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二)。第一节茅盾小说创作生平与创作概况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1920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水乡乌镇.父亲沈永锡母亲陈爱珠...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

.1927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1927至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

...1938年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完成。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1940年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

...1946年末,茅盾夫妇应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蚀》三部曲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茅盾遭到蒋介石政府通缉,几经曲折,潜回上海,蛰居家中,在苦闷的情绪中开始了小说写作。《幻灭》发表于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第18卷第9、10号(1927年9、10月)上;翌年又在同一杂志上陆续刊登了另外两部:《动摇》和《追求》。《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1930年5月茅盾把这三部中篇“合为一册,总名曰《蚀》,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三部小说后来被称为“《蚀》三部曲”。声音“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以我生命力的余烬从别的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就开始创作了”。(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小说月报》第19卷第10号)。.《幻灭》以章静女士的初恋被骗到终于恋爱成功为线索,集中呈现她在革命烘炉武汉频繁调换“革命工作”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大革命前夕知识青年的亢奋和幻灭。《动摇》在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风云诡橘的社会情态中,通过店员罢工风潮、筹建“妇女解放保管”所、反动势力攻打妇女会和县党部三大事件的描写,表现青年革命者与地主豪绅之间的曲折复杂的斗争。《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白色恐怖之下,他们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滩,悲观、颓废、失望是他们流行的心理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又是他们的共同愿望。.《蚀》是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又是主观的),就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再现与表现相融合的形式技巧。作者在表现人物心理世界的现实时,部分采用了现代派的技巧和手法,尤其是采用了局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段和多重视角的表现方法,使得(蚀》的心理描写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限,更为深刻、逼真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多种根源。.《虹》1930年2月,《虹》由开明书店单行出版。探讨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时代描写”的关系主人公梅行素仍然属于时代女性系列中的一员,她在努力挣脱旧式家庭、婚姻的束缚、寻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也曾遇到挫折,受到精神重创,但她并没有像章秋柳那样陷入狂乱的精神状态,而是选择了投身方向明确的社会革命。《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6月18日,茅盾:“《林家铺子》是我描写乡村生活的第一次尝试”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有起有伏,分层铺开,又收放自如,首尾照应。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主要矛盾,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描写,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弛,有徐有疾,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又显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声音茅盾国民党“对于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来是限制和镇压。他们自己大卖日货,当民众自发起来抵制日货时,他们却又借抵制日货之名来敲诈勒索小商人,或没收他们的日货,转手之间,勾通了大商户,又把日货充作国货大卖而特卖。国民党的腐败已到了这步田地!这就是《林家铺子》的主题”。(茅盾:《〈春蚕〉、〈林家铺子〉及农村题材的作品》,《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1期。).《林家铺子》电影剧照.《春蚕》《春蚕》、《秋收》、《残冬》以三部曲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走上反抗道路的历史必然。《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中日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展示了中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春蚕》是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作者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俭朴,忠厚老实,具有中国农民那种对生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和忍受精神。虽然他搞不清是什么力量把他们一家推到水深火热的深渊,但是他仍然对前途抱有希望。这种希望支撑着他在整个养蚕过程中焕发出一个农民虔诚的热情。一直到彻底破产,他仍然不能够理解“世界变了,越变越坏”的原因。他只能凭直觉去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把家庭的衰败归结于封建迷信的因果报应之类。老通宝的悲剧就在于时代变了,而他的思想一点未变,他因循守旧,仍处在一个僵化封闭的封建意识的王国里。他的悲剧正在于中国老一代农民固有的历史惰性。..

第二节《子夜》.一,创作背景1,茅盾眼病、有意无意地收集资料。2,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3,世界经济危机。二,创作动机。茅盾创作《子夜》实际上是用小说参与了这场讨论,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来进行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茅盾说:“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三,思想内容:茅盾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物悲剧来反映中国社会的性质。主人公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作品就把他放在当时中国社会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复杂而激烈的冲突中,展开他性格及其悲剧道路。吴荪甫悲剧所蕴涵着的思想逻辑是这样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无法发展资本主义,即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革命力量,无法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革命才能够使中国真正获得解放,走上现代化道路。这就是吴荪甫悲剧所暗示的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道路。作品是用小说,论证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四,艺术特色。茅盾《子夜》集中地显示了茅盾长篇小说艺术个性,即宏大叙事,也就是史诗式的叙述方式。在现代文学史上,这种史诗叙述被看作是由茅盾开创的文学传统。有人叫茅盾传统1,小说呈现出政治意识形态的明晰性与系统性。2,小说叙事的客观性和非情感性特征3,反映现实的整体性、时事性和共时性。..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新范式的开创社会剖析小说: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内容上反映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而且注重从经济的政治的角度切入,表现生活形态的阶级分野及斗争;宏伟的史诗性结构:结构上追求宏大叙事,史诗式结构和客观的呈现;时代典型的创造:人物描写偏重时代内涵及阶级性体现,致力于典型塑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