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编物权第十章物权法基本理论第十一章所有权第十二章用益物权第十三章担保物权民法学第十章物权法基本理论民法学
第一节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概念: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民法学特征物权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2.物权是支配权3.物权是绝对权4.物权具有排他性
民法学二、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学第二节物权的效力一、物权的排他效力在同一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在同一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互不相容的他物权。对世效力。不可侵害性。任何人侵害物权时,物权人可以行使物权请求权,以排除他人的侵害并恢复物权应有的圆满支配状态。民法学二、物权的优先效力
在同一物上存在物权和以该物为给付标的的债权时,物权优先。在同一物上多项他物权并存时,应当根据物权设立的时间先后确立优先的效力。例外的情形为①他物权优先于所有权;②法定担保物权优先于意定担保物权;③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的考虑,对物权相互间的效力另有规定的,应当从其约定。民法学第三节物权的分类
民法学
第四节物权的变动
民法学二、物权变动的原则民法学三、物权的公示
不动产需登记,不登记不生效动产需交付,交付不完成不发生动产物权的变动效果动产交付的新型方式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动产交付的特殊规定参见《物权法》第23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变动适用登记对抗原则,即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学第五节物权的保护
一、物权的保护可分为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二、物权请求权特征物权请求权属于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基于物权而产生物权请求权主要是基于对有体物的保护而产生民法学物权请求权的类型确认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民法学第十一章所有权民法学第一节所有权概述一、所有权的概念及特征
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所有权是自物权(二)所有权是最完整的物权(三)所有权是无期限物权(四)所有权具有回归力民法学二、所有权的权能
所有权的积极权能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消极权能是指排除他人的不当干涉和妨害的权能。
所有人占有占有合法占有非所有人的占有善意占有非法占有恶意占有使用收益天然孳息法定孳息
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法律上的处分
民法学三、所有权的行使第一,直接行使。第二,授权他人行使。四、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一)所有权的取得1.原始取得(1)生产(2)取得孳息(3)国家强制取得(4)国家取得无主财产(5)先占(6)添附民法学2.继受取得(1)买卖合同(2)赠与、互易(3)继承、遗赠引导案例甲有一手表,委托乙保管,乙擅自将手表以市场价卖与不知情的丙,丙又赠与女友丁,丁戴上3天后在街头被戊偷走,戊后又遗失于街头,为申捡到。申将该手表交给当地派出所。派出所发布了招领公告,但1年后,该手表仍无人认领。于是派出所即依照有关规定将手表交给代售店拍卖。该手表后来被A以拍卖价买下。请问:(1)谁最终享有手表的所有权?为什么?善意取得一、概念
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让与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的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则依法取得对该动产或不动产的相应物权,原动产物权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而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的法律制度。二、动产善意取得的要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2、须让与人占有该项动产,并且该占有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3、须让与人没有处分权。4、须受让人自无权处分人处取得标的物的占有。5、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所谓善意是指受让人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让与人没有处分权。6、须受让人支付对价。三、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一)原权利和受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受让人出于善意即时取得财产的所有权,而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则因此发生消灭。(二)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让与人与受让人基于法律行为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三)原权利人与让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二)所有权的消灭1.绝对消灭,是指因所有权的客体毁损灭失而导致所有权消灭。如生活消费、生产消耗、抛弃以及其他原因使所有物灭失等法律事实均可使所有权绝对消灭。2.相对消灭,是指原所有人失去所有权,新的权利主体取得所有权,即所有权相对于原所有人消灭,而对于新所有人则为取得。第二节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一、国家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主体的统一性和惟一性。(2)国家所有权客体的广泛性。(3)国家所有权内容中的权利一般并不由国家直接行使,而是由其授权的机关行使。二、集体所有权集体组织所有权的主体是各个集体组织。(2)从客体上看,集体所有权的财产范围也很广,除了法律规定的国家专有的财产外,可以是其他任何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3)从内容上看,集体所有权是集体经济组织对它所有的财产享有全面支配的权利,也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民法学三、私人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即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是私人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民法通则》第75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物权法》第64条、第65条是有关私人所有权的规定,其内容包括:(1)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2)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私人的财产继承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民法学第三节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特征它是指多个所有人,共同拥有一栋高层建筑物时,各个所有人对其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建筑物部分(专有部分)所享有的专有权,对供全体或部分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建筑物部分(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以及基于建筑物的管理、维护和修缮等共同事务而产生的成员权的总称。第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主体身份具有多重性。第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第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权利具有一体性。第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专有权具有主导性。民法学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专有权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专有部分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第71条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1.业主享有的权利:业主对其专有的标的物具有完整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2.业主应负的义务(1)按专有物的使用目的或约定使用专有部分的义务。(2)维护建筑物牢固和完整的义务。(3)不得侵害专有部分中的共有部分的义务。(4)准许合理进入的义务。(5)损害赔偿义务。民法学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共用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及收益的权利。1.共有人的权利(1)共用部分的使用权。(2)共用部分的收益共享权。(3)共用部分的处分权。(4)共用部分的物上追及权。(5)共用部分单纯的修缮改良权。2.共有人的义务(1)维持现状的义务。(2)依共用部分本来用途使用共用部分的义务。(3)分担共同的费用的义务。民法学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管理权管理权,也叫做成员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业主作为整栋建筑物所有人团体成员之一所享有的权利。《物权法》就业主的成员权从其内容的角度进行规定,称之为“共同管理”的权利。成员权通过业主大会行使,业主大会成员可以就具体事项作出决议。管理权的特征:1.独立性;2.从属性;3.永续性。管理权的内容:1.表决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监督权;4.遵守业主大会决议的义务。民法学第四节共有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共有,亦称财产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财产共有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共有的权利主体是多数人(二)共有的客体是同一项财产(三)共有具有内部和外部双重权利义务关系(四)共有是所有权的联合民法学二、共有的分类(一)按份共有: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确定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共有。其特征可概括如下:(1)各共有人对于共有财产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分担义务。(2)共有人的权利义务及于共有物的全部。(3)共有人可自由处分其份额。(二)共同共有:共同共有,又称不分份额的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基于共同关系,对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共有。其特征可概括如下:(1)共同共有关系的产生,须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2)共同共有是无份额的共有,共有人对共有的全部财产共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3)共同共有随共同关系的消灭而消灭。民法学四、共有财产的分割(一)分割原则1.遵守约定的原则2.遵守法律的原则3.平等协商、和睦团结的原则(二)共有财产分割的方法1.实物分割2.变价分割3.作价补偿民法学第五节相邻关系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及法律特征相邻关系,又称不动产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法律特征主要有四点。(一)相邻关系的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用益人或占有(二)相邻关系只能基于不动产相邻的事实而发生(三)相邻关系的客体是行使不动产权利时互相给予方便所追求的利益(四)相邻关系的核心内容是给予相邻他方以必要方便民法学二、相邻关系的类型《物权法》仅列举性规定了六种相邻关系,包括用排水、通行、修建与铺设管线、通风、采光、日照以及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排放以及相邻不动产损害的防免等相邻关系。司法实践中还涉及其他相邻关系,例如,竹木根枝越界、越界建筑、果实越界等相邻关系,对此《物权法》未加以规定。民法学三、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三)尊重历史和习惯(四)合理损失赔偿原则民法学第六节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一、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物权法》对动产和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制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1.出让人为无处分权人2.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必须是法律允许转让的3.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是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的4.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5.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民法学二、拾得遗失物遗失物,是指动产的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上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他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1)须为有主的动产。(2)须占有人丧失占有。(3)须占有丧失非出于占有人自身意思。(4)须无人占有。注意:特种遗失物(1)动物。(2)金钱。(3)有价证券。(4)证书。(5)枪支弹药。拾得遗失物的效力: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对遗失物拾得问题作了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民法学三、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一)漂流物,是指漂流在水上的遗失物。《物权法》对漂流物作出了处理:拾得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二)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的物品。《物权法》对埋藏物作了以下规定。(1)能够确定埋藏人的,且埋藏物不易为他人发现,发现人可以不挖取埋藏物,并将埋藏物继续掩埋好,且将发现情况告知埋藏人。(2)《物权法》作出了特殊规定:能够确定埋藏人的,且埋藏物易为他人发现的,发现人可依前种情形处理,也可以将埋藏物挖出,交还埋藏人。(3)不能确定埋藏人的,且埋藏物不易为他人发现,发现人可以不挖取埋藏物,并将埋藏物继续掩埋好。发现人可以将发现情况告知有关单位或公安机关。(4)不能确定埋藏人的,且埋藏物易为他人发现,发现人可依前种情形处理,也可以挖取埋藏物,按拾得不知丢失人的遗失物的办法处理。(三)隐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的物品。发现隐藏物适用发现埋藏物的相关规定。民法学四、先占先占,是指以所有人的意思占有无主物从而取得该物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的主体是先占人,客体是无主的废弃动产或者某些自然生成的动产,称先占标的物或者先占物。先占是一种事实行为,是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先占的构成要件:(1)先占人占有主观上须有所有的意思。(2)先于他人而占有,在事实上管领控制了先占物。(3)先占的标的物须是动产。(4)先占的行为须合法,获取先占标的物应遵循法律规定。民法学第十二章用益物权民法学
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
一、概念指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他物权。二、特征(一)用益物权是一种他物权(二)用益物权是以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的物权(三)用益物权是以不动产为客体的物权(四)用益物权是一项独立的物权民法学三、用益物权与所有权区别用益物权作为定限物权,是一个有限制的物权,权利人并不能像所有权人那样对物进行全面的支配。用益物权以所有权的一定权能为内容,又限制所有权的作用,其效力优先于所有权。用益物权具有期限性,所有权的存在没有时间的限制,除非权利人自己放弃或者处分自己的所有权。民法学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
民法学
第三节建设用地使用权
民法学一、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依法流转的权利提前被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时,有权获得补偿(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依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支付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民法学第四节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宅基地使用权的用途限定于农村村民建造个人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宅基地使用权由集体成员无偿取得民法学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及限制
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宅基地
民法学限制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宅基地使用权的受让主体有一定的限制。受让人的宅基地面积有一定的限制。现行法律规定,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民法学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宅基地的。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长期闲置宅基地。宅基地面积超标。房屋灭失。土地灭失。
民法学第五节地役权一、特征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土地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是为了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设立的地役权的主体为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地役权是按照合同设立的
民法学二、地役权的属性
从属性指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相分离而单独为转让,也不得单独成为其他权利的标的。不可分性在需役地分割时,地役权在分割后的各部分土地的便利仍然存续在供役地分割时,地役权仍就分割后的各部分土地的便利仍然存续民法学三、地役权的内容民法学四、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相邻关系是法定关系,地役权关系是约定的关系。相邻关系属于所有权的内容,地役权是独立的用益物权。相邻关系的形态仅限于法律明确列举的情形;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前提下,当事人可自由设定地役权形态。取得相邻权的一方无须向对方支付金钱或其他代价,而地役权人通常要依据合同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相邻权不存在期限限制,地役权存在。民法学第十三章担保物权民法学第一节担保物权概述一、特征以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为目的是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上设定的权利以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民法学从属性担保物权以主债的成立为前提,随主债的转移而转移,并随主债的消灭而消灭。2.不可分性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在未受全部清偿前,担保物权人可以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物上代位性担保物因灭失、毁损而获得赔偿金的,该赔偿金成为担保物的代替物,权利人有权就该代替物行使担保物权。二、担保物权的属性民法学三、担保物权的分类
民法学担保物权的消灭
1.主债权消灭2.担保物权实现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民法学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的区别设立目的不同存续期间不同权利性质不同客体变化时对权利的影响不同民法学第二节抵押权
特征抵押权是担保物权抵押权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所有的或者有权处分的特定的财产设定的物权抵押权是不转移标的物占有的物权抵押权是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卖得的价金优先受偿的物权民法学抵押权的设立、实现、终止
抵押权设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抵押合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债务履行期间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发生了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通过折价、拍卖、变卖方法实现。民法学主债权消灭抵押物灭失抵押权实现
抵押权的终止情形民法学特殊抵押权
1.动产浮动抵押权2.共同抵押权3.最高额抵押权民法学第三节质权
一、质权的特征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而产生的是在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是动产与某些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统工业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融合创新报告
- 202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心得总结
- 药品原辅料供应链2025年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与优化策略报告
- 2025年电商行业政策法规解读报告: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
- 2023年知识点点的坐标简单坐标问题填空
- 2023年版高中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 2023年造价员基础知识
- Unit+2+The+universal+language+Reading高中英语译林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第七章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服务规范
- NB-T32036-2017光伏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
- DZT 0449-2023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
- 房产中介钥匙托管协议
- GB 1886.174-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 保暖衣裤制作工艺
- 商场装修拆除应急预案方案
- 数字电子技术仿真实训教程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TK6913对置数控落地式铣镗床技术规范书
- 新疆兵团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最终版
- MEI003-内层棕化工作指示-2013内容剖析
- 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择题汇编(上)(中)(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