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肖复兴)①南疆是金色的。②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同样,沙漠因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⑦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40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⑨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B.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C.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南疆是金色的”。6.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B

5.①南疆的自然风光是金色的,广阔的沙漠,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都使南疆浸透在无边无际的金色中。②南疆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等深远而厚重在荒凉的大漠中绽放着金子般的光芒。③南疆会使身处其中的人深受金色的感染,留下金色的回忆。

6.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②全文也以“金色”为线索,很好地组织起材料,贯穿全文。4.试题分析:B.并没有表达现代化的戕害和忧思;C.并无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虽有夸张,但不是用来描写南疆景观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本题中B、C两项在原文中并没有确切依据,因此选B、C。5.试题分析:书签,是夹在书里的,有书签自然有书,因此,先要搞明白“书”指的是什么。本文一直在写南疆的风景,因此,这“书”指的是南疆风景。另外,关键词“金色”指金色的南疆,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点评: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6.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分清文章层次。本文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所以,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但“金色”一词有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点评:在回答行文思路时,(1).总体阅读文段,将文段大体分成几个部分;(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5).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次清楚。(6).一般的散文都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对设问、过渡句、总结句等要点出来;还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表总结的词语也应该点出来。7.试题分析:该题是高考常见题型,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一般情况下第二人称就是亲切,便于感情交流等;第三人称便于叙事和议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点评:此类题的提问方式有: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自2013年年底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我国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这需要紧紧抓实“三个覆盖”:产业发展覆盖到村,强化致富门路,加大回引创业力度,把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夯实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技能培训覆盖到户,提升造血功能,细化技能培训规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转移的培训力度。(选自“搜狐网”,有删改)材料三:在短短数十年里,中国已经使得近7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是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不过,新的反贫困运动仍有必要,因为全球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收入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不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保护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扶贫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但是,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往往产生着新的问题,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就存在着一个分配给谁的问题。因为是通过分配方式进行,经常会导致村民“阶级”的再分化,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一般表现在不同宗族之间、家族之间、村民群体之间。一旦涉及利益分配,这些传统的因素和新产生的因素都会卷入进来。这样很容易产生新的“认同”政治。在很多地方,社会对基层官员的信任度本来就不高,“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政治,搞不好容易造成新的隔离和新的对立。(选自“和讯网”,有删改)材料四:精准扶贫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农村地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一个地区的文化程度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由此而生。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诸多访问对象的文化程度只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接受教育的人极少,中年人中大多女性没有接受过教育。文化水平过低使得村民对大多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愿接受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困难,一般不太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所以出现了对精准扶贫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发展教育,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选自《科学与财富》期刊,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如果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脱贫”的目标,就必须在“扶贫”的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B.“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技术指导,可见“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C.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容易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D.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精准扶贫”,却常被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误解,有些村民不愿意接受。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四则材料都关注到精准扶贫所产生的困惑与难题,但对实现扶贫目标并没有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B.四则材料都没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点”上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面”上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思考。C.四则材料具有新闻客观性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如材料二引用俗语,则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D.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网站,有杂志,但都捕捉到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E.对于“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材料一重在理论支撑,材料二重在“扶技”问题,后两则重在产生的难题。9.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7.B8.AC9.①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③全力避免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尽量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④发展农村教育,扩大相关宣传,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提高精准扶贫参与度。7.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所以选项B中说“‘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理解有误。8.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材料一中没有提到精准扶贫的困惑和难题。C.引用俗语不能是文学色彩的原因。9.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如何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信息,根据理解从材料概括总结。材料一: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材料二: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材料三:全力避免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尽量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材料四:发展农村教育,扩大相关宣传,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提高精准扶贫参与度。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给蚂蚁打伞(1)那是个闷热的傍晚,天阴着,没有风,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他站在一株枝繁叶茂的泡桐树下,心里面像有一堆蚂蚁在没头绪地四处爬行,抓不到,撵不走,躁得不得了。(2)他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这一点,从他的衣着打扮就可以判断出来。他在等一个孩子。(3)当然,那不是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在两千里之外的乡下,每年春节才能和他见一面。他真疼那个虎头虎脑的小子,他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规划过,但儿子一出生,他的心里就有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要让他读书,上大学,做个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城里人。只要想起这幅蓝图,即便身子累散了架,他都能在梦里笑出声。(4)他经常梦到儿子。那个夏天,梦到的次数尤其多。(5)他实在是太想儿子了,便到离工地不远的这个小区看孩子们玩耍。小区绿化得不错,有一片宽阔的休闲区,休闲区里植满泡桐和月季,还有一座滑梯和两架秋千。放学之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小小的游乐场。那里边还真有个男孩跟他的儿子长得很像。后来他得知这个孩子名叫童童。(6)他很想跟童童说话,很想牵着他的小手走一走,他甚至还专门给童童买了一块巧克力,但一直没有机会送给他,他怕被接送童童的老太太看见。(7)这一天,这个闷热的傍晚,他的机会终于来了。(8)还是在滑梯旁,童童还是赖着不走。老太太像往常一样嫌童童淘气,只是,说话间,哈欠连天,她说:“我回家睡一会儿,不许跑远啊!”童童听话地点头,老太太走了。临走前,拜托一个大点的孩子照顾童童,还将一把雨伞放在了滑梯旁边,叮嘱童童下雨了就打着伞回家。(9)他在泡桐树后面听得清清楚楚。过了几分钟,抬头再看,那老太太的脑袋果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阳台上。他的心里一阵欢喜。然而,当他走到滑梯旁,那个大点的孩子一直用警惕的眼光打量他,打量得他心里直发毛。(10)他想了几分钟,决定去再买一块巧克力来收买这个大点的孩子。不远处就有家小商店,他撒腿就向小商店跑去。(11)就在那几分钟之内,风来了,雨也来了。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他从小商店里出来时,雨点越来越密。他心里好失落,这么大的雨,孩子们肯定早跑回家了。(12)童童居然没有走,一个人站在雨里,好似在等着他。真是天赐的机会。他摸一摸口袋里的巧克力,大步流星走过去。(13)他唤了一声童童,因为激动,声音竟有些颤抖。童童将肩上的伞柄往后托了托,扑闪着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看着面前的陌生人,没有应声,而是很机灵地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14)他慌忙讨好地裂开嘴笑,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当然知道你叫童童。”(15)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一说,他便信了。只见他伸长了小胳膊,将伞举过头顶,甜甜地说:“叔叔,你来,我这里有伞。”(16)他蹲下身,握住伞柄。忽然又听童童说:“叔叔,小心,不要踩到小蚂蚁,它们正在搬家,我在给它们打伞。”他这才发现,童童的伞下面有不少蚂蚁,雨来得突然,那些黑色的小精灵正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17)他问道:“为什么要给蚂蚁打伞?”(18)童童回答说:“因为,老师说它们很善良,很勤劳,很辛苦,所以我要保护它们啊。”……(19)是一场阵雨,不过20分钟,雨点便稀稀落落了。在这20分钟里,他和这个叫童童的孩子分吃了两块巧克力。他问:“童童,你不嫌叔叔脏?”童童很干脆地说:“叔叔不脏,叔叔愿意给蚂蚁打伞,叔叔是好人。”(20)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来没有人给过他如此真诚温暖的夸奖。他使劲仰起头,不让泪水落下来。(21)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唤童童的名字。循着声音,他看见一个体态略显臃肿的男人。他认识那个男人。男人看见他,一愣。(22)还不等两个相识的大人答话,童童便拉住爸爸的手,让他蹲下身,指着脚下那一方没被淋湿的空地说:“爸爸,你看,小蚂蚁又开始劳动了,它们是勤劳善良的好动物对不对?刚才下雨时,我和叔叔一直在给他们打伞呢。”(23)男人低着头,看着地上忙忙碌碌的小蚂蚁,良久没说话。(24)男人越不说话,他便越局促不安,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终于,他嗫嚅道:“刘经理,我正好路过,我……”(25)男人没让他说下去,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走,去拿工钱。”(26)他是全工地第一个拿到钱的民工。他千恩万谢,一出门,眼泪就落了满脸,为儿子有了救命钱,也为自己躲过了一场劫难。(27)是的,他那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不久前出了车祸,生命无大碍,但肇事司机逃逸,他不得不缴纳昂贵的住院费。可是工钱一直拖着,任凭他磨破了舌头,也讨不回半分,要不是被逼急了,他那样的老实人断然不会决定铤而走险——去绑架建筑公司经理的儿子。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中两次提到“闷热的傍晚”,都是为下文农民工成功讨回工钱作了一个铺垫。B.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农民工对自己孩子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农民工的所做所为作了合理化铺垫。C.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来没有人给过他如此真诚温暖的夸奖”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这个群体缺少社会关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D.本文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童童”这一人物展开的,这个可爱的小孩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E.本文情节丰富,全用顺叙的记叙方法使文章顺畅自然,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14.文中多次提到“蚂蚁”,请分析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应该删掉。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AE(3分)(A“为下文成功讨回工钱作铺垫”错。E“顺叙的记叙方法”错,有插叙;淡定从容的说法有误。)14.(4分)①烘托人物心理。第一段中“心里面像有一堆蚂蚁在没头绪地四处爬行”运用比喻,写出农民工内心的烦躁。②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明童童是个善良的孩子以及农民工是个勤劳善良的人。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有蚂蚁,农民工才能在下雨后见到孩子。(只要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15.(6分)(一)不可删(1分)①情节:交待了农民工所作所为的原因,使情节合理化;②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明农民是个爱子心切的人;③主题:深化主题,引发了人们对拖欠农民工工钱这一问题的思考。(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表达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可以删(1分)①有损农民工善良的形象;②前面的情节已经完整,没有必要再说明这种做法的原因。③删去之后,文章更含蓄,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表达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文日数千言

研究B.闻者始哗不厌

信服C.使者发币于官吏

金钱D.使官吏分堵以守

堰塞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②卒全其城B.①虽禁军且为我尽力②为当轴者所恨C.①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②积以论事D.①锻炼久之不决②神宗独怜之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分别表现苏轼德和才的一组是(3分)A.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B.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D.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D.“黄州—惠州—儋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②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参考答案:5B

6C

7C

8A

9(1)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每错两处扣1分。“轼却之”后停顿亦可。)(2)①他淡然处之毫不介意,对人不论贤才或是愚夫,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得分点:“无所蒂芥”“无贤愚”、句意)②虽然如此,假使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为人,还能成为苏轼吗?(得分点:“虽然”“易其所为”、句意)】【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后来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后来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当时王安石正创设推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当之处。王安石更加愤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彻底审查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高丽来进贡,使者向官吏分送见面的礼品,书函用甲子纪年。苏轼拒绝说:“高丽对本朝称臣,而不接受我们的年号,我怎敢接受!”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然后才接受。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苏轼到武卫营去,叫来士卒头目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说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士卒头目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力听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来,筑起东南长堤。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寄托谏言,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把他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惟有神宗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祐三年,苏轼代理掌管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说不出话来。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苏轼奏请把这些宦官全都驱逐出去。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遭当权的人怨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绍圣初年,御史论奏苏轼所作的文辞命令,认为是讥讽斥责先朝。因此按本官任英州知州,不久降一官级,还未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过了三年,他淡然处之毫不介意,对人不论贤才或是愚夫,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住在昌化。他独自和小儿子苏过一起住,用写书来自娱自乐,时常和当地父老一起来往,如同要在当地终老。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有人说:“苏轼自己如果能稍微收敛锋芒,即使不被重用,也可以免去灾祸。”虽然如此,假使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为人,还能成为苏轼吗?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尤世威,榆林卫人,与兄世功、弟世禄并勇敢知名。天启中,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七年迁山海中部副总兵。宁远告警,从大帅满桂赴援,力战城东有功,增秩受赐。崇祯二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其冬,京师戒严,命提兵五千防顺义。俄命还镇,防护诸陵。四年代宋伟为山海总兵官,积资至左都督。

明年正月,贼陷凤阳。世威以二千五百骑赴之,抵亳州。会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及承畴既入关,贼避之而南,复由蓝田走卢氏。扼于世威,仍入商、洛山中。世威军暴露久,大疫,与贼战失利。世威及游击刘肇基、罗岱俱负重伤,军大溃。贼遂越卢氏,走永宁。事闻,命解任侯勘。十年,宣大总督卢象升言:“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今当用兵时,弃之可惜。”乃命赴象升军自效。及象升战殁,自免归。

十五年以廷臣荐,命与弟世禄赴京候调。召对中左门,复告归。明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传檄榆林招降。总兵官王定惧,率所部精兵弃城走。时巡抚张凤翼未至,城中士马单弱,人心汹汹。布政使都任亟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与众议城守。众推世威为主帅。无何,贼十万众陷延安。廷杰募死士,乞师套部。师将至,贼分兵却之,攻城甚力。官军力战,杀贼无算。贼益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矢石交至,世威等战益厉。守七昼夜,贼乃穴城,置犬炮轰之,城遂破。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世威被执,缚至西安。自成坐秦王府欲降之,世威不屈膝。自成怒,杀之。

(节选自《明史·尤世威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世成积官建昌营参将

积:累积。

B.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

次:驻扎

C.布政使都任亟集副将惠显

亟:急忙。

D.贼益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

益:更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革川朱阳关之险/

B.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C.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D.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洛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尤世威因功提升官职。因作战勇敢,尤世威不断升职,从低职升到建昌营参将,又从建昌营参将升到山海中部副总兵、总兵官、山海总兵官、左都督

B.尤世威曾被解除职务。他率领的军队跟贼兵交战时,他及游击刘肇基、罗岱都负了重伤,因而导致大败。朝廷知道后就把世威解除职务,听候查处。

C.尤世威拥有较高威望。被皇帝解除职务后,宣大总督卢象升为他在皇帝面前求情;十五年因朝臣推荐他受命赴京等候调用;榆林城危急时大家公推他当主帅。

D.尤世威勇敢抵抗贼兵。崇祯十六年,贼寇用力攻打榆林,箭头、飞石不断地打过来,世威等更加勇猛战斗。城失守后,世威等人继续指挥官兵进行战斗。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5分)

译文:

(2)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5分)译文:

参考答案:4.D(益:增加)

5.C

6.B7.(1)(5分)世威善于安抚士卒,懂得军事,只是因为他的几千外来兵久守荒山,发生疾疫,才交战失利。

(2)(5分)世威等人继续指挥官兵巷战,妇女、儿童也扔房瓦打击贼兵,贼兵的尸体堆满各处。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常字仲修,建州人。中进士第。以所著《礼·檀弓义》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之,补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以养亲,求教授扬州。年未五十即致仕。久之,御史中丞黄履荐其恬退,起为太常博士,辞。元符初,复申前命,兼崇政殿说书,迁著作佐郎。疏言:“祖宗诸陵器物止用涂金,服饰又无珠玉,盖务在质素,昭示训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寝宫,乃施金珠,愿收贮景灵殿,以遵遗训。”诏置之奉宸库。擢起居舍人,邹浩得罪,常于讲席论救,贬监郴州酒。徽宗立,召为国子祭酒、起居郎,从容言:“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佑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时以天暑,令记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为令。常言:“本朝记注类多兼谏员,故凡言动,得以所闻见论可否。神宗皇帝时,修注官虽不兼谏职,亦许以史事于崇政、延和殿直前陈述。陛下于炎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于日录,传之史笔,使后人观之,将以为倦于听纳,而忘先帝之美意矣。”事遂寝。进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蔡京用事,不能容,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湖州,寻又夺职,居婺州。复集贤殿修撰。卒,年六十七。论曰:徽宗荒于治,嬖幸塞朝,柄移权奸,不鸣者进,习为腝熟。鶠、根、谅、常气节偘偘,指切时敝,能尽言不讳。卒不胜谗舌,根、常死外,鶠、谅甫用而病夺之,可悲也已!金兵既举,郭药师已叛,朝廷犹弗知,矧能先见祸几哉,毋乎狂谅之言也。(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佑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B.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佑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C.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佑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D.自古求治之主/未尝不以尚志为先/然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随以丧/不可不戒元佑法度/互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土及第”。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到唐代时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土等,后世延置。C.陛下,“陛”指帝王居住的宫殿,“陛下”原指站在宫殿里的侍者。后借“陛下”来表示臣子对君主的尊称。D.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常颇有才华,擅长为文。他所著《礼·檀弓义》受到王安石和吕惠卿的好评,但是他大器晚成,近五十岁才做官。B.周常为人淡泊,关心朝政。他曾上疏论节俭之事,后因替邹浩讲情,被贬为郴州监酒。徽宗即位后被召用为国子祭酒、起居郎。C.周常为官耿直,直陈时弊。他认为诏令酷热天勿奏事虽然属于人之常情,但有倦于听纳之嫌,后来朝廷就废止了这一政令。D.周常遭受谗言,仕途多舛。宋徽宗宠幸奸臣,不听铮铮直言,导致朝政荒废。周常和崔、张根、任谅都深受其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之,御史中丞黄履荐其恬退,起为太常博士,辞。(2)若著为定令,则必记于日录,传之史笔,使后人观之,将以为倦于听纳,而忘先帝之美意矣。参考答案:10.A

11.C

12.A

13.(1)很久以后,御史中丞黄履以周常淡于名利,安于退让而向朝廷举荐他,(周常)被起用为太常博士,(周常)拒绝了。(2)如果撰写为固定的法令,那么一定记在日录中,在史书上流传这些,让后人看见,会以为(陛下)对听从采纳感到倦怠,忘掉先帝的好意。【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是并列结构,中间要断开,排除C;“互有得失”的主语是“元佑法度”,排除D;“未尝”作为副词,在句中修饰“不以尚志为先”,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陛”指帝王居住的宫殿,“陛下”原指站在宫殿里的侍者”表述错误,“陛”本义指可以借以登高的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是对天子的尊称。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近五十岁才做官”曲解文意,是赵延寿,范延光有二心不去救援,原文为“年未五十即致仕”,是近五十就退休不做官。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恬退”名词,淡于名利,安于退让;“起”动词,起用;“辞”动词,推辞,拒绝。(2)中的“著”动词,撰写;“史笔”名词,历史记载的代称;“倦于听纳”状语后置;“听纳”动词,听从采纳;听谏纳善。【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译文:周仲字仲修,建州人。考中进士。拿自己所著《礼?檀弓义》拜见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誉他,(周常)补任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为了养育双亲,(周常)请求任扬州教授。年纪不到五十就退休。很久以后,御史中丞黄履以周常淡于名利,安于退让而向朝廷举荐他,(周常)被起用为太常博士,(周常)拒绝了。元符初年,朝廷又重申前命,(且让他)兼任崇政殿说书,升为著作佐郎。周常上疏说:“祖宗各陵的器物只用涂金的,服饰又没有珠玉,务于质朴,表示训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寝宫,才采用金珠,希望(把金珠)收藏在景灵殿,以遵遗训。”诏令放置在奉宸库(宋代库名,掌收存金玉)。(周常被)提升为起居舍人。邹浩得罪,周常以讲席身份论救,被贬为郴州监酒。徽宗即位后,召用他为国子祭酒、起居郎,周常从容上言说:“自古以来追求大治的皇帝,未尝不以尊尚志向为先。但是如果沉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向随之丧失,不可不戒。元祐法令制度各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当时天气酷热,诏令记注官卯漏时分就不要奏事,于是定为法令。周常说:“本朝记注大多兼任谏官,故凡有言语行动,可以对听到和看到的议论可否。神宗皇帝时,修注官虽然不兼任谏职,也允许在崇政、延和殿向皇帝直接陈述史事。陛下在炎热可畏的天气,暂时停止晋谒答对,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撰写为固定的法令,那么一定记在日录中,在史书上流传这些,让后人看见,会以为(陛下)对听从采纳感到倦怠,忘掉先帝的好意。”此事于是停止了。进升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蔡京执政,不能容忍他,让他以宝文阁待制身份出京任湖州知州。不久又免职,住在婺州。又任集贤殿修撰。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评论说:宋徽宗在治理朝政方面荒废了,宠幸的侍臣充满朝廷,把权力移交给了奸臣,对朝廷不满的人进言,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崔鶠、张根、任谅、周常四个人都气节耿直,(他们)直陈时弊,能够直言不讳(地说出朝廷的弊病)。(他们)最终承受不住奸臣的谗言,张根、周常在外死去,崔鶠、任谅刚刚被起用又因为有病而死去,实在是可悲啊!金兵已经发兵,郭药师已经叛变,朝廷却还不知,况且能够预见祸患发生的苗头啊,一定不要被欺罔偏执的言论蛊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科院院士蒲慕明明确地表示,我们做克隆猿工作,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服务的。B.今天的彩排,本是两节课甚至一个上午就可完成的事,可是老杨故意拖时间,找了我们不少的茬子,结果一天下来都没把彩排弄好。C.京剧《穆柯寨·穆天王》讲述的是宋朝时辽兵入侵宋土,元帅杨延昭命孟良赴五台山请五郎杨延顺下山,同破天门阵的故事。D.每个人的权利都不容许随意侵犯,家长们梦寐以求的孩子的独立自主,是要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前提来完成的。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提高……健康”搭配不当,应改为“促进……健康”。B项,“本是两节课甚至一个上午”不合逻辑,“甚至”是递进关系,应改为“一个上午甚至两节课”。D项,“是要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前提”成分残缺,应为“以……为前提”,故应在“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之前加上介词“以”。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在雾霾天进行户外锻炼,其后果往往是①

。有关专家提醒说,雾霾天各种污染物增多,不仅影响到呼吸、循环等系统,也会使雾霾颗粒累积在人的皮肤上。因此,出现雾霾天气时,②

,可以在家中进行太极、瑜伽等柔和的运动。如果要到户外运动,一是运动量不可过大,二是③

。此外,出门前要戴好口罩,预防雾霾污染。参考答案:(1)健身不成反上身(2)最好不要进行户外运动(3)适当减少运动时间。【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些人认为,文章只应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有错,①

。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②

。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③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参考答案:答案:①即使带这些小毛病也没关系;②文章也就缺乏活力和生气;③这个话当然有道理.【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解答】根据前文“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和“只要通体看没错”可以知道第一处的核心词语应该是小节、小问题、小毛病.第二处前面有个“然而”,表示转折,再结合“像个规矩人似的”可知过分注重细节的带来的弊端.第三处后面的是“可是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前面应该是一个比较偏的观点.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无需忧虑,因为!希望所有的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①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②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③就让我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④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B本文段主要阐释“美好的未来总在甜蜜的等待中到来”的哲理,表达“希望所有的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的美好愿望.“虽然”、“但”表明了②前④后,①紧承②的“总有”,③是在④句的基础上发出的倡议.故其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