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耦合系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达式;重点:第22讲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3、互感线圈的串联与并联;1、互感线圈的同名端;4、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11.1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一、互感现象定义:载流线圈之间通过彼此的磁场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也叫磁耦合。
互感现象的有关名词:载流线圈中的电流i1和i2称为施感电流
自感磁通Φ11中所产生的磁通链(简称磁链)Ψ11称为自感磁链
自感磁通Ψ11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交链线圈2时产生的磁链设为Ψ21,称为互感磁链。
把这两个靠近的载流线圈称为耦合线圈。自感磁链互感磁链耦合线圈施感电流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定义:为了便于反映“增强”和“削弱”作用及简化图形表示,采用同名端标记方法。对两个有耦合的线圈各取一个端子,并用相同的符号标记,如“·”或“*”等,这一对端子称为同名端。
性质:无论电流从哪一个线圈的哪一个端子流入或流出,也无论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其感应电压的实际极性始终一致。如果两个互感线圈的电流i1和i2所产生的磁通是相互增强的,则电流流入(或流出)的端钮就是同名端,如果磁通相互削弱,电流流入(或流出)的端钮就是异名端。同名端的判断方法:两个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可以根据它们的绕向和相对位置判别,也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下图画出了几组实际绕向和相对位置不同的互感线圈。利用上述同名端的定义可判断出各组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在(a)中,若电流分别从1端和3端流入,它们产生的磁通相互增强,因此1端和3端是同名端,同理,图(b)中1、4端是同名端,图(c)中1、4是同名端。结论:两线圈相对位置相同,实际绕向不同,因而同名端不同,如上图(a)、(b)所示;(a)、(c)中,两线圈绕向相同,但相互位置不同,其同名端也就不同,这说明同名端只取决于两线圈的实际绕向和相互位置。
再如,下图电路中,由于三个线圈没有一条磁感应线可以同时穿过它们,因此它们没有共同的一组同名端,只能每两个线圈之间具有同名端。利用上述定义可以得出,对线圈Ⅰ、Ⅱ来说,1、4端是同名端,线圈Ⅱ、Ⅲ的同名端为3端和5端,线圈Ⅰ、Ⅲ的同名端为1端和5端,分别用“·”、“△”和“*”标记。直流电压源正负极通过开关S与线圈Ⅰ的1、2端连接,直流电压表(或电流表)接到线圈Ⅱ的3、4端。在开关S闭合瞬间,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入线圈Ⅰ的1端且正在增大,即电流的变化率>0,则与电源正极相连的1端为高电位端,2端为低电位端。此时若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则与电压表正接线端相连的线圈Ⅱ的3端为高电位端,4端为低电位端,因为同名端的感应电压的实际极性始终一致,由此可判断出,端钮1、3是同名端。如果电压表指针反偏,端钮1、4是同名端。判断方法:三、自感电压及互感电压“+”、“-”的判断方法
自感电压前的“+”、“-”号可直接根据自感电压与产生它的电流是否为关联方向确定,关联时取“+”号,非关联时取“-”号。
互感电压前的“+”、“-”号的正确选取是写出耦合电感端电压的关键,选取原则可简明地表述如下:如果互感电压的“+”极端子与产生它的电流流进的端子为一对同名端,则互感电压前取“+”号,反之取“-”号。
注意:今后若无特殊要求,选取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均要保证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前取“+”号。【例22-1】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i1=10A,i2=5sin(10t)A,L1=2H,L2=3H,M=1H,求两耦合电感的端电压u1、u2。解:根据图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同名端,可得解:选自感电压uL1和互感电压u21参考方向如图所示。uL1与i1参考方向相反,u21的“+”极端子与产生它的电流i1流进的端子是同名端,所以可得其相量形式为由已知得到所以【例22-3】下图(a)、(b)所示的电路中,同名端标记,端电压u1、u2及电流i1、i2的参考方向均已标在图上,试写出线圈端电压u1、u2的表达式。图(b)中,电流i1、i2从异名端流入,同样按惯例选择uL1、uL2、u12、u21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得四、耦合系数物理意义:用来表征两个线圈耦合得紧密程度。表达式:
0≤k≤1k=1,这种情况称为全耦合。
在电力变压器中,为了有效地传输功率,采用紧密耦合,k值接近于1,而在无线电和通信方面,要求适当的、较松的耦合时,就需要调节两个线圈的相互位置。有的时候为了避免耦合作用,就应合理布置线圈的位置,使之远离,或使两线圈的轴线相互垂直,或采用磁屏蔽方法等。11.2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一、串、并联电路1、串联顺接串联反接串联(3)由以上公式可知:上式给出了一个求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出L顺和L反,然后代入上式中,即可求出M值。【例22-4】右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4Ω,R2=6Ω,自感抗wL1=5Ω,wL2=9Ω,wM=3Ω,输入电压U=50V,求电路中电流I及输出电压U2。
解:按习惯选定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本题电路中为两个线圈的顺接串联电路,故wL顺=w(L1+L2+2M)=5+9+2×3=20Ω
R=R1+R2=4+6=10Ω此串联电路的等效复阻抗(考虑了互感的影响)Z为Z=R+jwL顺=10+j20=Ω可求得所以电路电流I及输出电压U2为I=2.236AU2=30V可求得按习惯选定互感电压u21的参考方向,由图可以看出互感电压u21的“+”极端子与产生它的电流i1流进的端子是同名端,所以互感电压
uab=7.21sin(wt-86.8o)=10.2sin(wt-86.8o)V2、并联同名端相连异名端相连等效电感:同名端并联时的等效电感大于异名端并联时的等效电感。二、去耦等效电路1、串联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
以没有互感的等效电路代替原来有互感的电路,这种方法叫互感消去法,也称去耦等效变换。2、并联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
同名端相联的去耦等效电路图(a)电路等效为自感系数为L0、L1/和L2/三个没有互感的线圈混联的电路,三个去耦等效参数为:异名端相联的去耦等效电路图(a)电路等效为自感系数为L0、L1/和L2/三个没有互感的线圈混联的电路,三个去耦等效参数为:三、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提示: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在分析时,应视具体情况将互感电路等效为无感等效电路,这样有时会使分析变得简便。【例22-5】试求下图(a)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Zi。解:图中为互感线圈同名端联接,利用互感消去法,可得无感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等效复阻抗为【例22-6】下图(a)所示电路中,已知L1=7H,L2=4H,M=2H,R=8Ω,uS(t)=20sintV,求电流i2(t)。解:
应用互感消去法,将图(a)等效为图(b)。
应用阻抗串、并联等效关系,求得电流为应用复阻抗并联分流关系求得所以【例22-6】下图所示电路中,一个线圈发生匝间短路,求发生故障后线圈的等效电感。解:此题分析时要注意,不能误以为一个线圈短路后,其等效电感即为剩余部分的电感,因为线圈间有互感,相互间要影响。解法1:利用电压电流关系分析。即联立求解得所以输入阻抗为等效电感为解法2:利用互感消去法得无感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等效电感为
结论:由于L1、L2是同一线圈的两段,耦合很紧,耦合系数k接近于1,因此等效电感L<<L1。故当一个线圈短路时,线圈的等效电感L并不等于剩余部分的电感L1,而是远小于L1,这将会引起很大的电流通过线圈。本讲小结1、线圈间电流变化在各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的现象称为互感现象。2、耦合系数k用来表征互感线圈耦合得紧密程度。
3、同名端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全媒体节目制作与包装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卷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茶叶机械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国土空间规划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业学院《轨道交通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信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计量与计价(路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脏腑辨证与护理
- 外科洗手、消毒、铺巾讲座课件
- 《小型局域网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毕业设计设备选型与布置模板
- 单肺通气策略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RT Thread设备驱动开发指南
- 高一第二学期英语教学计划进度表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成就
- QC成果减少现浇梁与PC叠合板交界处的漏浆资料参考
- 2023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