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读后感-by lx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1.gif)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by lx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2.gif)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by lx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3.gif)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by lx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4.gif)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by lx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28ba1703bf119ac0e9f4439fd60cfa6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初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读了《巴菲特之道》第三版,该书由杨天南先生翻译过来,语言通俗易懂,让我们感受到巴菲特的幽默和风趣的同时,又对价值投资,尤其是成长股价值投资有了新的理解。巴菲特对价值投资的定义超越了传统格雷厄姆式的简单的以拣烟蒂股为主的投资模式,在前辈的基础上,又融汇了数位大师(费雪、芒格)的投资哲学和理念,并且能够在数十年的市场中连续地击败市场,为股东创造了优异的回报。我可以这样说,巴老的美德应该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才是他的投资哲学和方法论。巴老让世人记住的似乎是他在投资方面的成绩和建树,鲜少有人知道在其他方面,他同样值得让人值得敬佩:(1)他生活极简,到现在仍居住在60年代的老房子里,远离热闹和尘嚣可以成就现在的他;(2)他在奥马哈的总部只有几十个平方的办公面积(和李嘉诚相似)和23个员工,要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员工遍布世界各地的有几十万人;(3)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待金钱的看法,这和他的投资理念如出一撤——他给与自己三个孩子和已故妻子曾捐助的慈善基金会总共60亿美金的遗产,然后将剩余的99%的财富捐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当大家都以为他要将剩余财富捐助给自己的巴菲特基金会,他竟将钱交给了这个星球上唯一一个比他更富有的人——梅琳达(比尔盖茨妻子),承诺捐出300亿美元给比尔梅琳达基金会。这不禁让我陷入深思,巴菲特除了回馈社会,是大慈善家外,更是一个睿智的人,他深知要把钱用得更有意义,就应该将钱交给更会打理这些钱的人,这样才可以让这些钱发挥最大的价值。“找到那个按照你的想法做事,而且做得更好的人,将事情委托给他们难道不更符合逻辑吗?”这其实就是他生活的精髓,他投资中的精髓,因为理性,所以伟大,他当之无愧!或许很多人会说,巴菲特出生在一个好的年代,他出生于30年代,正是美国大萧条之后美国经济腾飞的年代。又或者说他的家境很好,爷爷开过杂货店,父亲是国会议员,能够给他提供生活和事业上的便利基础。但我认为这都不是主要的。真正能够让他成功的是他的性格、他一如既往地使用的方法、他的理性、热爱学习等等。早期的经历也容易让巴菲特快速成长,他也曾热衷于技术分析,但很快就放弃了,他师承格雷厄姆,学到了他的投资精髓,以低于账面值的价格分散地买入股票,并且运用在他早期的投资当中,包括巴菲特合伙企业,他自己也曾说,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看看巴菲特那些基于格雷厄姆式思想的有益投资:20世纪最著名的公司丑闻之一是联合原材料植物油公司,公司以原材料色拉油库存套取银行贷款,并利用“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操纵了大量的伎俩,虚报库存并且骗贷,美国运通是这个丑闻的最大受害者,损失了5800万美元,股价下跌50%,如果说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什么的话,一定是:当一只优质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果断出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第一次投资的经历,对比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我产生了共鸣。11岁的巴菲特和姐姐合伙买入股票,但是股票短期内下跌了30%,熬不住煎熬的情况下,他们在股票回到成本线稍微盈利就卖出了,而后来眼睁睁地看着股票飞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这样的经历也让巴菲特学会了很多东西,原书是这样描述的:“巴菲特发誓,首先,他再也不会被支付的成本所限制。其次,他不会在仅仅满足于蝇头小利。以他11岁的智慧头脑,巴菲特已经学会投资中最为重要的一课——耐心。”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两个观点,一个是不被支付的成本所限制,一个是需要耐心。就如同格雷厄姆所说:“投资是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能够不被成本所限制,就要求你非常熟悉你买入股票的公司,要做到businesslike,像一个企业家一样去看待你的公司,你所购入的部分股票代表的就是公司的部分权利,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需要你冷静理性地分析,并且在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最后你的投资也许不能短期内就取得优异的成绩,但通过你合理的分析,在长期(一般指的是5-10年),一定会价值回归。因为,“短期而言,市场是一台投票机,长期而言,市场则是一台称重机,”越是在时间轴的右侧,股价的表现就越接近于公司的真是盈利水平(内在价值)。要做到这样成功的投资,我总结为三点BPS,要做至Ubusinesslike、要有patient、要有marginofsafety。三位重要的人生导师。今天那些依然坍塌的,将来可能会浴火重生;今天那些备受尊荣的,将来可能会匿迹销声。诗人贺拉斯的诗句正如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第一位导师。格雷厄姆的贡献在于首次突破常规,历史上第一次让投资建立在分析上,而不再是赌博式的游戏,《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格雷厄姆认为,内在价值是“取决于事实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资产、利润和分红、未来的明确前景,当然他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未来的盈利能力,这让他推导出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利润,乘以合适的资本化系数。这个资本化系数,或乘数,受到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分红政策和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和大多数成长股投资者的困惑一样,格雷厄姆也说,公司未来前景的能力预测是很难做到准确的。他提出,确定一个公司的精确的内在价值并不重要甚至,一个大致的估值,相对于市场价格,已经足够测量安全边际。“金融分析并非一项精确的科学,一些财务的数量指标,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产和负债、利润、分红等的确有助于分析,然而我们不能忽略一些不易计算,却对决定公司内在价值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两个是管理层能力和公司的性质。格雷厄姆的问题是:在它们身上应该花多少精力?”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并且目前也在实践这样大致估值的方法。对于内在价值的预测、管理层能力的判断,也是巴菲特和众多成长股价值投资者一生都在探索和学习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太难把握,谁又能预料未来的事情呢?所以巴菲特总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格雷厄姆确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投资原则,书里写了两项:一是不要亏损;二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他将“不要亏损”的理念分为安全边际有关的两个部分:(1)以低于公司净资产的2/3的价格买入公司(2)专注于低市盈率的股票。在不是熊市的市场里面,要找到低于公司净资产2/3的公司很难,所以我现在的阶段还在专注于低市盈率的股票当中,并且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投资组合,我给组合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火中取栗”(雪球组合ZH888776),以期望使用最简单的方法,长期内能否战胜市场。格雷厄姆的信念建立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上,首先,他认为由于人们的贪婪和恐惧的情绪变化,使股票经常被错误标价。在贪婪之巅时,股价被推升至远超其内在价值,造成过高的市场。反之,恐惧压低股价,造成股价低于价值的局面。他的第二个假设是基于统计学上的“均值回归”理论,尽管他没有使用这个名词,无论是统计学还是诗歌,格雷厄姆相信投资者能从抵消市场的修证力量中获利。简而言之,格雷厄姆赚的大多是无效市场给予无效定价的钱,通过市场去修正,赢得均值回归。第二位重要的导师是菲利普费雪,他是著名的成长股投资者,他相信超级利润可以这样获得:(1)投资与那些拥有超出平均水平潜力的公司(2)和能干的管理层合作。首先选择的是公司所处的行业,是不是有足够的天花板,具备大规模增值的空间?费雪不在意连续的年度增长,而是以数年为周期的表现去判断公司成功与否。关于管理层的特征,他希望有忠诚可靠的管理层,而不是只关心自己利益的CEO,可以看管理层和股东们的沟通方式,无论好公司还是坏公司,都会经历困难时期,通常好的时期,管理层会畅所欲言,而艰难的时候则会三缄其口,做不到开诚布公。另外,言行是否一致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判断管理层的能力。相关的案例有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有中国的贵州茅台公司,贵州茅台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已经提出白酒行业面临的库存和竞争问题,公司管理层没有避讳这个难处,而是直陈利弊,后来贵州茅台的股价从高点200多元/股下跌到90元/每股,他们的管理层在经营艰难的时候能够提前做出预判,客观地展示在股东面前,总结公司不如意的地方。这是很难得的地方。在投资方面,费雪还有很重要一点是集中持股,集中持有少数优质的股票,这个投资哲学也被巴菲特运用到他的实际案例当中,他坚持长期持有少数优质的股票,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够清晰地熟悉少数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就已经非常难,多元化的策略只适合那些“不能深刻清楚地了解自己手中公司运作模式的人”,如果他们要做多元化,还不如定投买入指数基金,当然巴菲特没有排除指数基金,他认为指数基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方法,至少比大部分共同基金要强的多。另外,从一组统计数据中也能反映出长期持有少数公司的回报率是远远超过长期持有大量平庸公司的股票的。这也是为什么聪明的投资者会一如既往、长期的选择以这样的投资方式来做决策。还有一位重要的导师兼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他在很多知识领域均有热衷,包括科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数学,他认为有思想的人能够也应该运用这些知识到投资决策中。也是这位智囊,协助巴菲特一起完成了很多不可能的投资决策,至少在以格雷厄姆式的投资哲学来看这样的投资可能是不可取的。他认为: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支付公平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巴菲特融合了他们的智慧,不能单单像格雷厄姆一样采取机械的方式寻找便宜的普通的股票,而是要考虑企业的方方面面,综合了管理层、企业运营、行业情况、竞争对手、护城河的深度。书中列举了巴菲特投资的12法则,分别包括:企业准则:简单易懂、持续经营、前景广阔;关于企业成长,需要企业有某种特许经营权的产品或者服务,就是我们所说的护城河——(1)产品被需要或者渴望(2)无可替代(3)没有管制。这些特点令这些公司能保持售价,偶尔还能提高售价,却不用担心因此失去市场份额和销量。这种价格弹性是伟大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令企业能够获得超出平均的资本回报。管理准则:管理层是否理性、是否坦诚、是否抗拒惯性驱使;花时间评估管理层,他可以发出早期预警,仔细观察其言行,能够更早估算价值而免受损失,多去比较年报中管理层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已经做到计划的目标。财务准则:重视ROE而不是EPS、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寻找高利润率公司、一美元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市值;不要太过于看中某一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格雷厄姆也有相同的论调,巴菲特看重的是五年的平均表现;关于盈利的提升,必须控制成本,这在巴菲特众多投资案例中都有体现,关于削减成本,巴菲特有很形象的比喻:每次看到一家公司宣布削减成本的计划时,他都知道管理层并未弄清对于公司股东而言,削减成本意味着什么,真正优秀的经理人不会在早上醒来说,我今天要削减成本,就像他醒来后不会专门想着需要呼吸一样;至于一美元的准则,是巴菲特的独创概念,意思是公司的留存利润中每一美元应该至少创造出1美元的市值,这样才是对股东最好的回报。市场准则:确定价值、安全边际;这里说到未来现金流以合理利率的折现,这才是一个公司真正的内在价值。对于巴菲特而言,他说确定企业价值必须确定两个变量:现金流和贴现率。在他心里,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就像考虑债券票息一样确定,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简单易懂,并且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巴菲特就能以较高的确定性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如果不能,他就会放弃。至于贴现率的使用,一般使用十年期国债利率,并且去掉权益风险溢价。如果觉得安全边际不足,也可以适当加大贴现率。【(净利润+折旧摊销-资本支出)/贴现率】这是我第一次在价值投资的理解中遇到分歧,在价值和成长中,更应该选择哪一种?如果有一个坐标系,巴菲特是0轴,往左边偏是价值派的格雷厄姆,往右边偏是成长派的费雪和芒格,很显然,目前我仍然处在左轴的方向,甚至还未曾达到这个程度。巴菲特说,价值和成长并不是有分歧,很多投资者都面临这二者之间的抉择,他自己也承认,多年以前,他参与了这场拔河游戏。如今,他认为这场学院派的争论毫无意义,成长和价值在某处是交汇在一起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折现后的现值,成长是为了确定价值的计算。我回顾了到目前为止的一些投资,我既非价值也非成长,初次进入股市是2012年6月份买入的中兴通讯,买入之初并没有以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进行价值检验,更没有如巴菲特式的对企业的全面体检,并且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我买入的理由只有两个:(1)中兴通讯是耳熟能详的公司,我认为他是没有问题的蓝筹型公司(2)股价已经下跌了那么多了,再往下的空间不多了,我可以抄底。就这样,我也像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一样,我对企业不能很好的解读,所以面对股价的波动,我无所适从,看着暴跌心里更是难受,这一点书里讲投资心理学中有提到过,说一个人在面对损失时候获得的痛苦感受是同等获利时候的感受的两倍,可以想象在亏损达到30%以上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焦虑,我无时不刻地想着回本,卖出,觉得自己糟透了。我变成巴菲特所说的“受制于成本的控制”,而又无计可施,1年过后,中兴通讯借助着4G概念的炒作加上本身扭亏为盈,顺利回到成本线,回本之后我就马上收回本金了,后来也像巴菲特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股价涨。真正接触价值投资理念的时候是2013年期间,这段时间我热衷于各种技术分析,做了大量的功课和笔记。后来在推荐中发现了《聪明的投资者》,当时我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我觉得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说的。如果说他的《证券分析》是投资中的武学招式的话,那么《聪明的投资者》就是内功心法,它从“道”的方面引导了迷茫的我,于是我照着葫芦画瓢,学着书上的方法寻找“烟蒂股”,并且做了一张表格,给予一些股票股价的买入建议,通常我都给他们很低的价格,所以在过后几年看来,我觉得这个方法太好用了。唯一的遗憾和不足是,我始终没有运用过上面的法则实际操作过一次这样的买卖,我的股票买入都是听从了别人的建议买入的,这样当然令我陷入了像买中兴通讯一样的循环,我受制于成本,我根本不能读懂企业,更不能忍受股价的剧烈波动。相对于格雷厄姆的方法,巴菲特的方法显得更为进取,无论是对于企业的把握、统计学上的统计,作为这样的集中投资者,集中持有少数优秀公司的股票,在长期内更容易取得优异回报。他的方法也是我今后学习的方向:安全边际理论本身虽重要却不充分,我们在实际的组合管理中,还必须考虑巴菲特运用的三个重要的因素——(1)它构建长期成长的投资组合的方法(2)他判断投资组合进展的测量方式(3)他在面临过山车般行情考验时控制情绪的方法。另外有一点非常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长期看来,持有少数优质公司的组合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这个过程中的波动却要远远大于其他多元化的组合,这就无时不刻在要求投资者,需要保持一颗强大的心脏来应对股价或净值的剧烈波动,这个是一个反人性的操作,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关注市场行情呢。巴菲特给你答案:关注比赛,而不是记分牌。你所关注的企业的内在价值你自己心里有数,你不需要市场先生给你标价,因为那是盲目的乐观或悲观。集中持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据是凯利优化模型。去赌场赌博,胜算是非常低的,这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大家都知道赌场具有最佳的胜率。但是有一种游戏,如果玩的好的话,可以给你一个合法的机会战胜赌场庄家,这个游戏就是二十一点。有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名为《战胜庄家:二十一点取胜策略》,作者是爱德华•索普,他描述了智取庄家的方法。他的策略基于一个简单的概念,当桌面上有很多大牌(例如10、人头、A)时,相对于庄家而言,玩家(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文昌中学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湖北省团风县达标名校中考五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莱芜市2025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2
- 承包山地合同书
- 购买种鸽定金合同模板
- 智能供应链管理优化合同
- 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合作项目启动协议
- 加工合作合同范本
- 师生结对协议书小学
- 搬迁协议书范本
- 国家病案质控死亡病例自查表
- 政治丨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8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广东一调政治试卷及答案
- 项目三任务3:超声波雷达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课件)
- 派出所绩效考核总结分析报告
- 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框架开关RMW1、DW45-2000/3P-抽屉式1000A说明
- 铸石防磨施工工艺
- 临时用电安全培训(汇编)
- 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解读“三管三必须”
- 印刷包装行业复工安全培训课件
- 玻璃钢烟囱方案
- 中国电信应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