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DOC范文整理】_第1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DOC范文整理】_第2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DOC范文整理】_第3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DOC范文整理】_第4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DOC范文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第1秦的统一讲授新一、秦灭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二百多年的七国混战,到战国后期,秦国越战越强,已无敌于天下了。从秦昭王起“无岁不兴师”,连年对外战争,曾大破韩魏联军,又大败楚军。中原唯有赵国较强,成为秦向东方用兵的障碍,所以秦必伐赵,战国后期一次规模最大的决定性战争爆发了,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胜赵败的一次歼灭战,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了。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统一之势已成。最后完成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是秦王嬴政。嬴政,13岁即位,22岁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始于前230年,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战略。 10年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前 221年,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是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是这一年,偏处西方一隅的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分析,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师归纳:“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在完成统一中所起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秦王嬴政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二、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理的行政制度。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是顺着这两条线向前发展的。夏商周三代的国君称什么?秦统一后,嬴政以为“王”的称号已不足显其尊贵,于是令大臣“议帝号”。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是古代君王不能够相比的,应当用最尊贵的名号。嬴政决定称皇帝,皇帝自称为“朕”,发布的命令叫做“制”和“诏”,他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万世。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事,负责内外防卫,统领一套武官班子;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有县令,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在郡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对于促进全国大统一,加强地主阶级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制度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这种上层建筑对于巩固经济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圭寸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战国时文字已广泛应用,在长期的演变和应用中,各地区“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同学们看课本,一个“马”字,七国各异,发音也一定不同。秦统一后文字不统一会有什么影响?既妨碍政令的推行,又影响着文化的发展。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李斯等人还编写了三部字书,既是儿童普及识字教育的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标准文字的范本。后来又简化字体,采用狱吏程邈把小篆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的字体,便于书写,这就是“隶书”秦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到西汉时,隶书便成了通行全国的文字。文字的统一,是华夏文化的重大发展。它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都铸造货币,币制极其复杂,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货币也不一致。基本币制是四大类。流通燕、赵、齐等国的是各种“刀币”;流通魏、赵、韩等国的是形状像铲的各种“布币”;流通楚的是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圆钱”,也叫“环钱”。秦统一后如果不改革这种货币制度,就不能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统一以后实施的赋税制度。秦始皇下令废除了各国的旧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统一的货币制度。新制度分为两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重如其文,质量要求很高。这样,就克服了流通、换算的困难,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次币制改革。什么是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差异很大,名称复杂,单位和进位极不一致。例如齐以釜、钟为单位,四进位;秦以升、斗、桶为单位,十进位。秦始皇废除六国的旧度量衡,以秦国原来商鞅制订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定了新的制度准行全国。新的度和量,都是十进位,计算方便。秦律中还规定了量器误差限度,超过限度要处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次度量衡制度的统一。提问: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历史意义?.焚书坑儒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历史事件,就是“焚书”和“坑儒”。什么是“焚书”?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博士70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却建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所标书籍都必须在 30天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为师。严厉坚决地贯彻了焚书今,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史记的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为什么要“坑儒”?焚书的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不可替他求仙药。于是,两人就逃跑了。秦始皇大怒,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活埋。这就是“坑儒”事件。提问: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怎样?。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是极其粗暴野蛮的手段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一批儒生被杀,严重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以来学术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风气,应予以批判。.修建长城万里长成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纷纷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匈奴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草原上,从前3世纪到5世纪,先后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八百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匈奴在秦疆域以外,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入边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为防御匈奴,当时秦、赵、燕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后,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的基础上,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将原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连贯为一,补缀扩建成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因地而筑,用险制塞,西起临洮,向东直到辽东,蜿蜒万余里。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骄傲.开凿灵渠同学们还记得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母系氏族文化遗址吗?它就是我国南方越族的祖先。春秋时期,南方有哪两个诸侯国争霸?越族就包括了当时吴越及附近的居民。战国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流散东海沿海及江南各地,后称“百越”,对发展江南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东南沿海的一部分越人在秦统一前已降秦,秦设郡管理。秦统一后,为开发江南,前217年派屠睢率50万大军向岭南进兵,遭到那里越人的反抗。由于五岭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为解决运送军粮问题,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长33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灵渠的工程非常艰巨复杂,每隔一路段设置一个“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既便舟楫,又利灌溉。这实际上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的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三、统一疆域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人口二千多万。秦是我国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课堂小结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这幅秦始皇画像是根据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图绘制的,它画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手指前方的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颂扬秦始皇的诗,诗中写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正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写照。秦是我国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事,本来给秦朝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将在下一课学习中得到答案。巩固练习.思考题: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课后练习课后作业思考题:就所学史实,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秦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刘邦起义与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汉朝建立。—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和楚汉战争形势图,培养掌握历史地图的技能。方法与能力通过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分析曾经一统天下、强大的秦王朝仅存在了15年就走向了灭亡的原因,使同学们能够在开展讨论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这次起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二、教学要点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过程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战国七雄中,秦是笑在最后的国家,但秦是不是笑得最好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师: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妄想从他开始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他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吗?15生:不能,因为他的暴政,使秦王朝只存在短短的年就灭亡了。15一、秦的暴政一一灭亡的根本原因师: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位同学能通过阅读教材,把它概括出来?生: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说一说:你对秦朝的残暴统治有何感想?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甚至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的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一一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二、揭竿而起一一秦末农民起义师:那么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领导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统治的?教师点拨:刚才同学看到的就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教师点拨,并板出:起义一一政权一一发展陈胜吴广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秦因其残暴的统治失去了民心,而陈胜吴广起义符合农民反抗暴秦统治的迫切愿望,他们发动的起义是一场“伐无道,诛暴秦”的正义斗争。因此他们的起义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师:很好!陈胜吴广起义结果如何?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害。师:陈胜吴广起义虽失败了,但它的爆发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呢?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却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为后来的起义军推翻秦朝统治打下重要基础。师:陈胜吴广牺牲之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斗争,其中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并领导秦末农民战争,最终推翻秦的统治。三、秦亡汉兴师:大家知道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吗?巨鹿之战师点拨:根据刚才同学所讲,大家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项羽是怎样做的吗?生: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师: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成语故事一一破釜沉舟。师: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生: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师:这场战争结果怎样?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师: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显赫一时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 15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师:下面,根据我们对秦朝兴亡的了解,请同学们对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过的评价。人物评价: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呢?生A:秦始皇是暴君!他滥施民力、欺压百姓,贪图权贵;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正是因为他的暴政才导致了他的灭亡。生B:不对!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这些功业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称号。生c:但是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生D:所以我觉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总体来讲是功大于过。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当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秦始皇的功绩是主要的。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平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又把中国社会推入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楚汉战争这时的楚汉之争,性质还是不是农民起义呢?生:不是,因为项羽、刘邦已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了。师: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刘邦反败为胜,其关键战役是“垓下之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都城:长安楚汉之争中,开始时,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刘邦却能反败为胜,为什么?生:在战争过程中,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终失败;而刘邦注意招贤纳士,取信于民,入关之后,即颁布“约法三章”,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了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师:西汉建立起来后,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生养息政策,使西汉出现了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西汉后期,政治开始腐朽,最终走向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复习巩固: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从秦因暴政而灭亡和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反败为胜,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板书设计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一、 秦的暴政一一灭亡的根本原因兵役、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黑暗统治二、 揭竿而起一一秦末农民起义三、 秦亡汉兴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都城:长安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图示法、归纳法列举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理解这些措施的作“西汉与匈奴战争示意图”,了解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史实,及对巩固和扩大边疆:掌握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评价汉武帝,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的比较,提高历史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达到强盛的顶点,认识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巩固统一的国家,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学习汉武帝坚定信念、果断处事、不断创新的精神。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二、教学要点重点: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评价汉武帝。难点: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以《沁园春?雪》引入课文。教师:在我国古代史上,人们常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这是因为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始于秦始皇,至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在汉武帝统治的 50余年中,西汉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展示汉武帝像,介绍:汉武帝名字叫刘彻,他当皇帝时,西汉建立已经 60多年。经过前面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出现繁荣昌盛的景象,粮仓装得满满的,新粮压着旧粮,一直堆到仓外,有的已经霉烂;钱库里的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的数不过来。可是,当时国家还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有许多问题需要他来解决。在经济繁荣,府库充盈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改革了一些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讲授新教师: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可以讨论。削弱王国势力教师提问:削弱王国势力又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教师对课本上提出的几种方式的名称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指出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强化监察制度结合课本内容,教师指出:刺史级别较低,但可以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和都城地区的官员。削弱相权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教师指出,相权和皇权间已存在尖锐矛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汉初诸子百家的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阅读“读史明理”部分,指导学生弄清此主张的含义。教师提问:董仲舒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又有什么弊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教师:请学生回答“说一说”,说出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教师:汉武帝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在边疆地区,国家也面临着从汉朝建立以来就存在的一个危机,是什么?教师:匈奴在秦代已成为一个强大的种族, 为抵御匈奴,秦政府曾修长城,派蒙恬率兵北击,汉初匈奴一跃成为强大的征服者。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敌人,汉武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教师:为什么能够米取这样的措施?和汉初米取的措施一样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弄清汉初和汉武帝时对待匈奴采用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利用地图讲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争,尤其是第三次。指出此战的影响。同时强调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两位著名的将领卫青和霍去病,适当补充相关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汉匈战争后,匈奴发生分裂,此时发生了一件永载史册的佳话。从此以后,汉匈两族间保留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教师小结:汉武帝的“文治”是加强中央集权, “武治”是反击匈奴,巩固边疆,都是为巩固统一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国家统一是重要因素。巩固练习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异同?相同点不同点政治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设立负责监察的官员汉武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都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汉武帝则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的态度相反。军事都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保卫北方边境。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教师小结后,提问: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4课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影响。能够说出陆地丝绸之路途经地区、所运商品,认识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的深远影响.过程方法技能通过教科书插图运用考古分析法,通过教科书小文字材料运用阅读法,通过相关历史资料运用史料分析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是历史上的壮举,他们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和促进中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古代世界,人类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各国之间联系很少。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闭塞的局面,将当时世界的几大文明联系起来,在中世纪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面对的种种困难的描述,使学生以此二人为榜样,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果敢坚毅的品质、面对挫折不气馁的精神、学会适应生存环境的本领以及树立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教学难点: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汉初疆域》〈汉强大时的疆域〉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在领土范围上的不同。为什么到汉朝中期西汉疆域扩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这就是今天要了解的内容。讲授新课:一、张骞通西域.汉初的西域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叫做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提问:他前后几次出使西域?目的一样吗?张骞次出使西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却没有达到目的,有的人认为实在不值。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张骞的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影响:①扩大了西汉的政治影响。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 60年,汉设置西域都护,拓展了疆土。②中原同西域以至更远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各种物产向东移植。此后,佛教和佛教文化也经此传入东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丝织品和农业科学技术传到西域。③西域通道打通后,天山南北地区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国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④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发展了同西域各族友好关系。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第二:历史影响一一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班超出使西域提问:在张骞和班超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答案提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二、丝绸之路利用《中国历史地图册》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提问: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道路:一条出阳关,经善E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越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軒;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跨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这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方面加强了x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西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板书设计:第4课丝绸之路一、 张骞通西域.汉初的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班超出使西域二、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课三国鼎立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事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历史作用;通过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兵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讲解两次战争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两场战争和更深刻的体会古代战役中军事谋略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历史任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还要学习他们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二、教学要点重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教师:电视剧《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为一方,争夺天下的故事。影视作品讲述的故事与历史事实是不是一样的?真正的三国历史又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斗智斗勇、英雄辈出的时代。☆学习新教师:我们的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走进官渡,二是赤壁之战一、曹操统一北方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中国历史地图册》,翻到22页看《东汉末年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再结合课本内容讲述东汉末年的社会形势。学生:讲述东汉末年的形势: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特别是黄巾起义后出现了不少的割据政权,军阀相互混战,扩张自己势力,使北方陷入连绵的战乱之中,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当时北方逐渐形成曹操和袁绍两个较大的军阀。教师:当时袁绍的力量大于曹操,后来曹操却通过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如果你是官渡之战古战场的景区的导游员,你如向游客介绍官渡之战的经过。让学生准备两分钟,然后找一两位学生讲解官渡之战的经过。学生:讲解官渡之战的经过。教师:小结: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提问:当时袁绍的力量大于曹操,为什么曹操得以统一北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提示或建议:教师先让学生发表观点,如答不全,教师要及时补充,也可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