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诗经.采薇》的教案设计_第1页
《诗经.氓》《诗经.采薇》的教案设计_第2页
《诗经.氓》《诗经.采薇》的教案设计_第3页
《诗经.氓》《诗经.采薇》的教案设计_第4页
《诗经.氓》《诗经.采薇》的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诗经.氓》《诗经.采薇》的教案设计一、导入二、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经》有关的文化文学常识。2.掌握《诗经》两首涉及到的文言现象。3.能把握古诗节奏、韵律、感情,恰到好处的朗诵古代诗歌4.能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这两首诗歌。方法与过程目标:.体会赋比兴手法及其在诗中的运用。.体会《采薇》重张叠句的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诗歌内容与感情,培养负责任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三、知识积累(一)了解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二)详细介绍诗经有关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说的是手法。

“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105篇。“雅”即正,指105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风”是“诗经”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风”是“诗经”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比如《阿房宫赋》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内,由建筑到人相结合,相得益彰。物,运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大笔墨的描写秦始皇的荒淫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虹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字字句句,无一不表现了阿房宫的宏伟气势。这是写“外”,主要描写楼台建筑,如此的建筑之内,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是写“外”,主要描写楼台建筑,如此的建筑之内,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接着,文章自然而然进入了第二个层次,描写皇宫内的人物活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如此奢华的生活,除了皇宫内的妃嫔媵嫱,又有何人能够享受得起呢?然而,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们“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人能够享受得起呢?然而,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们“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漫立远视,而望幸也;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秦始皇时期奢靡、腐朽的宫廷生活。“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时一句诗中的句子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兴”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氓》一.诵读(形式可以多样)诗歌,整体感知.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听录音,领会阅读技巧,明确本诗写作内容。.学生朗读诗歌,指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二.再读诗歌,疏通词句.翻译诗歌,强调文言重点。(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讨论翻译,8分钟后,回报成果,老师总结并强调重点文言现象。).大屏幕展示重点,提问检查。解释下列红颜色字词的含义:(1)抱布贸丝。(2)至于顿丘。(3)匪我愆期,(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乘彼口口,以望复关。(6)泣涕涟涟。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体无咎言。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0)之耽兮,不可说也。1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1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4)二三其德15)靡室劳矣。16)夙兴夜寐

(17)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8)兄弟不知,(19)老使我怨。(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1)信誓旦旦□□□□□□□□□□□□□□□□□□□□□□□□□□□□□□□□□1.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2.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女子的形象?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温柔、坚强.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运用“我”(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更具亲切感、真实感。.说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的好处。“桑之未落,其叶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