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游百病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1.gif)
![民间风俗-游百病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2.gif)
![民间风俗-游百病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3.gif)
![民间风俗-游百病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4.gif)
![民间风俗-游百病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0eb27e0052ea795bcd74dc240638757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学校:广西师范XXX姓名:XX航学号:XXXX班别:09自动化游百病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活动简介简介从古到今一直盛行“游百病”的风俗。据《白下琐言》:“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管乐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发展由来每当人们张灯结彩、耍社火、唱大戏、逛庙会、闹元宵之时,陇上的百姓便备香火,准备正月十六“游百病"求平安。人们所说的“游百平”、“游百病”、“丢百病”其实都是“游柏瓶”的谐音。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初,是因太医马防为百姓施药治病而延续下来的,在礼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这一民俗还得从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说起。礼县位于西汉水上游地区,商周时期,秦人就在这里牧马.到了西周,秦人非子在西垂(今礼县)牧马大成,被周王室看重,委任专为周王室牧养战马.“马大蕃息“,封为附庸,赐”秦“姓.这句话就是说,西汉水上游地区有着良好的牧马条件和悠久的牧马传统.到了西汉末年,祖上三世在西州(今礼县)为官的马援认真总结西垂人养马的经验,利用当地优越的水草条件和优良的养马传统,以畜牧为业,养”牛马羊数千头“。直至马援做了伏波将军,还将在南征中缴获的铜鼓融化,铸成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的铜马送给刘秀,并奏:"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又把在西垂杨子阿处学到的相马术编写成《铜马相法》一书,他对马的论述给后世的军事、交通、农业、经济发展诸方面影响极大。其精辟的理论亦被后世王者、兵家及农家所推崇.马援不仅精通相马术与兽医,而且更加精通人医,擅治疑难杂症.马援的次子马防就继承了父亲的学术,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医术超群,是东汉显宗孝明帝刘庄的侍医。显宗孝明帝刘庄的生活起居御用之药都要经过马防之手,因而马防深得显宗孝明帝的器重和信任。肃宗孝章帝刘炟登基后,陇上羌人皆反,朝廷多次派大军均未能平定,刘炟就拜生长在陇上的马防为车骑将军率兵平叛。马防用兵如神,很快就平息了陇西、临洮、金城(今兰州)等地的叛乱。随后马防回到武都汉阳(今甘肃礼县)家中过年,就在此时,本地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马防见状就在天嘉福地寺,也就是俗称的上寺(今礼县一中)施药救人,使众乡亲免去了一场大灾难。太医马防的药房名叫中和堂,他嘱咐子孙,看病卖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赈救黎民百姓。子孙尊训,不论乡亲生病还是遇到饥荒都要施救。在当时,“中和堂"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还扶穷济困,把中和堂办成了救济点。为此中和堂有很多药圃,但大多早就籍没了,保留到民国初年的就只有甘肃礼县阳坡乡,石桥乡南门村两处药圃.从那次瘟疫过后,只要是太医马防回乡,家人便提前三天把他珍爱的一个约三尺的大石瓶放在中和堂门口为信。乡亲们看见石瓶,就知道马防回来了,便奔走相告,无论远近,都会蜂拥而至,有人来看病,有人来索物.之后,中和堂每年正月里就把这个石瓶放置在天嘉福地寺的柏树下,乡亲们看见就知道中和堂要舍药施物过元宵了。因中和堂正月十五、十六施物舍药是太医马防所作的,马防是显宗孝明帝刘庄的侍医,又是车骑大将军,他的言行就代表着朝廷,接着各地官员就效法舍药,为百姓谋福利,这一活动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欢迎,影响广大,便在各地推行开来,加之年长时久,直到太医马防辞世,正月十五、十六舍药之事仍在持续,以致在各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事。乡亲们为了感念太医马防,就把他珍爱的这个大石瓶供在了天嘉福地寺的柏树下供人们祭拜。时间一长人们将此瓶尊称为“柏瓶”,故而元宵节“游柏瓶”舍药之事在当时就已经遍及九洲,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很盛行.此后马防子孙遵其遗训,代代相传,继续施药舍物,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更是大舍食物于民欢庆过节之日。如此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直到南宋末,马防的后裔马训为太医时,仍然遵循着祖先在元宵节施舍食物于民欢庆节日的规矩,此时中和堂施物舍药活动也已达千年,但规模还是相当大。由于中和堂一千多年的善举,乡亲们便把马氏居住地称为“积厚家”,后来衍变为“积厚街”。斗转星移、朝代更迭,加上元朝制度的制约,亦因中和堂的主人家道没落无力施舍了,这才中断了赈济舍药的惯例。在以后的岁月里,穷人生病或无钱治疗时,便更加怀念起太医马防,于是就在大石瓶前焚香祷告,抚摸一下石瓶,结果很是灵验,病竟真的好了,特别是热疾抱摸之后病好的非常快,奇效无比.据老人们讲,太医马防的这个大石瓶不是普通石头,是天生的瓶状玉石,它精美至极光亮照人、孕慧于中极具灵性,到正月十六夜静时,石内能发出丝竹样声音,有时城内也能听到。在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抚摸过石瓶的人,一年里百病不生,百事如意。可惜的是石瓶在破“四旧”运动中失落了。但人们没有忘记马防和他创建的“中和堂”,在元宵节这一天,礼县民间仍盛行提着香火转上寺“游百病”祈福消灾活动.光绪版《礼县新志》对延续两千年的这一民间风俗有这样的记载:“正觉寺,在县北鸾亭山之麓,一名天嘉福地寺,有古柏一株,石瓶一座,元宵后一日夜分瓶内有丝竹声,是日邑人成集,谓之游百病”.故人们说元宵节“游百病"始发地在甘肃礼县。因为时间久远和语言的原因,“游柏瓶”便演变为“游百病”、“游百平"、“丢百病"、“消百病”了。人们还说“游百病”就是中国古代的医药节。活动形式一大早,大人先打扮小孩,然后打扮自己,把平时舍不得用的护肤脂化妆品用上,把一年来穿的新衣服穿上,给牲畜添足草料,草草地吃过早饭,装上给小孩子买麻花、吃凉粉的钱,一把锁把家门锁上,全家人出发了,几十里的路上全是人。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不能用,用步行,只有年迈的老人,孝顺的儿女用架子车拉着,嫌孩子腿困,也捎带着拉在架子车上.但孩子们高兴,一会就坐不住了,跳下来,在人流中钻着。人们一边行走,一边和熟人打招呼,看人家的青苗,比自家的庄稼;看人家的俊男倩女,比自家的孩子,各条路上全是人流。离集镇越近人流越挤越慢,集镇上有大戏有社火,五里之外锣鼓声已贯进耳朵,孩子们着急,大人们边走边享受着四路八方的人,把集镇装得满满的,去东的得一点一点挪,去西的也得一点一点挪,反正是游,心不急,社火过来了又要给社火让道,大人们把小孩架在脖子上,小孩看热闹高兴地不亦乐乎;人们互相议论着:“他们在斗社火。”这天白天戏园子里要唱两本戏,还有加演,一直唱得和夜戏连着,人们看一阵戏看社火,看一阵社火又看戏,游来游去,游美了,带着满足摸黑往回走,算是游百病,实在不能去集镇的,也要出门闭户到村里或乡里游游转转,也算游了。活动内容旧时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形成传统风俗。《临潼县志》载:“夜,妇女出游,谓之走百病”。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近代也有白日游走的。《韩城县志》载:“游女都集柏树下.以残炬送道旁,谓送毒虫"。现时此活动现已逐渐推及老年人和多病体弱的人,甚至小孩子也在这天游走。时值开春后不久,万事更新,人们三三两两,出外游走,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们,他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通过野外游览,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其他方式豫北地区的“游百病”一说,又与以上不尽相同。在安阳、鹤壁、濮阳等地,人们要四处游玩,登山、远足,以祈来年身体康健百病消,俗称“游百病"。晋北地区(如大同广灵)的“游百病"是在正月十六,这天家家户户吃枣、梨,寓意有病早离,然后就就去游玩,也是登山、远足,祈福祛病,百姓乐称其“游百病”。文化生活农村"游百病”项目说到游百病那时生活在偏僻的农村,端午节这天,大家早早的即起,吃一些粽子、包子、蚕豆、大蒜后,就和大人或邀约上几个小伙伴拎着提蓝、拿着锄头上山,一是挖夏天麻,二是找毒脚莲等中药,三则是摘野草莓。大家伙唱着歌、打闹着翻山越岭,找到天麻、毒脚莲后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有毒脚莲的地方一般常有蛇,但小伙伴们全然不顾,说不好连蛇一块捕住,至于野草莓呢,每一个回家都要拎着满满的一蓝,洗后一把一把的抓着吃,那个香甜可口是任何家种草莓不能比拟的。找到天麻回家后大人可要给1角2角的奖励,买糖吃会惹得小伙伴们流口水的。在那个时候,一天游百病都不累,人们也不会和键身锻炼联系起来。纯脆从驱走病邪、百病不生出发,人们游百病的心境都很虔诚.现今,游百病在城里不再那么流行,人们都贯以锻炼、键身的理念,从另外的一方面说,逛上街去游也是人看人的,缺少了与自然的对话.逢端午之际,我不喜欢街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又没能去成山里,只有在网路里畅游,祈求上苍给我、家人和朋友们一个健康的身体。祝大家没病的更健康,有病的随我的网路一游病除,还你个强壮的体魄。无论男女老少,也不分士农工商,凡是有步行能力的人,都要走出家门,翻山越岭去四处游玩,直至日落西山才尽兴而归.人们把这种郊外远足,称之为“游百病”。“游百病”这一习俗来自古代,人们相信正月十六日在郊外行走游玩,能将人体的各种病痛丢在山野,可保全年身体健康不生疾病。“游百病”与婚姻旧时,“游百病”的人们要穿干净、整洁的衣服,有条件的人家要带上吃喝,在野外就餐。这一天年轻的姑娘、小伙收拾得特别漂亮,以展示自己的容貌。许多人家的父母亲,也就是在“游百病”的过程中寻找发现如意儿媳和乘龙佳婿,从而延媒说合成就婚事的.“游百病”与旅游业“游百病”的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此习俗更加浓烈。近年来,苍溪县重视名胜古迹的培修和旅游景点的建设。少屏山上的烟丛寺、临江寺修葺一新;红军渡景区、梨文化博览园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武当已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此外,白鹤山上耸入云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子、电子及Γ辐照装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机载设备综合测试台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石材翻新护理用品合作协议书
- 建筑力学期末考试B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个人货物运输协议模板(2篇)
- 2025年个人房屋设计装修合同(4篇)
- 2025年五年级体育教师工作总结(5篇)
- 2025年仪器销售合同标准版本(4篇)
- 2025年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二手车车辆转让合同简单版(2篇)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AB合卷)【附答案】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考试对口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DB43-T 2142-2021学校食堂建设与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宏观利率篇:债券市场研究分析框架
-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 六年级语文(上册)选择题集锦
- 介绍人提成方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况承诺书
- PHOTOSHOP教案 学习资料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档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5:图标绘制准备与绘制步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