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第1页
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第2页
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第3页
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第4页
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期管理理论简介李拉亚华侨大学经济开展与改革研究院2021年11月

1a演讲提纲引言早期思想重点讲解政策透明正式问世重点讲解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和特点非常规货币政策重点讲解前瞻性指导常规货币政策中国的预期管理1990年代中国的预期管理重点讲解2021年提出的强硬型预期管理理论本报告的前身是2021年我在央行做的有关预期管理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后整理成文,见李拉亚〔2021〕,是本报告的附件。本报告补充了预期管理最近5年的新内容,这也是今天报告的重点。2a引言:为什么讲预期管理?中国政府于2007年提出要稳定预期中国政府于2021年提出要管理预期2021年5月9日?人民日报?特约权威人士谈经济形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预期管理〔四、预期管理怎么办?〕,提出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不能摇来摆去。提出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防止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该权威人士认为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该权威人士认为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现在,预期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策问题。这一问题有国内外的思想渊源。3a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本质不同点自然系统一般而言在人类诞生前就已经存在。不管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不会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客观事实。生态系统是人参与的系统,受人的行为影响,也可以受到人的预期影响,但其规律不会因人的影响而变化。如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不会产生理性预期,不会提前对未来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经济系统是人参与的系统,受人行为影响的系统,特别是受人的预期影响的系统。一些经济规律一旦人们认识到它,它就会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很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人的预期对经济学很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影响人的预期来影响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央行不能用预期管理来消除人们对央行通货膨胀政策产生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可以欺骗人一时,但不能欺骗人长久。央行的权威和信誉是管理预期的重要条件。央行预期管理可以缩短人们趋向理性预期的时间,让人们更快了解央行的政策意图,以此为依据制定自己的最优方案。4a欧美理论界思想起源

李拉亚〔2021b〕1960年代和1970年代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讨论1970年代理性预期理论问世时间不一致性〔Kydland和Prescott〔1977〕和Barro和Gordon〔1983〕〕关于相机决策和政策规那么的讨论1986年才有政策透明的思想萌芽,1995年后欧美央行开始实行越来越透明的政策。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Clarida,GaliandGertle,1999〕泰勒规那么,1993年提出。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通货膨胀目标制,1990年新西兰率先实行。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Svensson,1997〕5a政策透明Morris&Shin〔2002〕文章认为不是政策越透明越好,过多的公共信息可能湮没了私人信息。Morris&Shin〔2002〕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争论,Svensson〔2006〕在AmericanEconomicReview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Morris&Shin〔2002〕文章的方法推导有问题,经改进后推导结果与原来结果不符,即应该是支持透明化而不是相反。换言之,除了一些特别情况下,公共信息越多越好。在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同样准确的情况下,缺少公共信息会降低社会福利。Morris&Shin〔2006〕在同期的AmericanEconomicReview发表文章做了回应,成认Svensson对方法推导的指责有道理,但仍坚持自己观点是正确的,即太多的公共信息会降低社会福利。6a预期管理理论问世Woodford在日本央行讲学的PPT〔1997〕中最早使用了预期管理这个词〔managementofexpectations〕。在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献中,Woodford〔2001〕在内容提要中使用了预期管理这个词。学术界认为预期管理思想成型于Woodford〔2003〕和Woodford〔2005〕。7a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和特点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是,政府要引导公众预期,或者说,央行要引导公众预期。特点:央行采用政策透明等劝说方式引导,公众是自愿方式被引导。通过影响公众预期来影响经济,要求公众顺从和配合央行政策,依据央行政策制定自己的最优方案,不要与央行政策逆向而行。效果: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减少政策副作用,提高政策效率,稳定经济波动。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有的经济学家不使用预期管理这个词,他或者她的理论也可以归结为预期管理思想和理论。如Krugman〔1998〕在研究日本的流动性陷阱时提出了用货币政策制造通货膨胀预期以帮助经济走出流动性陷阱。又如伯南克采用QE〔货币宽松或者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之一是制造通货膨胀预期,其目标之二是缓解金融系统和经济系统流动性紧张,从而缓解金融恐慌〔Bernanke,2021〕。再如Yellen〔2021〕强调前瞻性指导。8a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根底之一是预期管理起源于针对日本1990年代流动性陷阱的研究2021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联储QE、扭曲操作和前瞻性指导均试图影响公众预期,故预期管理是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根底之一。现在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注重使用前瞻性指导。前瞻性指导是预期管理方法的新开展,是央行引导公众预期的新工具〔Yellen〔2021)〕。9a前瞻性指导

〔BankofEngland,2021〕前瞻性指引的定义尚未统一,一种简明且权威定义是央行明确公布未来货币政策走势〔Woodford〔2021〕〕。Therearethreemainwaysinwhichthesecentralbankshaveprovidedforwardguidance.开放式引导〔open-endedguidance〕:theBankofJapan,theUS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FOMC),andtheEuropeanCentralBank时间依赖型引导〔time-contigentguidance〕:theBankofCanadaandtheFOMC状态依赖型引导〔state-contigentguidance〕:theFOMCOnbalance,theMPC〔theMonetaryPolicyCommittee〕judgesthatstate-contingentguidanceismoresuitableatthecurrentjuncturethaneithertime-contingentoropen-endedguidance.10a开放式引导

open-endedguidance

特点是太活,容易误解

Open-endedguidanceprovidesqualitativeinformationabouttheexpectedfuturepathofpolicy–forexample,statingthatBankRateisexpectednottoriseaboveitscurrentlevel‘foranextendedperiod’or‘untiltheoutlookforgrowthimprovessubstantially’.Providingsuchqualitativeguidancewouldaffordahighdegreeofflexibilityinrespondingtounanticipateddevelopments.ButitwouldconsequentlyprovideverylittleadditionalinformationbeyondwhatisprovidedintheMPC’sexistingcommunications.Andthereisariskthatthevaguelanguageoftheguidancecouldcausepeopletomisinterpretit:whatismeantby‘anextendedperiod’orby‘asubstantialimprovementinthegrowthoutlook’?11a时间依赖型引导

time-contigentguidance

特点是太死板,可信性不高

Time-contingentguidanceprovidesanindicationofwhenmonetarypolicyislikelytochange–forexample,statingthatBankRateisexpectednottoriseaboveitscurrentleveluntilacertaindateinthefuture.Sincetime-contingentguidancerelatesthepathofmonetarypolicytoparticulardatesitisrelativelysimpletointerpret.Butanychangeinunderlyingeconomicconditionswouldalmostcertainlyleadtoachangeintheperiodoftimeforwhichinterestratesshouldbeheldfixed.Itisunlikely,thereforetobeacompletelycrediblepolicystrategybecauseitconveysnoinformationabouthowtheCommitteemightreacttounanticipateddevelopmentsintheeconomy.12aAsaresult,time-contingentguidanceisunlikelytobethathelpfulnow.Forexample,peoplemayunderstandthattime-contingentguidanceisconditionalupontheeconomicoutlook,andthattheMPCmightreviseitsguidanceinresponsetounanticipateddevelopments.Butsuchguidance,onitsownprovidesnoinformationaboutwhichshocksaremostlikelytoresultinachangeinthetimingofthefirstriseinBankRate,andbyhowmuchthedatewouldbemovedforwardsorbackwards.Soitwouldnotpreventpeoplefromoverreactingtounanticipateddevelopments,meaningthatexpectationsaboutthepathofBankRatecouldstillmoveoutoflinewiththepathanticipatedbytheMPC,andleadtounwarrantedmovesinotherinterestratesandinassetprices.Inaddition,time-contingentguidancewouldnothelptheMPCdealwiththeuncertaintyitcurrentlyfacesaboutthetrade-offbetweeninflationandoutputgrowth,asitwouldnotbuildinanyautomaticfeedbackbetweentheevolutionoftheeconomyandtheoutlookforpolicy.13aMoreover,ifpeopledonotrecognisethattime-contingentguidanceisconditionalupontheeconomicoutlook,thenitcould,inthelongerterm,damagetrustintheMPC.ThatisbecauseiftheMPCdidchangeitsguidancethenpeoplemaynotunderstandorbelievethereasonswhytheguidancehadchanged:theymaybelievethattheMPChadsimplyrenegedonitsearlierpolicy,ratherthanreassesseditinthelightofdevelopmentsthathadnotbeenanticipatedpreviously.14a状态依赖型引导

state-contigentguidance

特点:政策变化与未来具体的经济指标值相关

State-contingentguidanceprovidesanindicationoftheeconomicconditionsthatmightleadtoachangeinmonetarypolicy–forexample,statingthatBankRateisexpectednottoriseaboveitscurrentleveluntiltheunemploymentratereachesacertainlevel,oroutputgrowthexceedsacertainrate,providedthatsuchanapproachremainsconsistentwithmeetingtheinflationtargetinthemediumterm.15aBylinkingthepathofmonetarypolicytoeconomicconditionsratherthantoadate,state-contingentguidancecanhelppeopletounderstandhowandwhytheCommitteewillrespondtounanticipateddevelopments,andtoupdatetheirexpectationsaboutthefuturepathofpolicyaccordingly.Thatmakesitmorehelpfulinthecurrentconjuncture,becauseitshouldhelptopreventunwarrantedmovementsinexpectationsaboutthepathofBankRate.Moreover,itwouldcreateadirectfeedbackbetweentheevolutionoftheeconomyandtheexpectedpathofpolicy:bychoosingsuitablevariables,thatshouldhelptoensurethatexpectationsmoveappropriatelyastheeconomyrecoversandmoreislearntabouttheevolutionofsupplyandinflationexpectations.16aButstate-contingentguidancealsohasdrawbacks.Forexample,itmaybelesseasyforthepublictointerpret.Thatisbecauseitreliesonpeoplebeingawareofthecurrentvalueoftheeconomicvariablesreferredtointheguidance,andhavingaviewabouthowthosevariablesarelikelytoevolve.Assuch,state-contingentguidancemayhavelesseffectonhouseholds’andcompanies’viewsabouttheoutlookforpolicy,orthecertaintywithwhichtheyholdthoseviews.17aLinkingthepathofmonetarypolicytoonlyafewindicatorscouldalsoleadtoexpectedrisesinBankRatethatwerenotwarrantedbybroadereconomicconditions.ThatproblemcanbeavoidedbyspecifyingthattheguidancewouldrequiretheCommitteetoreassessthestanceofpolicy,ratherthanautomaticallytriggeringariseinBankRate(seetheboxonpage24formoredetails).18aTheroleofforwardguidanceFirst,itprovidesgreaterclarityabouttheMPC’sviewoftheappropriatetrade-offbetweenthehorizonoverwhichinflationisreturnedtothetargetandthespeedwithwhichoutputandemploymentrecover.Second,itreducesuncertaintyaboutthefuturepathofmonetarypolicyastheeconomyrecovers.Andthird,itdeliversarobustframeworkwithinwhichtheMPCcanexplorethescopeforeconomicexpansionwithoutputtingpriceandfinancialstabilityatrisk.19aThetransmissionmechanismofforwardguidanceFirst,itcanaffectexpectationsaboutthepathofshort-termpolicyrates,dependingonagents’viewsoftheconditionsunderlyingguidance.Second,ithasthepotentialtoreducetheuncertaintyaroundthepathofshort-terminterestrates.Third,forwardguidancemayreducetermpremia,whichpartlyreflectthecompensationpaidtoinvestorsforuncertaintyaroundtheexpectedfuturepathofinterestrates,atlongerhorizonstoo.Otherthingsequal,forwardguidancecould,byinfluencingthelevelandvolatilityofshort-termrisk-freerates,boostarangeofotherassetprices.20a前瞻性指导也可能不起作用加文等人(Gavinetal〔2021〕)发现;“如果公众相信经济将会复苏和央行将会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前瞻性指引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公众预期经济不会有什么复苏,未来的名义利率仍在零附近,那么前瞻性指引对经济起不了什么作用。〞这说明前瞻性指引能否发生作用,与公众预期有关。21a1995年至2007年的常规货币政策框架这段时期的常规货币政策由目标制和泰勒规那么两局部组成。目标制可以分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两种。1993年,泰勒提出了泰勒规那么,该规那么可大致描述为,利率依据通货膨胀与目标值的偏离以及产出缺口做出反响。简而言之,当潜在产出结果为正时,即实际GDP增长率高于潜在GDP增长率时,通货膨胀率会高出目标值,此时需要提高利率,以抑制经济增长。当潜在产出结果为负时,即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GDP增长率时,通货膨胀率会低出目标值,此时失业率会上升,需要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央行通过利率调整,实现自己的货币政策目标。伯南克对泰勒规那么的修订,提高稳定经济的权重,用消费价格指数取代平减指数。依据耶伦思想对泰勒规那么的修订,参加劳动参与率。这能解释美国为什么加息时犹犹豫豫,一步三回头。22a货币政策:科学还是艺术?Clarida,GaliandGertle〔1999〕发表了一篇颇为引人关注的论文?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观点?。依据这篇文章,经济学家假设已经知道了制定最优货币政策的知识,设计最优货币政策如同设计工程工程,可以照着图纸施工,无需主观的判断。通俗说,美联储由谁当家都可以。不同的人当美联储主席,都应制定大致相同政策,政策走向不应有本质区别。这篇文献的一个亮点是,最优货币政策可依据泰勒规那么制定。不过,这篇文献在其第七局部,对泰勒规那么做了改进,把预期因素引进到泰勒规那么中,构成了前瞻性泰勒规那么。在前瞻性泰勒规那么中,央行的利率调整对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作出反响,而不是对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作出反响。23a常规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模式

李拉亚〔2021〕研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稳定经济系统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根底建议大家读一读Morris&Shin〔2021〕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这两位作者用太阳黑子比喻归纳出预期管理的理论模式,浅显易懂。要注意的是,这两位作者并不是预期管理学派的成员,并且他们与预期管理学派的成员在政策透明上还有理论争论。前面已经提及这一争论。要点管理和协调预期是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涉及的概念:政策透明、政策策略、高阶预期、协调预期、央行的交流与沟通、央行的声誉和权威24a中国早期的预期管理国内对预期管理研究大致起源于?经济参考报?1989年3月28日的一篇文章,该文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利率,降低预期〞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针〔李拉亚〔1989〕〕,首次把政府影响预期视为一项独立政策。在1991年,中国粘性预期理论初步形成,形成了目标制和政策规那么的理论框架,并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预期管理理论模式〔李拉亚,1991〕。我们假设把中国预期管理理论与欧美预期管理理论作一比照,可发现它们是类似的〔李拉亚,2021〕。25a目标制单目标制,以经济增长率为唯一目标。李拉亚〔1991,第262页〕。双目标制,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为目标。见李拉亚〔1991,第256页〕和李拉亚〔1991,第198页至第220页〕。多目标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时要考虑许多目标: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等等。这些政策目标并不都是相容的,如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就存在矛盾,短期内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然会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又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制定政策纲领,要兼顾不相容的政策目标。制定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必须同时考虑维持经济的必要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政策的着重点有所不同。〞“政策目标一旦确定,应相应稳定。稳定可行的政策目标,能使公众的预期也相对稳定,从而减少经济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假设不时更换经济目标,将使公众无所适从,导致经济系统的混乱〞(李拉亚,1991,第255页至第257页)。26a中国政府的政策规那么中国政府也有自己的货币政策规那么。1991年,笔者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八章?通货膨胀的理论总模式?的第二节?调控规那么与经济预期?、第五节?综合调控?和第八节?政策规那么的形成?中,从理论上总结归纳了那时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制定规那么。这一规那么为,政府的方案产量和方案货币供给量,理论上可由总供需缺口决定,实际上那么由价格信号决定。当价格上升时,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和货币增长率。当价格上升时,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和货币增长率。笔者分析了在预期和不确定性作用下,价格、经济增长和货币增长虽存在一种正相关的趋势性关系,但不存在精确的数量关系,因此,政策决策还需依据判断作出。在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规那么中,没有用到利率。这是因为,当时利率没有市场化〔即使现在利率也没有完全市场化〕。尽管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规那么在形式上与泰勒规那么不同,但有共同特点,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要给经济增长降温〔欧美国家提升利率,中国政府降低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反之亦反。两种政策规那么都是闭环控制,政策工具都对经济变量做出反响。27a我们制定政策规那么的重点是向公众传递信息。从?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10章第4节?政策信息转递与政策规那么?的节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当时欧美经济理论界制定政策规那么主要用于约束央行的行为。欧美央行政策透明要到1995年后才流行起来。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第八章第九节,笔者分析了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理论关系,即存在正的产出缺口时〔实际总供给大于潜在总供给〕,通货膨胀率为正。存在负的产出缺口时〔实际总供给小于潜在总供给〕,通货膨胀率为负。这是我们政策规那么的理论根底。中国新一届政府实施的合理区间论,是对中国政府传统货币政策规那么的改进,可视为一种双目标型货币政策制定规那么。要指出的是,使用这一货币政策规那么制定政策,仍脱离不了决策者依据自己经验对产出缺口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作出判断。28a中国早期预期理论要点

李拉亚〔2021,2021a〕我们在1991年出版的?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254页至第263页中指出:“政策要有效,就要求预期方向与政策目标方向一致,当方向不一致时,政策的效力就会削弱,甚至失败。要使预期变动方向与政策目标方向一致,就要求一套明确的政策规那么。〞“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知道政府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且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相信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该工程标,而不是半途而废。〞“这一规那么的优点是它向公众明确公布了政府政策的目标,这就有助于消除公众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导大家配合这一目标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减少经济的波动。由于政府目标不变,政府与公众就能减轻这类问题的消极影响,大家都按这一目标来预期自己的经济活动,协调经济活动。政府遵循这样的规那么,首要条件是政府要有可信度,要说话算数,不要途中变卦。〞“如果政府按照一套公开的政策规那么办事,并且坚决不移地执行这套规那么,那么政策规那么本身就向公众提供了较多的政府政策制定的信息,这有利于减少公众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可以防止政策制定者改变初衷的打算,提高政策的可信度。〞29a预期陷阱概念提出了预期陷阱概念,用以解释中国在1991年遇到的流动性陷阱问题,即当时中国经济学家称之为市场疲软问题。“当经济进入谷底,预期也终于被拉下后,又会出现预期陷阱效应。此时,政府试图启动经济,增加货币投放,但多投入的货币都被预期陷阱所吸收,变为库存资金积压起来。消费者因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而倾向于增加储蓄,或持币待购,出现市场疲软。我国1990年经济就面临这样一种局面〞(李拉亚,1991,第241页)。如同Krugman(1998)的思想,中国粘性预期理论也认为流动性陷阱的核心问题是预期和信心。同时,流动性陷阱还涉及市场利率,而中国直到现在也没有实行市场利率。因此,中国粘性预期理论用预期陷阱取代了流动性陷阱,以别于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概念。如同Krugman的观点,我们也认为流动性陷阱中经济人不一定只持有现金。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对走出预期陷阱较为有效。30a前瞻性指导笔者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10章第4节?政策信息转递与政策规那么?指出:“公众的预期是受政府政策影响的,一个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有助于降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知道政府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且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相信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该工程标,而不是半途而废。〞笔者在1991年的这些论述,也接近现在前瞻性指导的含义。1995年,我们提出过类似状态依赖型引导,以解决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知道政府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告诉公众一个信息,只要通货膨胀还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如两位数水平上,政府就会采取一种较紧的经济政策,并付之于实际。〞〔李拉亚,1995,第355页〕31a这说明,我们在1991年已意识到央行与公众预期不一致造成的经济波动和政策效率降低问题。我们通过公布政策目标、政策规那么和实现目标的政策手段,以及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声誉,实施透明政策,传递政策信息,试图通过这一方法引导公众配合政府政策,进行预期管理,以到达提高政策效率减少经济波动的目的,从而也到达减少不确定性的目的。32a原有预期管理的缺乏美联储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不断降低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以求带动经济增长。2004年后一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又不断提升利率,试图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然而,美国的投资银行并没有围绕美联储的指挥棒转,并没有调整自己的对策以配合美联储的政策,而是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与美联储的意图背道而驰,维持高杠杆,继续投机,直至房地产泡沫破灭。美联储事实上实行的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虽然没有明确贴上这一标签〕,及美联储实施的透明政策,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起到引导公众预期的作用,更没有起到预防和化解危机的作用。33a强硬型预期管理为解决原有预期管理的缺乏,我们提出了强硬型预期管理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原有预期管理软弱的问题。强硬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是,央行用奖惩方式引导公众预期。特点:采用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胡萝卜和大棒相结合。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34a前瞻性指导的博弈分析在目前的前瞻性指引研究中,央行公布的未来货币政策走势不受公众对策影响,是单向向公众传递未来政策信息。问题是,公众依据这些未来政策信息作出的现期对策,可能会影响到前瞻性指引的目标和路径,使之脱离央行原来的设想。这是实施前瞻性指引的一种潜在风险。张强、胡荣尚〔2021〕认为“目前,前瞻性指引的理论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公众行为以及公众预期的影响上,对于中央银行和公众之间在信息发布、传递和预期形成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可在博弈模型中,把央行明确公布的未来货币政策走势与公众对策联系起来,研究它们在公众预期形成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央行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受公众对策影响,公众对策也受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影响,研究这一动态互动关系,开展前瞻性指引理论。35a软硬兼施策略博弈论中的软硬兼施策略〔titfortat〕表达为参与者的两种互动关系:你合作,我也合作,即良性互动关系;你不合作,我也不合作,即恶性互动关系。央行在现实中也采用这种软硬兼施策略,即假设公众配合央行政策,央行会实施温和政策〔即与公众合作,考虑公众利益〕,公众不配合央行政策,央行会实施严厉政策〔即不与公众合作,不考虑公众利益〕。36a欧美的现实背景欧洲央行货币委员斯马吉〔Smaghi〔2005〕〕指出:“一是央行有责任警告经济人,如果他们的行为与稳定价格政策不一致,这可能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将导致对所有人不利的结果。这要尽可能与所有经济人(工会,企业家,有资金支配权力的人士)交流。这种交流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因为与央行政策的不一致将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利结果。这种交流也符合央行的利益,如果经济人与央行价格稳定政策保持一致的话,价格稳定政策也更容易被执行。〞斯马吉的这一论述直接指出了公众不配合央行政策的后果,会“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将导致对所有人不利的结果〞。同时,他也指出了假设公众配合央行政策,那么政策能更容易被执行,换言之,就是无需执行紧缩政策,这对大家都有利。37a中国的现实背景薛莉?警告背后的潜台词?(?上海证券报?2004年4月28日,第三版)所引用吴晓灵的话:“这一调控措施是善意的、温和的,希望各有关部门自觉控制,以免矛盾激化,导致央行采取大家不愿看到的更强硬措施。〞“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时机赶紧‘干一把’,导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严厉。〞吴景洪?要想任志强们真正“从了〞政府还得动用“核武器〞?〔?海峡导报?2021年8月23日,第11版〕所引用任志强的话:“政府有时候希望做事,你就得配合。我们最担忧政府继续拿出一堆东西,那一堆东西其中有一些准备使用‘核武器’,你干吗非得让政府把‘核武器’都用出来,你要从了,就不用把‘核武器’拿出来了〞。吴景洪认为:“在任大炮看来,与其政府动用“核武器〞,不如先“从了〞,给政府台阶下,后续的调控就不要出了,以防止导致开发商的利益更大程度上受损。〞38a主要结果定理一:在央行与公众T期不对称收益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如果强势央行实行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在第一期选择温和政策,并且当公众认为央行为强势央行的概率大于门槛值时,那么央行与公众能实现这样一种合作均衡:弱势央行从博弈开始直至T-2期都选择温和政策,在T-1期和T期选择严厉政策。公众从博弈开始直至T-1期都选择配合策略,在T期选择不配合策略。39a对主要结果的解释定理一揭示了央行政策与公众对策的利益机制,即公众在博弈开始阶段选择不配合对策可能得到较高收益,但因央行会转而实行严厉政策,长期看公众得不偿失。因此,在央行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的鼓励下,公众为维护自己的长期利益而放弃短期利益,选择与央行配合,争取央行实行温和政策。只有在博弈快结束时,公众才会一次性把过去建立的合作声誉利用尽。故定理一的合作均衡概念严格定义了央行政策和公众对策的良性互动关系。40a这是一种更有力的预期管理方式我们把软硬兼施策略明确化、规那么化、理论化和模型化,由此得出了一种促使公众配合央行政策从而实现公众与央行良性互动的新理论。该理论说明,在央行与公众的不对称收益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当央行采用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并且当央行的第二种声誉高于其门槛值时,公众采用配合政策央行采用温和政策,能导致公众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能实现央行政策与公众对策的良性互动。该理论与窗口指导、政策透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预期管理等方法不同,建立在带有奖惩机制的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之上,通过这一奖惩机制和前面所述的参与约束条件和鼓励相容约束条件,引导公众的收益预期,促使公众对策配合央行政策。当公众有不配合央行政策倾向时,即当公众利益与央行利益不一致时,较之窗口指导、政策透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预期管理等理论,该理论在促使公众配合央行政策上更为有力。41a该理论的作用依据该理论,我们把对资产价格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松或从紧与公众是否配合央行政策联系起来,为治理资产泡沫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于央行实施的其它逆周期调节政策,如治理经济过热和降低通胀水平,我们也可以采用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以减少政策实施中的阻力。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对公众预期行为起到约束和鼓励作用,为央行引导公众预期提供了一种新方式。42a该理论加深了我们对预期形成机制的认识在该理论研究中,我们看到公众预期形成不仅受其拥有的信息影响,也受其利益的影响,还会受到对方策略的影响。央行实施软硬兼施政策规那么,向公众明确公布了未来的政策走势,可作为前瞻性指引的一种形式。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在这一前瞻性指引形式下,央行与公众在预期形成过程中的互动关系。43a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见附件?预期管理理论模式述评?的参考文献下面补充一些新的参考文献李拉亚,1989:?通货加剧是预期影响,物价上涨有心理因素?,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3月28日。李拉亚,2021:?预期管理理论模式述评?,?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7期。李拉亚,2021:?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美国政府应对策略?,?经济学动态?,第一期。李拉亚,2021:?加利与格特勒对当代经济理论变革的奉献?,?经济学动态?第2期。李拉亚,2021a:?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根底研究?,2021年7月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李拉亚,2021b:?央行政策与公众对策互动关系的利益机制分析?,?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马文涛,?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第8期。张强、胡荣尚,2021:?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最新进展?,?经济学动态?,第8期。44aBankofEngland,(2021),“BarroR.J.&GordonD.B.(1983),“Rules,discretionandreputationinamodelofm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