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第1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第2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第3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第4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

郑XX,男,35岁,高校本科。于20xx年7月参与工作,现为古浪县大靖职教中心老师。十五年来,他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人师表。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残,帮扶助学,随时随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被乡亲们誉为“公益路上的好老师”。

郑老师从教十五年,始终担当班主任工作。不论在哪个单位,他都能做到听从安排,任劳任怨,无论学校支配什么任务,他都坚决果断地开心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工作中严于律己,始终根据人民老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这就是一位一般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体现,是勤恳踏实工作的行动,是取得成果的前提。他常常提示自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学生欢迎、让社会满足的人民老师,这就是他始终追求的目标。除了管理工作外,他一心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工作上。20xx年8月到20xx年5月的四个学期中,由于专业课老师特别缺,他同时担当卫生专业的四门课程,每门课都是近400页厚的长篇大论,而且每天都要各上一节。他每天晚上要写四个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批改作业,白天上课、检查学生的背诵和驾驭状况。有时三、四门课紧挨着排在一起,他就上完第一节上其次节,紧接着第三节、第四节,每天至少有两节课是连着上的。除此之外,还要处理班上的卫生、

就餐、纪律、宿舍、平安等各种日常事务,遇到上级检查或学校其他活动就更忙了,有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家中大小事情更是无暇顾及,接送并辅导孩子、全部家务均由妻子一人扛着,累极了妻子也常唠叨:“你们单位那么多人,就你最能?就你会干工作?就你一个人是老师?一天到晚全顾着人家的娃娃,自己的娃娃却顾不上,没见过你这样当老师的!”他知道自己愧对家人,然而还是耐性给妻子说明:“这是职责所在。既然干了,就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否则我的良心会受到指责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所教的班级在“三校生”高考中均顺当考入省内外高职院校,当年他被古浪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老师”,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一样好评。

教学工作中,郑老师总是对学生进行耐性细致地劝服教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他总是习惯性地视察着每个孩子的行动、语言、表情等各种动态。比如赵婧婧今日特别活泼,说话声音比平常洪亮得多;张梅表情呆滞,不大说话;小樊最近发言特殊主动;杨小明今日总是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总是提前到校的高志伟今日意外地迟到了;平常总干干净净的黄立娟连续穿了两周的脏衣服……通过刚好敏锐地捕获这些信息,然后当心翼翼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激励学生说出其喜悦、欢乐、悲伤、难受之所在,进行适度地劝服、激励、劝导、帮助和抚慰,同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赐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

助。

20xx—20xx年,他在古浪南部山区新堡中学工作期间,有八个距学校较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每天就吃自己从家里背来的'馒头。冬天,馒头从家背到学校时已经冻硬,中午孩子们就在教室里的火炉上烤着,消融一点,啃上一嘴,等一阵消了再啃。冬天日子短,等啃完了馒头,下午上课时间也到了;夏天的馒头多数是晾干的,孩子们啃起来总会弄破嘴唇或者牙龈,馒头上总是有红红的血印,他们忍着难受啃着带血的馒头……有时馒头没有晒干,总会长着灰黑色的长毛,那味儿又酸又苦又涩,孩子们紧皱眉头艰难地撕咬、咀嚼、吞咽……这一切郑老师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天中午老师们刚吃过饭,教工灶上的做饭师傅把剩下的半锅莱给倒在了灶房旁的垃圾堆上,热气腾腾、香味犹存。一边是啃着馒头的学生,一边是倒在地上的剩莱,郑老师若有所思…下午课外活动,郑老师把中午不回家的那几个孩子叫到一起,问他们愿不情愿吃老师灶上的饭。山里的孩子诚恳、害羞,起先他们都坚决摇头,学生怎么可以吃老师的饭呢!郑老师给他们讲了三点:一是你们正在长身体、消耗脑力,刚好补充养分特别必要;二是剩下的莱不是老师们从自己的碗里拣出来的,而是师傅做得多了,老师们吃不完;三是珍惜粮食、避开奢侈是美德。学生们被郑老师的真诚打动了,消退了顾虑,起先大胆地和老师沟通:其实大家都想吃,每当闻到从教工灶上飘来的饭香味,每个人都在静静地流口水,还私下里偷偷争论,长大了肯定当要老师,因为能按时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其次天,郑老师找到大师傅

商议:能不能把剩莱送给那几个中午不回家的孩子吃,倒掉也是白白奢侈了,怪惋惜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大师傅的讽刺、挖苦和白眼:你是老师,操劳教好你的书就行了,人家的娃娃吃啥喝啥与你有啥关系?用得着你来怜悯?你养的?你对他们好,他们的爹妈会给你啥好处……一下子问得郑老师张口结舌,竟无言以对。又过了一天,郑老师做足了思想打算,调整好了状态,去跟大师傅谈。整整一个星期,大师傅被他的真诚、耐性和执着所动,答应只把剩莱留下给学生。起先学生们不敢到灶上去,郑老师就拿着他们的饭盒去灶房打上莱再端到教室里让他们吃。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狼吞虎咽的可爱样儿,郑老师心中是无限的安慰。

郑老师当班主任有个习惯,不论在小学、初中还是中学都要让学生写周记,写啥都可以,字数、内容均不限。每篇周记他都会仔细批阅,并依据内容真诚地写上或激励、或指导、或帮助、或启发的评语。学生们从老师的评语中获得了好处,都把郑老师当作知心挚友,什么事(包括隐私)都情愿写出来。同学之间也静默形成了一个无声的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翻阅他人的周记本,不阅读同学周记的内容和老师的评语。周记成了师生无声沟通的一个平台,也成了同学之间相互信任、敬重的见证。20xx年3月,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周,一个女孩在周记中写到,她上不成学了。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苦痛、无望与无助。郑老师感到问题严峻,就加班阅完了全部周记,提前让学习委员发了下去。果真不出所料,其次天早上,那个女孩的周记本早早放在了

老师的桌子上,他急不行待地坐下来翻阅。原来,这个女孩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多方求医无效后,虐待妻子,认为是妻子给他带来了不幸,动不动就对妻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终在开学前抛妻弃女,并卷走了全部钱财和家里值钱的东西,母女俩一夜之间变得生无所依,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16k的周记本,她写了5页多……郑老师流着泪读完了学生的倾诉,又流着泪写了近4页的评语,激励她要英勇的生活下去,告知她,人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趆是困难就趆要坚毅,假如一遇到困难就灰心、退缩、放弃,那他就是懦夫!目前你要做的就是用优秀的成果来回报可怜的母亲,来“报复”那个狠心的父亲。并为她交了学杂费。之后的两年里,她再没交过学杂费,郑老师始终静默地关怀着她,用各种方式帮助着她并当心爱护着她的自尊心,直到她顺当升入初中。

郑老师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日里左邻右舍或者同事、挚友们有啥须要帮忙的,只要自己手头的事不焦急,他都会坚决果断地伸出救济之手。像开锁、修车、照看孩子、辅导作业、小额经济支援、打水、买药等等,自己能帮到的,就肯定会去帮忙。班上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不能按时上交学费或者生病了无钱买药,郑老师了解状况后就为他们垫付,之后也从不向学生提及,有些学生过了很长时间后要给郑老师还钱,郑老师就以“我不记得了,似乎没这回事,你记错了吧”为由而拒绝。为他们送本子、墨水、钢笔等更是司空见惯。因为从不应记账,十五年来类似这样的花销原委有多少,连郑老师自己也说不清。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2

彭冬霞,女,1963年3月诞生,陡沟社区徐村组村民。作为一名普一般通的农村妇女,“无私奉献,爱心十足”是她的真实写照。彭冬霞多年来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地帮助别人,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每天都要去与她毫无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徐先珍家,为她家做饭、洗衣,帮她整装梳理、打扫卫生,多年如一日,从不宣扬,静默无闻,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大姐。

事情还是得从五年前说起,彭冬霞与徐先珍家相隔约有1公里,当她得知曾经患有风湿和内风湿疾病的徐先珍病情加重,现在不能下床行走,且生活无法自理时,她与丈夫协商以后从百忙之中肯定要抽出时间帮助徐先珍,为她家排忧解难。彭冬霞家共有七人,还有已过七旬且身体不好的婆婆,四个孩子都在初中、中学读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她和丈夫共种了14亩地,主要以有才、玉米、蔬菜、棉花等轮茬耕种,劳动强度也较大。尽管如此,她每每天没亮就起床,煮好早饭,做完自己家的家务后,待天方亮时就沿着河边坎坷蜿蜒的土路步行至徐先珍家,帮她家做家务、清理卫生、做好早饭还亲自送到卧床不起的徐先珍手上,中餐也是如此,晚上去她家帮她洗脸、洗脚,陪她闲聊等。由于徐先珍对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有时在病痛发作时都想一死了之,不再连累别人和家人,在彭冬霞的耐性劝导下,

在彭冬霞从不叫苦叫累的人情帮助下,她特别的感谢,坚信要活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冬霞自始至终毫无怨言,这些年连大小便盆都帮她洗刷清理,徐先珍的每月的卫生巾、卫生纸她都给他买好送去??

星期天徐先珍的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彭冬霞还用自己的钱买菜做饭给两个孩子加餐,同时还帮两个孩子洗换衣、鞋等,并且叫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顾虑家里的一切。

由于两个孩子上高校,徐先珍家的家庭负担特别重,仅仅依靠丈夫种地根本无法维持,无奈的现实状况下,徐先珍的丈夫不忍离开了家,将徐先珍交给彭冬霞,孤身一人去北京打工挣钱,彭冬霞主动挑起了她家的重担,并且对待徐先珍就像亲姐妹一样,每天给她熬中药,在彭冬霞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徐先珍的病情日渐好转,并且能够下床行走。多年的细心照看,多年的心存感谢她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现在徐先珍被丈夫接去北京照看,临走时彭冬霞还送她上了去合肥的车,并且一再叮嘱她要按时吃药,肯定要把病治好,树立起重新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