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6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与保护_第1页
cp6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与保护_第2页
cp6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与保护_第3页
cp6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与保护_第4页
cp6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与保护化学创造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做出的成果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造福人类。随着历史的演变,很多化学创造成果在今天已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对于这些财富的使用与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者的创造价值。保护化学创造性成果,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激励更多的人去从事化学创造活动。人们进行化学创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其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一项化学创造成果能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的统一,能否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这不但取决于化学创造成果本身价值的大小,即它所体现的创造思想的含金量,以及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取决于化学创造成果能否付诸实施,促使其从精神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化。这就需要研究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应用和保护问题。6.1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化学创造成果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或物质产品,虽然从问题的提出到技术方案的确立经过了一系列科学论证和实验研究,确认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果一味地孤芳自赏、固守“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坐等时机的降临,使成果不能及时地得到社会的认可,不能得到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资助,使它转化为现实的物质成果,那么再好的创造、发明也只能束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每时、每刻、每个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在进行着各种创造发明活动,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水平的各种局限性,信息传播的不畅通,使许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失传了,使人们不断进行着各种重复或雷同的化学创造活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积极地做好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工作,才能尽快地将人类智慧的结晶转化为生产力。关于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五种途径进行。申报专利媒介传播

新闻发布会

展览会

其他传播方式

6.1.1申报专利通过申报专利,可使化学创造成果以科学的姿态庄重地进入公众的视野。因为申报了专利的化学创造成果是经过有关专家和权威部门鉴定论证了的,因此,其好处是通过专利信息向社会的发布,公开了化学创造成果,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化学创造成果的社会可信度,便于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认可,有利于借助专利文献作公开宣传,扩大其影响,也可避免他人重复劳动,为社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有利于化学创造者权益的保护。申报专利是化学创造成果在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申报专利的流程简介:确定专利所属类型

专利的撰写

专利的申报

专利维护

按时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类型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的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为尽可能的避免与现有技术相冲突,一般在递交申请之前应进行针对性的专利检索,确定所申请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1)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内容包括:请求书;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独立权利说明书、从属权利说明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2)外观设计专利内容包括:请求书;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必要的简要说明书。专利的撰写

(1)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下载“发明专利请求书”格式,并按要求填写。(2)带齐撰写的与专利相关的其他文件、个人身份证、单位证明、单位营业证副本,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办理格式审核、电子文档提交、缴费等手续,完成专利文件资料提交。(3)待所有文件电子稿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约一周后,可以收到“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根据通知要求,缴纳初步审查费用。(4)初步审查期约为8个月,审查不合格需要按要求重新修改;直到审查合格后,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将其专利公开,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缴纳相关费用。(5)办理登记手续,领取专利证书,完成专利申请。(6)发明专利在初步审查合格后,还需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实质审查合格后才可以公开,再领取专利证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专利的申报

6.1.2媒介传播利用媒介传播是化学创造成果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广告,即广而告之,就是通过广告形成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大众的眼球,引起大众的注意,激发大众的热情,赢得大众对这项化学创造成果的认可。化学创造成果的广告信息要靠科学的广告媒介整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深度传播。常用的广告媒介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牌、霓红灯、幻灯片、户外张贴、传单、宣传册、样品等。其中前五种因其视听力高、传播力强、影响范围广、消费公众接触多而最行之有效。6.1.3新闻发布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化学创造成果信息传播的较好形式之一。新闻发布会是通过专会议的形式向大众新闻媒介报告,在宣传的同时可接受咨询、进行对话等,从而向社会各界人士传播化学创造成果信息。由于它比较正规、严肃,可以进行双向互动,便于扩大和深化发布内容。因此,更容易形成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社会舆论。要开好化学创造成果新闻发布会,必须做好如下六项工作。(1)要明确新闻发布会的主题(2)选择发言人(3)邀请来宾(4)确定会议日程(5)做好会议通知(6)做好会议的组织6.1.4展览会利用展览会的形式进行化学创造成果的传播也一种常用方式之一。展览会是通过实物并辅之以文字、图表或示范性的操作等来展示化学创造成果的一种宣传方式。它是集形象性、生动性、复合性于一体,集传统与现代手段于一体,且又具有娱乐性、享受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复合传播方式,更容易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并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同时,由于展览往往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不但人气旺,而且还包含着大量的商机,往往会成为新闻媒介追踪报道的对象。举办或参加展览会的一般步骤如下:(1)明确展览会的目的和主题,与新闻发布会确立主题的要求相似。(2)确定展览会的类型、参展单位、参展项目、参展标准、要求与注意事项。(3)确定展览会的经费预算及筹集方式。(4)确定展览会的时间、地点,应注意考虑交通、服务措施、天气情况等。(5)预测参观人数和参观者的层次、类型以及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6)准备展览会的辅助设备和相关事务,培训工作人员。(7)成立专门对外新闻的发布机构,准备报道所需资料。(8)会展期间要做好保安工作、参观人数监测工作、参观者留言工作及有关花絮的收集工作。(9)紧扣会展的成果及不尽人意的问题,编写、排印每日简报并发送相关的部门及参观者。(10)注意收集、分类、整理有关展览会的各种报道和评价,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并做好存档保留工作,为以后举办相关的展览会提供借鉴。6.1.5其他传播方式化学创造成果功能作用的强弱、规模的大小、选用范围的宽窄等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为了扩大对受众人数的影响,其传播方式也应当根据传播对象的素质、社会需求、传播成本及传播条件等因势利导。对于一些日常生活实用的化学创造成果,可采用馈赠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的实施可以通过媒体征求免费用户建立反馈信息通道;也可以在闹市合法设点进行展演、赠送产品;还可以聘用一些宣传人员经过培训,上门赠送产品给他人并免费指导使用,既宣传产品的优点,又沟通了感情,有较直接的传播效果。此外,可以采取一些娱乐表演等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更容易聚集人气,使人们在娱乐中自然接受宣传。对于一些使用时具有技术要求的较复杂的产品,可以采用示范方式进行传播,即通过实际操作表演展示产品的特征,证实产品的使用效果。实际操作示范过程是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的过程,也是宣传说服、教学培训的过程,是比较实用的传播方式。同时,还可以采用提示方式进行传播。例如,模拟提示,即通过对产品的模拟使用来表现产品的使用效果;剖析提示,即通过对产品的特点、用途、效果等方面的逐一巧妙反映,提示其未来使用效果及购买利益;对比提示,主要用于实物陈列,即将产品置于一定的环境设计中,通过产品与环境的对比产生一种协调感,提示人们去感受体验该产品的特点;试验提示,即通过让用户直接目睹或参与试验,认识产品的特点、性能等,提示产品的可靠性。最后,可邀请客户对产品质量、性能外形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批评,这种既可帮助化学创造者了解市场需求、改进产品,又可使顾客对产品进行再认识、再理解,提示顾客确认产品的优点。6.2化学创造成果的转让与营销6.2.1化学创造成果的转让

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技术成果有两类:一类是已经获得专利的符合发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另一类是没有获得专利的通过秘密方式转让的知识、工艺程序、操作方法等。技术转让合同中标的的技术成果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必须是相对完整成熟的技术方案;(2)订立合同时已经存在,即必须是现有的;(3)当事人之间存在专利技术成果或非专利成果的权属的约束。技术转让合同签订后,技术成果权属便发生由此到彼的转移,转移的只是使用权,即受让方得到的是该技术的使用权,而转让方仍然拥有该技术的所有权。化学创造成果作为商品转让是有条件的。一是,转让成果必须具有实用性。能够用于生产实践,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的化学创造成果方可转让。二是,转让成果必须具有合法性。凡是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经济利益需要保密的成果不得转让。成果转让合同的有效期一般较长。因为若约定期限过短,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转让方会因为无利可图而不愿转让技术,受让方则害怕时间太短会影响其吸收、消化和掌握该技术,白白浪费各种资源的投入却达不到受让成果后应有的回报。在签订成果转让合同时要注意以下八点:

(1)标的成果本身是否成熟可靠,是否符合转让条件,转让方对标的成果的权属,标的成果是否曾经转让。(2)标的成果能否与已有技术配套,有无可替代的技术。(3)转让方可提供什么服务,受让方具备什么技术能力。(4)合同的价款和受让方的支付能力,以及使用标的成果能增加多少经济效益。(5)标的成果的实施是否会有技术秘密,是否须由特殊培训人员实施。(6)转让的形式、期限、地区要明确。(7)双方有无其他特殊要求。(8)要写明双方的违约责任。6.2.2化学创造成果的营销1)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购买化学创造成果决策的诸多因素及消费者对它们的重视程度,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归类组合找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利用平面二维坐标图,对化学创造成果以及已有的同类新老产品做出直观比较,解决化学创造成果的市场定位问题。然后再对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列举潜在顾客的基本需求,分析潜在顾客的不同需求,依据市场需求选定化学创造成果的市场范围,并确定其营销方向。2)为拓展化学创造成果的营销业绩,必须通过对市场环境与组织内部可控因素的分析,采用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比较传统的策略有三类:产品策略(如品牌策略、产品寿命周期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等);价格策略(如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等);促销策略(如广告、推销员、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3)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科技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为增强化学创造成果的竞争力,还必须善于运用创新的营销方式。6.3化学创造成果的保护化学创造成果的保护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它以保障权利、激发人的创造力为核心,旨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性质属于民事权利,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的权利等,其中知识产权的对象是创造性智力成果。智力成果的主要形式有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作品,发明创造,科学发现,工业外观设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商业秘密以及一切有关人类智力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成果都属于智力成果的范围。化学创造成果的所有者首先要确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要明白自己所拥有的创造成果的法律保护范围,要懂得何种行为属于侵权,一旦发现侵权问题可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等。下面对著作权和专利权的保护做一些简单介绍。6.3.1著作权保护著作权的保护主要包括著作权的基本原则、著作权的主体保护、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保护的内容、著作权保护的期限以及侵权的相关法律责任。

1)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即一个缔约国把其他缔约国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当作本国国民的作品加以保护。这是现在的双边和多边协定中几乎普遍采用的原则。(2)一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起源国待遇”,即给予这些作品以相当于作者所属的国家或作品首次出版的国家给予的版权保护。一些泛美公约曾实行过这一原则。(3)一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第三国待遇”,即甲国给予乙国的作品以丙国作品享有的版权。根据这一原则,所有缔约国国民的作品都享有同等的版权保护。2)著作权保护的主体著作权主体一般为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人:公民。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可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法人。由法人主持,代表法人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视为作者;非法人单位。由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外国人。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法享有著作权;国家。①国家接受已故作家遗赠作品著作权;②古籍作品无作者或作者不明确;③国家将某些作品收归国有;④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或终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保护期内,无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特殊情况下,合作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则需依法确定著作权人。3)著作权保护的客体(1)文字作品:文字作品是指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或其他相当于语言文字的符号来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作品。(2)口述作品:口述作品是指以口头语言创作的、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如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祝词、布道等。(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5)摄影作品:摄影作品,是指借助于摄影器材,通过合理利用光学、化学原理,将客观物体形象再现于感光材料上的一种艺术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记录介质上,由一系列的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借助于适当的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7)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8)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有关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组代码化指令,或者可以被自动转化为代码化指令的一组符号化指令或符号化语句。(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这是一条弹性条款。随着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来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作品形式。这一规定可以使法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灵活性。(10)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范围非常广泛,如故事、传说、寓言、编年史、神话、叙事诗、舞蹈、音乐、造型艺术、建筑艺术等都属此类。4)著作权保护的内容

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是指著作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1)人身权著作权法中的人身权不同于民法概念上的人身权。这种权利是与作者人身密不可分的。纵观各国的立法,著作权的人身权大致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收回已发表的作品权等。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与民法中人身权的区别

民法中的人身权主要是指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人格权、肖像权等。由此可见,民法中的人身权是人的本身所固有的权利,它与著作权中人身权的区别在于:第一,从权利产生的基础来看,民法的人身权的产生是基于人的出生,人一旦出生便具有了生命,也就具有了人身权。而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则是基于作品的创作而产生,亦即以作品的诞生为条件。第二,民法上的人身权是人生而有之,人人具有,著作权所称的人身权只限于作者,即创作作品的人才有资格享有。第三,民法上的人身权只限于自然人,而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人身权利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第四,民法上的人身权就大部分权利而言是伴随着人的生命的死亡而消亡(有的人身权其权利人死后也不可侵犯,如肖像权)。著作权法上的人身权即使主体死亡,也可单独存在,如署名权。第五,民法上的人身权不能继承和转让,著作权法上的人身权中的部分权利可以转让和继承。第六,民法上侵犯人身权大多是直接侵犯主体本身,而侵犯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则表现为对作品的非法使用上。发表权: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决定发表,二是决定不发表。发表权具体有下列内容:何时发表;以什么形式发表,如以书籍形式、连载形式、广播形式等;何地发表。发表的作品应当是尚未公开的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如果说作品已经出版或展览过,便不再有发表的问题。公之于众主要是指在公众场合,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宣讲或展览,被多数人所知。如果说作品只是在作者的朋友之间传阅,则不算是发表。署名权: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通过署名可以对作者的身份予以确认。著作权法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为作者。署名权是著作权的核心,有了署名权,著作权的权利主体才能确认。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实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有权修改作品,另一方面,有权禁止他人篡改、歪曲作品。修改权是指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2)财产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是指能够给著作权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这种经济利益的实现,要依靠著作权人对作品使用才能获得。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与民法中的财产权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①权利的表现形式不同。②民法中的财产权法律予以永久保护,即便所有人死后仍受法律保护,可以世世代代传递下去。③法律对物权的行使没有作过多的限制,而对于著作权的财产权的行使则作了较多的限制,如合理使用不支付报酬等。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通过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摄制或者改编、翻译、汇编等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5)著作权的保护期限(1)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以及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一般从作品首次发表时开始计算,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给予保护。(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4)合作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甲与乙于1980年3月4日创作了一作品,如果甲在1990年的8月1日死亡,乙在2000年的10月1日死亡,那么该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将从1980年3月4日开始计算,并截止于2050年的12月31日。(5)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6)侵害著作权保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是指除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使用的情况外,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侵权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①停止侵害;②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③赔偿损失。在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约定赔偿数额,但在司法实践中可参考以下因素酌情处理:①受害人所受损失后果是否严重;②侵害行为致作品价值降低程度;③侵害出于牟利或其他不当目的;④侵害人主观过错状态;⑤侵害行为情节恶劣程度;⑥侵害人获利多少;⑦侵害行为的社会影响;⑧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2)行政责任:①警告;②责令停止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③没收非法所得;④没收侵权复制品及制作设备;⑤罚款。(3)刑事责任:①侵犯著作权罪;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著作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等。

6.3.2专利权保护1)专利的基本概念“专利”一词译自英文“Patent”,原为“公开”或“拉开”之意。英文“Patent”来源于“LettersPatent”,它是英国历史上国王对臣民授予包括发明创造在内的各种垄断权和特权的证书。从历史上看,专利有双重的法律内涵:其一为授予特定主体对发明创造的垄断权即专有权;其二为专有权所保护的技术须公开。即专利是国家授予专有权并需依法公开的发明创造。在日常生活中,专利一词从不同角度,可具有不同的含义:(1)从法律意义上说,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指依法定程序确认的专利权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例如,我国《专利法》第26条规定,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心利的应当提交专利申请文件。此处"专利"一词即指专利权。专利权的专有性产生权利人独占性实施其发明创造,排除任何第三人擅自实施的效力。因而通常所说的"专利侵权行为","专利"也意味着专利权。(2)从形式上说,专利指专利权的证明文件--专利证书。例如,在专利诉讼中人民法院要求当事人出示专利,即指提供专利证书,以证明当事人专利权的存在。(3)从技术角度上看,专利指取得了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一方面,它意味着较高层次的技术,另一方面意味着具有独占权的技术,从而与其他非专利技术相区别。(4)从保护的内容上看,专利指记载授予发明创造内容的专利文献。2)专利权的基本概念专利权,是指法律赋予专利权人对其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其法律特征是:①专利权具有鲜明的独占性。②专利权的客体具有公开性。③专利权具有法定授权性。④专利权的效力具有地域性。

专利权主体,是指有权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人。在专利法律关系中,专利权主体包括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两类。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是,一般情况下,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的归属是一致的,即专利申请在合乎法定程序和条件的情况下,专利权授予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权就转化为专利权。3)专利权的主体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区别①内涵不同。专利申请权是发明创造人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专利的权利。它解决的是专利申请的资格,以及授权之前专利申请和审查阶段的权利、义务归属问题。专利权是依国家对发明创造的授权产生的专有权。它解决的是专利权人资格和专利权归属问题。②权利性质不同。专利申请权依发明创造事实产生,具有发明创造者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内容,表现为申请人在专利申请前和专利申请后授权以前,自己实施或授权他人实施发明创造的权利,同时,还有权转让申请权。而专利权仅具有财产权的内容。③特定情况下归属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专利申请人并不一定最终获得专利权。如专利被驳回,专利申请人不可能享有专利权;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有权申请专利的人因申请时间晚于其他申请人,专利权只能授予最先申请人。(1)发明人(或设计人)

①发明人是直接完成发明创造的人。②只有自然人才具有发明人的主体资格。发明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因此,只有自然人才具有发明人的主体资格,法律上的拟制主体,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和国家无发明创造能力,不具有发明人资格。即他们不能通过发明创造的事实,而只能借助法律的特殊规定或合同关系取得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③发明人的主体资格不受发明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发明创造行为是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只要行为人能完成发明创造即可,不要求他对社会事务有足够的判断力,只不过在申请专利和实施专利过程中,应按一般民事行为规则,由法定代理人以本人的名义实行。(2)发明人的种类

第1类:职务发明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为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发明创造。第2类:非职务发明又称自由发明,指发明人独立完成的发明创造。在我国,非职务发明与职务发明是相对应的概念,不属于职务发明的,均为非职务发明。

第3类:共同发明共同发明,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在共同发明中,对发明创造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为共同发明人。共同发明人对共同发明创造享有共同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共同发明人行使权利应比照民法共有财产规则处理。第4类:委托发明委托发明,指单位或个人为完成他人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做出的发明创造。(3)先申请人先申请原则与先发明原则《专利法》对专利权的发生实行申请制。然而,在人类科学创造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复重或雷同。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独立完成的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权时,申请制就与专利权的专有性发生矛盾,因为专利权的专有性要求一项发明创造只能产生一项专利权,多个发明人的同一发明创造也仅能发生一项专利权,不能按申请主体数量重复授予专利权。此种情况下专利权的确认,各国实行两种原则:①先发明原则:指同一发明创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人时,以发明创造完成的先后时间为准,对最先完成发明创造的申请人授予专利权。目前,采取这一原则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和菲律宾。②先申请原则:是指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以申请专利的时间先后为标准,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采取先申请原则。(4)外国申请人工业产权的地域性特点使外国专利申请成为必要。目前,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都在原则上承认外国自然人、法人在本国申请专利的资格,但具体规定则有所差异。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条件:

①在中国国内有经常居所或营业所的外国自然人或外国法人享有与中国公民和法人同等的专利申请权,即享有国民待遇。②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营业所的外国公民和外国法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办理。

(5)合法受让人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是无形财产权,可以通过法律行为有偿或无偿转让。在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的法律关系中,专利申请权人和专利人为转让人,转让关系的接受方为受让人。由于受让人权利取得是通过法律行为按原专有权人意愿发生的,所以,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取得在性质上为继受取得,具体的途径有:继承、赠与、买卖。继承人、受赠人、买方为合法受让人,他们取代原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的法律地位行使申请权和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的情形专利权取得后,专利权人即可按法定程序通过自由选择的法律行为转让专利权。

6.3.3化学创造成果专利申请时的注意事项

1)在申请专利前,要准确把握专利申请条件,避免因申请不当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甚至导致技术泄密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个条件,对于外观设计专利则要求具有新颖性、富有美感、适于工业应用,方能授予专利权。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以及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论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能授予专利权。此时,当事人应当选择出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方可,对另一些不能或不适宜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可采用保密等非专利方式进行保护。2)对于可申请专利的创造成果处于尚未公布于众时应及时申请专利有些有的化学创造成果虽然在他人之前完成,但由于保密不当或过早将成果公布于众,就会造成权利的丧失。例如,先发表论文后申请专利,这就等于将本可以由专利人独占拥有的无形财产作为公共财产奉献给社会,成为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财富。即使申请获得了专利,其竞争对手也可以通过无效宣告程序将专利否掉。又先广告后申请专利,表面上看有利于企业尽快地占领产品市场,但结果往往会在广告宣传用语和资料中泄漏发明创造的技术或设计,从而失去专利保护最基本的前提,即新颖性。再如,先介绍成果后申请专利,有的人一有机会就向他人推广介绍自己的创造成果,结果要么失去申请专利的新颖性条件,要么被他人借鉴后抢先申请专利。3)在申请化学创造成果的专利时,要注意全面性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创造成果,即要申请总体综合专利,又要从不同角度或将一个产品或方法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申请专利。若只申请综合专利,虽然可以节省费用,但对专利保护极其不利,只要其中某一部分被他人减少或改进,就有可能不构成侵权。若同时进行分项专利申请,就等于多了几道保护门,即使他人将综合专利的大部分改进了,只要其中一个落入某项专利保护范围,都属于侵权。4)申请专利时权利要求应写得恰当如果要求保护的范围过大,那么专利权利所要求保护的技术就越概括,技术特征就越多,虽然保护范围扩大了,但专利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一旦发生诉讼纠纷,他人很容易找到该专利的特殊证据。只要某种有特殊性的同类产品在该专利申请前已在社会上公开使用或出售,或通过媒体将该技术方案公开了,或他人将该专利的某部分进行实质性改进,符合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条件,就会动摇原专利的独占地位。反之,若是专利申请时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过窄,则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就会过少,会把本发明最必要的一般技术特征都未写进去,这会对判定他人被控产品是否侵权带来麻烦,因为只有当被控产品的全部技术特征落入专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范围时才构成侵权,如果有一项特征不同,就有可能不构成侵权。因此,在框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时应尽量采用上位技术概念,同时将下位技术概念写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作为对上位技术特征的限定。5)要充分利用专利先用权,即占先使用权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主体不约而同的地研究开发同一个课题的情况,若甲方申请了专利,而乙方在甲方申请专利前已实施了该发明或已为实施该发明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则即使甲方获得了专利,乙方也可以继续从事合法的生产,但不能超过甲方申请日前乙方已有的生产规模和范围,这对双方都较公平。6)专利申请获准后每年要定期交纳年费就像要定期交纳仓库保管费一样,要定期交纳专利年费。对于重要的专利可以一次性交纳一定的费用,也可以委托某个专利代理机构代交,或规定专人或专职部门负责管理专利的年费交纳工作。对过期未交费的专利,国家专利行政部门会发出通知,应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失去有价值的专利权。7)利用专利法的某些规定合法延长专利的生命专利权都受一定保护期的限制,我国专利法规定,自申请之日开始计算,对发明专利提供20年的保护期,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提供10年的保护期。在专利有效期内是否放弃专利要十分慎重,若专利的实际效益良好,还未完全失去意义,那么虽然付出一定的费用,却可换得独占生产和市场的垄断权也是值得的,对于效益极佳的专利,保护期限来临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部分弥补损失,还可以利用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变通,以延长专利的生命。此外,还可以利用“宣告无效请求的审理过程”中的时间差,一般宣布无效请求的审理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若是跨国公司要经过外交途径的司法送达,这就延长了诉讼时间,合法延长了专利的生命。8)善于利用专利的司法保护对于一些重大的化学创造成果,有时单纯依靠民事方法保护往往力度不足,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刑事手段。例如,对于假冒专利的、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技术秘密的、侵犯商标权或改冒商标的,都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当被控侵权时也应抓住时机,寻找证据,反诉其专利无效。反诉提供补充证据的有效时间为提出无效宣判后一个月,过后提供的证据原则上不予考虑,若失去时机,法院宣判侵权,判决生效后已执行的赔偿都不返回,这是不必要的损失。6.4化学类专利的申请文件撰写6.4.1化学类专利申请文件总的要求和特点

1)说明书的作用说明书在专利申请审批程序以及以后的保护程序中,主要有三种作用:①充分公开申请的发明内容,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要做到完整、清楚、充分公开。②公开足够的技术情报,支持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③作为审批程序中的修改依据和诉讼时解释权利要求范围的辅助手段。2)说明书撰写中经常出现的问题①公开不充分: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技术方案的描述不完整,过于简单,只公开了必要特征的一部分内容,其余的作为“技术诀窍”,不公开,如升温速度、催化剂加入的时机等;其二,对所用到的原料等采用代号或者商品名称,不公开其正规的化学名称,或者采用一些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无法直接知晓的名称,如“H酸、B碱”等。②背景技术不准确:资料查阅的不全面、不到位。③目的不明确:该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关键技术问题不明确。④实施例数量太少:就一个化学合成过程而言,所涉及的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不仅很多,而且相互交叉。由于化学领域属于试验性较强的科学领域,影响发明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甚至尚未知,因此,在文件撰写过程中,要重视实施例的撰写。⑤效果描述不充分:没有令人信服的试验数据和试验方法,只有断言。3)权利要求书的作用①

权力要求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过程中起到纲领性的核心作用。②权力要求的载体和说明书、请求书三位一体,构成三个必要条件,对确定申请日有决定性意义。③权利要求可以起到意向书的作用,主要表达请求人请求国家保护以及占有其保护范围的意向。④权力要求书对发明的性质起到自我判断作用。⑤对审查员而言,权力要求书起到了指令性作用,是分类审查员进行IPC分类的主要依据,也是实质审查员实质审查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代理人答复审查意见的立足点。好的权利要求书可以起到加快审查的作用。⑥进行实质性修改的权利要求书,有延续实质审查程序的作用。实质性修改是指对发明保护范围等实质内容的修改。⑦批准后的权力要求对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决定性作用。国际上对确定保护范围有两种倾向,一是美国为代表的周边制,就是用权力要求文字部分所划定的保护范围进行圈定;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心制,就是以权力要求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内容划定保护范围。我国吸取了上两者的一些有意之处,取长补短,进行保护范围划定。⑧专利无效诉讼中,权利要求书是无效的对象,无效请求的理由和论证都必须围绕权力要求而展开。⑨侵权诉讼中权力要求是划定被告是否侵权的尺度。侵权诉讼的八大原则如下:以权利要求为准的原则;参照说明书和附图的原则;参照审查过程的原则;等同原则;现有技术抗辩原则;故意限定原则;故意排除原则;不可反悔原则。4)权利要求书经常出现的问题①独立权利要求概括过宽。本意是为了扩大发明人的权利范围,但是权利范围过大后将因此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如温度范围过宽等。②独立权利要求不完整。如:a.一种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是使气体通过一种由A和B组成的洗涤液。b.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洗涤液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预氧化。上述的权利要求1是不完整的。③权利要求范围太狭窄。6.4.2化学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1)化合物的新颖性

(1)专利申请要求保护一种化合物的,如果在一篇现有技术文件里已经提到该化合物,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由该文件的指导能制造或者能分离出该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缺乏新颖性。这里所谓“提到”的含义是:明确定义或说明了该化合物的(i)化学名称、(ii)分子式(或结构式)、(iii)理化参数和/或(iv)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原料)。

(2)如果一篇现有技术文件只公开化合物的上述(i)-(iv)的部分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能从这篇文件中或公知的常识中理解到如何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则这篇文件不能用来破坏该化合物的新颖性。

(3)在化合物的名称和分子式难以辨认的情况下,一篇现有技术文件所公开的理化参数、或鉴定化合物用的其他参数等,可以用来破坏发明化合物的新颖性,但必须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这篇文件能制造或分离出该产品。(4)通式不能破坏该通式中一个具体化合物的新颖性。一个具体化合物的公开使包括该具体化合物的通式权利要求丧失新颖性,但不影响该通式所包括的除该具体化合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的新颖性。一系列具体的化合物能破坏这系列中相应的化合物的新颖性。一个范围的化合物(例如C1-C5)能破坏该范围内两端具体化合物(C1和C5)的新颖性,但若C5化合物有几种异构体,则C1-C5化合物不能破坏每个单独异构体的新颖性。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C1-C5的单元醇的通式,该通式可以破坏甲醇和戊醇的新颖性,但是不破坏乙醇、丙醇和丁醇的新颖性,也不破坏异戊醇的新颖性。

外消旋体不能破坏其光学异构体的新颖性。当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合物的外消旋体时,实际上该外消旋体的各种光学异构体已经存在,只是没有分离出来而已,但是目前各个国家均承认该异构体的新颖性,其基本原则与化合物的新颖性确认是相同的,因为现有技术没有公开该异构体的具体参数和制备提取方法。(5)天然物质的存在本身并不能破坏该发明物质的新颖性,只有现有技术中已公知的与发明物质的结构和形态一致或直接等同的天然物质,才能破坏该发明物质的新颖性。2)组合物权利要求的开放式和封闭式与新颖性的关系

假设一个在先申请或者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组合物甲(A+B+C),另一个在后的发明专利申请为组合物乙(A+B),且两者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如果组合物乙的权利要求采用封闭式表述:“由A+B组成”,则该权利要求有新颖性;如果采用开放式表述:“含有A+B”,则该权利要求无新颖性。若组合物乙的权利要求采取排除法表述,即指明不含C,则该权利要求仍有新颖性。3)用方法或用物理化学参数表征的化学产品的新颖性

对于用方法表征的化学产品权利要求,如果没有提供可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的参数证明该产品的新颖性,而仅仅是制备方法不同,也没有表明由于方法上的区别为产品带来任何功能、性质上的改变,则该方法表征的产品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所述的新颖性。

对于用物理化学参数表征的化学产品权利要求,如果无法依据所提供的参数对由该参数定义的产品与现有技术的产品进行比较,从而不能确定采用该参数定义的产品与现有技术产品的区别,则用该参数表征的产品权利要求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所述的新颖性。4)已知物质用途发明的新颖性

一种已知物质不能因为提出了某一新的应用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物质。例如,物质X作为洗涤剂是已知的,那么一种用作增塑剂的物质X不具有新颖性。但是,如果一项已知物质的新用途本身是一项发明,则已知物质不能破坏该新用途的新颖性;这样的用途发明属于使用方法发明,因为发明人的贡献不在于物质本身,而在于如何去使用它。例如,上述原先作为洗涤剂的物质X,后来有人研究发现将它配以某种添加剂后能作为增塑剂用。那么如何配制、选择什么添加剂、配比多少等就是使用方法的技术特征。这时,应当评价该使用方法本身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而不能凭物质X是已知的理由去驳回该用途发明。5)化合物的创造性

(1)结构上与已知化合物不接近的、有新颖性的化合物,并有一定用途和效果,可以认为它有创造性而不必要求其具有预料不到的用途和效果。

(2)结构上与已知化合物接近的化合物,必须要有预料不到的用途或效果,这是其具备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此预料不到的用途或效果可以是与该已知化合物的已知用途不同的用途;或者是对已知化合物的某一已知效果有实质性的改进或提高;或者是在一般常识中没有明确的或不能由常识推论得到的用途或效果。

(3)两种化合物结构上是否接近,与所在的领域有关,应当对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以下仅举几个例子。

例1结构接近的化合物,它们必须有相同的基本核心部分或者基本的环,现有技术:

(Ⅰa)申请:

(Ⅰb)

以上的(Ⅰb)与(Ⅰa)结构不接近,有创造性,不必要求举证(Ⅰb)比(Ⅰa)有预料不到的用途或效果。例2

现有技术:H2N-C6H4-SO2-

NHR1

(Ⅱa)

申请:H2N-C6H4-SO2-

NHCONHR1

(Ⅱb)

(Ⅱa)磺胺是抗菌素,(Ⅱb)磺酰脲是抗糖尿药,结构接近,但药理作用不同,有创造性。例3现有技术:H2N-C6H4-SO2NHCONHR1(Ⅲa)

申请:H3C-C6H4-SO2NH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