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生活中的大数》第8课时《学会购物》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生活中的大数》第8课时《学会购物》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生活中的大数》第8课时《学会购物》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生活中的大数》第8课时《学会购物》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生活中的大数》第8课时《学会购物》教案 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课时学会购物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6~17页,综合与实践。教学提示综合与实践“学会购物”设计了两个商店促销的事例。本套教材前面已经安排过商品促销的内容,学生也有在现实生活中促销购物的一些生活经验,本课安排两个事例并以“学会购物”为主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消费意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广告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应该怎样买饮料合适,让学生自主解决,和同学们展示交流算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加以提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数学知识和促销的优惠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促销的事例,经历了解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日常购物经验,培养科学消费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合理购物,并制定购物计划。教学难点:理解有奖促销和商品促销。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去商场购物,就遇到了一件怪事,有一位叔叔要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手机要用860元,电话有两种,一种是135元,一种是228元,他竟然说买228元的比买135元的更省钱,这是为什么呢?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师: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带有疑问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好心理铺垫。】二、呈现新知,探索发现。1.课件出示教材“有奖促销”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情境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师:谁来说一说,图中所说的“好消息”是什么意思?生1:图上的这些商品参加有奖促销,只要所买商品总价满1000元,就奖励100元。生2:比如买一台电视机,原价需要1080元,满了1000元,奖励100元,实际只要付980元就可以了。师:那如果我们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可以获得200元的奖金吗?同学们同桌说一说。生1:不可以,电视机可以获得100元奖金,而洗衣机不足1000元,不能奖励……生2:可以,因为这两件商品总价超过了2000元,所以可以获得200元奖金。师:你们看,一位叔叔正要买手机和电话机,明明和小丽正在争论不休呢,到底该买哪一种电话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生1:当然是要买135元的这种电话机比较便宜。手机要用860元,手机和电话机一共要用860+135=995(元)。生2:我觉得买228元的电话机更省钱,因为860+228=1088(元)已经满了1000元,可以获得100元奖金,1088-100=988(元)。师:同学们,我们经过讨论,发现买228元的电话机真的比买135元的电话机更便宜,看来,这购物也是大有学问的呀,现在请同学们把比较省钱的购物方案记录下来吧!2.课件呈现教材第17页“商品促销”的情境图。师:看图,同学们从图中读出了什么信息?(学生说一说图中表达出来的信息)师:图中的“好消息”是什么?谁能来说一说?生:买5听赠1听,买一箱赠2听。师:同学们觉得怎样买更划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算一算。(学生在小组内计算)生1:买5听赠1听,也就是用20元买6听,每听3元多一点。生2:按整箱的买,每箱8听,可以赠2听,也就是用30元买10听,每听30÷10=3(元)。生3:按整箱的买更合算。师:(出示教材“议一议”)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如果要买10听饮料该怎么买,如果要买27听饮料该怎么买?(学生讨论)生1:如果买10听,可以按整箱的买,买一箱有8听,赠送2听,正好10听,只用花一箱的价格30元。生2:如果买27听,可以先买两箱,赠送4听,一共得到20听,用去30×2=60(元),然后再买5听赠送1听,用去4×5=20(元),现在一共有26听,然后再买1听,用去4元,现在一共用去60+20+4=84(元)。【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解决下面的问题。(1)需要8听这种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2)需要12听这样的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3)李明用50元钱买这种饮料,最多可以买回来多少听?如果是用100元呢?2.某商场的布匹促销,买3米赠1米,买5米赠2米,如果要买14米布匹,怎样购买比较合算?答案:1.(1)28元(2)38元(3)26听32听2.买两次5米,赠送4米,5×2=10(米)10+4=14(米)四、达标反馈。母亲节,“欣欣花店”促销,购物满50元奖励5元,丽丽要给妈妈买7朵康乃馨,怎样买更省钱?答案:选7朵康乃馨,再买一朵郁金香,凑足50元,奖励5元,实际付45元可以买到7朵康乃馨。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购物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生1: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商品促销的知识。生2:我们知道了怎样购物会更省钱。生3: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购物方案。六、布置作业。312元356元78元600元家具店搞促销活动,购物满1000元奖励100元,妈妈要买一个衣橱、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应该怎么买最省钱?板书设计学会购物(1)860+135=995(元)(2)860+228=1088(元)1088-100=988(元)995>988教学反思《学会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大数的应用,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悬疑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图中表达的数学信息,交流对促销方案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交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通过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特别要讲究引导的方法,以学生活动讨论为主,教师讲解点评为辅。更要注重对学生今后消费行为的指导,学以致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育人功能。本课的课堂学生兴趣较浓厚,联系学生实际,引发学生的一些话题,气氛较活跃。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以下的要求:1.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既然是实践活动,并非只是做一道习题或考题那样的单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手,包括其他的活动。3.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张打印纸有多厚?事实上,一万张打印纸的厚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万这个数的构造。具体的实物1万有多少这是人的生活体验,不是数学的本质。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月,多少居民能捐满到1万?这些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二、资料链接。数学家小故事二则(一)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二)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第八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看图填空。2.换算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4元5角是()元。2元8分是()元。8元8角8分是()元。2角5分是()元。3.0.35读作(),8.50读作(),0.05读作(),六点七七写作(),零点零四写作()。4.比较大小。5.笑笑有3张5元纸币和5枚2分硬币,淘气有5张2元纸币和4张5角纸币,()的钱多,多()元。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像1.2,0.56,34.58,…这样的数叫小数。()2.8.01元表示8元1角。()3.二点一二写作2.12。()4.0.01读作零点零零一。()5.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把小数末位对齐。()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妈妈想为爸爸购买一件价格为90.5元的上衣,她要付下面最接近的钱数是()元。A.90B.100C.91D.802.京京有4.75元,东东有7.05元,他们的钱合起来()买一本10.52元的故事书。A.能B.不一定能C.不能D.无法确定3.五十点四零元写作()元。A.5.41B.50.04D.5.40C.50.404.小明有7.5元钱,买了一个布娃娃用去了5.8元,还剩()元。A.1.7B.1.3C.13.3D.1.55.在百米赛跑中,小强的成绩是12.98秒,小利的成绩是13.01秒,()。A.小强跑得快B.小利跑得快C.两人跑得一样快四、把下列钱数从大到小排顺序。1.1.09元1元0.99元1.01元()2.1元5角87分25角8角5分()五、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8分)0.1+0.5=2.4+1.2=4.5-1.5=1.6-0.4=17.8-0.5=5.4+3.2=1.1+1.2=6.5-2.4=2.计算。元角20.3+30.5元角97.8-96.2元角28.7-5.7元角7.3+2.9六、解决问题。1.橘子每千克1.5元,香蕉每千克2.6元,妈妈各买了1千克,用了多少元?2.小华买练习本用去了3.2元,他现在还剩5.8元,他原来有多少元?3.新华书店的橱窗里摆着3本亮亮最喜欢的书,标价为《漫画》每本22.6元,《生活百科》每本30.7元,《数学大世界》每本33.8元。最便宜的与最贵的相差多少元?4.一瓶饮料4.7元,比一瓶红茶贵0.5元,两瓶红茶的钱正好买一桶橘子汁,一桶橘子汁多少元?5.货比三家。(1)去哪个超市买文具盒便宜?(2)三家超市比较,橡皮的价格相差最大是多少元?(3)在青云超市买一个文具盒和一块橡皮,共花多少元?(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答。第八单元测试卷答案一、1.8506555080822.4.52.088.880.253.零点三五八点五零零点零五6.770.044.5.6>5.5111.6<125.笑笑3.1二、1.√2.✕3.√4.✕5.✕三、1.C2.A3.C4.A5.A四、1.1.09元>1.01元>1元>0.99元2.25角>1元5角>87分>8角5分五、1.0.63.63.01.217.38.62.34.12.50.81.623.010.2六、1.1.5+2.6=4.1(元)2.3.2+5.8=9.0(元)3.33.8-22.6=11.2(元)4.4.7-0.5=4.2(元)4.2+4.2=8.4(元)5.(1)5.1元>4.9元>3.5元,莲花超市便宜。(2)0.6-0.3=0.3(元)(3)4.9+0.6=5.5(元)(4)答案不唯一,如:去莲花超市买一个文具盒和一块橡皮,共花多少元?3.5+0.5=4.0(元)探索规律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重点: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算式的结果。难点: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师: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板书课题)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1)出示题目:24×1153×11师: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21246414×22451538313×553师: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①24×11=264,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师:根据前面所发现的规律,你们能猜测出62×11的积吗?生:62×11=682。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3×1134×1145×11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4)出示题目:64×11。师:请试着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师追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师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的1是从哪里来的?(5)试一试:59×1167×11(6)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7)提问:你们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1)出示题目:22×2835×3556×54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再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师: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师:同学们随便出几道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不信咱们试一试。让学生试着出题,老师回答。师: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得数,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相乘后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乘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相乘的积。(2)试一试。①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15×15=43×47=69×61=②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24×26=44×46=74×76=25×25=45×45=75×75=③同桌间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们的发现和体会。有趣的乘法计算21246414×××2246164041467422728614433752555×102115在开始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时,我并没有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试着出题,我来回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感到不可思议,我借机让学生们猜老师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再出示探究要求,学生们就都会积极专注地探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律了。第五单元测试卷一、直接写出得数。60×5=700×6=400×8=56÷7=34+8=92-6=250×4=420÷7=360÷6=二、算一算。三、列竖式计算。135×5=206×8=402÷8=356÷7=四、看图列式计算。1.2.3.4.五、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1.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2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40名。2.一只鸡2千克。3.杨树有42棵,柳树有36棵,松树比它们棵数和的一半多3棵。六、解决问题。1.小华、小丽和小强三人跳绳比赛,小丽跳了26下,小华跳了18下,小强跳的比他们俩跳的总和的2倍少54下。小强跳了多少下?2.张老师买8支钢笔用了96元,1本字典的价格比1支钢笔少3元。1本字典多少钱?3.甲、乙两桶油共重118千克,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