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件】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件】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件】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件】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明清的国家统一及版图奠定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4.海南·宋代城镇功能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5.浙江·上海·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程朱理学;4浙江·山水画的基本特征2018【Ⅰ】26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浙江·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3.海南·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4.海南·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1.天津·朱熹的民本思想;6.7.浙江·宋明理学13.北京·南宋南方地区小麦大规模的种植2019【Ⅱ】26·程颢理学3.海南·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14.北京·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4.江苏·宋明理学;4.海南·北宋商业的繁荣;6.浙江·“市”在南宋的发展2021【Ⅰ】27·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Ⅱ】26·宋代理学家维护礼教纲常4.广东·元代经济管理措施;5.湖南·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浙江·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角度内容作用耕种制度南方普及一年两熟制个别地方一年三熟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人口增长经济结构部分地区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突破自然经济结构下的自给自足,农产品商品化提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种植结构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改变了种植结构,推动棉纺织业兴起史料: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摘自《中外历史纲要》第60页“历史纵横”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宋代农业发展的影响【现学现做】1.(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项。【现学现做】2.(2018·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材料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现学现做】3.(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随着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大量种小麦,这主要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故①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②错误,南方稻麦兼钟的技术有利于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故③正确;曲辕犁是南方地区的耕作工具物,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角度内容影响制瓷业技术改进,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瓷都“景德镇”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煤采掘业与冶铁技术提高,东京居民使用煤作燃料。南宋开始用焦炭冶炼。突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印刷业推动文化普及、进一步推动造纸业发展。史料:美国学者郝若贝曾依兵器、农具、铸钱、耗铁等情况,估算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综合。

——摘自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16页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宋代手工业发展

石炭(序)彭城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於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北宋]苏轼

【现学现做】4.(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并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属工业,故A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一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平力”为生的仅是少数病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故D项错误。【现学现做】5.(2018.11·浙江高考·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指南针对航海意义重大,故①正确;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②错误;“彻底放弃了”,表述过于绝对,故③错误;宋代成为丝绸之路的畅销品,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商业交易场所面向大众,基层市场(如草市:乡村定期集市)官方政策榷场;重农抑商有所松动,民间贸易活跃货币流通交子品牌宣传商家注重广告和品牌效应。开始使用“商标”以加强对质量的保证。海外贸易外贸税成为宋元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著名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概念解析】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现学现做】6.(2019·北京高考·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命令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官府对农业的重视而非垄断商业的现象,排除A项;结合所学宋代由于货币使用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的态度而非商人地位,排除D项。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概念解析】交字是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北宋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一种交易信用凭证。纸币的发行和稳定,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对解决国家一时之需有重大作用。◎元代纸币【现学现做】7.(2017.4·浙江高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表明宋朝的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故D项正确。【现学现做】8.(2019·海南高考·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瓷器B.茶叶C.棉布D.白银【解析】据所学,瓷器从唐朝时期开始大量外销,远达欧洲、非洲,主要渠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到了宋元时代,海上交通发达,陆上则因为宋朝未统一全国,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此大量瓷器开始通过海上运出,故选A项;据所学,十八世纪以后茶叶贸易占贸易主导地位,输出量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宋元时代茶叶并未大量外销,排除B项;棉布在宋元时期成为百姓衣料,主要内销,排除C项;白银在宋元都是流向中国,排除D项。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城市城市规模东京、临安人口过百万繁荣景象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功能转变“坊市”界限打破,出现夜市、晓市,勾栏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史料:(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史料:(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之屋。——[宋]《梦梁录》

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现学现做】9.(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现学现做】10.(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四)经济重心南移:【时空观念】材料: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13页

影响:1.南方经济发展,江浙成为财政农业重心。2.文化重心南移,江浙成为人才集中地区。3.南方文化影响力上升,教育发展,北宋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五)社会的变化:史料: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摘自《中外历史刚要》第63页

史料: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史料:“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社会变化政治观念门第观念淡化婚姻观念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关心祖先名望社会关系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社会控制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宋代社会的变化一、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五)社会的变化:史料: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南宋)叶适史料: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摘自《中外历史刚要》第64页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宋代社会的变化【宋代社会变化影响】1.政治:促进阶层流动,为政治增添活力。2.经济:推动租佃、雇佣关系发展,农民人身束缚减弱。官府对商业控制减弱,商业贸易繁荣,促进商品经济发展。3.思想文化:婚姻观念由重门第出身转变为重政治和经济。4.阶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现学现做】11.(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解析】宋代官府强调“毋舍本逐末”,说明当时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这体现了农商之间的流动,苏辙所说“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体现了科举制发展背景下农工商与士之间的阶层流动,郑至道所强调“皆百姓之本业”从侧面反映百姓有存在不务本的现象,也体现了不同群体间的流动是存在的,故选C项;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极为发达的时期,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官府也减少了对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这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国古代史结束,没有瓦解,排除B项;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本身是一种身份地位不平等的体现,所以其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二、辽、夏、金、元经济社会的发展朝代角度内容影响元朝农业1.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南方普遍种棉1.带动棉纺织业发展,改变人们穿衣结构。辽夏金元1.获得进一步开发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农业显著进步1.推动少数民族学习发展农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元朝手工业1.制瓷业: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印刷业:发展迅速1.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辽夏金商业与城市1.榷场:与宋朝进行边境贸易1.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和发展元朝1.纸币:全国范围内推广2.海外贸易:国库重要财源3.城市:恢复临安旧称杭州—外国旅行家称“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重心和商品集散地1.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促进了大城市空前繁荣。二、辽、夏、金、元经济社会的发展朝代角度内容影响元朝经济重心南移1.南北经济差距拉大,人口税收集中于江南2.重新开通大运河3.开辟长途海运航线1.巩固统治,促进南北经济交流。2.缩短航程,便于南粮北运。金元社会变化1.受女真、蒙古族民族自身特色,社会发展进度受影响,一定程度出现逆转。1.长时间角度看,社会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辽、夏、金、元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三、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概念解析】宋明时期兴起,即在传统儒学研究现实人生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道教的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南宋以后,程朱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明初理学确定了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存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三、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春秋儒学出创战国显学大宗秦国重创破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地位大一统治学经学三教冲突交流发展挑战危机三教并行三教合一韩愈复兴汉代魏晋南北朝唐朝宋代?北宋中期【时空观念】材料:道教是东汉末年产生的宗教,它告诉人们只要出家修道,避世深山,就能羽化成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它要求人们远离凡尘,禁欲苦行,认为这样就能摆脱轮回,最终成佛。佛道的这些理论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很多人躲避现实,不养父母,背妻弃子。——《宋明理学研究》史料: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二程遗书》卷十八三、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材料:“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韩愈)”之类赤裸裸的恐吓已经无法控制人心,所谓“儒门淡泊,收拾不住”。——摘自岳麓版必Ⅲ《文化发展历程》第15页史料: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正》、《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王应麟:《国学纪闻》卷八《经学》理学产生背景政治国家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汉代儒学不能适应统治需要经济榷商品经济的发展,物欲膨胀,社会上道德败坏思想沉溺训诂考究走向服务学术、服务现实;当时(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儒学自身自救,构建信仰,维护统治权威地位外因儒学由于受道教、佛教挑战到调和之风兴盛三、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史料:问:天道如何?日: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程颐、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伊川杂录》史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知所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史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张子语录自·语录中》

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理学的内容理学的内容代表程颐、程颢、朱熹世界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法则;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个人:人性;宇宙:世界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人生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观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个人个性必须服从儒家伦理;“存天理,灭人欲”,肯定人的正当欲望,克服过渡欲望,服务现实统治【现学现做】1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现学现做】13.(2018.11·浙江高考·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解析】根据材料“格物致知”,结合所学,为程朱理学的范畴,“知行合一”为王阳明的主张,故A项错误;“本心即天理”属陆王心学,故B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末李贽的主张,属明清进步思想,故C项错误;“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属于程朱理学,渐悟的范畴,故D项正确。【现学现做】14.(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三、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史料: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史料: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理学的影响满足统治需要,自救统治权威的成功:南宋,程朱理学确定为官方哲学元朝《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理学确定思想界统治地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理学的影响【现学现做】15.(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三、宋代儒学的复兴——理学理学的特点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把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在一起。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侧重点为伦理道德,非政治哲学)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吸收借鉴佛、道的形而上学,构建儒学伦理道德;借鉴佛道传教谱系,创立儒学的传道体系,即“道统”;吸收禁欲主义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四、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汉字的发展领域表现文艺文学宋词:句子长短不等,可配乐歌唱元曲话本婉约豪放散曲、杂剧:标志中国古代戏曲成熟早期白话小说代表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关汉卿、王实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题材丰富,注重意境、笔墨宋词元曲的繁荣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书法绘画的追求反映出理学影响扩大,追求意境个性的特点科技印刷术雕版普及,毕昇活字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指南针人工磁化,应用于航海代表宋•沈括《梦溪笔谈》元•郭守敬《授时历》元•王祯《农书》持续发展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近代火药武器发明,加速欧洲推翻封建的近代化进程;实践经验总结性著作领先的中国古代科技始终保持服务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特征四、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汉字的发展领域表现文字辽西夏金蒙元契丹大小字西夏文女真文字女真科举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文依照汉字字形模仿创制胡字,以华夏族汉字为核心的文化多样性,以华夏族汉字为核心的文字多样性史料: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为宋词,它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一朵奇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宋代的俗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宋词数量剧增,依托城市娱乐中心而起的说话和戏曲艺术空前繁荣,话本小说流传甚广,开启了元明清俗文学发展的先河。——改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的影响【现学现做】16.(2019·海南高考·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解析】据材料“曲者,词之变”和“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结合所学宋词可以演唱可知是由宋词演变而来的元曲,故选D项;南北朝时“词”还没有产生,排除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