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散文阅读 第一讲 散文阅读概述_第1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散文阅读 第一讲 散文阅读概述_第2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散文阅读 第一讲 散文阅读概述_第3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散文阅读 第一讲 散文阅读概述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一讲散文阅读概述【知识精讲】一、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的概念从广义讲,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现代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2.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聚形散: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神聚: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散文的线索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作者常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常见的线索有这样几类: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时间为线索;④以地点为线索;⑤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或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4.散文的“文眼”“文眼”是散文艺术意境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和集中反映自己思想感情及所描写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焦点,也是艺术意境的脉络。“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达出人物的神情来,“文眼”能传达出一篇散文的精神来。二、散文的分类1.抒情性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这类散文又可分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和文化游记散文。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往往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其中穿插直抒胸臆的手法。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抒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景物,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其中穿插直抒胸臆的手法。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中,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的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其特点为:①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②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③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④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2.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含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又可将它分为写人散文和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重要区别。记事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被称为议论性散文。它与抒情性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性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性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其他类型的散文如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阅读首先应该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议论性散文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其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三、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情感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顺序倒叙:把故事的结局或后面的情节放到开头叙述。其好处为: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与结构的单调。插叙:在主体事件的叙述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其他情节。其好处为: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作用;既可以丰富、充实内容,又可以保持清晰的脉络。2.描写手法(1)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景物、环境、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和侧面描写。(2)工笔:注重细部的描绘,工描细雕,力求纤毫尽露。写作上指对描写对象的某一局部作细腻的描绘,以凸显特征,加深印象。工笔刻画一般用在写景上。(3)白描:轻勾淡墨,抓住描写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艺术的刻画。白描的好处,在于文字简省,却能形象分明;虽不浓彩重抹,却能淡而有味,以少胜多。3.抒情(1)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往往与议论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直抒胸臆有时和某种手法、某种句式结合在一起。这种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很能打动人心。(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把情感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二是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感情。这种抒情方式,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②借物抒情。散文中的“物”,大多是景物,一草、一木、一石、一花、一水等;也有人工创造之物。这些“物”都可以用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使感情有所依托。③借事抒情。散文中的“事”,也许就是作者正在叙述的事,也许是中间插入的事,也许是一个典故、传说。这种抒情方式,情感隐于事情中,显得含蓄、蕴藉。四、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或人生动形象,表达亲切,富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互补,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反问:起强调的作用。五、散文中常见的手法技巧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托物言志:假托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表现的思想借助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虚实结合:“实”,即所见、所闻;“虚”,即所感、所想。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渲染烘托: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所有的渲染都是为了烘托,烘托一种氛围或感情。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来描绘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表现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充分地表达主题。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衬托对比:衬托和对比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用来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二者是对立现象,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内容提前做基础性描写,通过叙事、写人、描景,以引出重要内容,烘托人或事,使形象突出,主题深化。伏笔:交代含蓄,在文章的前面将要表现的对象预先作出暗示,不至于产生突兀。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内容发展合理的效果。照应:文章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作用是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悬念:文章设置疑问或冲突,使人产生强烈的关注心理,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让读者收获到想象不到的结果,激起其阅读兴趣。开门见山:写景,直接描绘景物,直观具体,简洁明了;叙事,直接描写事件,切入场景,引人入胜;议论,直接表明观点,明确态度,一目了然。卒章显志: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散文中常见的关键材料1.某个物体:①作线索,串联全文材料;②作载体,表现全文的主题或某种意思;③作象征,象征某种人或精神品质;④引出某项内容。(当它不处于全文核心地位时,会有这种可能。)2.某个形象:①作为主要形象表现文章主旨;②作为次要形象来烘托或反衬主要形象;③表达某种非主题的局部意思;④结构上,作为主要形象,可能会起组织材料的线索作用。作为次要形象,可能会起照应作用,也可能会起连接作用或过渡作用。3.某个细节:(1)人物细节:①表现某种情感或某个特点;②突出人物形象。(2)景物细节:渲染某种氛围或情感。(3)细节共性:①使文章具体生动;②对全文构思或主题的作用;③对全文结构的作用。4.某段文字:(1)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②呼应文章某一处。(2)内容上,①表达某种意思;②增加某种意蕴、某种色彩,达到某种表达效果;③揭示某一部分或全文的中心,升华主题。5.某个故事:①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色彩;②烘托或反衬主体形象、主体事件;③表达某种意蕴;④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⑤过渡。6.开头: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氛围,先声夺人,奠定全文基调;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往下看;④为某情节埋下伏笔;⑤勾勒环境,提供背景,为下文作铺垫;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⑦提出问题或摆出现象,发人深思;⑧呼应结尾;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7.结尾:(1)结构上,①照应开头或呼应前文;②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2)内容上,①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②画龙点睛,升华感情;③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含蓄有余味。七、散文的语言特点及鉴赏角度1.用词之美(1)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2)叠字、叠词: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3)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4)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2.句式之美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韵美、感染力。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3.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4.修辞之美: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5.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6.人称变换美: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生动真实,如亲临其境。第二人称兼有拟人味,语言生动,便于直抒胸臆、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拉近距离,给人以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地叙述,自由灵活。7.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特别是口语、方言俚语所表现出的生活气息、地域色彩、乡土气息八、散文的阅读方法(一)“三步走”“两思索”阅读写景状物散文1.三步走第一步:研判信息,初步感知。(1)研判标题、作者、背景。(2)研判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的捷径。第二步:通读全文,感知形象。(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特定物件。(2)抓住角度:外在、内在。(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件的特征。第三步: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1)写景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2)状物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义及抒发的感情。2.两思索(1)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先描写画面或环境,后抒发情感。状物散文:由物及人。(2)思索文本的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借景抒情等。状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二)“三抓”“两注意”阅读文化游记散文1.三抓(1)抓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它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2)抓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其精神实质。文化游记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鉴赏文化游记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中深刻内涵及作用。文化游记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故而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一般来说,文化游记散文很少有浪漫主义的情怀,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2.两注意(1)这类文章往往以“游记”形式行文,我们需要注意游记的游踪和立足点的变化,厘清行文脉络。(2)注意这类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三)“三步走”“一注意”阅读写人记事散文1.三步走第一步:从标题看端倪。这类文章的标题往往明确了所写的人或事,同时,又往往以某一物象(事件)为线索,联想、回忆与之相关的人与事,表达作者对某人的认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第二步:边读边梳理。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碎的事件来表达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表达共同的主旨的,而这个“旨”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第三步:区分表达方式。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一注意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四)“两步走”“一思考”阅读议论性散文1.两步走第一步:抓议论,明义理。阅读议论性散文,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这类散文艺术美之所在。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没有一个完整严密的论证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阅读这类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这类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领悟到文章中的哲理。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关键句,体会文中这些关键句段是怎样把作者所要说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第二步:在领悟“理”的同时感受“趣”。阅读议论性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感受作者在表达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脸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类散文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厘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前三种比较常见,后两种要引起高度重视。2.一思考思考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道理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对点精练】一、【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水彩画赫尔曼·黑塞近午我早有预感——今日将拥有一个适合作画的傍晚。这几天多风,上午阴霾,晚上却经常清澄如镜。此时飘来一阵柔和朦胧的风,宛如一缕轻柔如梦的薄纱。噢!这一切我都十分熟悉,当傍晚的灯光斜映在地时,显得美丽无比。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美丽的作画天,但今天是特别的,今天不仅是可以作画的日子,更是必须作画的日子:每一抹红色,每一抹赭色,仿佛蕴含着丰富的音乐节奏,在周围的绿色之中跳跃着;一株株的葡萄架伴着影子,怡然自得、若有所思地伫立着,影子深处的每一抹颜色既鲜明又清晰。近黄昏时,我肩上背着装画具的背包,手里拿着行军椅,信步来到中午就选定的地方。那是村子上方的一座陡峭山坡,以前坡上长满了栗树,从山坡上可以看见村子的东边,那儿几乎都是由空心砖砌成的深色旧屋顶,但也有些新的浅红色屋顶;房子的屋角光秃秃的,墙壁并未涂上水泥,屋子与屋子之间尽是花园和树木,周围则飘扬着白色与彩色的衣服。蓝色大山脉的对面,山峦起伏,红色的山峰投映出紫色的山影,右下方有一潭小湖,几座浅色小村庄在湖的对岸闪闪烁烁。日渐西沉,阳光慢慢将屋顶、墙壁烘暖,投映其上的颜色渐趋金黄。在开始之前,我俯瞰湖旁五彩缤纷的山谷、远方的村落以及近处明亮的树干,树干分岔处,冒出茂盛的小树芽,树与树之间是干燥的红泥土,土上含云母成分的小石晶晶发亮,雨季的积水在地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深沟。接着,我观察我居住的村子,那个由墙垣、山墙、屋顶所组成的温暖小丛林,我熟悉其中的每一道线条、每一块平面;我曾仔细研读它,并用笔临摹。从前某个得以丹青才画得出来的大屋顶,最近换新了,屋顶下是有着柱子和屋檐的宽广露台,秋天时吊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梗。那是吉欧梵尼的家。他的父亲原是村中最年长的人,刚过世几个月,吉欧梵尼继承了房子,变富有了,于是卖力地将房子整修,加盖,粉刷,油漆,甚至换了一个新的大屋顶!最后面是小卡娃蒂尼的小屋子,其中至少有一扇门刚上过漆。小家伙快结婚了;面对花园的那面墙上开了一扇门。一切似乎十分理所当然。这些人拥有自己的家后,盖起新房,结婚生子,晚上坐在门前抽抽烟,周日则到石窖酒馆玩波西卡球,其中有些甚至还当选村民代表。所有这些房子或小屋各有所属,它们的主人在其中居住,吃饭睡觉,看孩子成长,赚了钱或负了债。同样地,每个花园,每株树,每块草地,每座葡萄园,每簇月桂丛及每片栗树林,也都各有主人,主人们或将它们出售,或将它们传给子孙,因它们而喜而忧。孩子们则前往新建的大教室,以便学习必备的知识;经过三个月的暑假,他们既勇敢又贪心地朝着人生之路前进,然后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结婚,拆掉墙垣,种植树木,欠下债务,再把下一代送进学校。他们眼中的花园、房屋,和我所看见的不同,例如:地窖里积水,仓库老鼠为患,壁炉无法生火,园里的阴影太多遮盖了豆苗……这些我看不见,因而并不为此感到喜悦或烦恼。然而,我眼中所见的村庄,也是人们未曾看到的。人们看不见远处惨白、剥落的石灰墙在蓝色天空的映照下,是多么地显目,它们映在地上的影子,又是如何地改变着。人们看不见山墙闪烁的殷红,在含羞草的绿丛中,微笑得多么温暖轻柔。阿丹米尼那座深赭黄色的房子,在深蓝色山脉衬托下,看起来多么壮丽,他花园里在扁柏遮盖下的树丛,看起来又是多么滑稽。人们看不见这些颜色的音符在这样的时刻里,调出最纯净、技巧最高明的曲调;这个小世界中的色彩明亮变化及光影的争战,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有所不同。人们也看不见,黄昏里,金色的炊烟如何在蓝色贝壳般的山谷中画下一缕淡淡烟痕,让对面的山脉显得更沉落于地平面之下。如果有像这样盖屋、拆屋、种树、砍树、漆窗或在园中播种的人存在,那么,也该会有个人,他冷眼旁观众人的庸庸碌碌,观察各个墙垣、屋顶的变化,他喜爱这一切,并试着把一切融入画中。我以铅笔在纸上画了些线条,又取出调色板并加进些水,然后将画笔蘸满水,调上我图画中最明亮的橘黄色——那是肥美多汁的无花果树的颜色,是阳光投射在山墙上的颜色。此时我将吉欧梵尼和马利欧抛在脑后,对他们的烦恼无动于衷,就像他们不在意我的烦恼一般。我聚精会神地努力与绿色和灰色搏斗,努力以笔濡湿远山,并在绿叶间添点红色和蓝色;我得多费心处理马利欧红屋顶下的影子,也得努力描绘墙壁阴影上那圆形桑树的金绿色。在这样的薄暮时分,在村子上方山坡上短暂停留并专注于绘画的我,此刻并不是在观察别人的生命,也不是羡慕或批判他人生活的旁观者。我热爱我的游戏,就像其他人热爱他们的游戏一样,那么贪心,那么稚气,那么勇敢。我将全部精神投注在自己所热爱的娱乐里。(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今天“适合作画”而且“必须作画”,是因为今天的景色不仅美丽怡人,而且与作者的心境相契合。B.文中将“我居住的村子”,描述成“由墙垣、山墙、屋顶所组成的温暖小丛林”,表现了作者居处环境的温馨和谐。C.“吉欧梵尼的大屋顶”和“小卡娃蒂尼的小屋子”指的是两人的家,虽外观不相同,然而它们都展现出新的风貌。D.“也该有个人冷眼旁观众人的庸庸碌碌”,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看到“生存之累”、寻不到“生存之乐”的惋惜和批判之情。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详细描绘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色彩,语言纯净细腻,既展现出写作者的高超笔力,又展现出绘画者的独到眼光。B.作者在村子上方的陡峭山坡上观察、临摹这个村子,物理距离上是远的,但作者熟悉这样的村子与村子中的生活,心理距离上又是近的。C.文章第三段描绘黄昏时分见到的景色及其变化,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由人文到自然,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极富艺术的张力。D.文中无论是描绘静静的山峦、湖泊,还是人类活动的居所,作者描绘的画面里几乎都淡化人的具象,使全文蕴含着一种安宁静逸的气息。3.文中作者眼中的村庄和人们眼中的村庄是不同的,请说明其中的原因。(4分)4.文章选自赫尔曼·黑塞的散文绘画作品集《堤契诺之歌》,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绘画创作观。(6分)二、【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底片上的泰山闫语当一座山,从我的视野向云里消失,而云影又在我的视野之外,在山的视野之外,一个熟悉的名字就出现了——泰山。这是一张你在日观峰上拍摄的照片,你把它邮寄给我,你说,这是你觉得最满意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我一直想要去的泰山。对于我来说,泰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一座吃立在照片上的山,一座存活在文字里的山,一座反复出现在你书信里的山,一座无比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山,一座我想要抚摸的山。你说,山,就是人的经历,人的证明。泰山静静地屹立在这里,为了让人类的经历也复杂一点,让人看清自己,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去体会一个含辛茹苦的过程。然后,在某一个清晨或是黄昏,当泰山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它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岱宗,而是你可以促膝谈心的朋友了。你说,泰山是仁爱的。你说,泰山是禅意的。你说,一个人与山水的缘分,就是一种会意。山水的清新,行走的锻炼,唤醒我们去思考生命呈现的那一瞬间,一座山,一片水,加上一个“我”,才有了此时此刻这样的一个自己。你说。我听。杜甫是真的看见了泰山的,他一个人看,由远及近去看,从山脚下爬到半山腰去看。看到了泰山山脉的绵延辽阔,他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看到了泰山的雄峻磅磷,他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时,他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他说,荡胸生曾云,决䀝入归鸟。他想象自己将来登到山顶所能见到的景象时,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看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看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就在那一刻,他看懂了泰山,也看懂了自己。所以,泰山依旧是泰山,而他已然开始走向伟大。李白也是看见了泰山的,他看到的是一个神话传说的泰山,是一个可以在诗中幻化出亦真亦幻仙境的泰山。他登上了泰山,看到了泰山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神妙之处,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人格向往。也许是泰山感受到了李白多年来的踌躇满志,于是在四月登泰山之后的那个秋天,他突然奉诏入京,有了可以一展抱负的机会。所以,泰山不只是泰山,它可以是神话,也可以是现实。“而泰山模糊得如同我第一位友人的灵魂”,这是美国诗人庞德《比萨诗章》里的诗句。读到它,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位朋友,他是个在火车道边长大的孩子。他说,他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坐火车旅行的,只是觉得自己是被远方抛弃的人,所以一直想追上去看看,可是一到了目的地,却又发现,故乡已经成为了另一个远方。他说,有一年夏天,他乘坐的火车路过泰安,看见了泰山的头和肩膀,不免骤然一惊,后来连上半身和下半身也看见了,整个车厢里的人似乎都在一瞬间变得肃穆起来,他觉得那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神一般的敬畏。可火车只是叹了一口气就驶过了泰山,泰安站也重新成为了一个遥远的地点,而泰山依然是杜甫的泰山,依然是李白的泰山,以至于后来有十几次机会路过泰山脚下,他都因为泰山太深臭,太空灵,而不敢去打扰它天启般的沉思。想到这些的时候,忽然发觉我已经记不起他的样貌了,但是却可以清晰记得他向我描述过的泰山,比如杜甫的《望岳》,比如李白的《游泰山》。是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可以是人们出发的借口,也可以是人们归来的理由。它可以被深埋在记忆中,任凭时间的敲打,也可以漫游在时间之外,随便人们写写画画,哪怕黎明的光线早已被夜晚涂改过。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孔子说的“仁者乐山”的“山”,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