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壳运动的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地壳运动的规律全国卷命题点考题统计题型命题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2011全国文综,2题,4分选择题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少,主要集中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试题难度中等。考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都有呈现。2.命题趋势: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类型,以地质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形的影响,以区域图考查灾害的分布规律、特点、成因及治理措施。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4全国文综,6题,4分选择题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5课标Ⅰ,10~11题,8分2014课标Ⅰ,36(1)题,6分2013课标Ⅱ,36题,22分选择题综合题地质灾害2014课标Ⅰ,43题,10分2014课标Ⅱ,43题,10分综合题知识体系构建多见于湿润地区岩浆岩的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河流谷地的形成形成谷地或盆地河流三角洲的形成形成裂谷或陡崖聚落分布交通线路[命题探源]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考点二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理论要点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图示命题角度1岩石圈物质循环1.(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命题角度2岩石形成过程2.(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命题角度3岩石板块分布3.(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答案C【特别提醒】

注意板块中一些特殊的位置,如板块交界处、板块穿过的一些重要的岛、半岛或海、所属位置与板块名称不符合的地方等。解释与运用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板块相撞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题组一安第斯山脉的形成1.(2015·江苏地理,5)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C项正确。答案C题组二地壳物质循环2.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2)题。(1)图中岩石可能具有孔隙构造的是(

)A.①B.②C.③D.④(2)Q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对应于右图(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A.1B.2C.3D.4解析第(1)题,岩浆岩中的喷出岩,会出现孔隙构造。第(2)题,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根据各类岩石都可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确定b为岩浆岩,则c为沉积岩。根据各类岩石的相互联系,可判断出1代表变质作用,2代表各种外力作用,3代表冷却凝固,4代表重熔再生。Q处的地貌为外力侵蚀作用所致。答案(1)C

(2)B考点3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命题角度1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1.(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审题专练】图像信息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1)D

(2)B命题角度2地貌形成外力作用 (2015·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2题。2.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解析甲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缓,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C项正确。命题角度3河床形态影响因素分析3.(2015·广东文综,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床的形态受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降水量等因素影响,通航里程对河床形态的影响不大,因此选B。[命题探源]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作用因素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①风向的判定②河流流向的判定(3)三角洲与冲积-洪积扇

三角洲冲积-洪积扇形成部位河口出山口沉积物粒径更小,比重更小粒径更大,比重更大河网密度相对大相对小形态三角形扇形(1)利用地质作用原理和规律突破地理思维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分析思路如下:(2)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地貌类型原因分析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背斜山、向斜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隆起形成背斜山,弯曲凹陷形成向斜谷断块山、裂谷岩层受过强挤压或拉张,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降形成裂谷火山岩浆沿火山通道向上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河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