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与性激素属于同一类的是A.脂肪B.糖原C.无机盐D.核酸【答案】A【解析】性激素属于脂质的固醇类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与固醇三大类,因此脂肪与性激素均属于脂质,而糖原、无机盐、核酸均不属于脂质。故选:A。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D.中心体参与纺锤体形成【答案】C【解析】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流动的,所以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进行的,因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植物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无叶绿体,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科研成果与科学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匹配正确的是选项科学家科研成果使用的技术和方法A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观察统计法B孟德尔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C艾弗里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噬菌体培养技术D卡尔文CO2→C3→(CH2O)同位素标记法A.AB.BC.CD.D【答案】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家的重大贡献及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和识记。4.下列应用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A.及时解救涝灾作物B.零上低温储藏果蔬C.适当进行有氧运动D.用高浓度的糖腌制番茄【答案】D【解析】及时解救涝灾作物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促进根部主动运输吸收矿质离子,同时避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导致植物根部腐烂,A正确;要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需要零上低温,这样有利于降低酶活性,进而降低呼吸作用强度;而零下低温容易冻伤植物组织细胞,使水果的品质下降,故采用零上低温储藏果蔬,B正确;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C正确;用高浓度的糖腌制番茄,糖的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的浓度,外界高浓度的溶液导致番茄细胞大量渗透失水,所以番茄过度失水而死亡,体现了渗透失水的原理,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衰老,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D.细胞调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A【解析】细胞分化能使细胞种类增加,不能使细胞数目增加,A错误;细胞衰老,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粘着性小,容易扩散,C正确,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衰老、分化、癌变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识记细胞的衰老、分化、癌变和凋亡的概念及特点。6.下列与图示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1代表感受器B.图中包含三个神经元C.A处存在神经递质D.直接刺激c处,效应器无反应【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有神经节的B神经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1是感受器,A正确,据图可知图中包括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三个神经元,B正确;A出是突触间隙,其内有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C正确;若刺激c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但此反应不是反射,因为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下列有关腐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不宜进行腐乳制作B.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浓度保持稳定不变C.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D.种发酵的主要菌种均以R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腐乳发酵所需的适宜温度是15-18℃,因夏季温度一般会高于15-18℃,因此不易在夏季进行腐乳制作,A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浓度因糖分等有机物的不断分解,以及CO2的产生,浓度会逐渐下降,B错误;果醋发酵是严格的有氧发酵,C错误;三种发酵菌种均以DNA为遗传物质,D错误。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鼠属于第二营养级B.大量捕蛇可能会引发鼠灾C.鹰获得的能量最少D.图示生物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据题图可知,鼠属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据图中食物链可知,蛇以鼠为食物,蛇是鼠的天敌,大量捕蛇,会导致鼠的天敌减少,进而鼠会大量繁殖,引发鼠灾,B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可知,越高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据图可知鹰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C正确;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中的各种生物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图中缺乏分解者,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考查的是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9.下列有关酶的应用及固定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解氧不会影响固定化酶的活性B.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C.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D.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答案】D【解析】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但与溶解氧无关,因为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而溶解氧不会影响酶的活性,A正确;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B正确;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C正确;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是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关键,因为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也会影响实验效果,D错误。:10.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代表染色体B.Ⅲ阶段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C.Ⅱ阶段细胞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Ⅰ、Ⅳ阶段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的数量变化关系可知,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Ⅰ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应为精原细胞;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应为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据以上分析可知,①为染色体,III为次级精母细胞,A、B错误;I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其中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据以上分析可知,IV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B.基因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环境不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答案】C【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由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环境很稳定的情况下,基因突变也是会发生的,这样就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12.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鸡血细胞是较理想的实验材料B.NaCl溶液浓度越高,DNA的溶解度越大C.在用酒精析出DNA时,最好使用95%的冷酒精D.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检测结果呈蓝色【答案】B【解析】鸡血细胞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DNA,且鸡血容易获得,因此提取DNA时常选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在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在0.14mol/L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逐渐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高于在0.14mol/L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逐渐升高,B错误;DNA不溶于酒精溶液,95%的冷酒精凝集效果最佳,C正确;在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水浴加热呈蓝色,D正确。【点睛】对于DNA粗提取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3.下图为某遗传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表现为女性,该遗传病属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患者的性腺中,初级性母细胞内能形成23个四分体C.患者体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可能是0条或1条或2条D.该图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观察获得【答案】A【解析】据染色体核型图可知,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5,XO),为特纳式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女性,此患者比正常女性少了一条X染色体,属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患者只有45条染色体,因此患者的性腺中,初级性母细胞内能形成22个四分体,B错误;患者体细胞中,在有丝分裂后期有2条X染色体,其它时期及不进行有丝分裂时含有1条X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该图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观察获得,D错误。14.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收缩产热B.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C.炎热环境中汗腺大量分泌汗液D.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C【解析】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以肝脏的产热为主,剧烈运动时,以骨骼肌的产热为主,A错误;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B错误;不同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通过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C正确;不管是炎热还是寒冷环境,机体的产热量均等于散热量,以保持体温的恒定,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中枢、调节方式等知识。本题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体温的调节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作用机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遗传病甲由A、a控制,遗传病乙由B、b控制,且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乙病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C.5号的基因型是AaXBXbD.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II-3与II-4有甲病,而其女儿III-8无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因为II-3与II-4均无乙病,而其儿子III-7有乙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遗传病甲由A、a控制,遗传病乙由B、b控制,且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可知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B正确;对于甲病来说,II-5患甲病,而其儿子III-9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因为II-5不患乙病,而其儿子III-10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为XBXb。综上所述,其基因型为AaXBXb,C正确,根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7号患乙病,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3号;而10号患乙病,其致病基因来自于5号,而5号不患乙病,其父患乙病,因此可知5号的基因型为XBXb,且其致病基因来自于其父亲1号。故10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D错误。1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物质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A错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而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17.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答案】B【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题中所给演替类型是发生在火山岩,因此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在光裸的岩石上发生的初生演替包括以下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因此该过程会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B错误;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则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最先的植物为地衣,其次是苔藓,有了植物,土壤才能固定,才有可利用的有机物,才会出现动物,所以最先应为植食性动物,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初生演替及次生演替所包含的阶段。18.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断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別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温度和时间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C.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实验重复五次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与浓度,因变量是切断平均长度,培养温度和时间以及培养液用量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正确;据图可知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的胚芽鞘切断均比对照组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植物生长,二者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观察柱形图,生长素浓度为0是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0mm,而实验组的切段长度都大于7.0mm,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实验重复五次的目的是减少偶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19.下列有关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早期胚胎培养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B.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对受体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不能直接与卵母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答案】B【解析】早期胚胎培养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物质,A正确;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对供体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其超数排卵,B错误;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C正确;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多胎,该技术应该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D正确。20.下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做较彻底的灭菌处理B.过程②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C.过程③发生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用X细胞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烟草人工种子【答案】B【解析】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进行消毒处理,如果采用灭菌技术,会使根组织块失去活力,无法进行组织培养,A错误;过程②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过程③发生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用胚状体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烟草人工种子,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1.图1是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相同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H=b时,H2O2酶活性最强B.适当降低温度,d点向右移动C.pH=c时,e点为0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答案】AB【解析】据图1可知,pH=b时,H2O2酶活性最强,A正确;图2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所以d点右移,B正确;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C错误;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以H2O2酶为例,考查酶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流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制作临时装片→滴蔗糖溶液→观察→滴清水→观察B.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蛋白质的鉴定:取2mL豆浆→滴加1mLNaOH溶液→振荡→滴加lmLCuSO4溶液→振荡→观察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制备色素滤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滤纸条插入层析液→观察【答案】ABC【解析】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滴入蔗糖溶液→观察→滴入清水→观察;A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错误;蛋白质的鉴定:取2mL豆浆→滴加1mLNaOH溶液→振荡→滴加4滴CuSO4溶液→振荡→观察,C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制备色素滤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滤纸条插入层析液→观察,D正确。故选:ABC。2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答案】BCD【解析】基因突变即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基因突变后,其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所以蛋白质也不一定改变,这样基因突变就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单倍体育种一般是利用由花粉粒直接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通过人工诱导,使它的染色体数加倍,从而使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均为纯合的,这样的个体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再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的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C正确;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即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BCD。24.下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C.物种A是植食性动物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答案】BD【解析】由题图可知,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A错误;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正确;据图无法判断A是植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C错误;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被捕食者的影响,二者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正确。故选:BD。25.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T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C.浆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体D.受同种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答案】ACD【解析】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A正确;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错误;抗体是分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浆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体,C正确;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使免疫效应更强,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捧题26.下图1为生态工作者对东北某生态系统中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5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5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图2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A—D所占区域的大小代表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请据图回答问题:(1)生态工作者调査时应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法。(2)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型。综合上述分析,____________的又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部分,图2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4)图2中的过程③是__________,图示碳循环缺少的环节是____________。【答案】(1).样方(2).光照(3).增长(4).水曲柳(5).乙(6).B和C(7).微生物的分解作用(8).化石燃料的燃烧【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曲线图:图1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而水曲柳10~20年生的数目较多,40年以后生的较少,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而水曲柳种群的未来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多。由图2可知,乙表示生产者,A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甲表示非生物成分。①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表示动植物被分解者分解。据此答题。(1)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调查白桦和水曲柳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2)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试题分析可知,水曲柳的幼年个体数目远多于老年个体数目,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的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白桦和水曲柳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图2中的乙代表生产者,因此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乙部分,据图2分析可知,图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为根据食物链可以看出,B和C属于第三营养级。(4)根据试题分析可知,图2中的过程③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图示碳循环缺少的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27.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质,污染土壤后,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宿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请回答问题:(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__________,接种到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其中之一是下图所示的__________法。稀释倍数菌落数平板编号123104204953931004557511000273(3)将酵母菌溶液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每个浓度都接种三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入0.1mL稀释菌液,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培养时,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培养,以防冷凝水造成污染。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如上表所示: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答案】(1).稀释(溶解)(2).多氯联苯(3).选择(4).纯化(5).平板划线(6).稀释涂布平板(7).倒置(8).5.1×10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问题,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其中涉及培养基的配置与选择,器具的灭菌方法,细菌分离纯化及计数方法等。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培养基按功能分为两类,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两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特征及用途见下表: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接种到以多氯联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才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中生存,因此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纯化培养,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是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3)将酵母菌溶液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每个浓度都接种三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入0.1mL稀释菌液,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培养,以防冷凝水造成污染。对菌落进行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因此选择稀释100倍的三个培养基进行计算,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45+57+51)÷3÷0.1×100×1000=5.1×107个/L。28.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B为__________,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2)图中(CH2O)和物质A被细胞呼吸利用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忽然增强光照的情况下,检测到图中的物质A产生量忽然增多,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开始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物质A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可能外因是途中物质_____(填写字母)的供应量未能同步增加。(4)在用该植物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发现部分植株的叶片所得的色素带缺失由上向下的第四条,这类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直接受影响的过程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为了研究缺失该条色素带的叶片(甲)和正常叶片(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实验小组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类叶片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叶片甲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片乙。光照强度(klx)051015202530吸收速率(mg·m-2·h-1)甲-3.6-1.21.42.03.25.15.2乙-4.6-11.43.65.87.98.8【答案】(1).[H](2).叶绿体基质(3).细胞质基质(4).线粒体内膜(5).减少(6).E(7).①、②(8).小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发生场所,从而判断图中字母和数字所指的名称;识记并理解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据图分析:图中,A是氧气,B是NADPH,C是ATP,D是ADP和Pi,E是二氧化碳,1是水的光解,2是ATP的合成与分解,3是二氧化碳的固定,4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的过程即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即可正确解答。(1)据图分析,图的左面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为光反应的产物[H],C是ATP,图的右面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光合作用的糖类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物质A为光反应的产物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3)突然增强光照光反应增强,氧气(A)释放增加,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质A无法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可能的原因是图中二氧化碳(E)供应量未能同步增加。在同一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是因ATP和[H]突然增加而还原先加快,使其含量减少。(4)植物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发现部分植株的叶片所得的色素带缺失由上向下的第四条,即缺少叶绿素b,会影响光反应阶段,进而会影响其产物氧气与ATP的生成,即影响图中的①、②。分析表格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中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甲、乙的呼吸速率分别为3.6mg·m-2·h-1、4.6mg·m-2·h-1。由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叶片甲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3.6+1.4=5.0mg·m-2·h-1,叶片乙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4.6+1.4=6.0mg·m-2·h-1。所以叶片甲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叶片乙。29.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单细胞真菌,某研究小组用它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图甲为在注射器中加入5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10mL空气后加塞密闭,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增加。图乙为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图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的视野。请回答问题:(1)图甲中,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与气泡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__________呼吸。(2)图乙中,①号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绿色变成__________,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取样前需将培养液__________;滴加培养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__________;计数时,应待酵母菌__________再记数。依据图丙结果,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__________个·mL-1。【答案】(1).线粒体(基质)(2).无氧(3).黄色(4).对照(5).等量(含灭活酵母菌)的培养液(6).振荡摇匀(7).加盖玻片(8).沉降到计数室底部(9).3.5×109【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鉴定CO2用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解答。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酵母菌是否能产生CO2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水溶液呈黄色,所以可以通过观察BTB水溶液是否变成黄色来判断有无CO2
的产生;由于酵母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CO2,使①号试管中的溶液呈酸性变黄,②号试管作为对照组;抽样检测法的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1)实验起初一段时间内,由于注射器内有足够的氧气,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因此针筒内的气体体积未发生变化,但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由于有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构是线粒体基质。实验一段时间后,氧气逐渐被消耗,发现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开始增加,此时酵母菌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由于酵母菌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CO2,因此一段时间后①号试管中的溶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设置②号试管的作用是作为对照。(3)若要证明甲、乙两组装置中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都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组同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另取一相同装置,将容器中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含灭活酵母菌)的培养液,其他条件相同。(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内的培养液振荡摇匀,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小误差;滴加培养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计数时,应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记数。依据图丙结果可知,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400个小格×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10000,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14÷16×400×1000×10000=3.5×109个。30.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问题:(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淋巴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胰岛素将被__________,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2)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时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__________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__状态。【答案】(1).神经一体液(2).摄取和利用(3).灭活(4).遗传(基因)(5).自身免疫(6).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7).胰高血糖素(8).空腹(饥饿)【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据图分析,信号刺激(血糖浓度变化)刺激下丘脑,作用于胰岛,使得胰岛分泌相关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而激素也能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进而调节生命活动。(1)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所以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淋巴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根据激素作用的特点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胰岛素将被灭活,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2)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受到抗体或T细胞的攻击,是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导致的。(3)根据题干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高低,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所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排除体内胰岛素空腹(饥饿)的实验大鼠可以使实验结果更明显。31.下图是核糖体形成、分布及执行生理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的场所,下列生物或细胞具有核糖体的有__________。A.噬菌体B.大肠杆菌C.小麦的叶肉细胞D.家兔成熟的红细胞(2)图中过程①需要__________催化完成,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3)组装成完整核糖体的大、小亚基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图示物质中,还需要以过程②的方式出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4)过程③利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这类蛋白质的还有__________(任举一例)。若图示细胞为下丘脑细胞,物质X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壁细胞,则物质X最可能是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合成(2).BC(3).RNA聚合酶(4).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5).蛋自质和rRNA(6).mRNA(7).呼吸酶、染色体蛋白质、核膜蛋白质等(8).抗利尿激素(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存在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但是也有例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噬菌体属于病毒,无核糖体,A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小麦的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B、C符合题意;家兔成熟的红细胞属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D错误。故选:BC。(2)图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完成,该过程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3)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组装成完整核糖体的大、小亚基都是由蛋自质和rRNA构成的,转录形成的mRNA,也需要以过程②的方式出细胞核。(4)通过过程③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为胞内蛋白,即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呼吸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DNA聚合酶、ATP合成酶等均属于此类蛋白质。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运输到垂体后叶暂时储存,当机体渗透压升高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32.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与__________;F1代白青秆、分裂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四倍体青蒿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_______条。(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下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J、L、N区段为编码区中的外显子,参与蛋白质的编码;K、M区段为编码区中的内含子,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__________。②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将该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前,通常用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则该基因碱基对被替换的区段是__________(填字母),该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答案】(1).9(2).aaBb或Aabb(3).0或1/3(4).72(5).2/3(6).Ca2+(7).L(8).基因突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意知,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正常的分裂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3/8,即P(A_B_)=3/8,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分解成1/2与3/4,所以一对基因是测交,一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即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白青秆、分裂叶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杂合子,即纯合子的概率为0;当亲本为AaBb×AaBb时,其后代白青秆、分裂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2:1,因此纯合子占1/3。(2)据题意可知,二倍体野生型青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变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36。四倍体青蒿植株体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天津曹妃甸新区开发贷款合同
- 2024年户外广告代理租赁协议
- 2024年度碎石价格指数调整合同
- 2024年专利许可使用合同技术支持与专利权限制
- 上海初二下数学期末试卷
- 领先企业广告摄影服务流程优化研究
- 2024年影视作品版权购买与分成合同
- 度假村开发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方法
- 传动部件热处理工艺
- 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科室高风险患者管理记录登记表
- 重庆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小程序
-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 (需专家论证)
- 餐饮服务和管理说课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 DB21T 3314-2020 生物炭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 涂漆检验报告(面漆)
- (中职)化工总控工应会技能基础模块1 化工生产准备-1-化工生产过程认知教学课件
-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课件
- 小学主管后勤副校长岗位职责共3篇 学校后勤副校长岗位职责
- 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6篇
- 捅马蜂窝-完整版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