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备课新思维_第1页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_第2页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_第3页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_第4页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

彰武三中张雅艳2005年10月12日

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备课应具备怎样的新思维?

它和传统备课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

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五个强调、五个忽视)

(一)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二)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三)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四)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五)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策略:

(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备课基本要求: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在备课中,预设与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新经验。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即如何面向全体)

备课时尊重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1)、教师头脑中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2)、教师设计教案要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3)、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4)、开展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资料的采集:(1)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2)平时作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3)学会储备,平时搜集的资料善于分类保管。(4)资源共享。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力争作到:

(1)学“生活”。

(2)用“生活”。

(3)服务“生活”。

(4)创造“生活”。

4、备课要有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要作到:(1)目标整合。(2)内容整合。(3)形式整合。(4)各种资源的整合。

*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

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案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15条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

1、多了解一些名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2、破除对名人的神秘感和对权威的敬畏,克服自卑感。3、不要强制人们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4、要能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容忍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舍取、有发展。5、应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创新的基础。6、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训练挑毛病、找缺点的能力。

7、消除埋怨情绪,鼓励积极进取的批判性和建设性意见。

8、表扬为追求科学真理不避险阻,不怕挫折的冒险求索精神。

9、奖励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

10、经常做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放大、缩小、联结、分类、颠倒、重组和反比等练习,把知识融会贯通。

11、培养对创造性成果和创造性思维的识别能力。

12、培养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

13、培养开朗态度,敢于表明见解,乐于接受真理,勇于摒弃错误。

14、不要讥笑看起来似乎荒谬怪诞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是创造性思考的导火线。

15、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总结经验。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一般策略

备课的基本精神是: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备课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开放性策略、预设性策略、结构性策略、反思性策略。1、开放性备课策略:

协作性备课

双向性备课

2、预设性备课策略:

预期的展望

蕴涵的假设3、结构性备课策略:

教师把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很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4、反思性备课策略:

具体做法(1)寻找教学预设和教学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