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_第1页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_第2页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_第3页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_第4页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高考考的是什么?你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观点:⒈历史高考的考查重点并不是知识,课标卷中已难寻教材知识的踪影。⒉高考的考查重点在于解题的程序化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乖学生基本都被“坑”在这里。(历史学科能力: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⒊不少教师在历史高考备考的误区: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备考知识上,而对解题程序的训练少之又少,更找不到解题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⒋课标卷是有命题规律可循的。(辨别问题本质——怎么办/为什么——能怎样/影响)与认知有关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一、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直接陈述的知识,可以通过知识网络或结构来呈现的知识,它可以通过记忆、复述、知识结构化等手段来有效掌握。这部分知识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是高考备考的基础。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所谓的“能力性知识”,或者说就是学生解题经验和解题能力的体现。大部分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这种解决问题的程序化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相应的训练和反思来完成。这部分知识占据了高考考查的几乎全部。不可忽视的策略性知识什么是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本质上依然是程序性知识,但是它更强调于学生对于学习策略和解题策略运用的水平和熟练程度。对于策略性知识的考查一直是各学科高考的重点。如何培养策略性知识多训练、多反思;少背诵、多复述。在学生大脑里的知识必须是他自己加工过的知识,而不是已经加工处理完毕而机械记忆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类试题的主要解题程序第一种: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确定答案第二种: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确认材料信息重点”需要进行大量针对性训练。看看15年高考试题(全国课标2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夏、商、周、尧、舜、孔子“仁”与“复礼”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确定答案信息重点:孔子、孟子是政治的理想主义者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宣帝、良吏能力考察:古文阅读能力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教材知识考点:?教材知识拓展考点: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能力考查:陈述性知识考查知识:魏晋至宋,农业的开发与发展重心带来了江南经济的逐步繁荣。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明成祖、北京与南京地理位置、明朝时边患危机、商帮、南北经济往来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信息重点:朱棣迁都北京,主观上是为了解决边疆危机,客观上有何作用。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洋务派、奕䜣、丁日昌、郭嵩焘、顽固派能力考查:社会认知及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和社会经验确定答案信息重点:“鬼子六”、“丁鬼奴”反映出清末官员对洋务派的态度?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教材知识考点:维新变法目的背景知识:康有为及其思想特点、《新学伪经考》的内容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依据材料信息确定信息重点;②依据考查要点确定选项信息重点: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的目的在于……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信息:1938年的日本占领地区;日本在占领区的经济掠夺手段;日本发行“军用票”的目的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信息重点:日本在华设立银行和发行“军用票”的目的在于……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中苏的蜜月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依据材料信息确定考查要点;②依据考查要点确定选项信息重点:建国初,国家奉行亲苏政策的目的在于……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教材知识考点:?背景知识: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世界市场的形成;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重点信息:至18世纪末,茶叶成为英国普通民众日常消费品的原因有哪些?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教材知识考查:?背景知识: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力考查:读图能力、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重点信息:英美法德四国工业总和占世界比例,自1870年至1913年,从78%落至72%的原因是什么?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教材知识考查:?背景知识: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成就;农业集体化;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信息重点:1930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明显下降,但粮食出口却有所增加的原因?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教材知识考查:?背景知识:二战后的美苏争霸;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经济发展过程;苏联解体。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解题程序:①依据材料信息确定考查要点;②依据考查要点确定选项信息重点:美苏争霸不同阶段态势变化的原因策略性知识考查主要方向方向一:材料阅读、分析对比、概括总结能力方向二:历史概念(知识)概括、运用能力方向三:历史规律(阶段特征)综合运用能力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能力考察:①策略性知识:历史概念概括、运用、解释方法背景概念:以法治国、伦理法概念解释: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能力考察:①策略性知识:材料信息、历史概念的定位与概括方法。背景概念:法律至上,公民有守法义务材料信息概括:守法是正义;任意践踏法律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能力考查:①陈述性知识:战国时代历史特征,孟子思想特征;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②策略性知识:历史时代特征的总结与表述;历史影响的共同规律总结。答案: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能力考查:策略性知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阶段特征的综合能力。材料信息的寻找与总结。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1、过度重视知识大量背诵会导致学生对自己学习问题产生错误归因。2、通过近年来高考试题,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