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1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2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抗战胜利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阐明中共中央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并为争取和平建国早日实现做出努力。(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

“我们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是1927年时候的情况了,也不是1937年时候的情况了。国民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现在也只好承认了。我们解放区的工作,已经影响到全中国、全世界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8页。)(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军队主力军在大后方;牵制因素:大后方人民反对内战;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国际影响:苏、美、英等国际力量不希望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飞赴重庆挥手之间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美国一向以天赋使命自居,向全球推广他的民主和自由。虽然美国采取种种方式力促“中国政府开明化,加强民主程序,规定个人基本权利,建立一个自由、统一、民主的中国”,但扶蒋反共政策使蒋介石在独裁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此外,谈判还达成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合法;释放政治犯等协议。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946年1月10日,毛泽东签发的《停战通告》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和《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中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请看录像《战和风云——从重庆谈判到政治协商会议》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1946.7)项别数目百分比兵力共产党方面120万人1国民党方面430万人3.58地区面积共产党方面228.5800万平方公里23.8%国民党方面731.1720万平方公里76.2%城市共产党方面464座(中小城市)23%国民党方面1545座(大中城市)77%人口共产党方面13606.7万人28.6%国民党方面33893.3万人71.4%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国民党在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是:沿主要铁路干线由南向北,夺取大城市,控制交通线,将中共军队主力分割歼灭,或将黄河以南中共军队逐步压迫至黄河以北,然后将其围歼于华北地区,从而达到变解放区为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目的。作战步骤是,先集中兵力,迅速消灭山海关关内的中共部队主力,控制津浦线、平汉线两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稳定江南,确保华北,尔后转向山海关外,进攻东北。为此,国民党运用80%的兵力计193个旅约160万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国民党为发动内战的准备时期,也是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和制止内战而不懈努力的时期;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时期;1947年6月至1949年9月,是国民党防守、人民解放军反攻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内战爆发:1946后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性质:是一场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正确地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每一战役都要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胜利,歼灭敌军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上,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独特的方式展开。所谓“独特形势”,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外线作战内线作战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挺进大别山和战略反攻的胜利

挺进大别山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国民党此时正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重兵深陷陕北和山东两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二是大别山是老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三是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人民解放军若出击中原,建立根据地,就可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7年10月10日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把创建新中国的战略任务公开地提了出来。(二)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经历了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再到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过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8年4月1日晋绥干部会议上系统阐明了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学生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学生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先导,从昆明“一二·一”运动开始,到北平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学生运动从争取民主发展到了反帝爱国。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即“五·二〇运动)和“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则是学生运动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标志。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二·一运动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1947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120万工人罢工;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城镇发生“抢米”风潮;在农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征丁、征粮、征税的“反三征”浪潮,300多个县发生民变;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也掀起人民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武装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五,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政的借鉴。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二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一致;在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时,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做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间路线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但也不为蒋介石国民党所容。

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11月6日民盟被迫发表解散公告。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第三条道路的彻底幻灭。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第一,东北地区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被我军包围在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是撤是守,还举棋不定;第三,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为解放全中国奠定胜利的基础;第四,歼灭了东北敌军,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战略决战的首战为什么放在东北?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三大战役的胜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人。连同济南等战役,战争第3年的7个月作战,共歼敌232万人。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国民党的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占领总统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