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铜陵人才集聚_第1页
加强铜陵人才集聚_第2页
加强铜陵人才集聚_第3页
加强铜陵人才集聚_第4页
加强铜陵人才集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铜陵人才集聚

促进人才强市战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铜陵市循环经济试验园主任助理夏琛桂2006/08/211目录一、人才的重要性二、上海市人才状况分析三、上海市人才政策介绍四、铜陵市人才状况分析五、铜陵市人才建设的建议六、关于我们七、讨论时间2一、人才的重要性流行语:“现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问题:到底是人才重要还是金钱重要?—家庭:没有钱,可以赚;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社会: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落后就要挨打。—企业:企业最重要的什么?不是它的资产有多雄厚,也不是它的核心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企业内的人才是否足够。

3二、上海市人才状况分析2004年全市人口总数是1352万,其中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250.30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8.5%。党政人才12.21万人,占4.88%;公有制企事业单位89.47万人,占35.75%;非公有制领域148.62万人,占59.37%。全市三类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共有161.19万人,占三类人才的64.40%。4上海市历年来人口、经济、人才状况数据表

1995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人口总数(万)1301.371306.581313.121321.631334.231341.771352.39国民生产总值(亿元)2462.574034.964551.154950.85408.766250.817450.3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万)77107.8113119135149.92161.19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5上海市的经济增长状况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图(从1995年-2004年,上海市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上海市的人才增长状况上海人口总数变化趋势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口数量结论:人口净增量小于高级人才的增量!7上海市的人才分布状况上海市人才学历状况上海市人才分布状况8上海市的人才学历状况党政机关人员学历状况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状况9上海市的人才学历状况党政机关人员学历变化状况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变化状况10四、上海市人才政策介绍

人才开发

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公务员管理

工资福利

奖惩

军转干部安置

企事业人事管理

教育培训

其它一、人事政策法规11上海市人才政策介绍

课题研究

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对策研究

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政策体系研究

上海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对策研究

“经理革命”与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上海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环境与相关政策研究

面向新世纪上海紧缺人才需求趋势与开发对策研究

努力构建国内外人才对接的工作平台规划计划

上海加快人才新高地建设行动纲要

上海人才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上海人才发展“十五”计划与到2015年规划纲要二、人事规划与研究

调研报告

英国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考察报告

日本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劳务管理

沪深人才分配机制比较研究12上海市人才政策介绍三、人事工作业务13铜陵市人才状况分析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71.63万人。2004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77万人,占 总人口的58.31%。2004年末,全市单位职工人数13.23万人。 其中: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和个体劳动者9.08万人。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14铜陵市人才来源状况2004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1409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78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7194人。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2144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484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3514人。2004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为4095人,毕业生为1471人。2004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7682人次,其中本科4287人次;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412人,其中本科204人。2004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14147万元。15铜陵市人才建设面临的困境人才环境亟待改善。对人才开发的认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对人才培养、使用和待遇重视不够。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九五”期间人才流失近400人。人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分布不均匀。年龄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老年化严重。人才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竞争机制不广泛。人才市场体系不健全。优惠政策缺乏强有力的调控手段。16五、铜陵市人才建设的建议1、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2、加强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3、迎接人才回归实现人才回流战略4、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有效集聚5、较大幅度提高高级人才的工资水平6、对创造发明和科技创新进行重奖7、推行评聘分开、自主聘任的人才使用政策8、建立“铜陵市人才发展基金”171、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现今社会,世界资源开发的重心逐步将由物资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实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超前性投资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包括教育投入,还包括人才引进、职业培训、管理培训、项目咨询和课题研究等内容。建议铜陵市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逐步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比例。182、

加强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一个中高级人才的培养计划,用于指导全市中高级人才的开发和管理。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高层次管理和专业人才。大力推行优秀高校学生来铜陵进行毕业实习,挂职锻炼和直接就业等交流活动。

吸引著名公司在铜陵投资办企业,让本市经营管理人才参与这些企业的管理,从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成长为中高层次人才。193、迎接人才回归实现人才回流战略 铜陵市是国内人才的重要输送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铜陵学子进入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学习和深造。铜陵市政府应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进这些家在铜陵的人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在生活待遇方面,回归人才的工资收入应与回归前的地区逐渐接轨;并在住房和福利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2)在晋升机会方面,建议铜陵市的单位,拿出一些有挑战性的关键职位,公开向国内外招聘,公开考核,择优录用。(3)在工作条件方面,要进一步营造吸引回归人员的良好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4)在来去自由方面,坚持“支持深造,鼓励回市,来去自由”的原则。204、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 有效集聚根据铜陵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铜矿产业、电子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战略要求,主要吸引上述产业和铜陵急需发展的前沿学科的人才,每年要规定一定的人才引进数量。(1)凡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符合铜陵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用人单位急需的,应该全部放开。(2)人才柔性流动:对需要保留当地户口或人事关系来铜陵工作的外地专业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以“长期短借”等灵活方式共享,实现“智力流动”。(3)技术投资:欢迎和鼓励全国各地的人才来铜陵进行技术投资、技术承包或者技术入股等活动,有效提高铜陵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21

5、较大幅度提高部分高级人才的 工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偏低问题迫在眉际。在现实条件下,较大幅度提高部分高级人才的工资,让高级人才在当地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使高级人才的生活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实质上比较接近,这样待遇留人才的口号才不会仅仅留于表面。待遇的提高必须与人才的工作成果密切关联,不能按资历加薪,否则将失去意义。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可规定条件,人才公开申请,通过竞争,由“同行评选”办法决定哪些人可获得提高待遇。226、对创造发明和科技创新进行重奖对创造发明和科技创新进行重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创新。获奖项目必须具有明显技术先进性,而且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市里面可以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定,奖金的来源为市人才发展基金(市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捐赠)。237、推行评聘分开、自主聘任的人才 使用政策在我国,人才使用政策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是:论资排辈问题比较严重;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解决的办法是靠市场机制进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即推行评聘分开、自主聘任制度。具体操作可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设岗,自主直接聘用,不受职称(任职资格)身份限制。对任职资格的评审,由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进行,重在真才实学。评聘体系完全与市场经济吻合,促进人才的优胜劣汰。在实行自主聘任中,应从本单位拿出一定职位,实行公开招聘。真正把国内外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到铜陵来,这也是铜陵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248、建立“铜陵市人才发展基金”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人才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建立“铜陵市人才发展基金”,是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的一项重点工程,必须列入议事日程,尽早落实。人才发展基金作用主要有五项:第一,定向资助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的引进;第二,解决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第三,用于铜陵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第四,资助青年优秀人才从事先进技术的研究;第五,奖励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成绩卓著者。

人才发展基金来源采取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国内外募捐等形式解决。25六、关于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18年,是国内最早开办管理学科的学院之一。在2003年2月第二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排名第二。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现有教授4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9名),副教授63名,5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现在校本科生1858名,硕士生407名,博士生481名,博士后20余名,MBA学生1200余名,EMBA学生600余名,外国留学生162人。历年以来,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50多所海外著名大学的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每年有上百名学生被选派到国际著名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常年有数十名外籍教师参与管理学院的日常教学,在国际化教学方面,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取得巨大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26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在中国统计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