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安全的认识及其重要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1.gif)
![附件6安全的认识及其重要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2.gif)
![附件6安全的认识及其重要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3.gif)
![附件6安全的认识及其重要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4.gif)
![附件6安全的认识及其重要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701463eaac6410a2f58a96b621aa0d2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基础知识之一
——对安全的认识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一:安全生产形势1.全世界安全生产形势每年大约有200万男性和女性死于职业事故和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2.7亿起职业事故和1.6亿例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每天,平均有6000人死于与工作相关的事故和疾病。2.全国安全生产形势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
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200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00629起,死亡130491人。2000年,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83万多起,死亡11.79万人。矿难频发!近几年,全国职业病累积100余万人,平均年增3万,每年死亡近万人;每年经济损失近2000亿;工业生产导致一次死亡10以上或经济损失;500万以上的重大隐患有982项;全国存在13.82万处重大火灾隐患。江苏宜兴市周铁镇组织委员张达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干安监这一行,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监狱大门了。”
30多岁的张达志学的是应用化学,主要负责周铁镇的安全、科技和环保问题,今年2月24日,位于周铁镇的江苏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导致6人死亡、11人受伤。目前,张达志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受到牵连。“我现在的感觉,做这份工作,即使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也要有一只脚踏进监狱大门的勇气。管了安全就像犯了罪一样,什么时候案发不知道。”案例:2005年2月24日下午,平果县炼沙路的岑记汽修店在对一辆酒精罐车进行电焊作业时,不慎引爆油罐里的残留气体,巨大的爆炸冲击力造成3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事故带给我们的思考。3.安全和你、我的关系。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
——你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集体都会关注您的安康!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安全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安全是一个经济问题安全是一个政治问题1.安全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按照马斯洛“需要五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对比2.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的今天,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影响的甚至是三个家庭。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火灾新疆的克拉玛依市「友谊馆」,举行「两基」教育汇报演出,不幸的在现场发生大火,造成325人死亡,136人烧伤。灾后鉴定报告里显示,死者中有288人是学生,其中独生子女占98%。至今,火灾的阴影仍然影响着许多的家庭的幸福。2002年,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方共同举办的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上,记者向台湾负责职业卫生的官员提问:珠三角有大量台资企业,有的台资企业设备陈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工人的手臂和手指被机器轧断,在台湾,这些企业也是如此吗?这名官员回答:这主要是大陆在这方面管理不严,惩罚不重,在台湾,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故,老板要付极高的赔偿,这种事故多发生几起,老板就要倾家荡产。3.安全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估算和深入研究,根据数据统计,有关专家认为,职业伤害(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直接费用超过1000亿元,即GNP的2%。由此可判断,总费用至少超过GNP的4%,其中尚不包括无伤害事故的费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我国工亡一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36万元人民币左右。法国统计数据表明:法国工亡一人的直接赔偿补助约250万法郎。4.安全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几年我国先后发生的:1999年11月24日,烟台大舜轮沉没特大海难事故,死亡282人;直接经济损失9000万元;洛阳12.25圣诞之火、309条生命;南丹7.17矿难;江西萍乡、万载连续在1999年、2000年人大期间的烟花爆炸事故…..
国际议论:亚洲死亡工厂……
中国政府允许非法使用童工从事烟花爆竹生产……
国际皮革、服装和纺织工人联合会秘书长尼尔.克内曾就1994年6月15日发生的深圳一工人宿舍倒塌事故和江门市一鞋厂火灾事故致函李鹏总理,并在第81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攻击我国政府不尊重人权和工人权利。他提出:“外国投资者不尊重你们国家的劳工法规,你们政府也没有使用有力的法律手段。你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准备死多少人?”几乎每次当中国发生特重大工伤事故时,美国之音、BBC等国外媒体都大肆渲染事件的严重和影响。国外一些友好人士也对中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表示关心与忧虑。一位劳工组织官员曾讲过:“中国已成为政治、经济大国,但不应成为工业事故的大国”。—安全体现一个国家对人权的重视程度的体现。去年梅州市兴宁大兴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后,梅州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目前全市81家366条矿井已宣布关闭。
梅州是广东的主要产煤市,此前广东的另一煤炭主产市——韶关市已宣布全面退出煤矿产业。——广东省下决心要确保煤矿行业全面退出。三、确立正确的安全态度1.几种错误的认识
——安全是企业的事,是领导的事,与我无关,我只是被管的。——安全员就爱挑毛病,好象要和我过不去。——安全就是为了处罚我,谁不犯错?
——如果都达到100%的安全,那就别干活了。2.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是我们大家的事情,我也是一分子。
——安全是为了我好。——只要采取措施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是我的法定义务。四、相关名词概念1.安全:安全是免除了引起人身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者是免除了设备损坏、财产损失或环境危害的状态。(韦氏大词典定义)
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是人主观上观念。安全的相对性举例: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对一个大人而言,可以说是安全的,但对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小孩而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工作过程中进行的各类活动……安全法规标准也是相对的。2.危险:是指可以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环境危害的各种潜在性因素的总称。
——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
为什么说危险是绝对存在的?我们每天面临的不同危险:以睡觉为基准取值为1;吃饭的危险程度为3;驾车的危险程度为70;工作的危险程度为60;开摩托车的危险程度为600;娱乐的危险程度为3;(如饮酒的话升高到60-70)……
3.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4.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包括了三大块内容:一是物的危险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上的漏洞。通常所讲的事故隐患,主要是指物的危险状态。5.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设备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危险源、事故隐患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处于特定存在条件时就是事故隐患;(失控、超出允许阈值)或者说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防范缺陷的危险源。事故隐患在特定的条件作用下就可以演变成事故。
6.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7.职工伤亡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职工人身伤亡或急性中毒事件。职工伤亡事故按照伤害程度划分:
A轻伤事故: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未构成重伤的。
B重伤事故:国家标准规范重伤的范围(GB/T16180-1996)C死亡事故:一般指一次性死亡1-2人的事故D重大死亡事故:一次性死亡3-9人的事故
E特大死亡事故:一次性死亡10-29人的事故
F特别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性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
按照《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来划分,可分为20类:1物体打击6淹溺11放炮16瓦斯爆炸2车辆伤害7灼烫12火药爆炸17冒顶片帮3起重伤害8火灾13锅炉爆炸18透水4机械伤害9高处坠落14容器爆炸19其他爆炸5触电10坍塌15中毒窒息20其他伤害(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棵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居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火药与炸药生产在配料、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作为,贮藏时间过长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熔炼金届时,废料处理不净,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干0.7表大气压(0.07兆帕)、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作,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1)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2)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气引起的爆炸;3)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都属于上述爆炸方面的,亦均属于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牛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干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8.事故的特性:因果性:导致事故的原因在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变,即酿成事故。
偶然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不确定的。必然性:危险客观存在,生产、生活过程必然会发生事故,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只能延长发生事故的时间间隔、概率,而不能杜绝事故。潜伏性: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一个量变过程,一个系统,很长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并不意味着系统是安全的。
突变性: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十分突然,令人措手不及。五、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预防1.概述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预防及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5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MPHDA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模型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发生事故。PHDAM事故连锁被打断3.轨迹交叉论基本思想:伤害事故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二者往往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相互转换的。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事故的发生可能并不是如图中所示的那样简单地按照人、物两条轨迹独立地运行,而是呈现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表面的直接原因,如果对它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则可挖掘出二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基础原因(社会因素)间接原因(管理缺陷)直接原因遗传、经济、文化、教育培训、民族习惯、社会历史、法律生理和心理状况、知识技能情况、工作态度、规章制度、人际关系、领导水平人的不安全行为设计、制造缺陷、标准缺乏维护保养不当、保管不良、故障、使用错误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预防: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4.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事故预防: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控制、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5.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Hazard),并使其危险性(Risk)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理论把人、机械、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械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间的失配或不协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与其它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六、事故调查分析处理。1.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任务是:
(1)查清事故发生经过。
(2)找出事故原因。
(3)分清事故责任。
(4)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2.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
A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
B未制定、落实具体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C事故相关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相关责任未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3.发生事故后的处置原则。
A抢救受伤人员;
B保护事故现场;
C报告事故情况;
D自觉配合事故的调查。七、不安全行为与习惯性违章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管理因素引起的不安全行为机、环境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不安全行为人的自身因素引起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引起的不安全行为2.人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1.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1.4忘记关闭设备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1.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1.7奔跑作业1.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1.9机器超速运转1.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1酒后作业1.12客货混载1.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14工件紧固不牢1.15压缩空气吹铁屑1.16其他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2.1拆除了安全装置2.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2.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2.4其他3.使用不安全设备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3.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3其他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4.2用手清除切屑4.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6.1冒险进入涵洞6.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6.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6.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6.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6冒进信号6.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6.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6.9私自搭乘矿车6.10在绞车道行走6.11未及时嘹望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1.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11.2未戴防护手套11.3未穿安全鞋11.4未戴安全帽11.5未佩戴呼吸护具11.6未佩戴安全带11.7未戴工作帽11.8其他12.不安全装束12.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12.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12.3其他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3.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侥幸心理惰性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逞能心理凑趣心理冒险心理无所谓心理好奇心理厌倦心理从众心理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a.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b.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侥幸心理分析:如果发生了330次同类事故,其中造成伤害的仅有30次(1+29);其余300次虽属事故,但不发生伤害,伤害事故与不伤害的事故,二者的比例为:1:10。129300“伤害事故发生是低概率的”也是侥幸心理存在的一个原因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1.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2.节省时间,得过且过。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1.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职融通协议书范本
- 机票预订合作合同范本
- 云南省蚕茧生产收购合同范本
- 股权转让合同格式范文
- 天猫店铺代运营合同范本
- 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价值提升
- 知识产权与区域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
- 第五部分新7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 知识产权视角下的教育类影视节目创作与发展
- 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与推广策略
- 桩基承载力自平衡法检测方案资料
- 成都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教育局财务工作计划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科学教案+教材分析
- 广东2024年广东金融学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T-WSJD 18.22-2024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因素测定 双氯甲醚的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 各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的重点及安全保证措施
- 2024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100题)附答案
- 泌外品管圈提高口服药物使用管理的正确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