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二级教程串讲完整版教学内容_第1页
人力资源师二级教程串讲完整版教学内容_第2页
人力资源师二级教程串讲完整版教学内容_第3页
人力资源师二级教程串讲完整版教学内容_第4页
人力资源师二级教程串讲完整版教学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iàochéng)专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串讲第一页,共333页。--目录--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五章薪酬福利管理第六章劳动(láodòng)关系管理Page2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gōngzuò)要求第二页,共333页。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guīhuà)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组织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以及(yǐjí)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Page3第一节企业(qǐyè)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第三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组织理论又称为广义得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组织设计理论又称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狭义的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即二者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luójí)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Page4第四页,共333页。2、组织理论的发展(1)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2)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的一部分而存在,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3)现代组织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有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shèjì)。3、组织设计(shèjì)理论的分类(1)静态的组织设计(shèjì)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势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2)动态的组织设计(shèjì)理论。加进了人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shèjì),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Page5第五页,共333页。(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1)实行系统管理。(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与管理层次(céngcì)的关系)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Page6第六页,共333页。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一)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等,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quánxīn)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Page7(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bùtónɡ)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将其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个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起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地的组织结构。第七页,共333页。(三)分公司与总公司较多地出现在由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合并后各分公司保持(bǎochí)了较大的独立性,但在法律上和境界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四)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Page8第八页,共333页。(五)企业集团(jítuán)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1、企业集团(jítuán)的结构图2、企业集团(jítuán)的职能机构框图(1)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2)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3)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4)非常设机构Page9第九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1)企业环境。(2)企业规模。(3)企业战略目标。(4)信息沟通。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bùmén)。3、为各个部门(bùmén)选择合适的部门(bùmén)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bùmén)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Page10第十页,共333页。二、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部门结构模式组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一)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广义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二)以成果(chéngguǒ)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三)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跨国公司Page11第十一页,共333页。Page12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缺点:最高主管的知识、技能难以胜任规模较大(jiàodà)的企业。厂长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班组长班组长班组长(一)直线制:最早期(zǎoqī)、最简单的形式第十二页,共333页。Page13职能科室职能科室厂长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班组长班组长班组长职能班组职能班组(二)职能制:不适于现代(xiàndài)企业优点:职能管理专业,直线领导工作负担减轻;

缺点:行政(xíngzhèng)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指导和命令易发生矛盾。第十三页,共333页。(三)直线(ZHÍXIÀN)—职能制:兼具直线(ZHÍXIÀN)、职能制优点优点:领导指挥统一,且管理专业;缺点:部门(bùmén)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差。Page14班组长班组长班组长职能科室职能科室厂长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职能班组职能班组…………第十四页,共333页。(四)事业部制:高度集权(JÍQUÁN)下的分权管理体制优点:全局部署较好,各部门办事效率高;缺点:机构重叠(chóngdié),冗员较多。Page15乙部甲部市场财务人事采购总经理工程销售生产会计销售会计生产工程第十五页,共333页。(五)模拟(MÓNǏ)分权制:介于直线、事业部制之间优点:各单位生产积极,管理有序;缺点:考核(kǎohé)困难,信息沟通和决策权等方面存在缺陷。Page16总经理市场财务人事采购丙部甲部乙部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车间车间车间第十六页,共333页。(六)矩阵(JǓZHÈN)制:垂直职能领导与横向项目领导结合优点:机动、灵活,有利于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缺点:对成员管理缺少(quēshǎo)激励、惩治手段,易有临时观念。Page17厂长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职能部门A产品负责人B产品负责人C产品负责人第十七页,共333页。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学习目标】通过(tōngguò)学习,了解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掌握组织机构变革程序,能够进行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知识要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钱德勒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Page18第十八页,共333页。2、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适合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1)增大数量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2)扩大地区战略。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qítā)地区。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门结构。(3)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减少竞争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此时,组织应选择事业部制结构。(4)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这时企业应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Page19第十九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1)工作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2、组织结构分析(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职能增减)(2)将关键职能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zhōngxīn)位置。(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Page20第二十页,共333页。3、组织决策(juécè)分析在分析决策(juécè)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1)决策(juécè)影响的时间。(2)决策(juécè)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juécè)者所需具备的能力。(4)决策(juécè)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Page21第二十一页,共333页。(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等。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1)改良式变革。(局部)(2)爆破(bàopò)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3)计划式变革。(系统研究、全面规划、有计划、分阶段的实施)Page22第二十二页,共333页。3、排除(páichú)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Page23第二十三页,共333页。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一)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P13(二)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主要按规定的标准,对分解后的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和各职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那些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任务,纠正那些不符合组织总目标的局部(júbù)要求。Page24第二十四页,共333页。(三)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原有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节者。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现象不严重(yánzhòng):整合可以在原有结构分解的基础上进行,或对原有结构分解仅作局部调整,重点放在协调措施的改进上。现象严重(yánzhòng):应首先按结构分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重新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再作整合。Page25第二十五页,共333页。(四)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1、拟定目标阶段。组织设计人员预先制定出组织的目标,以使结构分化有所遵循。它是整分合中的“整”阶段。2、规划阶段。通过各种程序重新建立目标,或者通过改变组织成员的某些行为来达到整体目标。3、互动阶段。即执行规划的阶段。4、控制阶段。即当组织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人不和作的倾向时,进行有效(yǒuxiào)的控制,以保证目标合规划的最终实现。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应用实例P14Page26第二十六页,共333页。【注意事项】1、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自习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再事前做好各种(ɡèzhǒnɡ)准备工作外,在初步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合完善各种(ɡèzhǒnɡ)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Page27第二十七页,共333页。【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nèiróng)、作用、环境合制定原则,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和步骤。Page28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guīhuà)的基本程序第二十八页,共333页。【知识要求】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一)狭义(xiáyì)的人力资源规划1、人员配备计划。2、人员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划。(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1、人员配备计划。2、人员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划。4、人员培训开发计划。5、员工薪酬激励计划。6、员工职业生涯计划。7、其他计划Page29第二十九页,共333页。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一)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三)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四)提高(tígāo)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五)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Page30第三十页,共333页。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一)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人口环境(人口规模、劳动力队伍的数量(shùliàng)、结构和质量)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1、企业的行业特征

2、企业的发展战略

3、企业文化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Page31第三十一页,共333页。

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yuánzé)(一)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yuánzé)(核心)(二)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yuánzé)(三)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yuánzé)(四)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yuánzé)Page32第三十二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设计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qíngkuàng)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Page33第三十三页,共333页。二、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编制(一)人员配置计划(jìhuà)(二)人员需求计划(jìhuà)(三)人员供给计划(jìhuà)(四)人员培训计划(jìhuà)(五)人力资源费用计划(jìhuà)(六)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jìhuà)(七)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Page34第三十四页,共333页。第三节企业(QǏYÈ)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预测第一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yùcè)的基本程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人力资源预测(yùcè)的内涵、内容、作用和局限性,掌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yùcè)的影响因素和预测(yùcè)程序。Page35第三十五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预测的内涵(一)预测: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规律性。人员预测包括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供需平衡三个方面。(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估算组织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组合,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前提。根据过去推测将来,结果不是绝对的,须进行调整。需求:企业用人总的数量净需求:需求与企业自身(zìshēn)供给之差(招聘和配置的人数)Page36第三十六页,共333页。(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根据既定的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员(rényuán)补充来源情况的分析预测。注意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四)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员(rényuán)规划的关系人员(rényuán)规划是指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资源,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定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rényuán)需求量和人员(rényuán)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rényuán)规划的一部分,是人员(rényuán)规划中定量分析最多的部分。Page37第三十七页,共333页。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一)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数量和质量,随社会经济活动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存量:人力资源的自然消耗和自然流动增量:虽企业规模扩大、行业调整等带来的人力资源的新需求。(三)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不同(bùtónɡ)层次人力资源的匹配。(四)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Page38第三十八页,共333页。三、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gòngxiàn)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3、促进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gòngxiàn)1、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Page39第三十九页,共333页。四、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一)环境的不确定性(二)企业内部(nèibù)的抵制(三)预测的代价高昂(四)知识水平的限制Page40第四十页,共333页。五、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生产规模↑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培训与外招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yídòng)情况。↑7、旷工趋势。——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Page41第四十一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准备阶段(一)构建(ɡòujiàn)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1、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2、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预测系统3、人力资源预测模型和评估系统(二)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1、SWOT分析法。2、竞争五要素分析法。Page42第四十二页,共333页。(三)岗位分类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的分类2、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四)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chǔlǐ)1、数据的采集(查阅资料、实地调研)2、数据的初步处理(chǔlǐ)(购并、剥离)

Page43第四十三页,共333页。二、预测阶段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xiūzhèng)并得出统计结果。4、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离职的人员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5、根据企业方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Page44第四十四页,共333页。三、编制人员(rényuán)需求计划计划期内员工=计划期内员工-报告期期末+计划期内自然补充需求量总需求量员工总数减员员工总数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两方面:1、由于企业各部门实际发展的需要求必须增加的人员(rényuán)。2、原有的员工中,因年老退休、退职、离休、辞职等原因发生的“自然减员”。Page45第四十五页,共333页。第二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技术路线,以及各种(ɡèzhǒn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定量方法。Page46第四十六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人力资源预测的内涵(nèihán)1、惯性原理:A-→A+2、相关性原理:由A=f(B,C)预测A+3、相似性原理:At=α·BtPage47第四十七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二、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一)对象指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二)依据指标影响(yǐngxiǎng)需求预测的重要因素。Page48第四十八页,共333页。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一)经验预测法(上级和下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二)描述法(人力资源计划人员(rényuán))适合于短期预测(三)德尔菲法(专家团)适合于长期预测Page49第四十九页,共333页。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一)转换比率法(短期)目的:将企业的业务量转化为对人员的需求。操作:生产任务→一线生产人员数量→辅助人员的数量。假定:组织的劳动生产率不变。考虑生产率变化公式(P42)缺陷:需要(xūyào)相关数据的精确分析;只考虑总量,不能说明不同类别员工的差异。Page50第五十页,共333页。(二)人员比率法操作:历史关键(guānjiàn)业务指标比例→各类人员数量。假设:人员数量与配置完全合理,生产率不变。(三)趋势外推法(P48)——时间序列法模型:y=a+b·t特点:只有一个变量(时间变量),预测的可靠性受资料时间长短、外推时间长短的影响。Page51ni第五十一页,共333页。(四)回归(huíguī)分析法(P50)比趋势外推法更为复杂,变量数量增加。模型:y=a+∑bi·xi(五)经济计量模型法操作:将员工需求量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示。模型:y=f(x1,x2,x3,……xn)特点:多个变量,且综合考虑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Page52第五十二页,共333页。(六)灰色预测模型法(P51)与经济计量模型法相比,不要求数据的完整性,可以包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特点:数据随机性强,但有序有界。软件:GASP0.1(七)生产(shēngchǎn)模型法道格拉斯生产(shēngchǎn)函数:㏑Y=㏑A+α㏑L+β㏑KY—产出;L—劳动力投入;K—资本投入Page53第五十三页,共333页。(八)马尔可夫分析法思路:通过历年企业内部人数变化,找出人事变动规律,由此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和动态。适用:需求预测、供给预测本质(běnzhì):转移概率矩阵(九)定员定额分析法(P52)1、工作定额分析法2、岗位定员法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4、劳动效率定员法5、比例定员法(十)计算机模拟法Page54第五十四页,共333页。【注意事项】1、转换比率法和数学模型法都是以现存的或者过去的组织业务量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都适合于预测具有(jùyǒu)共同特征的员工的需求。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型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但是,这经常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需要用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分析方法。Page55第五十五页,共333页。第三单元(dānyuán)人力资源的总量预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知识要求】确定合理而具体的影响参数1、影响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2、影响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参数3、影响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能力要求】以A企业为例介绍各种人员需求预测方法的应用Page56第五十六页,共333页。(一)A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1、趋势外推法定性分析——函数拟合——模型筛选2、回归分析法需选择具有连续性、规律性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3、灰色预测4、利用(lìyòng)模型进行预测Page57第五十七页,共333页。(二)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1、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定性分析——按劳动效率定员2、回归分析(1)利用产量产值作为自变量(2)利用经营管理人数、专业技术(jìshù)人数、企业员工总数作为自变量Page58第五十八页,共333页。(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预测选取销售收入、科技(kējì)支出、设备数量作为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总量预测选取员工总数、销售收入、信息化投入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Page59第五十九页,共333页。第四单元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预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预测的各种方法的应用。【能力要求】一、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结构预测以基本生产工为自变量,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huíguī)分析进行预测。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预测以经营管理人员总数为自变量,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huíguī)分析进行预测。Page60第六十页,共333页。第四节企业(QǏYÈ)人力资源预测与供求平衡第一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fēnxī)【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并能够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Page61第六十一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内部供给预测主要通过以往企业内部人事调整(tiáozhěng)来确定。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内部流动、跳槽等。二、外部供给预测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地域、人口、劳动力市场、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偏好、户籍制度等。2、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失业和流动人员、其他组织在职人员。Page62第六十二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一)盘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二)分析(fēnxī)统计员工调整数据(三)向主管人员了解未来可能的人事调整状况(四)汇总数据得出内部人员供给量预测(五)分析(fēnxī)外部供给因素,得出外部供给预测(六)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量Page63第六十三页,共333页。二、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一)人力资源信息库1、技能清单:针对一般员工,收集(shōují)有关岗位适合度、技术等级、潜力等信息。2、管理才能清单:集中反映管理者的管理才能,为管理人员的流动决策提供信息。(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三)马尔可夫模型Page64第六十四页,共333页。第二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基本方法。【能力(nénglì)要求】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1、供求平衡2、供>求: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效率低下3、供<求: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Page65第六十五页,共333页。一、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二、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供<求)1、进行调岗,将富余人员调往空缺职位2、对高技术人员短缺,拟定培训晋升计划,进一步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延长工时,增加报酬(短期应急)4、提高资本有机构成5、聘任非全日制临时(línshí)用工计划6、聘用全日制临时(línshí)用工计划注意:根本解决的方法是加大激励,培训,调动员工积极性,由此来提高生产率,减少需求Page66第六十六页,共333页。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供>求)1、辞退不合格员工。2、合并和关闭臃肿(yōngzhǒng)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和内退。4、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准备。5、加强培训,鼓励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开办第三产业。6、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短期)7、进行工作分担。Page67第六十七页,共333页。第二章招聘(ZHĀOPÌN)与配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主要原则和量化方法,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类型、设计原则,以及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方法;能够(nénggòu)运用员工素质测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企业员工招聘。Page68第六十八页,共333页。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CÈPÍNɡ)标准体系的构建【知识要求】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个体差异原理人的素质(测评对象)是有差异的,造成人们素质差异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自然(zìrán)、社会因素,具体到与工作相联系的素质,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Page69第六十九页,共333页。(二)工作差异原理不同职位具有差异性,工作任务的差异,也有工作内容的差异,即一个职位所具有的决策权力和决策影响力是不同的。这样的权责是由组织赋予的,不同的工作责任,对完成这些任务的人有着不同的要求。(三)人岗匹配原理工作分析对不同岗位进行描述,明确(míngquè)了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对人的基本要求;素质测评对个体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明确(míngquè)个体素质结构、素质水平和各自事宜的工作,架起员工与岗位的桥梁。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相匹配;岗位与岗位相匹配。Page70第七十页,共333页。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一)选拔性测评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2、测评标准刚性强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4、测评指标具有(jùyǒu)灵活性5、结构体现为分数或等级Page71(二)开发性测评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mùdì)为摸清情况,了解测评对象优劣势所在,从而为测评对象指出努力方向,为组织提供开发依据。在测评过程之后,应针对测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第七十一页,共333页。(三)诊断性测评以了解现状查找原因为目的1、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查找原因),或者全面广泛(了解现状)。2、结果不公开。3、有较强的系统性。(四)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shìfǒu)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特点:1、概括性;2、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Page72第七十二页,共333页。甄选(zhēnxuǎn)工具的信度与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Page73工具(gōngjù)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信度可靠性效度有效性运用某工具得出的结果能真正衡量被测试(cèshì)对象的程度第七十三页,共333页。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三)静态测评与动态(dòngtài)测评相结合(四)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五)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Page74第七十四页,共333页。四、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序数解释:直接量化与间接量化基数解释:算术平均与加权平均P77表2-1(二)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量化对象归属(guīshǔ)明确与否)(三)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P78表2-2(四)当量量化(量化对象不同质)P79表2-3Page75第七十五页,共333页。五、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一)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1、标准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表述与规定。形式:(1)揭示的内涵(nèihán):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2)表示的形式: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3)操作的方式:测定式、评定式Page76第七十六页,共333页。2、标度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1)量词式标度:是用一些带有成都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次等修饰的词组刻画与揭示有关测评标志状态、水平变化与分布(fēnbù)的情形,如“多、较多”(2)等级式标度:是用一些等级顺序明确的字词、字母或数字揭示测评标志状态、水平标化的刻度形式,如“1、2、3”“优良中差”。(3)数量式标度:以分数来揭示测评标志水平变化。(4)定义式标度:用许多字词规定各个标度的范围与级别差异。(5)综合式标度:综合上述两种或更多标度形式来揭示。Page77第七十七页,共333页。3、标记对应(duìyìng)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标记没有独立意义,只有它们与相应强度或频率的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Page78测评指标测评标准测评标度和标记感召力1、擅长说服、善于赢得支持2、能调整表情一吸引听众3、能运用间接影响等复杂手段以造声势,努力赢得他人支持4、能策划引人注目的事件,已说明问题的要点A精通B善于C尚可D一般E很差A精通B善于C尚可D一般E很差A精通B善于C尚可D一般E很差A精通B善于C尚可D一般E很差感召力测评(cèpínɡ)指标设计举例第七十八页,共333页。(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测评体系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前者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jìnxíng)分解,并列出相应项目;后者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jìnxíng)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横向结构是基础,纵向结构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前者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和独立性等,后者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尖脸型和可操作性等。Page79第七十九页,共333页。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1)结构性要素静态1)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体力状况)2)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2)行为性要素动态考察员工在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条件(tiáojiàn)。1)内部环境(个人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它直接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2)外部环境(客观外界存在的、间接影响个体行为表现的环境条件(tiáojiàn))(3)工作绩效要素工作绩效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工作绩效要素的考察,可以对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Page80第八十页,共333页。2、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在测评体系中,一般根据测评目的来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设置测评目标,测评目标下设测评指标。(1)测评内容指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2)测评目标指素质(sùzhì)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3)测评指标是素质(sùzhì)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三者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Page81第八十一页,共333页。(三)测评标准体系类型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一般是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bǐjiào)而行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与测评客体直接相关。

Page82第八十二页,共333页。六、品德测评法(一)FRC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二)问卷法16卡特尔因素个性(gèxìng)问卷、艾森克个性(gèxìng)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个性(gèxìng)问卷。(三)投射技术1、测评目的的隐蔽性。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3、反应的自由性Page83第八十三页,共333页。人格(RÉNGÉ)测验:Page84第八十四页,共333页。画树测验(CÈYÀN)Page85第八十五页,共333页。七、知识测评1、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教育任职目标分类学”,把认知目标分六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以上六层次在测评试题中所占比重不同,应按测评要求(yāoqiú)与测评目的来确定。大部分综合性视觉都有这个特点,即试题目标层次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2、我国测评专家结合实践提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Page86第八十六页,共333页。八、能力测评(一)一般能力测评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验,分为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二)特殊能力测评主要(zhǔyào)指对于某些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的测评,这种测评具有专业特色与要求。主要(zhǔyào)包括文书能力测评、操作能力测评和机械能力测评。(三)创造力测评(四)学习能力测评(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测验)Page87第八十七页,共333页。一、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一)准备阶段1、收集必要的资料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制定(1)确定被测评对象方位和测评目的(2)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标准(3)编制(biānzhì)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P88表2-7、2-8Page88【能力(nénglì)要求】第八十八页,共333页。(二)实施阶段——核心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测评操作程序(1)报告测评指导语(2)具体操作:单独操作和对比操作(3)回收(huíshōu)测评数据

Page89第八十九页,共333页。(三)测评结构调整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wùchā)的原因(1)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2)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3)近因误差(wùchā)(近期印象)(4)感情效应(5)参评人员训练不足Page90第九十页,共333页。2、测评结果(jiēguǒ)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1)集中趋势分析(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2)离散趋势分析(标准差)(3)相关分析(相关系数-1≤r≤1)(4)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P92Page91第九十一页,共333页。(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测评结果的描述(1)数字描述(可比)(2)文字描述详见92页例子2、员工分类(1)调查分类标准(调查方式(fāngshì))(2)数学分类标准(数理统计)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1)要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2)综合分析法(加权处理)(3)曲线分析法(直观简便)Page92第九十二页,共333页。二、企业员工素质测评实施案例P94以公司(ɡōnɡsī)计划招聘营销经理3名,过程如下:组建招聘团队员工初步筛选设计测评标准选择测评工具分析测评结果做出最终决策发放录用通知Page93第九十三页,共333页。第二节面试的组织(ZǓZHĪ)与实施第一单元面试的基本程序【学习目标(mùbiāo)】通过学习,掌握面试的内涵、类型、发展趋势、基本程序、实施技巧,以及面试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改进。Page94第九十四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面试(miànshì)的内涵面试(miànshì)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miànshì)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通过面试(miànshì)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经历、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主要用于员工的终选阶段,也可用于员工的初选和中选阶段。面试(miànshì)的特点:

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

2、面试(miànshì)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3、面试(miànsh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4、面试(miànshì)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

5、面试(miànshì)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miànshì)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Page95第九十五页,共333页。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结构化面试(规范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单独面试(序列化面试)

和小组面试(同时化面试);

3、根据面试的进程(JÌNCHÉNG):一次性面试和分阶段面试;

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二、面试(miànshì)的类型Page96第九十六页,共333页。三、面试发展趋势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

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

3、提问(tíwèn)的弹性化

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拓展

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Page97第九十七页,共333页。【能力(nénglì)要求】一、面试的基本程序(一)面试的准备阶段

1、制定面试指南(1)面试团队的组建(2)面试准备(3)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4)面试提问技巧(5)面试评分方法Page98第九十八页,共333页。2、准备面试问题(1)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P102表2-22(2)提出面试问题3、评估(pínɡɡū)方式确定(1)确定面试的评估(pínɡɡū)方式和标准P102表2-23(2)确定面试评分表(102页表2-24)4、培训面试考官培训内容:提问的技巧、追问的技巧、评价标准的掌握等Page99第九十九页,共333页。(二)面试的实施阶段1、关系建立阶段——封闭性问题2、导入阶段——开放性问题3、核心阶段——行为性问题或与其他(qítā)配合使用P104例4、确认阶段——开放性问题,避免封闭性问题5、结束阶段——行为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Page100第一百页,共333页。(三)面试的总结阶段1、综合面试结果(1)综合评价(2)面试结论2、面试结果的反馈(1)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yāoqiú)(2)关于合同的签订(3)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3、面试结果的存档(四)面试的评价阶段Page101第一百零一页,共333页。二、面试中常见问题1、面试目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1)直接让应聘者描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的问题(2)多项选择式的问题P108表2-265、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对比(duìbǐ)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Page102第一百零二页,共333页。三、面试的实施技巧(jìqiǎo)(一)充分准备(二)灵活提问(三)多听少说(四)善于提取要点(五)进行阶段性总结(六)排除各种干扰(七)不要带有个人偏见(八)在倾听时注意思考(九)注意肢体语言沟通P110表2-27Page103第一百零三页,共333页。【注意事项】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biǎoxiàn)机会6、注意不忠诚和欠诚意的应聘者7、关注特殊员工8、慎重做决定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Page104第一百零四页,共333页。第二单元结果化面试(miànshì)的组织与实施【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结构化面试(miànshì)问题的类型,掌握结构化面试(miànshì)的实施程序和开发方法,掌握特殊的结构化面试(miànshì)方法——行为描述面试(miànshì)法的内涵及实施要点。Page105第一百零五页,共333页。【知识(zhīshi)要求】一、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一)背景性问题

(二)知识(zhīshi)性问题(三)思维性问题

(四)经验性问题

(五)情景性问题(六)压力性问题(七)行为性问题(关键胜任能力)Page106第一百零六页,共333页。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简称BD面试,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与一般的结构化面试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tèzhēng)的行为性问题。(一)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探测行为样本Page107第一百零七页,共333页。(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一个(yīɡè)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三)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STAR原则1、情境,即应聘者经历果的特定工作情境或任务;2、目标,即应聘者在这情境中所要达到的目标;3、行动,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4、结果,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结果。Page108第一百零八页,共333页。【能力要求】一、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miànshì)步骤(一)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1、组建测评小组2、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3、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4、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5、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详见P115表2-28Page109第一百零九页,共333页。(二)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1、将选拔性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一个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2、请专家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问卷。3、将问卷发给该岗位部分员工,进行预选测试(cèshì),检验其有效性。4、标写结构化面试大纲。

Page110第一百一十页,共333页。(三)制定(zhìdìng)评分标准以及等级评分表P116(四)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面试信度和效度1、含专业知识2、社会工作经验3、员工测评技术4、个人品德和修养(五)结构化面试以及评分Page111第一百一十一页,共333页。(六)决策1、淘汰不具备关键选拔性素质的候选人。2、对剩下的每位候选人员的指标等级得分求负分的每个指标的得分的平方和S,并按S由小到大顺序标号,S越小编号越小,说明候选人和岗位匹配越好。3、对S相等的人先对比得正分的指标的数目,得正分指标越多,说明候选人越优秀,将其编号排在前面。4、对S相等,得正分的指标数目也相等的候选人将得正分的得分累加,得分越高,说明候选人越优秀,将其编号排在前面。5、根据人力资源规划中招聘人数(rénshù)的要求,按小编号有限的原则,从中选择。Page112第一百一十二页,共333页。二、结构化面试的开发(kāifā)(P118)三、结构化面试的应用举例(P118)四、行为描述面试的应用举例(P120)Page113第一百一十三页,共333页。第三单元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招聘(zhāopìn)决策中的群体决策方法。Page114第一百一十四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定义在招聘活动中,组建决策团队,由具有不同背景的多个决策人员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综合各决策人员的评价意见,得出最终评价结果的招聘决策方法。二、特点1、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guǎngfàn)2、决策人员不唯一可以削弱主管因素影响3、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Page115第一百一十五页,共333页。【能力要求】群体决策法步骤(P123)(一)组建招聘团队(二)实施(shíshī)招聘测试(三)作出聘用决策Page116第一百一十六页,共333页。第三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ZǓZHĪ)与实施第一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liúchéng)【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评价中心的含义和无领导组讨论概念、类型和优缺点,以及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流程(liúchéng),能够进行实际操作。Page117第一百一十七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评价中心的含义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即把受评人置于一系列模拟的工作情境中,由专业考评人员对其各项能力进行考察或预测,了解其是否胜任该项工作岗位要求的测量和评定的方法。作用:用于选拔员工,重点挑选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能力或潜质的员工。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fēnxī)员工优劣势。用于员工技能开发。Page118第一百一十八页,共333页。评价(píngjià)中心的具体方法Page1194、管理游戏3、角色扮演2、无领导小组讨论1、公文筐处理真实管理环境各类公文公文处理报告临时工作小组讨论复杂问题自发领导者人际关系环境处理矛盾冲突个性情境吻合度实际工作任务合作完成实际管理能力第一百一十九页,共333页。二、无领导小组讨论(LGD)的概念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制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通常被评人通过讨论得到一个全体成员一致认可的用于问题解决的决策方案,评价这通过被评价人的语言(yǔyán)和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人的领导能力、人力沟通技巧、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能力。Page120第一百二十页,共333页。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LÈIXÍNG)

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

情境性讨论和无情境性讨论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

不定角色和制定角色的小组讨论

四、无领导(lǐnɡdǎo)小组讨论法的优缺点Page1211、优点: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hùdònɡ)效应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hùdònɡ)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测评效果高2、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第一百二十一页,共333页。一、前期准备(一)编制讨论题目(二)设计评分表——确定测评能力指标是重点1、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10个以内3、确定各能力指标在整个(zhěnggè)能力指标中的权重以及其所占分数,然后根据优良中差四等级分配分值(三)编制计时表(四)对考官的培训(五)选定场地(六)确定讨论小组Page122【能力(nénglì)要求】第一百二十二页,共333页。二、具体实施阶段(一)宣读(xuāndú)指导语(二)讨论阶段——观察被评价者的言行表现1、发言内容2、发言形式和特点3、发言影响Page123第一百二十三页,共333页。三、评价与总结(一)考官评价被评价人的表现:参与程度、影响力、决策程序、任务完成情况、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二)讨论会作用通过交换意见,评分(píngfēn)者可以补充自己观察时的遗漏若不同评分(píngfēn)者对同一被评价者评价产生分歧,可以通过进行充分讨论。四、应用实例P133Page124第一百二十四页,共333页。第二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shèjì)【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无领导组讨论原理、题目类型及设计(shèjì)题目的原则,并能够掌握题目设计(shèjì)的流程。Page125第一百二十五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冰山模型或洋葱模型把人的素质费城内在素质(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知识和技能、外在行为三部分(bùfen)。对被评价者作出比较客观评价,一般取决于:1、评价者知识和经验2、被评价者暴露的外在行为的范围Page126第一百二十六页,共333页。Page127二、题目(tímù)的类型1、开放式问题2、两难式问题3、排序选择性问题4、资源争夺性题目(tímù)5、实际操作性题目(tímù)三、设计题目的原则

1、联系工作(gōngzuò)内容2、难度适中3、具有一定的冲突性第一百二十七页,共333页。【能力(NÉNGLÌ)要求】题目设计的流程一、选择题目类型(lèixíng)二、编写初稿(一)团队合作(二)广泛收集资料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与直接上级沟通、查询相关资料三、调查可用性Page128第一百二十八页,共333页。四、向专家咨询1、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2、如果是资源争夺型或两难式问题,案例是否能均衡3、题目是否需要继续修改、完善五、试测着重观测:题目的难度、平衡性六、反馈(fǎnkuì)、修改、完善三方意见:参与者、评分者、统计分析的结果Page129第一百二十九页,共333页。第三章培训(péixùn)与开发Page130第一节企业(qǐyè)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第一单元员工(yuángōng)培训规划的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企业员工(yuángōng)培训规划的概念、内容和制定的要求,以及制定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一百三十页,共333页。第一单元(DĀNYUÁN)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知识要求】一、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规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员工培训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成果(chéngguǒ)的落实,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它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技能开发的成败。Page131第一百三十一页,共333页。二、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1、系统性(各个环节的统一性、一致性)制定统一的、一致性的培训项目评估标准可以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培训活动个项目间的联系和培训目标的一致性。2、标准化(正式的培训规则(guīzé)和规范)3、有效性(可靠性、相关性、针对性、高效性)4、普遍性(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培训对象和培训需要)Page132第一百三十二页,共333页。三、培训规划的主要(zhǔyào)内容Page133(一)培训(péixùn)目的(为什么)(二)培训(péixùn)目标(达到的标准)(三)培训(péixùn)对象和内容(培训(péixùn)谁、什么)(四)培训(péixùn)的范围(四层次:个人、基层、部门和企业)(五)培训(péixùn)的规模(与培训(péixùn)内容和培训(péixùn)方式相关)(六)培训(péixùn)时间(受培训(péixùn)范围、对象、内容、方式和费用等影响)(七)培训(péixùn)的地点(受培训(péixùn)内容限制)(八)培训(péixùn)的费用(直接培训(péixùn)成本、间接培训(péixùn)成本)(九)培训(péixùn)的方法(根据培训(péixùn)资源配置的状况决定)(十)培训(péixùn)的教师(培训(péixùn)管理工作应以教师为主导)(十一)培训(péixùn)的实施(具体的实施程序、步骤和组织措施)第一百三十三页,共333页。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岗位说明(shuōmíng)工作任务说明(shuōmíng)培训内容排序描述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法设计评估标准试验验证能力(nénglì)要求一、制定培训(péixùn)规划的基本步骤目标: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和理想状态间差距方法:测评现有成绩,估计它与理想水平的差距目标:收集有关心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方法:观察查阅有关报告文献目标:明确岗位对于培训要求,预测潜在困难方法:对将要涉及的培训进行分类和分析目标:排定各项学习内容或议题的先后次序方法:界定个学习内容或议题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据此排序目标:编制目标手册方法:任务说明和有关摘要,对说明文字推敲、润色和加工目标: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项目和内容方法:聘请专家或借助中介机构选择培训科目目标: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方法:根据经验总结、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提出具体对策目标:选择测评的工具,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方法:采用模拟试验或请专家对测评工具、评估指标和标准进行初步评价目标:对培训规划的评析,发现优缺点并改进方法:征求多方意见或实验试点,诊断并完善第一百三十四页,共333页。二、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培训需求(xūqiú)是企业制定培训规划的基本前提重点: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培训需求(xūqiú)分析2.确定具体项目的子目标3.分配培训资源4.进行综合平衡(五平衡)成本、生产率、供需双方、组织与个人、时限Page135第一百三十五页,共333页。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zhǎngwò)教学计划的内容、设计原则,以及教学计划的基本程序和方法。Page136第一百三十六页,共333页。【知识要求】一、教学(jiāoxué)计划的内容教学(jiāoxué)计划是实施培训计划,提高教学(jiāoxué)质量,确保教学(jiāoxué)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