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学数学就是这么“任性”8年前,当父母发现李康伟偷偷将高考志愿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改为南开大学“数学”时,“奖励”了他两个巴掌。

直到今天,他们对儿子当初的选择仍然难以释怀。李康伟已经读到了博士三年级,发表过10多篇数学论文,3次获得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该荣誉名为“南开十杰”,每年只奖励10名学生。但父母一直希望他读个工科类专业,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至少可以像他的很多同学那样,出国深造或从事金融工作。即使要搞研究,也搞点“接地气”的。

但他就是这么“任性”。

李康伟自陈“资质平庸”,但他从未想过改行。他说,如果不让自己做基础数学研究,“就会很‘难受’”。

数学是他从小的爱好。他觉得自己的课本“没有意思”,喜欢看哥哥的数学书。高中时,他就已看完了哥哥的大学数学课本。进入南开大学数学学院陈省身试点班后,他如鱼得水。

大三开始,李康伟进入孙文昌教授的讨论班,和硕士、博士生们一起研讨。后来他成了孙老师门下的博士生。

南开有宽松的学术氛围。“我的‘讨论班’不设门槛,欢迎所有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同学,本科生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加入。”孙文昌介绍,李康伟最初来讨论班的时候,自己并没有过多注意他。直到有一天,李康伟拿着一篇论文去请教,孙文昌才发现这位“听讲认真,话不多”的学生,将自己讲课提出的“逆小波变幻的收敛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了高质量论文。

孙文昌很兴奋,将论文修改后投给了《泛函分析杂志》。他看出李康伟是个“好苗子”,叮嘱他“一定要打好基础,现在不用着急发论文,今后成果不会少”。

那篇被寄予很高期待的论文,直到李康伟从大三升入大四也没有音讯。他忍不住给杂志社写信询问,收到了拒稿信。他非常郁闷,重新补充和修改,又经过漫长的审稿过程,最终在“小波分析”领域的专业顶级杂志《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发表。

这一波折的过程让李康伟“动心忍性”:“其实文章最终发表在哪种级别的期刊,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一封来自高级别杂志主编的‘拒信’,给我的文章提出不足,为我今后指明研究方向,对我也是大有裨益。”

李康伟坦言,最近发在国际数学界名刊《数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其实最初就是冲着拒稿信去的。

他认为自己“爱钻牛角尖”,“想不明白问题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想着想着脑子中忽有“灵光一现”就要马上起床拿出草稿纸演算,否则睡醒觉如果忘记了会很“难受”。有时怕打扰室友,他会拿着草稿纸躲进卫生间。

有一次,他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向量值函数的A2定理”,投出的论文与同行“撞车”——有其他同行将此方面研究成果率先发表出来。他说,“能够把感兴趣的问题独立解决就有收获”,至于和别人撞车,则“说明自己有眼光,选了一个好问题”。

从那以后,他会提前将准备投稿的论文放到预印本网站。

他已连续三年蝉联“南开十杰”。“这是数学院最优秀的学生!”在评选会上,南开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刘秀贵不吝赞美。

“他现在已经超过我。”导师孙文昌对记者说,“学生超过老师是件好事。”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教导学生:“走出大学,忘记所学的具体知识,剩下来的就是大学所给予你的。”对这一点,李康伟深有体会:“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是素质,是能力。”他说,大学也好,很牛的学术期刊也好,都是一个平台,在平台之上能够学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身边很多学得不错的同学出国深造了,李康伟也曾短期出国交流,但他从未想过要在国外拿个学位。“因为南开的平台也足够滋养我,导师对我帮助也很大。”

李康伟最崇拜的数学大师是陈省身,南开历史上最引以为傲的校友之一。2004年,陈省身逝世,李康伟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难过得“仿佛心揪在了一起”。对大师的神往是他执着报考南开数学系的重要原因。陈省身的遗愿之一,是“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这个理想一直鼓舞着李康伟这样的数学晚辈。他希望沿着大师的足迹走下去,不管别人是不是理解。“我研究的领域比较窄,对于实际应用的帮助也很少,我尽量让我的工作在理论上有所贡献,这就是我理解的在数学中的‘公’。”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12月29日,有删改)19.李康伟在学数学上的“任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4分)20.在表现人物时,本文多处引用李康伟自己的话和别人的话,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5分)21.在身边很多学得不错的同学出国深造的时候,李康伟却从未想过要在国外拿个学位,他认为南开的平台已经足够滋养他。请结合文本,说说南开大学有哪些东西滋养了李康伟。(6分)

参考答案:19.①因崇拜数学大师陈省身,不顾父母强烈反对,执着报考南开大学数学系。②始终遵从本心做基础数学研究,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要秉承大师的遗愿。③始终坚定自己对南开大学的选择,没有跟风出国深造,未想过在国外拿个学位。④觉得自己的数学课本“没有意思”,高中时看完了哥哥的大学课本;本科时加入了和硕士、博士生一起研讨的讨论班。⑤收到拒稿信后,重新补充和修改论文,继续投稿;做研究时“爱钻牛角尖”,想不明白问题就睡不着觉,灵光一现时马上起床演算。⑥发现自己的论文与同行“撞车”时,首先肯定自己选题的眼光。[4分,一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20.①言为心声,多次直接引用李康伟的原话,如“如果不让自己做基础数学,‘就会很难受’”“他说,‘能够把感兴趣的问题独立解决就有收获’,至于和别人撞车,则‘说明自己有眼光,选了一个好问题’”,真实地表现李康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拉近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②引用别人的话,如引用导师孙文昌对记者说的话“他现在已经超过了我”,从他人的角度更客观地肯定李康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李康伟“青出于蓝”的事实,很有说服力。③正面引用和侧面引用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呈现人物形象。[5分。第一、二点各2分,其中举例1分,分析1分;第三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回答“引用具有真实性”,可酌情给1分。]21.①南开的老师在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如导师孙文昌解答李康伟请教的问题,将李康伟的论文进行修改并投给了《泛函分析杂志》,还教导李康伟“一定要打好基础”和“不用着急发论文,今后成果不会少”,这让李康伟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了他耐得住寂寞的心理素质。②南开宽松、开放的学术氛围。如不设门槛、欢迎所有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同学的讨论班,不吝赞美学生、鼓励学生超越老师的导师,这些培养了李康伟自主地对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③南开优秀的人文精神的传承。如南开历史上最引以为傲的校友之一、数学大师陈省身“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的遗愿一直鼓舞着李康伟,使他具备了一份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致力于让自己所从事的对于实际应用帮助比较少的研究工作在理论上有所贡献。[6分,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当。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通过各种关系设法牟利者也不少,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来源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贤是指在地方上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和乡贤文化能否兴盛密切相关,他们是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B.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相对较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D.“告老还乡”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乡贤的来源,使古代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代代相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贤凭借不同的特质,如学问文章、清明善政、道德品行等赢得百姓的高度认同,并对百姓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乡贤文化。B.如今乡贤文化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乡贤的作用已大不如以前。C.清代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经常不得不借助乡绅的力量。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D.在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如今,广大乡村输出的人才很少会再回到乡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乡贤,乡贤文化就无法形成。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B.“皇权不下县”使乡绅在基层社会有了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县以下广大区域的国家权力的空白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C.在古代,国家政权和基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乡绅来调解;如今,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D.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告老还乡”传统对如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仍能具有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C

2.B

3.C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都由地方乡绅完成”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可知,有一些社会公共管理事务是由乡绅配合官府完成的。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最主要的原因”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其是“乡贤文化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因素。”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因果倒置,由原文可知,应该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使乡贤文化衰落。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参考答案:17.(1)掌管(2)往常

(3)希望

(4)高傲18.B

D19.(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20.担心他恃才傲物21.知人善任5.阅读下列文段,说说“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参考答案:(4分)圣: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实践“仁”的途径: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各2分)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出而过焉

过:探望B.不以私吾后

私:私爱,偏爱。C.余特戏曰

特:特意,故意D.而士之行可一乡

行:品行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记以示后之人

士大夫之族B.视其居枵然

其后用兵C.学博而才敏

吾尝终日而思矣D.以彼之材

以资政殿大学士行1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参考答案:20.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参考译文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不久前我在拙著《懒寻旧梦录》的自序中有过一段反思独白:“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还会遭遇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酷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乱会持续了十年之久?【甲】我从痛苦中得到了解答:科学与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思想,没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扎根。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思想阻碍了民主革命的深入,解放后十七年,先是笼统地反对资本主义,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东西也统统反掉。【乙】6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提了“斗私批修”“兴无灭资”之类的口号,相反,十七年中却没有认真批判过封建主义。我们这些人也真的认为封建主义这座大山早已经推到了,【丙】其结果呢,封建宗法势力,却‘我自岿然不动’……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也推波助澜,逐渐成了‘驯服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阻碍 B.也 C.岿然不动 D.推波助澜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参考答案:2.D

3.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汉语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把所给词语带入到具体语境中去考虑是否合适,重点要考虑词意轻重,程度大小,适用范围,感情色彩,有无固定搭配等。本题要求选出“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D项,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