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1.1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复习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1.gif)
![选修4.1.1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复习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2.gif)
![选修4.1.1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复习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3.gif)
![选修4.1.1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复习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4.gif)
![选修4.1.1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复习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3a91e36846534b0cd164380439745a5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秦国统一六国
(1)条件。①历史趋势: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强化;民族交往的加强。②秦国实力:商鞅变法后,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③人民愿望: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纳各国贤士;制定统一方略。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2.秦朝的集权和统一
(1)政治:中央建立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发展,焚书坑儒,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4)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
(5)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②修筑长城: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③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④严酷的刑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
(2)影响:最终导致秦二世时代发生了农民起义,秦朝很快灭亡。
4.对秦始皇的评价
(1)功: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模块链接】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的安定;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基本疆域的奠定和巩固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原因。①主观: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心存百姓、民族平等)。②客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表现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②经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思想,使唐初经济逐步复苏。③法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制定《唐律》。④科举: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⑤开明的民族政策:打败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并加强经济文化交流。⑥开放的对外政策: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海外贸易,使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示存异方之教”;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2.评价
(1)唐太宗统治期间,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是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误区警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都督府与都护府不一样:都督府偏重于军事,内地和边疆都可以设置,官员也可以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护府是代表中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诸事务的行政机构,偏重于政治安抚,仅在边疆地区设置,官员必须由汉官充任。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巩固国家统一
(1)祖国统一:平定三藩之乱,使清朝的统治趋于稳定;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使台湾重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
(2)崇文尚礼: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3)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接受臣服;册封四大活佛。
2.维护国家主权
(1)措施:反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2)意义。①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②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
3.评价: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模块链接】康熙帝在位时期,用南书房,强化君主专制;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闭关锁国,使中国错失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康乾盛世”也成了一抹悲壮的落日余辉。秦始皇与康熙帝的比较【例】(2011·天津文综·T14)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运用能力。第(1)、(2)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材料二中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可判断为平定三藩之乱,然后联系材料内容可知其对康熙帝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第(4)题是对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比较,从材料“一人裁决”“一天看章奏一百二十斤”“躬亲”“一身亲理”“躬自断制”等可知共同点是“专权”“勤政”。答案:(1)小篆;皇帝。(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4)专权;勤政。【高频预测】对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分析评价是高考命题重点之一。近年除了对地主阶级政治家秦始皇、康熙帝考查较多外,近年来的全国新课标卷等试卷还注意跳出教材命制相关试题。展望今后高考,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的分析、评价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古代政治家时,一要注意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二要关注这些政治家的施政行为——要对其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分类整合,找出其特点及影响的差异;三要注意选取其对政治制度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活动的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评议训练,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能力。1.(2012·雅礼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汉武帝传》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汉书·武帝纪》(东汉)材料三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司马贞《史记索隐》(唐)材料四“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吴裕垂(清)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班固、司马贞及吴裕垂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分别持何态度?影响三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武帝“变更制度”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有“诸事草创”、“四夷侵陵中国”等。第(2)题分析材料二、三、四,分别指出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评价,班固:肯定其文治,反对其奢靡;司马贞:批判、讥讽;吴裕垂:高度赞扬。影响三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可根据所学回答。答案:(1)汉朝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王国问题、少数民族威胁边境等问题,需加强中央集权。(2)班固:肯定其文治,反对其奢靡;司马贞:批判、讥讽;吴裕垂:高度赞扬。因素:汉武帝统治措施;史家个人立场;史家所处的时代。2.(2010·江苏单科)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材料一中“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材料二中“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合作协议终止规范3篇
- 2024年度环保农药及农膜买卖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运输合同:冷链物流服务协议(冷冻食品)
- 2024年幼儿园食材供应合同5篇
- 2024年招投标流程与协议管理细节详解版
- 2024年循环借款协议3篇
- 2024年度矿山挖掘机出租服务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度清包工工程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品牌管理与推广合同
- 2024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合作协议书
- 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要点
-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课件
- 退税申请审批表(个人)
- 水质应急预案4篇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知识点归纳语文九年级上册
- 文件资料交接清单
- 招住宿生合同
- PEP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3-C-Story-time安徽公开课教案》
- 健康险销售逻辑(ppt页)
- 储罐焊接工艺规程7775
- 商业地产定位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