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知识储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1.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的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2、描写手法①烘托(衬托)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③虚实结合④渲染和白描3、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起兴、对比、设问、反问、通感、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二)试题模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三)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时,不仅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现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现手法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四)解答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五)误区警示1、把握不准设问的角度,分不清是问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手法。2、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导致答案点不全。3、答案组织欠妥当,不能先答点,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只是写一些套话。(六)典例分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槿花,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或白色。分析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诗歌赏析】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屋秋瞑》、《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选取了青水,翠竹,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景色清爽自然.后两句以易惊善飞之寒鸦立于缓缓归来之牛背,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动静相衬,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七)题目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参考答案】第一、二、四句分别从感觉、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春尽宋朝·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首联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都要责怪: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天涯来干什么?(1分)把春风人格化,含蓄风趣地表达了思乡之情。(2分)3.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釄【注】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注】酴釄(túmí):一种观赏植物。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是做简要分析。(4分)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