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9年备考建议_第1页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9年备考建议_第2页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9年备考建议_第3页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9年备考建议_第4页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9年备考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9年备考建议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东卷〕语文考试大纲》,延续了过去四年的试卷结构。全卷共6道大题,24道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总分值150分。考生需回答必考内容的18道小题和选考内容的3道小题。依据考试大纲,2017年高考语文仍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考核,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六种能力。语文卷平均分提高的原因,主要是今年试题的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具体说来有三点.八、、:.是现代文所选的材料语言比较平白,没有艰涩的语言;.是文言文选用的是近代的作品,语言浅白;古诗鉴赏部分选的是宋词,是苏轼的作品,比较容易理解;默写题选用的是名篇中的名句,考生比较熟悉;.是第22题,即语言综合运用题分成两道互不关联的小题,难度明显下降;分成两道分值为3分的小题,考生不容易失分。【一】语言基础知识题这四道小题难度较低,主要考虑对中学教学的引导,引导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文字功底。主要考察四个考点,即字音、词语、病句、句子连贯衔接,这四个考点,近几年没有变化。字音是在复音词中的字音,如“反省”“节省”。词语的使用包括成语和复音词,前者如“蔚为大观”“自顾不暇”“鱼目混珠”,后者如“诟病”。而2017、2017年只考成语,这种细微的变化是要注意的。【二】古诗文阅读题〔一〕选择题〔5、6、7、8小题〕.实词的含义:苦、纵、官、抵。注重考察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常用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以、之、且。这都是常见的基本的文言虚词。.综合分析:a选表现“足智多谋”的语句;b选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四道小题,保持了传统的考查形式,文段出自清代文本,取自《清代名人轶事》;考察的是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底。前两点决定其难度不大。〔二〕断句和翻译〔9小题〕断句从2006年开始考,形式一样,用斜线断句;文本是清代的,是一大题下给出的文本的一部分;是浅易的文言文;前两年占3分,2017—2017都占4分。翻译也是从前边的文本中选出的两句;既考查大意,也考察其中的词,包括实词和虚词,2017年是“以”和“噪”,2017年是“洵”和“匿”;这里边涉及到的知识有古今词义异同、实词用法、句式及文化常识〔如古代官职、古代称谓〕等。〔三〕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默写题〔10、11小题〕古诗鉴赏题考的是宋词,选用了苏轼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是问词中所写的春天最美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二是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都不太难。鉴赏诗词要“知人论世”所以几年前我就提出,要考名家的不太知名的作品,2017年起都符合这个要求。即使不熟悉作者,只面对文本本身,也要能鉴赏,学生对古代诗歌要有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名句默写选用的都是句篇中的名句,考生比较熟悉。共四句,分别出自《论语》、白居易《琵琶行》、杜牧《阿房宫赋》、晏殊《浣溪沙》,都不出考试大纲的范围。这部分考生的答题向来是不错的,得分比较好。【三】现代文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13、14、15小题〕今年论述类文本选用了蒋孔阳先生的《美和美的东西》,这篇文章对提高考生对美和审美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差不多。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各分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段落的开头直接给出,文中没有出现太难找和太难懂的句子和信息。二是问题的设置也较为简单,大多数答案可直接在文中找出或稍加归纳与推论就可得出。第12、13为选择题,找不符合文意的项,这涉及对文义的理解。第14、15是简答题,14是问“味外之味”中两个“味”的不同意思;15是让从美与人关系的角度分析现象。〔二〕选考题〔16、17、18;或19、20、21小题〕今年广东省的文学类文本选用的是散文,实用类文本选用传记。但两文的文体特点不明显,《严冬海猎》更像小说,《梁宗岱先生》更像随笔,可归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今年的选考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有点低。选考题有很强的广东地方特色,文学类所选文本的作者、故事背景;实用类文本的作者及所描写的人物都是广东籍的,广东考生熟悉,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岭南地域文化有积极意义。文学类文本选的是陈秉汉的《严冬海猎》,作者陈秉汉是广东普宁人。这篇散文发表在《儿童文学》2004年第1期上,后编入《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实用类文本,选的是温源宁的《梁宗岱先生》,温源宁是广东陆丰人,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梁宗岱是广东新会人,是广东文化名人,有传奇般的人生。这透露出一个信息,这类选考题所选文本,从作者到内容,都喜欢踉广东有关,有岭南特色。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三个问题,一是说明景物描写的意图;二是分析海龙父亲的形象;三是分析海龙坚持下来的原因。实用类文本阅读〔19、20、21题〕,考的是传记。从2017年起,考纲规定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新闻〔包括访谈〕、报告〔包括调查报告〕、科普文章。今年的文本,符合考纲要求。2017年考题的三个问题:一是修辞手法;二梁宗岱的性格特点;三是段落含义。【四】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的是关联词语的运用、句子整合、主持人语,这都是考生应该有的基本能力。第22题,分成两道小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句子整合,难度降低,基本没有区分度。第23题,考查的是主题班会主持人的串联语,考查的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和中秋节相关,考生熟悉,有利于提高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考试的形式以往出现过,考生也熟悉,难度不大。语言运用题的得分情况大为改观,平均分提高较大,总分值卷大增,零分卷减少。【五】写作题〔24小题〕1、坚持历年来命题的基本原那么。2、此题是一道开放性强的作文题,审题没有难度,但写起来有难度。3、考生写作运用的素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写作材料陈旧的情况大为改观。4、文体方面:考生可结合自己的阅历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从不同角度选材立意,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5、语言方面:考生写作时所运用的语言基本规范,没有出现滥用网络语言的情况。粤语对考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6、学生答题情况:今年的考题,对有独立见解、思维水平高的考生而言,是有充分的表现空间的,能得高分,便于拉开距离。不少优秀考生丢弃了模式化的写作,写出了富有个性的有特色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能表达考生思想水平的作文明显增多。有部分考生对“回到原点”的理解比较肤浅,显示出考生思想水平不高。有部分考生还是受限于考前准备的模式,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部分考生把握不住标题,东拉西扯,层次不清。六、备考建议1、好好研究《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考试大纲》。2、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3、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4、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进行高考的备考训练。经典重温、教材回归。第二部分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各部分试题阅卷总结及2018年备考建议拟讨论三个问题:一、2017年广东高考语用题解读与特点二、2017年高考语用题答题分析三、2018年语用题备考建议分述如下:一、2017年广东高考语用题解读与特点(一)22题试题22.(1)请在以下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①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②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

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③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3分)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①尽管〔1分〕②既然〔1分〕③因而〔1分〕〔2〕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3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不对应或有缺漏扣1分,句意不连贯、不完整扣1分,超出字数扣1分。〔三〕试题解读此题考查考生正确选用词语、连贯句意、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E。第1小题,是选用关联词以完成语段。“选用〔词语〕”是《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考点。该试题,既要正确理解各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也要正确了解所提供的关联词的作用以及关联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分析如下:.“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与“③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一一因果关系,选填“因而”。.”①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思想中……・・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一一两句是转折关系。两句意思相反,转折意味较重,这种转折又叫让步转折。所以选“尽管”,以与“但是”配合使用〔尽管……,但是……〕。.“他们②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一一两句间是因*果关系。所以选“既然”,以与“就”配合使用〔既然……,就……〕。可见,该语段是由四个分句构成的三层复句,其关系为:①〃〔转折〕②〃/〔因果〕③/〔因果〕④。第2小题,要求将三个完整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并限定在35字之内。这是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表达连贯以及简明的能力。试题所提供的三个句子,结构相同,内容有并列关系。要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单句,只要把三个句子中相对应位置上的具有并列关系的内容合并起来就可以了。〔四〕23题试题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今年高考命题组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是: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E。所写内容与节日相关,给4分;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给2分。〔六〕试题解读此题是一道应用写作题,给班会主持人写一个串联型〔承上启下〕语段。通过这个语段,将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内容与韩梅同学介绍的“中秋节”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语段,要符合如下要求:第一,所写内容与所串联的节日文化相关;第二,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第三,不少于60字。分述如下:.所写内容与所串联的节日(文化)相关“文化”二字,是我们经过审题后所加的,应该有此一词。这是一个在内容上的要求,可分解如下:〔1〕要写出两个节日名一一“元宵节”和“中秋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也可省称为“元宵”〔但“元宵”又是一种食品,要注意区分〕,今人或称“情人节”。“中秋节”又叫“秋节”、“团圆节”,也可省称为“中秋”。〔2〕要写出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元宵节”的节日文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人们会制灯、玩灯、赏灯、猜灯谜。这一天,人们还要制作元宵〔食品〕、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生意人又美其名曰元宝。“中秋节”的节日文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一天,有亲人团圆的习俗。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如果亲人在异地他乡,就会同时望着月亮以表达思念之情。宋代大诗人苏轼为怀念弟弟曾于中秋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两个节日的文化的关键词有:赏灯、吃元宵〔汤圆〕、赏月、吃月饼、团圆,等。但是,“月圆”、“月圆日”、“农历十五”等,属于自然的内容,不是文化的内容。“美好的”、“欢乐的”、“幸福的”等用于节日的修饰语,语义宽泛,不属于特定的节日文化。.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这是一个在语用上的要求。〔1〕语意连贯。“语意连贯”,即要从某个角度或某一意义上将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贯通起来,换言之,就是要写出两个节日在文化内容上的同或异。人们常说,写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其实就是“文意”,也就是通常被比拟为串联素材的那根“红线”。这是写散文、写文章,本试题是写语段,写语段所要求的语意连贯与此相似。例如:①同是团圆日〔属于文化方面的内容〕②同是中国传统节日〔属于民族方面,也是文化方面的内容〕③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同是吃传统节日的食品〔属于饮食方面,也是文化方面的内容〕④同是月圆日〔属于自然的内容〕⑤同是农历十五〔属于自然的内容〕⑥元宵热热闹闹,中秋幽静冷清〔属于宽泛的对比描写〕以上①至⑤是同义连贯,⑥是反义连贯。①至③是连贯节日文化内容,这是最切合题意的;④⑤是连贯自然内容,⑥是作宽泛的对比描写,这种描写具有相反相成之效,所以④至⑥也是符合题意的。〔2〕衔接自然。“衔接自然”,是对主持人的讲话在顺序、过渡语方面的要求。在顺序方面,应该是在两位同学介绍节日之间所作的讲话;在过渡语方面,即指从上一节日文化内容过渡到下一节日文化内容时,应该使用合适的衔接词语,如:“接下来”、“刚才……,下面”、“几个月之后,又……”等。如果班会主持人不是在两个同学介绍节日之间作一个承上启下的讲话,而是在两个同学介绍节日文化之前作一个总启式的讲话,或是在两个同学介绍节日文化之后作一个总结式的讲话,这就在讲话的顺序方面犯错了。另外还应注意语言得体,鲜明、生动。语言得体即应符合“班会主持人”的身份。鲜明,是指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生动,是指所用的词、句要具体、形象,有感染力。.不少于60字是一个在篇幅上的要求,即要求表达简明。语段当是60字或略多一些。(七)2017年语用题的特点我们将今年的语用题放入今年的“考纲”中来审视:2017高考(广东)语文科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由此,我们可见今年语用题的特点:.注重语段。今年两道大题三道小题的题型是:选用关联词把句子组成语段;将几个句子〔与语段相似〕整合成一个句子;按要求写语段。.注重语义连贯以及简明、得体。22〔1〕题是选填关联词使文意连贯;22〔2〕题是变换的句式要求语义连贯;23题是要求所写的语段语义连贯。后两题都有字数的要求,即表达要简明。另外,23题是为班会主持人写的讲话稿,当然要得体,而且要注意鲜明、生动。与往年试题相比,22〔2〕题是有新意的。【二】2017年高考语用题答题分析〔一〕22题得分分析1、0-6分得分分布今年普高生624135人,即有考卷624135份,不调度数7819,评卷数616316份,平均分为5.19分。0-6分得分分布如下:分数22题份数所占比例一分数22题份数所占比例023500.38%47833012.71%141000.67%516888427.40%2106751.73%631914551.78%3328325.33%2.得分分析今年的得分分布由低到高呈直斜线,不同于去年22的得分分布呈抛物线,即今年得分由0-6分,比例逐渐加大,6分占了一半,去年4、5分占23%,除0分占14%外,其余都是10%左右。〔二〕23题得分分析今年23题的实际评卷总数是616321份。该题的分值是6分〔与去年相同〕,考生平均得分是3.78分。去年23题的平均得分是2.98分。今年平均得分提高了0.8分。下面我们将2017年23题的得分分布与2017年的情况列表对比如下:分数2017年〔份〕占比例〔%〕2017年〔份〕占比例〔%〕今年增长〔%〕0分424757.5235963.8—3.71分458278.1136862.2—5.92分11419020.1422196.8—13.33分15052726.614030522.8—3.84分12387121.820771033.7+11.95分7052812.515136624.6+12.16分190923.4374396.1+2.7合计566530100616321100两年相比较,今年的0—3分答卷减少了,4—6分答卷增加了;去年是以2、3、4分答卷为主,今年是以3、4、5分的答卷为主,从而今年的平均得分提高了0.8分,平均得分达到3.78分。〔三〕22题答卷分析第1小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几种情况:1.选错关联词;2.没填〔不是空白卷,因第二题已做〕;3.书写成错别字,如将“尽管”写成“尽菅”,将“既然”写成“即然”,将“然而”写成“然已”等;4.另填其它词语,如填“因为”“况且”“诚然”。上述错误中,选错关联词比例最大,其余属于个别现象。第2小题,只要符合真、善、美和假、恶、丑对应,句意连贯,单句,不超出字数要求,就可得总分值,如:〔1〕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分别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2〕真同假、善同恶、美同丑的东西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3〕真同假,善同恶,美同丑,这些东西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第2小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意完全偏离,如:〔1〕现实中总有一些事情相反,往往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中。(2)高的东西总是同矮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3)好的东西总是同坏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4〕真善美,都是人生中修养好的表现,而假丑恶,就表达了个人修养的不良。〔5〕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接触真善美,假丑恶,陪伴我们成长。(6)美的东西总是会消失的,真的、善的也一样。2.语意部分偏离,如:〔1〕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东西有:真同假,善同恶,美同丑。〔2〕真的东西同假的东西,正如善的同恶的、美的同丑的东西相总是比较而存在的。3、转化为复句,如:〔1〕不管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2〕任何东西都是相对存在的,如真同假、善同恶、美同丑。.出现语病,如:〔1〕真、善、美的东西都总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重复〕・・・〔2〕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分别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语序不当〕〔3〕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因标点不当产生语病〕〔4〕真同假、善同恶、美同丑都是比较存在的。(语意不通)・・・・.出现关键性错别字,如:真、善、美的东西总是以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内容有缺漏,如: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句意不完整,如: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上述问题,在一个答案中同时出现多项错误的不少。此题还有漏答、答错位〔答23题〕现象。〔四〕23题答卷分析先看三份总分值卷:例1:刚才听了李明同学介绍“元宵节”,我们都知道了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团团圆圆。然而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所有的节日中是不是只有元宵节才象征着团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韩梅同学所要介绍的“中秋节”吧。例2:刚刚听完李明同学介绍“元宵节”,同学们是不是回忆起了与家人团聚、吃汤圆的美好时光呢?接下来韩梅同学将要介绍的节日,也是和家人团聚有关的。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例3:刚才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是情人相聚的日子。一对对情人在圆月下吃着汤圆,这是多么浪漫的画面。而在另一个圆月之夜,家人共聚一堂,吃着月饼赏月,不也是很温馨的一幕吗?接下来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节”。这三份答卷都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语言通顺,所以得了总分值。这样的总分值答卷总共有37439份,大约占总数的6.1%。而大多数答卷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体来看,问题出得较多的依次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写出节日的文化内容例4:听完李明同学对元宵节的介绍后,或许大家对元宵节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许也有了一点对各节日的兴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听听与元宵节同是十五的中秋节的介绍吧!有请韩梅同学上台。该卷没有写出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例5:事物总是相对的,刚体验过热气腾腾的元宵,享受过温暖的团圆,接下来我们即将走近一个略显清冷孤幽的节日,去领略古时文豪的风采。谢谢李明同学对元宵节的介绍,下面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节。该卷没有写出中秋节的文化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享受过温暖的团圆”与“即将・・走近一个略显清冷孤幽的节日”,是反义连贯,相反相成。・・・・例6:从刚刚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我们知道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但不仅它是中国传统节日,韩梅同学介绍的“中秋节”也是传统节日。该卷没有写出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另外,在“韩梅同学”之前应该有衔接词语“接下来”等。(二〕没有从语义上将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连贯起来例7:大家都知道,“元宵节”是在我国农历正月十五,而“中秋节”那么是在我国农历八月十五。如此美好的节日让我突然有感而发: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品元宵;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团圆圆尝月饼。该卷没有从语意上将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连贯起来。另外,该卷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语段,像是一个总启式的语段。例8:刚才李明同学给我们介绍了一系列与元宵节有关的东西,相信大家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中国人最喜爱跟家人聚在一起,也十分重视与团圆有关的节日。下面就有请韩梅同学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该卷也没有从语意上将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连贯起来。当然,首先是没有介绍元宵节的文化。例9:李明同学介绍的“元宵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大家对“元宵节”的认识已经很深。但对于“中秋节”,你们又有多少的了解呢?下面有请韩梅同学为大家介绍“中秋节”,掌声有请韩梅同学。该答卷也是没有从语意上将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连贯起来。当然,首先是没有介绍两个节日的文化,因此无从连贯。〔三〕语句不通,写错别字例10:元宵佳节你我与家人相聚,齐齐吃汤圆,去感受节日的气氛,所以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而中秋节,你我能与家人共赏一轮明月,去思索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印记。该卷的前一复句,没有因果关系,语句不通。另外,语义不连贯,也没有提及两位同学的节日文化介绍。例11:感谢李明同学为我带来了“元宵节”的汤圆。这汤圆圆圆的,正是中秋之夜的圆月,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中秋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品月饼、尝月亮的情景。下面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带来美好的“中秋节”。“正是中秋之夜的圆月”一句中,按照语义,“是”应是“似”。“尝月亮”,月亮是“尝”不到的,应是“赏”。(四〕把承上启下的讲话写成总启式的讲话或总结式的讲话例12:人常道:人逢佳节倍思亲,那么接下来先有请李明同学带我们走进元宵节的文化世界、感受思亲团圆的气氛,再有请韩梅同学携我们开展中秋节的文化之旅,亲临感受人月两团圆的温馨。这是一个总启式的讲话。例13:同学们,刚刚李明同学和韩梅同学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元宵节”和“中秋节”。正如两位同学所说,“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甜蜜的汤圆,“中秋节”那么可以和家人一起欣赏美丽的月亮。让我们谢谢两位同学。这是一个总结式的讲话。〔五〕没有写出节日名例14:谢谢李明同学生动的介绍。同学们,吃完元宵后你们是否联想起了如同一轮明月的月饼呢?是否怀念起了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情境呢?下面,掌声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中秋节”介绍!该卷没有写明元宵节之名。例15: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了李明同学对“元宵节”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将听到同是“十五日”的另一个节日的介绍,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下面我们掌声欢迎韩梅同学。该卷没有写明中秋节之名。另外,没有写出两个节日的文化内容。(六)偏离题意还有少量答卷,偏离题意,这大概是没有读懂题意就匆忙下笔的缘故。例16: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节日文化是我国的传统习族,包含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不同的节日都各有特色,我想你们都应该是热爱节日文化的同学,让我们不断传承这伟大的民族节日文化吧!该答卷偏离题意。另外,“习族”应是“习俗”之误。三、2018年语用题备考建议.多形式地加强语段练习。.根据考纲变换要求进行语段训练。【附:考纲有7条表达应用方面的要求:〔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例如可提出如下要求:a继续要求所写语段语义连贯、得体;b要求所写语句或语段准确、简明〔练〕、鲜明、生动;c要求在语段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第三部分现代文题2017年总结暨2018年备考建议2017年语文现代文〔论述类〕必考阅读题,选自蒋孔阳的《美学新论》第二编《美和美的东西》,经删改而成。蒋孔阳(1923—1999),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美学家。该选文对“什么是美”和“什么是美的东西”的辨析与论述态度鲜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晰,说理畅晓,行文层次感强,适宜考生把握与理解。选文难度近于201年,略浅于2017、2017年的选文,适宜考生的阅读与发挥。此题的制题,严格遵照考纲要求,能力层级覆盖理解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两个层面,难度适中。表一:广东省2004—2017年现代文〔“论述/议论”类〕必考阅读年份篇名作者总分考点J八、、题型分值2017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16信息筛选概念理解内容概括观点把握与运用选择题选择题简答题简答题53442017不可无“我”钱谷融信息筛选概念理解内容概括观点把握选择题选择题简答题简答题53442017自由和科学爱因斯坦16信息筛选概念理解内容概括观点把握选择题选择题简答题简答题53442017诗与自觉朱光潜16信息筛选选择题5

概念理解内容概括观点把握选择题简答题简答题3442007创新与想象王生平18信息筛选句意理解结构分析观点把握选择题选择题简答题简答题63452006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9观点把握信息筛选想象推断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3332005嗅觉研究/9概念理解内容概括想象推断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3332004咖啡与茶李鹏翔12概念理解句意理解信息筛选想象推断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3333今年广东省语文现代文〔论述类〕必读阅读题,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选文延续高考改革以来既定的路线稳步前进,一是选取名家名篇〔美学大家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标示作者与著作出处,既能凸显选材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以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学术争论,从而保证题目命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表达了制题者科学、严谨的态度;二是,在文、理科之间保持了较好的平衡,2004—2005年偏于理科,此后社科文倾多,今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2017年爱因斯坦一文的“回归”。此二文谈的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理问题,不存在偏科取向,且都突出了概念、逻辑、推演过程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概念明确,思路清晰,结论公允。第二,命题思路巩固了近年来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的探索成果,以“选择题+简答题”的方式出现,重点考查原文理解的“共同基础”点〔与选考阅读侧重“多样选择”考察分工分明〕,考察对象非常明确。前者又以多项选择〔信息筛选〕与单项选择〔概念理解〕,紧扣原文,难度适中,后者那么以固守文本的简答题来考察内容概括,又以简答题宕开一步来考察观点的运用,搭配灵活,明显提高了试题的科学性和测试的可信度。第三,第12题以文本外的材料设题,来考查对文中内容〔此题是文中观点〕的理解把握。这一设题方式,在2017、2017、2017年试卷中都出现过,2017、2017年都是选择题型,2017年的那么是出现在古文翻译上,今年首次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一定的新颖性的基础上很好地控制了难度,基本上简单“平移”运用原文的观点,不存在“跨越式”或“隔行式”的认知障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考生的经验与想象。表二:2017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必读〔选择题+简答题〕篇名作者总分考点J八、、题型分值广东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16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