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_第1页
巧用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_第2页
巧用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_第3页
巧用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巧用助学系统,可以统览导语,纵观“这一组”教材在相应学段中的位置与作用,从整体把握教材;结合课后练习,在立体化的解读中聚焦定位“这一篇”教材的语文要素;借助插图、资料袋,优化课堂实践活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实现一课一得。关键词:助学系统;语文要素;文本分析小学语文的助学系统安排了单元导语、作品作者注解、课后练习、资料袋及插图等。它们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融合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机地穿插在教材的各个角落,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语文要素是指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1]它按照课标要求以不同训练“点”的方式呈现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中,由浅入深,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助学系统的解读片面孤立,导致语文要素这一显性要求没有得到凸显。文章以《肥皂泡》一课为例谈谈合宜解读助学系统,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实践与探究。一、统览单元导语,纵观“这一组”小学语文的单元导语既概括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具体要求。解读单元导语,不仅要明确本组的语文要素是什么,更要明晰它在相应学段的教材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组”教材。《肥皂泡》一课位于三年级下第六组第3篇课文。纵观中年级的语文教材,以“童年生活、儿童成长”为人文主题编排的有三次:第一次就是本组课文,旨在理解难懂的句子。第二次在四上第六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细节去体会人物的心情。第三次是在四下第六单元讲述儿童成长的故事,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语文要素由浅入深自成体系。掌握了理解难懂的词句的能力,才能迁移读懂一段话、一篇文。因此,理解难懂的词句,在建构语言能力,培养语文思维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年级下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的起点是已经具备的理解词语的能力,切入点是调动儿童类似的生活经验丰富对语言的感受力,落脚点是提升儿童对难懂句子的理解力。二、结合课后练习,聚焦“这一篇”课后练习是检测语文要素是否落实的途径之一,根据语文要素的达成层级可以分成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解读助学系统中的课后练习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解析编者意图,将解析出来的教学点与文本的教学解读进行整合,在立体化的解读中聚焦定位“这一篇”的教学价值。《肥皂泡》一课,课后思考题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这道题是检测学生复述文段的能力,属于记忆型。二下第七单元曾有过借助提示讲故事的练习。学生有一定的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小片段的复述。为本单元园地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做好铺垫。课后思考题第二题“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找一找说出句子的意思”。这道题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学生难懂的句子大多集中在课文的最后两段。如:肥皂泡“玲珑娇软”“颤巍巍”“光影零乱”分别是什么样的?浮光为何在球面上乱转?为什么小作者觉得泡泡像美丽的梦?学生的难点就是教学的生长点。这些难懂的句子,有的只要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回想画面就可以得到印证,有的则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光学知识(资料)或作者写作背景资料才能理解。因此,《肥皂泡》一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想画面,联系资料想画面从而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扫清文句障碍,直入文心。课后思考题第三题“想象美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这道题的编排是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而设置的。这段文字清婉而富有诗意,富有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对学生来说,想象不难,但要理解作者的想象有点难。细细品味,作者的想象有以下特点:1.生“趣”。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山巅大海、婴儿。肥皂泡的去处打破空间界限也打破了人与物之间的界限。这样带有点童话意味,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只有饱含“童心”的人才能拥有。2.含“情”。冰心奉行“爱的哲学”,她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泡泡之所到与所遇都是作者心中之所爱的具象。[2]3.蕴“理”。美丽的泡泡像梦,因为它美好却又易破碎。可是哪怕它易碎,有梦照亮现实,现实也会在爱的滋养中变得越来越美。要理解这样富有“理趣”“情趣”的文句,就要引导学生放飞童心,与文字共舞,聆听文字谱写的音乐美,再现文字勾勒的绘画美,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与文字产生共鸣后建构起自己精神世界里旖旎而缤纷的梦。三、借助插图、资料袋,落实“这一得”视觉与文字双重编码理论认为,插图和文字二者能互为补充,促进阅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保持。[3]资料袋在课本中也占据一席之位,因为文章是作家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生命的观察与思索,阅读者若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或生活阅历作为支撑,很难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解码。教学时可以借助插图、资料袋优化语文实践活动,使这一课的语文要素得到落实。综合前文对《肥皂泡》一课的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思路以突破重难点:一线串珠以得“情”透过课后思考的三道题可以发现教学内容集中在“做、吹、扇、想(肥皂泡)”的部分。这些文字的“内核”是第一段中的关键词“最爱”。可以“为什么游戏千万种作者却最爱吹肥皂泡”为主问题贯穿整篇课文的教学。在品读中学生感受到,肥皂泡不仅美丽而且有趣,最重要的还承载了许多梦想,所以作者“最爱”玩。用文中作者的情感一以贯之以“得情”。再现画面以得“法”教学结构上,第四段的教学以“教”为主。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泡泡的样子,再现语言背后的画面。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再现”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例如,谈及“五色的浮光”一句时可以出示插图强化理解,同时借用资料了解浮光乱转的原因,顺势理解“光影零乱”。谈及“玲珑娇软”一句时可以出示字典中关于娇的不同解释,让学生根据语境去明晰这里指“美丽可爱”的意思。谈及“颤巍巍”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泡泡的动态展开想象说说颤巍巍的泡泡像什么?在丰富的具象的基础上通过引读、演读、接读等方式去体味泡泡之美和趣。最后小结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资料想画面”就能理解难懂的句子。创生画面以得“言”第五段的学习以“放”为主。学生运用第四段中学到的方法继续理解难懂的句子并进行言语实践与创造。在学生汇报对主问题的理解中切入这段的核心词“希望”“梦”。然后以“梦”为这段教学的支撑点,交流课前找资料时了解到的冰心小时候的梦是看大海,成为灯塔守候人,听故事,写故事……从而激发起阅读主体心中的“真”与“梦”,完成课后思考题第三题。在自己创生的文字里再一次用心灵拥抱冰心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文字,理解“泡泡像美丽的梦”,其实是冰心对童年对自然万物的珍爱。内外一体以得“能”这节课既然需要借助资料,文中的资料袋仅是一小部分。应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汇总学生不理解的句子。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寻找、整理、理解并引用资料到课堂中,课外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冰心的作品,在文字里找到自己的“最爱”。将课内外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