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程标准〗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选取中国古典小说的图片,让学生畅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二、教材分析明清时期,随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大发展。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及四大名著。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执着进取、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方法选择采用问题教学法、参与导学、共同探究体验式教学法。

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表演体验法、问题讨论法、列表归纳法。三、学情分析

四大名著的有关内容早已通过影视剧闯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易于激起兴趣。对于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学生也非常熟悉,因为在小学课本里,学生早已学过,只有宋应星及《天工开物》学生比较陌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初一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大多仍以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课不要求学生欣赏名著的艺术性和分析总结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就不会有疑难和障碍,易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重点为“帮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执着进取、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李时珍新书《本草纲目》出版发布会。由学生创作表演,需要主持人一位,记者三位,李时珍扮演者一位。

设计意图采用发布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作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讲授新课(一)问题驱动,感受新知:

1.《本草纲目》是谁写的?它记载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2.同一时代还有什么科学巨著?它们又是谁写的?分别记载了什么方面的内容?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3.李时珍与宋应星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所用时间

27年所含内容

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所享盛誉

“东方医学巨典”

《本草纲目》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有“中国的狄德罗”美誉。作者宋应星特点图文并茂、大量确切数据记载内容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所享盛誉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设计表格,整理归纳:

姓名类别著作具体内容价值与影响李时珍医学药物学《本草纲目》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附插图1160幅“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科技《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和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的数据和插图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想一想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优势:1.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2.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劣势:1.明清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2.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清科技小结讲授新课(二)1.展示四大名著的相关图片和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相关问题。2.师生共同完成“明清小说成就”表格。四大名著

1.你知道以上图画出自哪部著作吗?2.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3.该书成于何时?4.它在我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如何?5.本书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6.写作特点是什么?《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1.这些人物出自哪部著作?2.它成书于什么时期?3.小说的作者是谁?4.小说以什么为题材?5.小说的内容是什么?6.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起义。官逼民反,压迫越深,反抗愈烈。

1.他是谁?2.这一形象来源于那部书?3.它的创作者是谁?4.它成书于何时?5.小说的题材是什么?6.小说反映了什么内容?他就是受人喜爱、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神话人物孙悟空。《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是一部以浪漫主义为题材的长篇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群众蔑视封建统治、敢于斗争的精神。小说名称作者内容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展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各政治集团间军事、政治、外交的巨幅画卷,宣扬“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与忠义思想,反映元末社会动荡中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创作,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取材民间玄奘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孙悟空的形象,反映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古典小说的颠峰3.畅谈“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人物形象”,体验交流,加深理解。4.启发学生思考:明清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议一议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人物形象?明清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市镇的日益增多,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符合市民欣赏要求的小说也日趋成熟;同时北宋以来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为小说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明清小说的盛行是当时时代的反映。5.引导学生回忆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正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明清时期的文学才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那就是世俗文学的兴起、古典小说的盛行。以市井小民为主人翁、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世俗文学也不断涌现,如“三言”“二拍”等。

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C.《西游记》

D.《红楼梦》2.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AC课堂延伸我的收获课堂小结

伴随着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技领域涌现了一批总结性的、集大成的作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与科技一度繁荣交相辉映的明清文坛上,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横空出世,世俗文学开始兴起,展现勃勃生机。板书设计一、明朝科技成就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二、明清文学成就

1.四大名著的盛行

2.世俗文学的兴起附:李时珍新书《本草纲目》出版发布会主持人:李时珍新书《本草纲目》出版发布会现在开始。每位记者只有5分钟时间可以自由提问。记者甲:请问李先生,你为什么要编写这样的医学巨著呢?李时珍:我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后,发现前人的医学著作存在很多缺点,分类杂乱,内容谬误,还漏载了许多药物。因此应该重新整理和补充,做到“寿国以寿万民”。记者乙:李先生,你在编写大作《本草纲目》时,碰到不少困难吧?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李时珍:困难是有一些,不过都是可以克服的。一要阅读大量的前人著作。二要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考察。我先后走访了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采取药物标本,请教当得农民,收集民间药方。三是苦心创作。我在历经27年、三次修改后,直到今天才最后完成。记者丙:果然辛苦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