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情况调研分析【5200字】》_第1页
《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情况调研分析【5200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情况调研分析目录TOC\o"1-2"\h\u6078关键词:基层派出所;农村土地纠纷;乡政府 18445一、相关理论概述 227339(一)基层的概念 210607(二)农村土地纠纷的概念及特点 229513二、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现状分析 213975(一)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现状 213195(二)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存在的问题 311208三、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对策 427318(一)充实派出所调解力量 46186(二)强化派出所调解的法律效力 528040(三)赋予办案民警适当的自由裁量权 516110(四)注重对农村土地裁量证据的搜集和保留 522060四、结论 6摘要:农村土地纠纷的调解是基层政府和派出所的职责所在,在农村土地纠纷案件频繁发生的当下,基层政府和派出所的调解任务不断加重,但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基层在调解这些纠纷案件方面还存在效率低下、成功率不高等现象。对此,本文主要对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法律知识来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包括充实派出所调解力量、强化派出所调解的法律效力、赋予办案民警适当的自由裁量权、加强乡政府的行政救济、注重对农村土地裁量证据的搜集和保留等。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保障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合理解决。关键词:基层派出所;农村土地纠纷;乡政府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也在逐步推进,但关于农村土地的纠纷矛盾却在不断增加,比如违法占地用地、非法征地的案件多发,土地承包纠纷、征地补偿纠纷、土地流转纠纷等,这些纠纷案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不仅伤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群体性的增加,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各地的农村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纠纷的解决,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纠纷发生的原因,让派出所、乡政府等基层机构纷纷加入到纠纷的化解队伍中,保障纠纷矛盾可以有效化解,防止闹到司法部门,引发更为严重的法律纠纷。因此,本文将对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基层在调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基层的实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一、相关理论概述(一)基层的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在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场、乡、镇、村、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二)农村土地纠纷的概念及特点顾名思义,农村土地纠纷是指以农村土地为客体而产生的利益冲突。根据农村土地的内涵,农村土地纠纷是指农村区域内针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耕地等农业用地、宅基地等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流转、利益分配等产生的冲突。农村土地纠纷的特点如下:(1)主体利益的多样性。土地纠纷涉及到农民、集体与企业等利益主体,在农民、集体与国家的涉地纠纷中,基于土地获得的农民身份和社会保障利益与国家的公共利益发生价值冲突。(2)解决难度的多层次性。农地纠纷具备复杂性、群体性,农地纠纷的多层次性,将其按照纠纷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困难甚至更多的等级,解决难度高的农地征收纠纷、待地纠纷等是最不好解决的。(3)纠纷解决依据的冲突性。不同的政策文件关于纠纷解决方面规定不同,这些规定主要体现在诉讼、仲裁、行政处理等方便,不同的部门,不如派出所、乡镇政府等,在纠纷解决方面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之间难免存在冲突或矛盾。(4)农地纠纷产生原因的复杂性。通过对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这些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土地历史制度、土地实际状况、法律制度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二、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现状分析(一)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现状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迅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农村人口达99406.63万人、26802.32万户。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纷纷进入城市生活,农村土地被荒废或转让的情况较为普遍,但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基础,其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但因为土地的特殊性,农民非常重视土地的使用、交易、转让等,但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土地利益受损,就会引发一系列土地纠纷案件。纵观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就拿灵丘县来说,近两年来,全县共受理了土地纠纷来信来访33件,其中:涉及经营权争议纠纷的巧件,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的7件,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9件,申请违约赔偿仲裁的2件。在全部受理案件中,符合仲裁立案的6件,调解解决的27件,纠纷案件受结率达到了100%。实践表明:灵丘县县、乡、村三级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在化解农村土地纠纷矛盾、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土地纠纷都能像灵丘县那样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部分区县的调查发现,基层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处理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地区都没有像灵丘县这样成立专门的县级农村上地承包纠纷调解与仲裁委员会、乡镇级农村上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和村级土地纠纷调解小组为主的农村上地承包纠纷三级调处机构,大部分农村及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主要由乡政府、村委会以及当地的基层派出所等来调解,但是总的来说,调解情况并不仅仅如人意。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全国市、县农经部门和县仲裁委员会受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2680余万件,比2019年增加2.1%。其中:土地承包纠纷占62.3%;土地流转纠纷占36.5%;其他纠纷占2.2%。当前,我国市县都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78%的乡(镇)建立了调解仲裁调处体系,建立了仲裁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选拔农民代表参与调解仲裁工作,每县配备仲裁员3-5人,每乡(镇)配备调解员1-2人。但是这些基层部门调调解不成功后,案件就会让公安机关处理,总的来说,乡政府和基层派出所是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机关。(二)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存在的问题1、派出所调解力量不够从立法角度来讲,派出所并不是一个解决民事纠纷的专门机构,也不是法定的纠纷调解机构。但很多地区的乡政府在处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上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较为复杂,这类案件调解不成功的情况较为普遍,随后,纠纷主体就会报警,使得这类案件开始流入基层派出所。据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某地基层派出所共接处警2000余次,平均每月200余次,最多一天就达20多次,很多都是非警务事宜,除去公民求助外,其中当事人坚持要求派出所调解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占到了处警总量的50%,相当于治安案件的数量。另外由于派出所调解是无偿调解,故今后人们选择到派出所调解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并且一个纠纷从发案受理、调查取证到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派出所的警力明显不足,精力也极为有限。2、派出所调解法律效力较弱2006年施行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处罚;对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可见,只有达成协议并自觉履行的调解才有效力,如果不履行,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违反已经达成的调解协议并不需要负法律上的不利责任,这就使得遵守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极大地降低了其参与调解的积极性。而且这种对调解协议的随意反悔也使得派出所民警的积极努力化为泡影,导致派出所民警对调解处理农村土地纠纷等民事纠纷案件方面的积极性大大减弱,最终直接制约了调解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从另一方面来讲,治安调解是对治安处罚的取代,调解协议若因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的反悔,再经其他程序推翻,势必造成公安机关和当事人人力、物力以及执法资源的浪费。3、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自由裁量权是指派出所在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纠纷时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解决方式,以及对于治安处罚的适用可以灵活处置。笔者在跟踪个案时,发现在实践中民警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坚持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当作一般普通民事纠纷调解。为避免程序繁琐的麻烦,或者为了片面追求“零投诉”,很多民警往往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作为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来调解,这样就可以避免受理、立案、查证等程序。这样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后,制作的不是规范意义上的治安调解协议书(需要参与调解的民警签名),而是一份普通的民事和解协议书,如果事后不履行,则不再与派出所有关,可直接告知当事人向法院针对农村土地纠纷进行起诉,派出所民警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二是坚持将可以调解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进行行政处罚。调查中,很多民警抱怨调解程序较为繁琐,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过于复杂等,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指导的基础上,很难保障纠纷案件的公平解决。4、农村土地裁量证据收集困难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调解难的一大原因还与纠纷案件本身因素有关,因为大部分农地纠纷回溯时间甚至高达上十年,如果一旦出现纠纷,调解人员会让当事人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但因为时间过长,很多证据出现遗失,这就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举证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明明处于受害的一方会因为证据搜集困难而无法在纠纷案件中保障自己的权益。这会进一步引发更多不公平的问题出现。三、基层调解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对策(一)充实派出所调解力量依法调处纠纷、化解矛盾,是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基础。针对派出所调解能力有待提升,调解人员队伍有待充实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基层派出所人才的队伍建设,对现有的民警进行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的培训,提升其治安管理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首先在民警招录时,指标应向基层派出所倾斜,充实基层派出所警力。同时每个派出所应当至少配备一名法律专业的警员,他们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将因农地等引发的纠纷及时进行规范的处理。其次,派出所要注重与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优势,配合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同时要在农村治安积极分子中培养治安信息员,广泛收集深层次、预警性信息,深入排查农村土地纠纷的原因,扩大纠纷案件线索来源,方便采取针对有效的纠纷化解机制。(二)强化派出所调解的法律效力基层派出所在调解农村土地纠纷的过程中,会适当放纵当事人处分权,从而让当事人可以自愿行事,但这种做法很容易破坏的现有调解和处罚程序的选择性。既然双方当事人都自愿做出接受调解结果的承诺,就应该受到相应约束,以避免公安机关制作的调解书与法院判决之间出现矛盾,因为这会加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对此,当派出所接到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时,采取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由派出所或者当事人双方送交法院审核,经法院核准后调解书即具有强制执行力。经法院审核认为调解违背自愿原则或国家强行法规定的,由法院裁定撤销,当事人可直接起诉或重新到派出所进行行政裁决。此外,对于派出所做出的裁决或调解,法院仍可在执行程序中依职权进行审查,对方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三)赋予办案民警适当的自由裁量权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处在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第一线,其需要接受部分乡政府没有调解成功的纠纷案件,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就是这类案件的主体。派出所在处理这些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存在及时性和被动性。再加上法律的滞后性,我国有关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处理的《调查办法》、《土地调解仲裁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可还不是很完善,无法为派出所处理这类案件提供参考指导作用,导致民警在处理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行,不利于公平公正目的的实现。因为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不同于刑事案件,其社会危害性显然较轻。对于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应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不宜以国家公权力的形式强行介入。派出所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通过一定的自由裁量,对那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情节轻微的行政违法人,通过调解的方式,使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既可以教育违法当事人,又可以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和心理平衡,未尝不是一件两全齐美的好事。如同法院自由裁量权一样,赋予派出所在处置治安案件和普通民事纠纷中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既是实际操作中早已存在的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