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中图版_第1页
202X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中图版_第2页
202X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中图版_第3页
202X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中图版_第4页
202X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中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PART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考纲解读知识导图

1.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掌握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特点

3.能够运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基础自主梳理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延伸,南北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延伸,

更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

热量东西水分南北东西基础自主梳理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6-1),回忆下列问题。图16-1基础自主梳理(1)随海拔的升高,气温

,降水一般是先

(2)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

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一致。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有山地所处

和山地的

(4)从图中可知,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积雪冰川带除外),由此推断南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南坡应为

(5)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比北坡降水量多,南坡可能

增多降低减少高纬度纬度相对高度阳坡为迎风坡,比北坡降水量多核心突破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互动探究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考点互动探究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考点互动探究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16-2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图16-2考点互动探究■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互动探究(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图16-3考点互动探究(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图16-4考点互动探究[特别提醒]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1.[2017·全国卷Ⅰ]

图16-5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命题探究考点互动探究(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图16-5考点互动探究1.(1)B

(2)A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特征。由题中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由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自然状态下,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及应用2.[2018·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6-6图16-7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考点互动探究2.纬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影响农作物分布的自然条件。读图可以得出,两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气候差异显著,因而两地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同,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表起伏大、冬季气候温和等方面思考。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图16-8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图中①②③表示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2)题。图16-8考点互动探究(1)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C.针叶林 D.针叶阔叶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考点互动探究3.(1)A

(2)D

[解析]第(1)题,图中②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荒漠,②介于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核心突破探究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互动探究1.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考点互动探究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16-9,北半球);纬度越低,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就越多。图16-9考点互动探究(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带或荒漠带的高山,由于山体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3)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①纬度——同一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到1200米。②坡向——一般而言,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阴坡分布海拔低。考点互动探究■知能拓展雪线高度的判读气温(热量和纬度)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形坡度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雪线低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16-10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16-10考点互动探究(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考点互动探究4.(1)A

(2)C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海拔在4000米左右,该山地东坡海拔4000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中“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可知,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2018·天津卷]结合图16-11和图16-12中的信息,回答(1)~(2)题。图16-11某地景观图图16-12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考点互动探究(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6-1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16-12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在图16-12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考点互动探究5.(1)A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自然景观垂直差异变化大,山麓地带以草原为主,随着海拔升高,自然景观依次变为云杉林、高山草甸、终年积雪,由此排除丙地;该地景观图中山麓地带的草原上有蒙古包及放养的牲畜,由此可知该地有牧民在此生活,游牧民习惯逐水草而居,因此最可能位于甲地。所以A正确。第(2)题,根据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可知,一般森林分布地带降水量大,因此该地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云杉林带,所以C正确。核心突破探究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应用考点互动探究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地势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山脉的背风坡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地势科迪勒拉山系西侧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自然带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赤道附近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水分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下游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提供水资源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非地带性现象6.图16-13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1)~(2)题。命题探究图16-13考点互动探究(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叶阔叶混交林 D.草原考点互动探究6.(1)B

(2)C

[解析]第(1)题,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而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B项。第(2)题,据上题结论,再结合该区域在45°N附近,可确定山脉西坡山麓为中纬度沿海地区,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C项。教师备用习题图B16-1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图B16-1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教师备用习题[解析]1.A

2.C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K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1983年K岛火山爆发,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教师备用习题

[2015·天津卷]

读图B16-2,回答问题。3.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教师备用习题图B16-2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地理要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景观表现为热带荒漠,因此热带荒漠的分布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澳大利亚水系的分布特征、地形的东西差异、矿产的分布特点没有体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4.[2015·江苏卷]

图B16-3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图B16-3[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季)雨林。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5.[2015·广东卷]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解析]A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B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C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项是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

[2015·江苏卷]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B16-4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图B16-4教师备用习题6.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7.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