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基础_第1页
音乐教育基础_第2页
音乐教育基础_第3页
音乐教育基础_第4页
音乐教育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音乐教育基础一、 1、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2、 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其本质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3、 学校的音乐教育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二、 音乐学科教育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三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所谓“学”“论”“法”哪一个体系更完整、而在干其研究对象有宽窄之别。三、 1、世界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表现在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教育实践两个方面。2、 对世界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有哪些?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育体系。3、 国际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和突出特点是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4、 “美国音乐教育”之父洛威尔•梅森、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卡尔•西肖尔、著有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学校音乐教育心理学》的默赛尔和格连。5、 提出“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的是德国的丹克玛尔•维努斯。四、 1、1901年建立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是我国最早设立音乐课程的一所学校。2、 1950年8月,《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一各年级都开设音乐课。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2课时,其他各年级每周1课时。3、 1981年3月3月国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学计划,调整了音乐课时,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均开设音乐课,每周2课时,初中一至三年级音乐课每周1课时。4、 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小学一、二年级每周音乐课达到了3课时。5、 1994年,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开设音乐选修课、五、 1、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在欧洲被称作节奏教学法,在北美洲被称作律动舞蹈体操,在我国被译为体态律动教学法、和乐动作。2、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是指教学中通过人的肢体反应,结合歌唱和听觉的训练获得对音乐的积极体验,通过肢体运动,把肢体当做乐器,将人的内在情感转化为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方法。六、 1、柯达伊•佐尔坦匈牙利人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2、 “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习题最重要的理念。3、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是以歌唱教学为主要内容并重视音乐读写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4、 首调音名唱法、节奏读法、字母谱、手势、固定音名唱法五个方面共同构成匈牙利的首调唱名体系。七、 1、卡尔•奥尔夫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特点是: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2、 元素性音乐的基本原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3、 所谓“元素性”就是使用最原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比如音乐的最基本要素一一节奏,节奏运动中采用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旋律中采用最易唱的五声音阶;调式中采用最常见的大、小调式;和声中采用最基本的I、W、V级进行;舞蹈动作采用最自然的即兴律动;乐曲演奏采用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敲击乐器和“人体乐器”等,并以它们为出发点,进行音乐驾驭。4、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活动的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它们的音色分别代表四个声部,它们被称作“身体乐器”。八、 1、日本铃木镇一铃木教学法。(才能教育教学法)2、 铃木教学法主要以幼儿为对象。他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3、 铃木教学法从记忆里、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能力的开发。第二章音乐课程基础一、1、初中音乐课程性质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2、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3、 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③高中阶段的必修课。4、 音乐课程的价值有:①审美体验价值;②创造性发展价值;③社会交往价值;④文化传承价值。

二、初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使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三、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时间,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四、1、简述初中音乐课程的目标以及各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初中音乐课程的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各个维度的具体目标是:(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 过程与方法:①体验;②模仿;③探究;④合作;⑤综合。(3) 知识与技能:①音乐基础知识;②音乐基本技能;③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2、 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学段: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3、 中学学段课程目标:①增进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4、 高中音乐课程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过程与方法:①体验;②比较;③探究;④合作。(3) 知识与技能。五、 1、初中音乐课程内容:初中音乐课程内容包括四个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各领域包含的内容有:(1) 感受与欣赏:①音乐表现要素;②音乐情绪与情感;③音乐体裁与形式;④音乐风格与流派。(2) 表现:①演唱;②演奏;③综合性艺术表演;④识读乐谱。(3) 创造:①探究音响与音乐;②即兴编创;③创作实践。(4) 音乐与相关文化:①音乐与社会生活;②音乐与姊妹艺术;③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表现: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应能够背唱歌曲2-4首,能够演奏乐曲2-3首,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作4-8小姐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六、 高中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一) 音乐鉴赏高中音乐课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音乐课以欣赏教学为主(二) 歌唱高中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中,歌唱模块要求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一般应排练合唱曲3-5首。(三) 演奏高中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中,演奏模块要求重视合奏曲目的积累,一般应排练合奏曲2-4首。(四) 创作(五) 音乐与舞蹈 (六) 音乐与戏剧表演 [普通咼中首乐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首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七、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首先,由于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所以,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映,使学生能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并使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第三,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第三章音乐教学基础一、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准则和依据。2、音乐教学的原则有:寓教于乐原则(基本原则)、情感体验原则、参与活动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创造发展原则、形象直观原则。3、在音乐教学中要把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则结合起来。二、 1、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1)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①欣赏法;②演示法;③参观法;(2)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律动教学法;③创作教学法;④游戏教学法;(3)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是指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4)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2、 初中音乐教学模块教学方法:(1)感受与欣赏;(2)演唱歌唱教学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3)演奏(4)识读乐谱我国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是五线谱和简谱; (5)创造3、 高中音乐教学模块教学方法:(1)①音乐鉴赏②歌唱③演奏④创作⑤音乐与舞蹈⑥音乐与戏剧表演三、 1、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可操作性原则2、 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3、 音乐课程评价的方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②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③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4、 评价的形式:自评、互评、他评。四、 1、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2、 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分为运行前准备(备课)、运行中展开(上课)、运行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三个阶段。3、 运行前准备阶段(备课):①音乐教学目的任务具体化;②音乐教学内容具体化;③音乐教学手段具体化。4、 运行中展开阶段(上课):导入与形成意向;②示范讲解与形成表象;③知道练习与形成技能;④综合评价与深化迁移。五、 1、课外音乐活动: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活动,一般指校内课外音乐活动。广义上来说,可以包括校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教育。2、 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满足学生对学习音乐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行生动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活跃学校气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巩固课堂音乐教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 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原则:①体现教育性;②内容广泛性;③形式多样性;④选材严密性;⑤参与自觉性;学生主体性。4、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①全校性音乐活动;②音乐社团活动;六、 论述怎样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1、 要了解在各个学段欣赏课的课程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 欣赏教学要遵循欣赏规律: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通过初听、复听、有分析地听、反复的多听,才能从感知阶段发展到情感体验阶段,最终达到理解提高阶段,完成欣赏的全过程,积累欣赏经验,提高鉴赏水平;重视参与---体验音乐的形上形式,把其他姊妹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借助教学辅助手段,选择多样化听赏方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情感共鸣。3、根据年龄特征,选择作品应适当扩大范围,运用比较的方法,听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及民族、不同流派和风格的典型音乐代表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七、 论述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来发展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课外音乐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广泛的需求,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所以,课外音乐活动应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计划,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化要结合,活动时间要妥善安排经常化。要尽可能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社会上可调动的辅导力量,兼顾多数人的兴趣与个别学生的特长,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一批积极分子与骨干力量,带动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第四章音乐教学设计一、1、音乐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立并达成相关教学目标,精心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落实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进行的整体性策划与具体活动安排。2、教学设计的内容:课前、教学过程、教学后记。(1) 课前:①教材分析;②学生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重点与难点;⑤教学方式;⑥教学用具。(2) 教学过程:①课前探究;②导入新课;③师生互动;④课堂总结;⑤课后作业。三、 1、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2、 音乐教学模式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三类。3、 情感模式: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 体验模式;②情景---陶冶模式(又称暗示 领悟模式)4、 行为模式:是培养动作和心智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示范 模仿模式;②行为---辅助模式5、 认知模式: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模式;②引导---发现模式;③自学---指导模式;④传授---接受模式。6、 探索---创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音乐技能为目标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7、 传授---接受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还可细分为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四、 1、音乐课教案:也成为音乐课课时计划,是音乐教师备课后教学设计的书面体现。2、 音乐课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班级、教学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3、 音乐教案的类型大致有文稿式(最常见)、表格式(最清晰)和卡片式(最简单)三种。4、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的依据。5、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①导入环节;②新课教学环节;③拓展与实践环节;④结束环节。6、 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应具备五方面的作用,即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7、 新课教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要教学实施阶段。8、 教学过程的环节是导入环节、新课教学环节、拓展与实践环节和结束环节。五、 1、说课:是指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而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2、说课的意义: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②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③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⑤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3、 说课的内容:①说理论;②说教材;③说学生;④说目标;⑤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⑦说板书设计;⑧说教学效果。4、 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法:“开门见山”法;②复习导入法;③设疑导入法;④节奏导入法;⑤歌舞表演导入法;⑥创设情景式导入法;⑦故事导入法;⑧儿歌、猜谜导入法;⑨谈话导入法;⑩游戏导入法。第五章中学生音乐心里发展一、 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特点是进入青春发育期,开始进入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2、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型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少年期的心里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维发展发面,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情感发展方面,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有波动性;在意志发展方面,自觉性有明显的增强;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正在初步形成,但不够稳定。3、 心理学家称少年期为人的心里发展的“危机期”。4、 高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强;情感更加丰富多彩,逐步趋向深刻而稳定;自我意识逐渐成熟;青年初期是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二、 1、音乐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2、 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的特征集中体现在音乐审美态度、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审美趣味三个方面。3、 音乐审美能力包括音乐感觉和知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音乐动作和智慧、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4、 音乐感知是音乐审美能力最基本的因素。5、 音乐想象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之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6、 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7、 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三、 1、对学生音乐心理发展施教要遵循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2、 简述变声期歌唱教学应注意的事项。要对中学生进行变声期知识的教育;注意不良歌唱和说话习惯的改变;变声期学生注意进行轻度歌唱,避免长时间演唱;要对歌曲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适应学生演唱。3、 对于青少年音乐偏好问题,教师应如何做?对于青少年音乐偏好问题,我们既要把关定向,不能听任其自留发展,又不能采取说教、训斥等简单的做法,而应采取积极主动地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使青少年健康积极的音乐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4、 如何上好一节中学唱歌课?要了解表现领域中演唱在中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标准,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唱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变声期注意事项),音乐心理发展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方式,培养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在歌唱中解决基本技能的训练。及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运用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重视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展音乐感受层面,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教师应注意指挥和伴奏的基本功,教学中高质量完成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及表现。5、 针对大部分青少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心理倾向,如何做到有序施教?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趣味变异很迅速,以致丧失审美判断力,容易成为各种“新潮”的趋奉者,从而形成了某些人热衷流行音乐的心理倾向。对于这种音乐偏爱,教师当然不能迁就、迎合、放任自流,也不应采取讽刺、嘲笑、硬性禁止的态度和做法,关键在于引导。

充分运用课内外音乐活动的机会扩大青少年的音乐视野,培养各种各样的审美趣味,让他们接触多种题材、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比较、评价,使他们在比较重增强分辨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要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去学习和研究自己不熟悉的音乐艺术世界。通过艺术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鉴别,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克服对艺术音乐的抵触和排斥情绪,成为欣赏高雅的音乐艺术的一员。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学生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爱听、多听,在长期的重复中得到自我强化,从而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青少年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使艺术音乐成为正常的、自然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欣赏艺术音乐的常客。发挥群体效应的作用。群体效应是群众情感信息的一种连锁反应,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它的群体效应。基本基础理论知识第一章基本乐理一、 1、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人们的听觉器官并通过大脑就形成了音。2、 音的种类:根据物体振动的规则与否,音可分为乐音、噪音两类。3、 音的四种性质:音高(频率决定)、音值(振动时间)、音量(振幅)、音色。4、 音乐中所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5、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6、 在大小调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7、 乐音体系中各音级的名称称为音名。8、 唱名法分为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9、 钢琴上有88个键,白键52个,黑键36个。钢琴的总音域是大字二组的A到小字五组的c。A2-c3。钢琴上的音可分为9个音组,有7个完全组和2个不完全组。10、 现行的国际标准音是小字一组c,其振动频率为440次/秒(赫兹)。11、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标准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12、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三种律制是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13、 音乐中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称为节奏。14、 音乐中固定的强弱关系,有规律地循环反复,称为节拍。15、 音乐中一再重复的具有特性的节奏称为节奏型。二、 1、速度术语分为基本速度术语和变化速度术语。基1基11意大利文11中文|意大利文 ||中文本速1iGrave 11 11 !缓慢、庄1严、庄板丨1iModerato 11 1中板度11Largo i1广板 丨1Allegretto小快板术111Larghetto1---111小广板丨1Allegro快板】五I语111Lento1慢板 丨1Vivace(vivo)|快速有生气Adagio!柔板 i!Presto急板iAndante |行板Rubato;自由节奏 1:Andantino:1 J小行板一变化速度术语一1 11意大利文 1r 11缩写 1i 11中文 1iRitardando 1irit. i1 11 !渐慢 i1 IRallentandoIrall. |L I1减慢 i1 1Ritenuto1 1r 1riten.突慢11Accelerando11accel.1渐快 1Stringendostring.|加快 |Stretto11|紧缩 |Irr\ 1• • IiTempodimarciaiAtempoL 1进行曲速度:|恢复原速度|112、力度术语:意大利文缩写中文意大利文缩写中文Pianop弱DiminuendoDiminuendo渐弱Pianissimopp很弱CrescendoCrescendo渐强Pianofianissimoppp极弱、最弱Fortepianofp强后即弱Mezzopianomp中弱、次弱SforzantoSf.Sfz.〉特强、突强Fortef强Mezzofortemf中强、次强Fortissimoff很强Fortefortissimofff极强3、表情术语:意大利文中文意大利文中文Animator活泼的Conespressione有表情地Agitato激动的Congrazio优美地Appassionato热情的Dolce柔和、甜美的Brillante辉煌的Giocoso诙谐的Cantabile如歌的Grandioso雄伟的Conanima有感情地Leggiero轻巧的Condolcezza温柔地、柔和地Maestoso高贵、庄严的三、1、旋律音程的进行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2、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级数和音数决定的。3、音程中所包含的音级数量称为音程的级数。4、音程中所包含的全音、半音的数量称为音程的音数。四、1、三和弦: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而构成的和弦。2、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大三+纯五、小三+纯五、大三+增五、小三+减五3、常用的七和弦有: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大三+小七、小三+小七、减三+小七、减三+减七五、1、五线谱的调号分为升号调和降号调。2、 升号调:GDAEB#F#C 降号调:FbBbEgbDbGbC3、 调的五度循环:同类调式的调性,按照纯五度关系向上和向下方向的排列,叫做调的五度循环。4、 等音调:在调的五度循环中,两个调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且具有同样的调式特征的两个调就叫等音调。5、 在七个升降号以内的大调中有三对等音调:B大调和bC大调,#F大调和bG大调,#C大调和bD大调。6、 关系大小调:调号相同、主音相距一个小三度关系的大小调叫做关系大小调,也叫平行大小调。7、 同主音大小调:指主音相同,但调式结构不同的大调式与小调式,也称为同名调式。8、 同宫系统调:宫音相同、调号相同、主音音高和唱名不同的五个民族调,叫做同宫系统调。9、 近关系调:调号相同或只相差一个变音几号的调,叫做近关系调。除近关系调外,其他皆为远关系调。六、 1、在调式体系中,以主音最为稳定。2、 在音乐的进行中,不稳定音总是具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叫做倾向。由不稳定音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叫做解决。3、 在调式音级中,1IIIV级是稳定音级,也是正音级°II、W、W、WI级是副音级。4、 ①自然大调: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大调,叫做“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级音降低半音,就构成了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切级音、第WI级音同时降低半音,即构成了旋律大调。5、 ①自然小调:由自然音级组成的小调,叫做“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vU级音升高半音,叫做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vi级音、第V级音同时升高半音,叫做旋律小调。6、 ①清乐音阶:在五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进清角(4)和变宫(7)。雅乐音阶:在五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进变徵(#4)和变宫(7)。燕乐音阶:在五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进清角(4)和闰(b7)。7、 中古调式:看乐理。七、 调式调性判断。P128-130

八、1、不稳定音程进行到稳定音程叫做解决。2、大小调中的特性音程包含增二度和增五度两种增音程。3、在和声大小调中,增二度应解决到纯四度,增四度应解决到大六度。八、1、在音乐作品中,由原调经过某种中间环节进行到新调,并在新调上有完全的终止,称之为转调。如果在新调上没有完全的终止,则称之为离调。(即暂时离开原调)2、移调,就是将某个旋律从原来的调移高或移低到另一个新调,该旋律所有的音。音程、和弦、标记等内容都保持不动。移调所变化的是整个音乐的调高,就如同将C调的歌曲改为用D调来唱一样。3、移调的方法:移动音程的移调;改变调号的移调;改变谱号的移调。第二章基础和声一、1、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单声部音乐和多声部音乐两大类。2、数个不同高度的音组合在一起成为和弦。3、和弦与和弦的连接序列成为和声。4大训音附冲4大训音附冲谓音附'|12 3+ 5昌7li)71 234516)IM111JVVV!VHr11rrirvvvrvn主Z中下属下尋岸壬 顶 中昔音音百青脊哥言注上中下誉卞导圭5、四部和声:指由四个声部组成的一种和声组合形式,它是一种基本的和声组合形式,呈现出一种丰满、和谐的多声部和声音响效果。6、四部和声中:高音声部与次音声部称为外声部;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称为内声部。7、四个声部中最突出旋律性的声部是高音声部,所以我们把它所在的声部位置叫做旋律位置。8、当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间的音程距离为四度以内时,称为密集排列。9、当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间音程距离为五度以上、八度以内时称为开放排列。10、在单声部作品中,声部进行方向为上行、下行、同音保持三种。第三章艺术概论、1、艺术:是一种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2、艺术的起源:游戏说、表现说、模仿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多元决定论。3、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家曾把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4、“表现说”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表现说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5、 巫术说代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理论主张。6、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二、 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2、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热点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3、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大力倡导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5、 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6、 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的划分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7、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三、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也是艺术创造的首要因素。2、 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3、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历史时期内,一批思想观念、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所形成的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是在有一定艺术影响力的艺术氛围内形成的艺术家的创作群体。4、 艺术流派分类:以艺术倾向、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等命名的有:写实派、浪漫派、象征派、印象派、古典派、唯美派、荒诞派。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的有:梅派、德国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等。以艺术流派产生的地区命名的有:中国的桐城派、岭南画派、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画派、法国的左岸派电影等。四、 1、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 简述艺术鉴赏的意义: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鉴赏主体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3、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4、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有: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五、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划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和时空艺术(舞蹈、戏剧、电影等)。2、 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划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等)和视听艺术(戏剧等)。3、 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将艺术划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4、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划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5、 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将艺术区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6、 ①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形象塑造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7、 戏剧:①四个要素:演员、导演、剧本、舞台美术。主要特征: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8、 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①运动的画面语言;②声画结合;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④追求逼真。六、 1、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的是王国维。2、试述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 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宗教对艺术否定。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宗教是麻醉人们的心灵的,而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2) 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尽管上帝、圣母、天使的形象都是虚幻的,但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情感与幻象的成分,为艺术创作提供题材。欧洲许多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名垂史册;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宗之,宗教对艺术来说,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第四章歌曲作法一、 1、歌曲主题:是指特定节奏型和旋律线,并集中体现歌词内涵,表达一定乐意的短小曲调或音群,是全曲的核心。它可以是一个很短的乐汇(动机),也可以是一个乐节,或是一个较长的乐句。2、 歌曲的音乐主题,从结构形态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乐汇型、乐节型和长气息的乐句型。3、 音乐主题的作用:①塑造全曲基本音乐形象;②为全曲发展奠定整体基础。4、 简述优秀音乐主题的特点:①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真挚;②词曲结合恰到好处,易唱易记;主题形象鲜明,能留下深刻印象,尽可能有新意。二、 1、歌曲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重复法、节奏伸缩、音程增减和节奏重复、模进法、展开法、对比法。2、 重复法:有利于巩固音乐主题,加深听众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和记忆。包括严格重复和变化重复。3、 模进法包括严格模进、自由模进、上行与下行模进、反向模进。4、 严格模进:又称完全模进,即严格按照前面的旋律形态在不同高度上重复出现,其节奏即各音程之间度数基本相同,大小可忽略不计。5、 展开法包括贯穿、承递、引申。6、 对比法包括节奏对比、音区对比、音色对比、速度对比、力度对比、调性对比。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1、我国的音乐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2、 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3、 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4、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①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②乡土性;③即兴性;④流传变异性;⑤人民性;⑥多功能性。5、 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祁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中国乐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1、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其特点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臻完美。2、民歌的特点:民歌往往具有歌词通俗但又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等特点。3、民歌的功用:娱乐功用、教育与传承功用、人生礼仪功用、祭祀与驱邪功用、交际功用。4、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是迄今我国最早的乐歌总集,《国风》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500年间的歌曲,涉及15个国家。5、 劳动号子的分类:①搬运号子:黑龙江《哈腰挂》、河南、陕西、陕西北部的《走绛州》工程号子: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农事号子:湖北潜江的《催咚催》船渔号子河北的《渔民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6、 号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②节奏的律动性。③音乐材料的重复性。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⑤曲式结构的简朴性。7、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一般山歌: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甘肃、青海“花儿”“少年”;四川“晨歌”;湖北“赶五句”;安徽“慢赶牛”“挣颈红”等。信天游:又叫“顺天游”。《蓝花花》《脚夫调》《赶牲灵》《我的哥哥当了红军》。山曲:(主要唱爱情歌曲)《提起哥哥走西口》《人家都在你不在》《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8、 花儿:又叫“少年”,流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因花儿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定情的意义,在当地又称作“野曲”。9、 江浙山歌:江苏丹阳山歌《红菱牵到藕丝根》。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云南山歌:《赶马调》《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放马山歌》。10、 田秧山歌:主要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班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11、 山歌的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②自由、悠长的节奏和节拍;③高亢的曲调;曲式结构:乐段结构、常见的两句体和四句体结构,北方多为两句体,南方多为四句体。乐句的变化形式,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12、 小调:分为吟唱掉、谣曲、时调。谣曲: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等。河北民歌《小白菜》陕西民歌《看秧歌》。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十大时调:孟姜女调《月儿弯弯照九州》《送情郎》《四季歌》《盼情人》《绣荷包》剪靛花调《放风筝》《回娘家》《丢戒指》《小看戏》《绣荷包》鲜花调《茉莉花》绣荷包调《绣荷包》《走西口》《相思谱》《绣金匾》银钮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对花调、叠断桥调、杨柳青调。陕北《三十里铺》江苏《茉莉花》四川《八月桂花遍地开》陕北《兰花花》。13、 小调的艺术特征:①叙事与抒情并重的表现手法和细腻曲折的音乐性格;节奏、节拍规整均衡;旋律的进行曲折多样;趋势结构方面,主要有对应式的两乐句结构和“起承转合”式的四乐句结构。14、 少数民族民歌:(1) 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长调《辽阔的草原》,短调《脑门达来》。(2) 朝鲜族的抒情谣《阿里郎》《桔梗谣》。在朝鲜族音乐文化中,声乐始终占主要地位,在朝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是抒情谣和农谣。(3) 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哈尔哈什》《我的花儿》。(4) 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莱丽古丽》。(5) 藏族的酒歌和箭歌。酒歌《格桑拉》,箭歌《姑娘,你往天上听吧》。(6)云南彝族“四大腔”: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带彝族的尼苏支系中,并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的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相连。“四大腔”是《海莱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的总称。作曲家王慧然创作的琵琶(7)南方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独奏《彝族舞曲》,使用了“四大腔”中的《海莱腔》的旋律素材。壮族的“双声”、侗族的“大歌”《处处蝉歌不见蝉儿面》。15、外国民歌:朝鲜民歌:《桔土家族的的“哭嫁歌”、蒙古族的“呼麦”、梗谣》《阿里郎》《哩哩哩》爱尔兰民歌:《伦敦小调》高山族的“酒歌”等。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荒城之月》《枸橘花》《红蜻蜓》《海边之歌》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椰岛之歌》《红桥曲》《莎莉楠蒂》《哎哟,妈妈》缅甸民歌:《海鸥》 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重归苏莲托》 英国民歌:《罗宾•阿泰尔》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 波兰民歌:《小杜鹃》 巴西民歌:《在路旁》阿根廷民歌:《小小的礼物》 德国民歌:《这很难说》《秘密的爱》《小河》《枞数》法国民歌:《我的诺曼底》美国民歌:《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老黑奴》《哦!我的苏珊娜》三、 1、民间舞蹈的两种形式是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