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_第1页
沈阳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_第2页
沈阳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_第3页
沈阳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_第4页
沈阳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上为全省作出示范。一、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完善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促进大数据创业创新、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加快推进东北区域能源大数据中心、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布局大中型数据中心,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支撑能力。建设输配电、能源、生产要素等领域大数据平台,培育一批“数据工厂”,促进数据应用。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展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安全等服务,发展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智能数据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到2025年,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地。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工业、交通、金融等行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龙头企业,推进沈阳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布局发展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推进辽宁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测试床、自动化工业APP等新一代工业软件,形成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数字化需求的工业软件产业链。发挥沈阳国际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汇聚作用,催生瞪羚独角兽企业,支持东软集团、东北大学等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完善软件产品创新生态。支持机器学习、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依托东软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应用平台创建区块链试验区,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建设东北亚区块链总部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软件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2-4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00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自主研发基地。全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人才聚集、成果转化、安全监管等方面探索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体制机制。研发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和技术,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建设大东区和浑南区无人驾驶测试区、于洪区无人机试飞试验区、法库县无人机低空安全监测实验区,支持整车企业研发生产各种自动驾驶与无人运载产品。加快VR/AR技术在教育、科技、工业等领域应用,建设东北地区VR/AR产业高地。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培育5G产业生态。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培育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重点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构建行业应用生态,推动5G与工业、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中德产业园、浑南区等5G应用示范区。构建智慧城市应用生态,加快远程医疗、4K高清传输等项目应用推广,丰富数字音乐、动漫电竞、影视直播等应用。到2025年,5G商用步伐走在全国前列,中德产业园和浑南区成为5G产业核心引领区和应用示范区,5G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积极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大力推广虚拟现实游戏、3D动漫、数字视频、微电影、线上订票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动漫、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和平、浑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标准化电竞场馆,引进腾讯、网易等电竞运营商和职业电竞俱乐部,打造电竞产业全生态体系。鼓励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设立“数字创意”“数字创意管理”等专业,培育数字创意产业应用型人才。依托企业、院校、协会等社会资源,促进工业设计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到2025年,数字创意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加快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物联网、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前沿领域,突破跨模态与协同感知、人机物混合智能技术和智能芯片研制等一批关键数字技术。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辽宁省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主体参与的创新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资源,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合作推进关键数字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依托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关键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数字技术应用生态环境建设。二、推进产业数字化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实施智能升级专项工程,开展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行动,支持企业基于5G等技术建立高速率、低延迟、高可靠性的企业内网,实现生产设备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加快辽宁联通、禾丰牧业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形成一批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宝马、沈鼓等龙头企业构建行业性平台,更好服务企业数字化升级。提升工业互联网标准、工业基础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工业信息安全等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分院分中心,新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8个。加快建设“智造强市”。提升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利用工业传感器、5G、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工业产品的联网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加快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无人工厂、黑灯工厂、柔性工厂,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推动企业实现业务、数据、设备上云、上平台。培育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工业互联网在生产流程优化、个性化定制产品溯源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企业构建智能服务平台,推广服务型制造,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拓展。到2025年,培育形成20家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上云2万家,数字化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500亿元。发展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智慧物流,建设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数据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公用。发展智慧健康,建立远程医疗体系,推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应用,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发展智慧文旅,推进线上旅游、VR/AR旅游等模式,实施智慧皇城、智慧世博园、智慧博物馆等智慧文旅工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市场,大力发展电商直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到2025年,数字化服务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0亿元。促进农业数字化。以沈北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浑南电商产业园、法库贵澳大数据农业科技产业园为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融合。推进农业“规模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智慧基地和智慧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建设,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实现“个性化”网络定制和集团定制。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2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30%。推进建筑业数字化。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健康住宅”绿色建筑体系。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载体,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驱动力,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和建筑机器人,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形成建筑业与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建立研发—应用—推广的发展路径,在国家现代建筑产业试点示范基础上,重点打造智能建造科技研发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生产基地、建筑产业培训中心。到2025年,现代建筑产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开展体验消费、社交电商、近场零售等新业态,推广无人超市、自助售货等零售新模式,发展无人经济。鼓励共享出行、共享租住、共享物品等新兴业态,发展共享经济。打造协同制造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发展平台经济。鼓励搭建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互动娱乐平台等信息消费体验场景,发展体验经济。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会服务”,促进医疗、社区、家政、教育、健康等领域线上线下结合、跨界融合,推广形成生活新模式。数字沈阳重大项目数字沈阳重大项目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项目沈阳地区移动通讯网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及智慧管网改造、通信非5G建设等。数据中心项目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云鼎数据中心、大数据小镇、辽宁云计算存储中心等。人工智能项目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VR研究院、智能交互型服务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面向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定位系统研发及应用等。智慧医疗项目眼科医疗云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健康创新中心等。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饲料行业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应用服务平台、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面向电力装备产业的“互联网+”协同制造5G虚拟企业专网等。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5G共享工厂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数字化车间、宽体车研发及产业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离散行业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平台等。三、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建设政府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区域间和机构间共享数据要素的有效衔接。构建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制定数据开放的标准、目录和计划,稳妥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打造工业大数据中心,加强工业设备全连接和工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工业数据增值增益。推广搭建农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推进各种产业、业态、模式数据要素应用,提升数据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建设行业数据库,开发数据产品。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完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保护。推进大数据安全工程中心、网络攻防与测评实验室建设,强化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服务管理体系。探索数据要素定价、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等机制,促进数据资产市场化流通。探索建立数据交易过程中资产的交易流转、权属证明、权益保护等机制,构建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