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中央地方皇权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从明到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元世祖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4、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本课探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西汉前期形势图思考:1、西汉初,地方实行什么制度?2、造成了怎样的后果?3、汉景帝与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设置刺史。2、唐朝:设置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安禄山藩镇与节度使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藩镇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设置刺史。2、唐朝:设置节度使影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五代建立者简历共性何在?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其“黄袍加身”处-河南开封陈桥驿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措施:兵:______权:______财:______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弊: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1)措施:元代的行省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直辖地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1)措施:2)影响:A.对元朝,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对后世,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唐朝北宋元朝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中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1、汉朝:中外朝机构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三省皇帝三省六部制影响:

A、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B、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C.多人议事,减少决策失误;D、为历朝所沿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朝:★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皇帝(二府三司)(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被分割)(总揽大权)3、宋朝: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中书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4、元朝: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北宋元朝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皇权

不断

加强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小结:中央集权的发展汉:郡国并行与推恩令唐:藩镇割据北宋: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元:行省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汉:“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宋代: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中书省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科举制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封建社会后期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

,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九品中正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朝代民谣讽刺社会乱象唱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亷,父别居。”材料二: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材料三: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种选官制度?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最初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种选官制度?能够“蹑高位”主要依靠什么?

(3)材料三中“男儿欲遂平生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教育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座谈会在广东举行,指出“恢复高考是社会公平的重建”。——《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日第1版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1)皇权与相权:(2)中央与地方:(3)选官制度: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选官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1、以(2006年天津题)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2、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AC

3.

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B

4、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A、削藩B、郡国制

C、推恩令D、分封制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A、郡县制的实行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CD6、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分封制 D、科举制B7、(09浙江)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B

4.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理藩院5.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演变成为()A.决策机构B.监察机构C.执行机构D.军事机构CC6、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7、(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1)西周实行分封制2)西汉设置刺史

3)唐朝实行三省制

4)宋朝设置参知政事(3)(4)B.(1)(4)C.(2)(3)D.(1)(2)A8、

(2007年高考.天津)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C4、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B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