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内容的概念及其三种(sānzhǒnɡ)取向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课程内容的组织的原则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kèchéng)的内容第一页,共40页。内容回顾一、课程的目标解读课程的目标与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的关系二、课程目标的三种价值取向(一)行为(xíngwéi)目标(代表人物、著作、优、缺点)(二)表现目的(代表人物、著作、优、缺点)(三)展开性目标(代表人物、著作、优、缺点)三、人们对三种课程目标看法第二页,共40页。
第一节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施良方在《课程理论》将课程内容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靳玉乐在其《现代课程论》中指出:课程内容是作为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规范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文化知识体系,课程内容是课程的主体(zhǔtǐ)部分。
第三页,共40页。
从对课程内容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具有方向指导作用。也就是说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míngquè)的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而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的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直接指向“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第四页,共40页。二、课程内容(nèiróng)、教材内容(nèiróng)、教学内容(nèiróng)之间的区别
在课程研究中,课程内容(nèiróng)、教材内容(nèiróng)、教学内容(nèiróng)隶属不同的研究层面,分别有各自的研究范围和内容(nèiróng)。但传统上人们比较关注教材这一具体的课程材料,误以为教材内容(nèiróng)就是课程内容(nèiróng)、教学内容(nèiróng)。教师理念上的混乱导致实践上的盲目,这是教师“教教材”这一现象的根源所在。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混乱的现象,我们就要明了课程内容(nèiróng)、教材内容(nèiróng)、教学内容(nèiróng)之间的区别:
第五页,共40页。
课程内容一般指特定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念等。课程内容往往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下来,具有法定(fǎdìng)的地位,因而是相对稳定、不能轻易改变的。课程内容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第六页,共40页。它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领域,还包括“过程(guòchéng)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课程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教”的问题则是教材层面和教学层面。“如何教”不仅包括“用什么素材教”,也包括“用什么方去教”
教材内容实际上说的就是“用什么教”的问题,它包括一切有效的传递、体现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教材内容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介。
第七页,共40页。
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shèjì)。也就是说,教材内容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程转变成为教学内容。
第八页,共40页。钟启泉教授这样论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教学内容是教师对课程的物化(wùhuà)形式—对教材这个中介进行的创造性的、个性的演绎。教学内容不仅是开放的,还是动态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
第九页,共40页。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⑴课程内容规定的是学科某一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标准或要求;教学内容则是教师应对具体(jùtǐ)教学情景的,因而是具体(jùtǐ)的、个别的,并能体现差异。
第十页,共40页。
⑵课程内容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不能作为学生直接掌握的对象,教学内容是具体、生动并动态变化的,是教师(jiàoshī)和学生直接操作的对象。
⑶课程内容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教学内容则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字和非文字手段进行表征,不仅包括形式各异的素材内容,也包括一些活动、方法、观念、实践操作等
第十一页,共40页。
三、课程内容的三种(sānzhǒnɡ)不同取向
确定要考虑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因素。对不同方面的侧重就形成了课程内容的三种(sānzhǒnɡ)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对课程内容的不同理解。第十二页,共40页。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的,重点都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suǒyònɡ)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第十三页,共40页。其代表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从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论出发,提出百科全书式课程的观点。这种把重点放在教材上的课程内容优点:
⑴考虑到各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
⑵在教材取向下,教师与学生有明确教育学的内容,容易把握和评价,从而使课程教学(jiāoxué)工作有据可依。
第十四页,共40页。这种取向在教学实践中最盛行。
缺点:
⑴对学科系统性的强调以导致对新知识的排斥和对学生要求的忽视。⑵把课程内容定义为教材,就会顺理成章的把课程内容看作是事先规定好了的东西。这意味着学科专家最清楚教师(jiàoshī)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些什么。第十五页,共40页。(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他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学习活动,认为“课程的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xuékē)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博比特、查特斯(W.W.Charters)和塔巴(H.Taba)等人,认为课程应该对当代社会的需要作出反应。第十六页,共40页。
通过研究成人(chéngrén)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的成了著名的活动分析法,活动分析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课程编制技术。
第十七页,共40页。这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优点是:主张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习得知识,要求课程与社会活动密切联系,这样学习才有意义,才能激发(jīfā)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探究式的发现式的教学。
第十八页,共40页。
缺点:
⑴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往往注重学生外显的活动,而无法看到学生是如何同化课程内容的,无法看到学生的经验是如何发生的。
⑵由于对系统学科知识的鄙视,造成了仅关注外显的活动,就不会(bùhuì)深层次的研究学习,活动容易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第十九页,共40页。(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由此他推断出:“教育的基本手段(shǒuduàn)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的各种事物。”
第二十页,共40页。学习经验取向的优点是:
⑴强调学生是一个(yīɡè)主动参与者,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
⑵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把课程内容视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程内容,第二十一页,共40页。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建构。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是否起着支配作用,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
把课程内容视为学习经验的缺点是:
加剧(jiājù)了内容选择的难度。因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他自己了解,教育者没法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如何受特定环境影响的。这样就导致学校课程总是以学生为主导第二十二页,共40页。
受学生的支配。而且实践也证明,过于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于教育质量提高无太大益处。
第二节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
现在,人类社会累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浩如烟海,而且当代社会知识增长速度飞快。但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xuékē)门类以及各门学科(xuékē)的内容又都是有限的,要指望学生吸收社会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已不再可能。所以课程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精心的选择。
第二十三页,共40页。一、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影响(yǐngxiǎng)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泰勒着重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个角度来思考“学习经验的选择准则”根据这一观点,他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10条原则: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第二十四页,共40页。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得不当指出,以便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导;
6.学生应该有从事这种活动(huódòng)的足够的和适当的材料;
7.学生应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到成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为止;
第二十五页,共40页。8.学生(xuésheng)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不只是简单重复;
9.要为每个学生(xuésheng)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又能达到的标准;
10.使学生(xuésheng)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学习,即要让学生(xuésheng)掌握判断自己成绩的手段,从而能够知道自己做得如何。
泰勒论述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时,关注学生(xuésheng)方面的因素,认为学生(xuésheng)应该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这种基于其学习经验的取向,不免有偏颇之处。第二十六页,共40页。
麦克尼尔在《课程导论》一书中也提出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准则,他称之为“选择学习活动的准则”,包括哲学准则-价值观,心理学准则-是否能引起最佳的学习,教育技术准则-如何顺利达到目标,政治性准则-体现平等、尊重所有人,实践性准则-经济、有效等五种。这些准则范围更广,涉及(shèjí)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及实施等各个方面。第二十七页,共40页。
施良方教授在《课程理论》中以综合“教材”、“学习活动”、“学习经验”三种取向的课程内容观为基础,提出了选择课程内容的三项准则:
(一)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nénglì),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十八页,共40页。因此,所选择(xuǎnzé)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使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
第二十九页,共40页。⑴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也是要学生接触一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同时(tóngshí),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⑵对基础的理解不要过于狭窄。强调个人的经验,不要以为“以前对我老师有用的,后来对我有用的知识,就是现在对学生有用的知识”。一些长期作为课程内容的东西,并不是有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盲目的产物。
第三十页,共40页。(二)课程(kèchéng)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kèchéng),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毕业以后大多数要直接进入社会就业。所以,课程(kèchéng)内容应考虑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第三十一页,共40页。
⑴当我们考虑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之间相互(xiānghù)关联时,不仅要注意与现实社会的相关,而且还要注意与未来社会的相关。
⑵课程内容贴近社会并不意味着“学了就能在社会上派用场”这是一种很浮浅的功利主义的倾向。
⑶对贴近社会生活理解不要过于狭窄。
第三十二页,共40页。(三)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课程内容是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选择的。课程内容最终是要为学生掌握的。这样就要求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需要(xūyào)和能力,并尽可能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xūyào)和能力选择的课程内容。第三十三页,共40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使学生不仅好学而且乐学。
此外,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suǒyǐ)要考虑到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种比较全面、完整的教育。第三十四页,共40页。二、现代社会课程内容选择主要应遵循的准则
课程的三个基点是学生、社会和知识领域,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fāzhǎn),各个因素本身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选择课程内容不仅要考虑到各个领域的特点及变化,而且要注意到这种特点及变化的复杂性。
第三十五页,共40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目标与超越目标:课程内容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所以(suǒyǐ)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要体现课程目标,同时又要超越课程目标。因为课程目标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还要依靠另外的丰富的内容,而且课程目标的制定总是以第三十六页,共40页。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这种价值判断受当时条件的影响,会有一定局限性。2.学科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统一:从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看,学科知识是对客观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绿色铜底板门牌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居住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 酒店用品采购合同范本
- 装饰公司设计合同范本
- 物业租赁意向书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合同样本
- 2025市场营销项目经理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2025年桥梁建设工程款申请报告范文
- 2025年贵州科技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大学生演讲稿写作技巧与范文
- 新选供应商初期考察表模板
- 《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月考试题库
- 2023春下册五年级语文《每课生字预习表》
- 车间领班求职简历
- 八年级下物理校本作业(人教版)课时作业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目录
- 急性肾小球肾炎讲稿
- 05G359-3 悬挂运输设备轨道(适用于一般混凝土梁)
-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 2023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毛泽东诗词鉴赏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