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态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作为教师,人人需要做课堂教学设计,因为人人都要上课;作为教师,个个都想设计出精品课,因为个个都希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好课。然而,作为教师,最难的基本功就是教学设计,因为它是运用知识,凝聚智慧,纵横捭阖的创造性活动。对于教学设计,我们需要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思考,也需要借鉴。破题开篇
破题开篇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无论从哪一种方式开篇,教者都是尽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一、从学生的已有情感出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物介绍已学课文导入)
二、从文本的中心出发
(《陶罐和铁罐》看八道数学题其中一题错)
三、文本的意境出发(《乡下人家》师描述情景)多想去看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我多想去看看》是儿童诗。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设计一: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生:去过。生:没去过。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师: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学生一边听一边观看天安门的风景图)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集会。天安门广场北端,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正对面,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南面是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师:你们想去看看么?生: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11课《我多想去看看》(课件出示)谁来读读。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重点看什么?北京城?天安门广场还是升旗仪式?读读课文就能发现,是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样的导入,无疑重点放在北京城和天安门的广场。离题太远。成了课文《北京》的导入了。
导入就像一堂课的序幕,它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导入要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
设计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小朋友,每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能说说升旗仪式的情景吗?2、激情:同学们,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举行升旗仪式那场面,更加壮观。你们想看看吗?(师播放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场面。)3、一个山村孩子也想去看看,他用一首诗表达他的心情,想听吗?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反思:
通过谈话,学生一下子进入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再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学生感受到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雄伟、壮观,从而产生零距离接触感受的欲望。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时师揭题《我多想去看看》,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语言
阅读课是语文课的代名词,它承担着学母语和学阅读的双重重任。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热衷于课文内容分析,将理解课文内容当作语文课的主要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围绕着课文内容理解来进行,语文课上只是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而严重忽视了母语学习的任务。学生在脑子里只是留下内容的痕迹,而没有留下或很少留下语言的痕迹。一、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二、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体验、感悟及其运用三、引导学生关注语言问题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展示了七个画面:房檐瓜藤攀架门前鲜花绽放屋后春笋探头院中群鸡觅食河里鸭子戏水门前家人晚餐月夜虫鸣人眠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设计一:师:作者在文中用“探”字来描述春笋的冒芽,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呢?生1:是慢慢地,不是速度很快的。生2:如果用“长”不好,“长”表示快,而“探”好像比较慢。生3:探好像不愿意出来,左看右看,有否危险,没危险再出来。师:“探”是谁的动作,是大人还是怎样的人?生:是小笋,娇嫩的小笋。师:这个“探”一般形容小孩子。(齐读句子。)设计二:l
生自由读句子,便读边思考:这个句子中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生1:我觉得“成群”用得很好,说明了春笋不是一个两个的,而是很多很多的冒出来。生2:“许多”也说明了春笋冒出来很多。生3:我觉得“探”字用得很好。这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笋芽探头探脑的钻出来,像个可爱的孩子一样。生4:是啊,还可以从“探”字看出作者对笋芽的喜爱之情。师:(
出示雨后春笋的画面)这些可爱、调皮的笋芽儿探头探脑地想干什么?生:笋芽儿想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师小结: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概括,师随机板书——春笋探头图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齐读、看图背文。
l
房檐瓜藤攀架门前鲜花绽放屋后春笋探头院中群鸡觅食河里鸭子戏水门前家人晚餐月夜虫鸣人眠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院中鸡玩耍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瓜架音乐会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课文讲述了在洪水突袭工地时,一百多号人没命地向一座桥涌去,情况十分危急。一位老共产党员在桥头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逃生,最后牺牲的故事。
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句子的理解与感悟设计一:1、读句,划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2、反复读句,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出什么?3、感情朗读句子。设计二:1、出示句子:老汉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2、与原句比较,并引导学生抓住“劈手”、“揪”、“骂”、“豹子”等词语谈感受。3、感情朗读句子。反思:
这两种设计看起来很相似,都是抓住描写老汉动作、神态的句子来品悟人物的品质,但是切入口不同。设计一通过找、划有关词语来达到目标。设计二采用比较法。哪个效果好呢?实践证明,比较法好。设计一让学生找描写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比较理性,显得干瘪,而且学生在交流时,会在有些词语到底是属于神态还是动作上,争论不休,造成无效学习,影响学习效果。设计二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就抓住劈手、揪出、骂、像豹子等词语来品悟老汉的品质。词语理解形象,有血有肉,花时少,收效好。体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体悟情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高段,更是如此。体悟情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1、唤醒鲜明的视象
2、唤醒真切的感触
3、唤醒优美的想象
4、唤醒飘逸的情怀气象学家竺可桢(浙教版第八册)
课文记叙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天气和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课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句,更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是枯燥的数据和难懂的科学术语。又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又难懂,往往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课文第一节的教学设计设计一:1、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竺可桢一生写了近千万字的气象日记。你能找出竺可桢一生中最后一篇日记来读吗?2、读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想?反思:
设计者抓住第一段中重点内容——竺可桢日记展开学习,并让学生谈感想。这样一来,似乎既注重文本的阅读,又注重学生的体验。其实,这文本的阅读非常肤浅,而且没有抓住日记外其他文字的品悟。因此学生的体验停留在表面,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设计二:1、出示课件: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摄氏度,最低零下7摄氏度,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这是竺可桢爷爷写的一篇气象日记,请哪一位同学来读一读?2、同学们,这是一段普通的文字吗?你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一位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气象记录,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3、谁能再补充说一说,老人当时写这篇气象记录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段)4、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老人写气象日记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演示“支撑着从座位上站起来”,以及理解“哆哆嗦嗦”写字的困难)5、同学们,当我们知道了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竺可桢爷爷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使出全身力气,用颤抖的手,认认真真写的最后一篇气象记录时,你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文字,想一想,你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你读一读好吗?(学生感情深沉、速度缓慢地朗读)
当一段普通的文字和一个人的生命相联结的时候,这段文字也就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雷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设计一:1、读文。2、思考雨后为什么会有彩虹挂在天空?为什么用挂?3、“蜘蛛又坐在网上了”句中“坐”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能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品词析句,领悟其精妙,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太高,反而让学生感到无可适从,枯燥乏味。“雨后为什么有彩虹挂在天空”,不是语文课讨论范畴,浪费时间,毫无收效。设计二:1、读文。2、想象填空:a、看插图,说句子。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一条彩虹像()挂在天空。b、蜘蛛又坐在网上。蜘蛛又()坐在网上。3、想想,雨后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天更()树更()路面更()……填空练习充分利用文本的插图让学生说句,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理解“挂”和“坐”的意思。练习3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素材,让学生练习说话,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风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第二自然段: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设计一:采用问答式教学在学生通读这段话后,教师先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小伙伴们做风筝用什么材料?2、“憧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课后反思:1、第一题没必要问,因为课文写得明明白白。2、第二题问得好,“憧憬”是新词,课文中也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心中充满希望,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扣主题“快活”但是教师没有引导好,大多数学生答不上来,只有一个学生说:他们希望做得好一点,能飞上天。设计二、采用质疑法1、请同学们认真读文,想想这段有什么问题值得大家讨论。2、交流问题:(1)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为什么依然快活?(2)为什么把它叫“幸福鸟”?(3)为什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3、再认真读文,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共同理解“憧憬、依然”的意思。课后反思:采用质疑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他们学习起来特别专心、效果好。自己去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自然段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短小,只有83个字,全文两个自然段,每段3句话,而且结构相似。设计一看插图填空这里真美啊,有
,有
,还有
。这里真美啊,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课后反思:注重语言训练,精心设计练习,而且二个练习层层递进。但这练习既没抓住文本的语言特色,又偏离文本的主题——自理,自立,学用脱节。
设计二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看插图练习。1、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你自己去吧。”2、(),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想象小鸭子怎样学游泳)课后反思:1、练习设计一,让学生看插图,通过观察小鸭与妈妈的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完成练习。“小鸭()说,妈妈()说”。这设计学生十分感兴趣,完成的很好。有说小鸭抬起头说,小鸭恳求说,小鸭有礼貌地说,着急地说,撒娇地说,妈妈低下头说,和蔼、亲切、鼓励说。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2、练习设计二,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想一想,补一补,小鸭是怎样学游泳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实际,发挥想象,既扣主题,又联系实际。葡萄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自然段(背诵指导)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设计一:在熟读的基础上问,这段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四句。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2、枝叶像凉棚。3、葡萄的颜色很多。4、老乡热情好客。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句意背诵。设计二:1、出示课文插图,师指着插图背诵。合作学习2、两组学生读课文,两组学生看图,边指边跟读。反之再练习。同桌进行。3、自己看图试背,交流。反思:设计一帮学生理清段落层次,再背诵。是指导背诵的好方法。但这段话描写比较细致,光理清层次学生背诵还有一定困难,尤其是二年级学生,课堂上看,效果不明显。设计二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帮助学生记忆背诵。由于本段插图表现的情景与文本描写基本一致,这样学生边看图边背书,背书时眼前出现插图,图文结合,比较容易记。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会渐渐形成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看到画面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长长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意想不到的灾害
(浙教版第十二册)
《意想不到的灾害》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大量的数据和准确的词语,写了澳大利亚和中东地区几次蟹灾和蟾蜍灾对人们带来的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句子的品读,体会到这些灾害的严重性后,让学生当当记者,向全世界报道这些灾害的情况。设计一:师:当时,各国记者都对这些事件做了及时的报道。现在让我们来担当各国记者,报道这些事件。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报道的写作结构,再把报道稿写下来,等一会儿通过电视台向全世界报道。设计二:师:当时,各国都对这些事件做了及时的报道,现在让我们当各国记者,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灾害向全世界报道。出示要求:当记者,向全世界报道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灾害。我们学过哪些报道?(长征二号)写报道要注意什么?时效性真实性情感性(报道及时)(用词准确,不夸大,不缩小)(用情感染观众)反思:以上两个读写结合片段,教学目标是同样的,都是通过当记者报道的形式,让学生仔细读文,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深化了感情,从而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由于指导过程不一样,所以效果大不相同。设计一教师就简单地提出要求,没有具体地指导,于是学生写的时候心中无方法,无目标;讲的时候,没有情感,当然效果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制造防水堵漏施工服务合同
- 合租儿童活动中心合同
- 网络安全外包服务协议范本
- 玩具设计师聘用合同范本
- 数控机床安装施工合同
-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复习-第8章 电能与磁 第4节 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
- 超市通风设施安装合同
- 中药库房药品配送流程优化
- 模具改进合同
- 2022年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六 电功率计算专题
- 光伏消防演练方案及流程
- TCISA 415-2024 高炉本体数字孪生系统技术要求
- 医美代运营合作协议书范本
-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 2024年重庆市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查房 2
- 2024年高考英语试题(新高考Ⅱ卷) 含解析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复习课件
-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 Unit 7 Thanksgiving Part 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闽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