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佛子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佛子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佛子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佛子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佛子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佛子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冬夜重读史铁生

①史铁生是前年年底离开我们的。去年年底,弟弟离开了我。这种时候,别的书都看不下去,只忍不住要翻看铁生的书。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②《我与地坛》的开篇,铁生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然后,他紧接着说:“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③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格外心动。总觉得像电影一样,在地坛颓败而静谧的空镜头之后,他摇着轮椅出场了。或者,恰如定音鼓响彻在寂静的地坛古园里,将悠扬的回音荡漾在我的心里。我清楚他与地坛命中契合难舍的关系,当代作家中,哪一位有如此一个和自己撕心裂肺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特定场景,从而使得一个普通的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史铁生的地坛,就像陆放翁的沈园、鲁迅的百草园,就像约翰?列侬的草莓园、梵高的阿尔镇。④我想起我的弟弟,17岁独自去了青海油田,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撤回柴达木。我庆幸,他和铁生一样都能魂归其所,而不像我们很多人神不守舍,魂无所依。⑤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是最动人的形象,她4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描写:“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照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已经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⑥“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这样重复的喟然长叹中,地坛中的老柏树、草地的颓墙、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才一一都有了意义,因为这一切都附着母亲的身影。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的,也是母亲的,因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让地坛具有伤感无奈却又坚韧伟大的别样情怀。⑦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段:“我双腿瘫痪后悄悄地学写作,母亲知道了,跟我说:她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写作。这样说时,我见她脸上的笑……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树。但老海棠树已经枯死,枝干上爬满豆蔓,开着单薄的豆花。”⑧窗上的夕阳,枯死的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枝干上爬满的豆蔓,单薄的豆花,便一下子都成为了母亲那一刻百感交集又无法诉说的情感的对应物,好像它们就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心情与感情,故意立在院子里,帮助铁生点石成金。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便没有史铁生的地坛。⑨由生活具象而思考为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是铁生愿意做的,也是铁生作品的魅力,更是和我们一般写作者的区别,如同真正的大海一步迈过了貌似精致却雕琢的蘑菇泳池。他从一己的命运扩大为更为轩豁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⑩他想念地坛里的老柏树,他从它们“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中,将其品质出人意料地抽象为“柔弱”。他说:“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⑾由老柏树的“柔弱”,他写到世风的喧嚣,他说:“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之所以由“柔弱”写到“喧嚣”,还是要写地坛,因为地坛曾经是销蚀喧嚣回归宁静的一块宝地,一个解剂——“我说的是当年的地坛。”他特意补充道。⑿我不知道弟弟执着地梦回的柴达木,是否还是他17岁时的柴达木。我只知道他和铁生所说的“柔弱”一样,敏感而坚信惟有那里是“爱愿的识别”,是“喧嚣的解剂”。⒀在《想念地坛》最后,铁生写道:“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最后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也将思念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弟弟的离世触发作者重新去捧读史铁生的作品,沉浸在悲痛中的作者从史铁生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感悟。B.作者引用史铁生对地坛颓败而静谧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也暗示了史铁生的不幸命运。C.弟弟临终前要求将骨灰撒回青海柴达木与史铁生对地坛的依恋,表现出人们对自己精神归所的渴望。D.窗上的夕阳、枯死的海棠树、单薄的豆花让母亲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同时激发了史铁生创作的灵感。E.本文多处引用史铁生作品的内容,使文章的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而有所依托。14、根据文意,概括作者“冬夜重读史铁生”获得了哪些感悟。(4分)15、文章结尾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请解释这句话有哪些含义。(6分)参考答案:13、B

D14、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栖居地;母亲赋予了地坛别样的情怀,她的悲惨命运和气质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史铁生把生活的具象上升为哲理性的抽象,由一己的命运扩大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本题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就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15、①这句话指出了史铁生的作品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②句中“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意思是空间上史铁生已远离了地坛,但地坛已成为永远的精神依托深植于他的内心,让他能超越尘世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宁静。③而正是这种超拔烦嚣的精神力量使得史铁生的作品厚重深沉,奠定了他在新时期文学的地位,使“地坛”成为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意象。(本题6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春风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毂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高考资源网

(先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风沙大,点明了北国春天的特点。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14.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4分)答:

1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答:参考答案:13.AC14.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15.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1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A项、C项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和第八段都有体现,并且分析准确。B项所说作者“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是错误的,和作者的观点正好相反;B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形成对比;E项对表现手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北国春风不是欲抑先扬,而是使用了欲扬先抑。误区警示:考生误答本题原因,一是对文章内容不把我,而是对写作手法“对比”“欲扬先抑”等不理解。14.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全文着手,把握住江南春风和北国春风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结合原文第一二段和倒数第三段作答。15.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作品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这样就可以得到启发,和开始第三段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闫荣霞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2)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A(3分)、E(2分)、C(1分)(2)“快乐”指不再关注世事、生死和贫富,了却世俗,心游宇内;享受人生的平淡与本真带来的自由;“痛苦”是指忍受毁家弃业、抛别妻儿的悲伤。二者的关系是: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大道的幸福,就必须放弃尘世间的繁华和情欲,忍受孤独和寂寞。(3)①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②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③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4)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人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独立的人格。他博学精艺,初始华丽,已经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后来的出家,正如丰子恺所言,是出于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他之所以刳骨剔肉,抛妻别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会越多。只有舍弃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李叔同以一钵了却浮生,粗钵里盛满自由,通过宗教生活找到了他人生境界的圆满,灵魂的归宿。(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文章写作方法把握的能力。B“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错误;C“高傲的张爱玲”不确切;D“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错误。(2)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理解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关键是结合语言环境,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词语出现的具体语段,综合分析。(3)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某些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引用的作用:一是,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二是,更加突出李叔同这一形象的不同凡响,及众人对李的敬仰;三,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起到前后贯穿的作用,即由对他才学的欣赏到对人物品性的欣赏。(4)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某些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种题型重在学生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书属辙曰

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

亢:匹敌C.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D.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夫人亲授以书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疾时文之诡异

均之二策C、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臣乃敢上壁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参考答案:9.C(防备)10、D11.c【解析】(排除③⑤)12.B【解析】(“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13.(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附参考译文

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肃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弗。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解析】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岁,州辟主簿

辟:征召B.世康绥抚之

绥:安抚C.未尝以位望矜物

矜:傲慢D.深乖本望

乖:违背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今以委公

申之以孝悌之义B.因授绛州刺史

因击沛公于坐C.汝辈以为云何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上闻而痛惜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4分)(2)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4分)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韦世康是怎样为官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参考答案:8.C(看不起,轻视。)

9.A(A介词,把;

B副词,于是,因此/副词,趁机;

C怎么样/通“呵”;

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因果。)10.(1)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用来求取名誉。(4分,关键词“善”“显”“过咎”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不到一年,朝廷要他恢复官职管理政事(复职管事)。世康坚决(执意)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4分,关键词“期”“视事”“固”各1分,大意1分,共4分)11.(1)沉稳敏捷,有器度;(2)清心寡欲,不慕权贵;(3)擅长治理(治理有方);(4)为官公平,廉洁;(5)为政清静简单。(5分,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的,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在文本的对应点:①沉敏,有器度;②寡嗜欲,不慕贵势;③有惠政;④选用平允,朝廷称为廉平;⑤为政简静。)附:参考译文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父亲韦夐,隐居不出仕,魏朝、周朝二代共有十次征召,都未应命,称为逍遥公。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魏朝,二十岁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由典祠下大夫起,历任沔州、硖州刺史。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一年多后,朝廷召入为民部中大夫,升官位为上开府,后改任司会中大夫。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趁此叛乱之机,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给儿女兄弟的书信说:“几次登临三公之位,频频莅临方镇之任,立志去除酒色财三者迷惑,内心畏惧天、神、你、我四者良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在任上几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对官吏的考绩连居最优,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不久升爵为上庸郡公,加封食邑至二千五百户。当年又改任为吏部尚书,其他职位照就。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到官。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在吏部任职,选拔任用公平,杜绝人情请托。开皇七年,朝廷将兴兵江南,议论重视方镇,任命世康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职。不久,授任安州总管,不久改任为信州总管。开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次拜任为吏部尚书。先后十多年时间,荐举提拔官员甚多,朝廷评价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只设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世康,当时舆论视为荣耀。世康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喜欢,全境没有争讼官司。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世康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当初因为兄弟们都官位显贵,惟独幼弟世约仕途不通达,于是都把父亲传留的田地宅院全部给了他,世人都称扬他们重情义。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选自《明史·黄福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C.“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D.“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B.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C.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D.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2)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参考答案:10.B

11.D

12.D

13.(1)当时群臣因为细小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2)黄福事奉六位君王(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很多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福”指的是黄福,作为“与”的主语,排除A项、C项。“李景隆”是“指”的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故选B。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错误。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分析可知,“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理解错误,由文中最后一行内容可知,是谢缙评价的。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以”,因为,介词;“谪”,被贬谪;“咸”,都;“拯恤”,拯救和抚恤;“甄”,选出、甄别。(2)“事”,事奉;“建白”,提出意见,陈述主张;“廉”,廉洁;“恕”,宽恕;“素”,一向;“孚”,信任;“素孚于人”(状语后置句)。【点睛】参考译文: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公元1406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交阯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地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阯,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镇守宦官马骐依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压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阯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阯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逝世后,他总督献陵工程。宣德七年(1432),皇上让黄福到南京任官。第二年黄福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后,加封他为少保,参与辅助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的机要事务。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边塞诗是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送别诗是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8.在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的管理中,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现在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在起床、晨读、午餐、放学等时段,用富有学生特色的话语,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主校园时时充满关爱和温情。请任选两个时段各拟一句温馨提示语。注意亲切生动,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环境氛围。(4分)起床 晨读 午餐 放学参考答案:(共4分)答案示例:起床:度过了漆黑的夜晚,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早晨,同学们快快起床吧,让我们伴着初升的阳光,展开笑颜迎接新的一天!晨读:阳光、清风、鸟语、花香,早晨的风光是美丽的,早晨的记忆是清新的,同学们,捧起书本读书吧,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午餐:同学们,就餐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你一定焦急难耐。请礼让小同学,珍惜盘中餐,以美好的心情享用那可口的饭菜吧!放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让我们带上老师的叮咛,伴着同学的祝福,想着父母期盼,踏上熟悉的回家之路吧!注意安全,一路顺风……(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氛围2分,语言得体2分。语言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答出一题得2分,两题得4分)9.简答题(10分)(1)人们评价说《红楼梦》是由“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的一个立体的重叠交叉的结构,请加以具体阐述(6分)(2)试列举哈姆雷特个性影响悲剧命运的事例。(4分)参考答案:(1)神话世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在人间走了一遭,这中间顽石又曾经到过太虚幻境,最后仍被送回青埂峰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现实世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理想世界:以大观园女儿国为舞台,逐层展开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悲剧的结局。(一点2分)(2)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2分)他欲杀叔父,但迟疑不决,导致悲剧。(2分)(事例准确即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②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③他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