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德育(下)第十二章

德育(下)第三节

德育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开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教师组织与领导的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开展的一个外在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开展过程本身。品德的开展过程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的开展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这些品德开展的规律不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只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他们的品德。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开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为什么说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

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因为他们逐渐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倾向,都需经过自己的内部思想、情感活动,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这样社会影响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根底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

知,即道德认识,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的人是不可能形成品德。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水平总是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所以说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

情,即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开展中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开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在德育过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这有助于学生坚持道德认识,深化道德情感,调节道德行为,以形成他们的信念。

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说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品德开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履行道德标准的活动中,人们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开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在德育过程要特别着重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

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开展。因此,进行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开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德育过程的根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开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开展的外部环境。

1.

促进学生品德开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学生品德开展的内部矛盾按性质划分表现在哪些方面?应当怎样解决?

①认识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标准,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

②能力性质的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过失产生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

③思想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标准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对这种矛盾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与危害性,使他们积极而认真地进行思想斗争、自我反省,找出错误根源,悔悟自新,并催促他们努力改下错误,这样才能解决矛盾。

2.

调节学生品德开展的外部矛盾

学生品德开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解决上述矛盾,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德育中要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分析矛盾,谨防片面性和简单化;即使学生的品德表现出退步和反复,也要冷静、耐心、认真地对待,切不可急躁、简单和粗暴。一般来说,德育过程的矛盾都有一定的可控性,只要弄清矛盾的情况、性质与产生的根源,采取正确的方法,总是能够促进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化消极为积极,确保学生的品德按教育要求的方向开展。

四、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开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开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社会成员。所以说德育过程也是提高学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2.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点与构成因素

自我教育能力与自我教育联系紧密。

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根底。没有自我评价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能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时,他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他愈能正确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进步与缺乏,就愈能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展来第四节

德育的原那么

德育原那么: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要求。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那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标准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①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

二、疏导原那么

疏导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那么即循循善诱原那么。

贯彻疏导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开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那么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1.保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

五、因材施教原那么

因材施教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开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开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方案地进行教育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那么

在集体中教育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1.

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那么

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方案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开展。

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1.

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2.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

3.

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来源:考第五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德育的途径

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都是德育的途径。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方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根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3、劳动

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所开展的活动来向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5.班主任的工作

二、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

1.说服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标准、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反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尤其要注重说服。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

2.典范

典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典范包括:典范、示范、评优。

运用典范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选好学习的典范。②激起学生对典范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典范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

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3.修养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开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开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

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指导修养时要注意: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