正义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是合法的。……罗马法中所使用的“理性”一词代表着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使人的道德、感情、举止高尚;它朴实又合乎情理,反对矫揉造作和横行霸道,它具有普遍性。——摘编自丁仕奇《罗马法精神之于中国当代法治的启示》材料二、美国学者伯尔曼指出,“法律不仅必定是演进的,而且必须被视为是演进的”。他认为,西方法律发展的过程开始于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也就是说,西方法制的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演进而逐渐发展的。……法国在1789年由制宪会议通过了闻名于世的《人权宣言》,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学说和理论为依据,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接着又制定、颁布了1791年宪法……经过一系列划时代的法律革命,西方国家首先踏上法制现代化道路。——摘编自张翅《西方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材料三、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先后出现了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和民主派的民主共和,可以说以超浓缩的形式再现了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几百年来所经历的过程。……面对强大的西方法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中国传统的法文化处于一种不变亦变的境地。……至鸦片战争前夕,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与“户婚田土钱债”相关的民事纠纷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使得整个社会内部充满动荡与不安。——摘编自张晋藩《综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分类归纳罗马法的发展历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国家首先踏上法制现代化道路”的有利条件。(3)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法制步入近代化的因素,并试举一例近代中国法制化的成果。参考答案:答案:(1)基本精神: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历程:从形式上来看,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从范围上来看,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2)文化上,罗马法精神的传承;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家的法制思想的推动,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等;政治上,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因素: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中国传统法制文化遭到西方冲击;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社会关系复杂化,民事纠纷日增。成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据材料一中的“自然”“为保护自己”“理性”等信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从形式和范围方面作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西方法制的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演进”“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学说和理论”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可在对材料三中的“近代政治体制”“西方法文化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备注】长期以来“法制问题”一直是复习中的重点,却同时又是高考中的“冷点”,但是过去“冷”却并不意味着未来“冷”。法制问题通常既涉及法制思想,又涉及法律制度,因此跨度大,难以把握,本题剥茧抽丝,在法制思想和现实之间牵线,并追寻相应的经济根源,力图反映出近代法制化的全貌。该主题除了本题的考查角度外,高考还可能会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入手来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备考时要注意将本主题的内容梳理清楚,以备不时之需。21.尊天、法祖,尚人文、重史乘(史乘:即正史),构成中华原创性典籍文化的主动脉,显示中国式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A.传承古制、重史传统B.尊重自然、恪守古训C.神化王权、天人合一D.人文关怀、以史为鉴参考答案:A“法祖”说明是传承古制,“重史乘”说明是重史传统,A正确;尊重自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属于西汉时期思想特点;D中人文关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十月革命影响。本题考查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仍在进行中,故①正确;据图表可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故②错误;从图表中可知很多人关注这段历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时期”,这些内容构成了昔日苏联大国荣光,故表明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③正确;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23.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参考答案:C24.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这一决定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

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参考答案: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适应其工业化需求,在推行中不是尊重农民意愿、逐步推行,而是用行政手段要求全盘集体化,并且随着1927年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废止,故选A。2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参考答案:D26.“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从材料中“霸”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会促进制度变革,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B项错误;诸侯战争争夺的是土地、财产和人口而不是爵位,也与血缘为特征的宗法无关,故C项和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材料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要注意区别分封制、封建制、宗法制的概念和含义,避免混淆错误。27.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遏制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参考答案:D略28.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A.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B.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C.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参考答案:C表格显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明显处于上升时期,说明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正确;环境破坏表格没有说明,A错误;停滞不前明显不符合表格信息,B错误;表格显示近代化,不是经济速度比较,D错误。29.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税收

B.恩泽贵族 C.实现民族交融 D.削弱王国实力参考答案:D3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卡尔·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各式各样的解读、批评和修正。”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问世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B.马克思主义战胜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马克思的学说影响至今,众说纷纭

D.马克思学说已经被西方学者广泛接受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胡汉商人,并不能随便自由往来,而是必须持有唐朝政府统一颁发的通行证——过所,“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无过所即要判刑。历史上,唐玄奘欲西行求法,但因等了三年都未拿到过所,不得不只身偷渡。有关过所如何申领、如何发放、如何勘验等,唐朝政府均立法明文规定,甚至形成了专门规定过所相关问题的制度“过所式”,如必须载明执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所携带物品的相应说明如牲畜的数量、公母、毛色、年齿等;其目的不仅是为验证身份而“设险作固,闲邪正暴”,如遇战乱等非常时期勘验尤严,同时也是为了征税和证明商人所携带货物的正当性或合法性。——据李叶宏《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以过所为例》等(1)据材料,分析唐朝过所的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过所的积极意义。(9分)参考答案:(1)法制化和制度化;(2分)身份证或通行证;(2分)商业许可证。(2分)(2)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保护了商人的安全;保证了政府的税收;巩固了统治或边界安全。(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四点9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属于欧洲……然而它对人类文明有两大贡献,一是为各种“主义”提供了执政的试验场所,并为人类社会提出的历史问题做出了19世纪以前做不出的答案。二是数千年来的“欧洲观念”终于成为现实,它是在欧洲这个地区的“全球化”的一种具体而微的表现。——摘编自陈乐明《欧洲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20世纪中期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观点:20世纪中期,欧洲已经丧失世界主导地位。论证:①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②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形成;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④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⑤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阵营扩大;⑥50年代起,西欧开始走向联合,1967年欧共体建立。结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洲实力相对下降,在两极格局中处于从属地位,促使欧洲国家改变发展策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20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属于欧洲”,结合关键信息“结合20世纪中期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证”,可提出观点:20世纪中期,欧洲已经丧失世界主导地位。然后,结合所学,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说明欧洲实力相对下降,在两极格局中处于从属地位,根据“‘欧洲观念’终于成为现实,它是在欧洲这个地区的‘全球化’的一种具体而微的表现”可知,为了振兴欧洲,西欧开始走向联合。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33.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民生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主线,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就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生老病死苦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劳动力帮助耕作,提供待丁或保姆服务,减免赋税,减免徭役,售卖平价或低价粮食,发放药品和医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务,免除学费,提供旅行帮助,促合鳏寡成婚等等。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行,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一目的上有真正的常规性开支预算。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特设官办产业或放贷或流通服务,要么挪用政府的专项收费,要么直接取自富民,要么接收使用无主财产。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摘编自史永锋《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戍变法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革命派的领袖人物孙中山也结合海外经历,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只有国民走出“穷弱”,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同书》当中,他更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在这一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代表了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强烈渴望和向往。----摘编自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