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模拟试题库_第1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模拟试题库_第2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模拟试题库_第3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模拟试题库_第4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模拟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试题库总分:0分考试时间: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总分得分一、简答类(共0分)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梜:筷子) ——《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2.阅读下列材料: 在英语中,父亲的兄弟(伯伯、叔叔)、母亲的兄弟(舅舅)、姑或姨的丈夫(姑夫、姨夫)都用一个单词“uncle”来表示,但在中国却不同。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性诸侯为伯舅、叔舅。 请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释周天子为什么会这样称呼。3.阅读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 请完成: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其主要核心是什么?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职;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请完成: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问题?6.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及其义务是什么?对西周产生了哪些影响?8.《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国王汤甚得民望,贤士伊尹渴望辅佐他,就去投奔汤的妻子有莘氏,成为汤的厨师。汤很赏识伊尹,提拔为相,“任以国政”,助汤灭夏取得天下。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太甲即位后荒淫暴虐,被伊尹流放。后来太甲终于悔过自新,伊尹将他迎归,太甲变成一个有为之君。 从以上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题号一总分得分二、单选类(共0分)1.关于下图中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辅佐周武王灭殷杀纣②周初大行分封,巩固了周的统治③周初东征,平定三监之乱④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⑤制定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2.在西周某一个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该国国君C.卿大夫D.士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国君娶的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不久,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国君死去,其王位和家业却被小儿子继承。他这样做()A.违背了宗法制的基本原则B.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C.显然是受到了妻子的胁迫D.反映出妾的地位低下6.《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7.根据古文字学家的研究,宗法的“宗”本应是宗庙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信仰C.血缘D.地域8.“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9.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B.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D.诸侯国的大政方针必须听命于周王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授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11.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1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民后裔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13.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种方式() 甲骨卜辞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1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5.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16.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17.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18.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事件说明()A.小宗必须服从大宗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分封制度受到破坏D.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19.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种制度叫做()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20.我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21.下列商朝官员中,能够参与商王决策和指挥的分别是()A.相、师B.卜、祝C.师、史D.祝、卿士22.下列与西周王朝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禅让制破坏B.周武王伐纣C.周公旦东征D.实行宗法制2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B.禹C.启D.汤24.西周时期,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相互关系是绝对的B.土地等分配与继承关系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方国联盟的基础25.周朝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领地享有哪些独立权力()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役④分封诸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6.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始于()A.周幽王B.周成王C.周武王D.周定王27.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8.在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29.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奴隶制统治B.确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确立财产的分配和地位的高低30.传说禹在位时,准备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杀掉伯益称夏王,同时废除禅让制。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禹任部落联盟首领时,他自己及其家人已拥有了很大权势②启破坏了民主推选原则,是非法行为③如果启不杀伯益,禅让制将长期延续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④31.“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统治阶级间的矛盾加剧B.周王室王权衰落C.分封制崩溃D.楚王企图将鼎掠回国内3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33.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说明()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35.西周分封的对象不包括()A.王族B.功臣C.先代贵族D.平民36.夏朝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夏朝是最早建立的王朝B.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C.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D.实行了王位世袭制度37.周王分封而建立的诸侯国实质上是()A.西周的藩属国B.与西周地位相等的独立国家C.西周的地方行政机构D.中央直属的地方行政单位38.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实行分封制B.强化国家机器C.推行禅让制D.实行王位世袭制39.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B.嫡长子继承制是它的最大特点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D.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40.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小宗必须服从大宗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41.下列有关夏商政治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商朝的侯伯多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C.商朝的侯伯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D.夏商政治制度与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无关42.西周分封制产生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B.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C.导致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43.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4.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5.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46.《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47.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认识正确的是()①一些诸侯国势力日趋壮大②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已经动摇③分封制受到冲击,完全解体④奴隶社会原有的统治秩序被破坏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8.宗法制是构成夏商周三代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这最主要是因为()A.分封制等各种政治制度是基于宗法制度而产生并变化的B.宗法制度维系的纽带是国王与地方侯伯之间的权力与义务C.宗法制度是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D.宗法制度最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的发展变化49.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最主要意义在于()A.为井田制奠定了基础B.改善了奴隶的境遇C.巩固了周的统治D.发展了周的疆域50.下列关于夏商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建立了王位世袭制B.商朝王位世袭制以兄终弟及为主,父子相传为辅C.在中央设立侯、伯等D.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5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52.下图中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统治者是()A.B.C.D.53.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而形成的宗法等级是()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C.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D.周天子−士−卿大夫−诸侯54.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B.保证王权平稳过渡C.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5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周王室腐败无能56.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57.在西周分封制规定中,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A.自行征派赋役B.任命官吏建立武装C.继承天子王位D.把领土再次分封58.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商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周文王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名()A.师、侯B.卿士、王C.相、伯D.师、伯59.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王位世袭制创立于夏代B.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是奴隶制确立的重要标志D.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6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者是()A.黄帝B.禹C.启D.汤6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世袭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C.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D.君主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6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绝对的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方国联盟的基础63.传说禹在位时,准备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杀掉伯益称夏王,同时废除禅让制。下列对这一传说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禹任部落联盟首领时,他自己及家人已拥有了很大权势②启破坏了民主推选原则,属于非法行为③如果启不杀伯益,禅让制将长期延续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④6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65.《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66.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王族B.功臣C.先代贵族D.少数民族首领67.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诸侯争权夺利D.宗法制形同虚设68.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全面实行分封制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69.周朝时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包括()①为天子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70.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禹时期B.舜时期C.夏启时期D.商纣时期71.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7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3.人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起源于()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74.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题号一总分得分三、综合类(共0分)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请完成:(0分)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0分)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0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0分)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左传·昭公七年》 请完成:(0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开始实行是在哪一时期?(0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0分)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 请完成:(0分)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鼎”有什么特殊含义?(0分)2).材料二中楚庄王问鼎的用意是什么?这表明了当时怎样的现实?(0分)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审分·慎势》 请完成:(0分)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0分)2).材料二反映了“先王之法”实施的目的是什么?(0分)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请完成:(0分)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0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0分)3).上述变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0分)参考答案:一、简答类(共0分)1.本题要求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2.西周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确定远近亲疏,不同的称呼表明远近亲疏不同。宗亲近,姻亲远。通过不同的称号,周天子构建了宗法等级秩序,能够有效地维护政治的安定,保证了社会的和谐。 3.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4.(1)分封制:①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受封的诸侯王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②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世袭特权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①内容: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周王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的权力,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并向其述职;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夺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 6.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与分封下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7.(1)目的:周王为了对统治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军作战、朝见述职等。(4)影响: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基础,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但是后来诸侯力量的壮大也威胁到周王的地位。 8.从材料可以看出,商朝的相辅佐君王,甚至控制君王,废立君王。 二、单选类(共0分)1.D2.B3.B4.C5.B6.A7.C8.D9.D10.C11.C12.B13.C14.C15.C16.D17.A18.C19.B20.A21.A22.A23.B24.B25.C26.C27.A28.B29.A30.C31.B32.C33.B34.C35.D36.C37.A38.A39.D40.A41.D42.D43.D44.A45.B46.A47.C48.A49.C50.C51.A52.D53.A54.B55.A56.B57.C58.C59.B60.B61.B62.B63.C64.A65.A66.D67.A68.B69.C70.C71.B72.C73.B74.D三、综合类(共0分)1.本题答案如下1)诸侯要按期朝见天子述职,违者要受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2)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周王不再受诸侯尊重。 3)自西周晚期,周朝统治开始发生重大危机,王权日益衰弱,逐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而分封制下,诸侯虽然是周王的臣属,但是在其领地内却是国君,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 2.本题答案如下1)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时期:西周。 2)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的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政权。 3.本题答案如下1)国家政权的象征。 2)用意: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现实: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公开挑战分封制。 4.本题答案如下1)西周的分封制。 2)防止奴隶主贵族之间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和内乱,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5.本题答案如下1)关系:上下级关系。义务:服从周王室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2)现象: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从“天下共主”的威势地位变得不再受诸侯尊重。原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壮大,分封制崩溃。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一、简答类(共0分)1.本题旨在通过对周人饮食之礼的认识考查对宗法制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本题的特色在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这一答题要求。“由表及里”就需要透过材料反映的生活情况,可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制度——如身份制度等,这就包括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与再现所学知识两项考查功能;“由此及彼”需要从生活方式、状况等具体的历史细节引申到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即材料中的“亲宗族兄弟”“亲四方之宾客”等历史作用方面的信息;“概述”就是点明饮食生活的基本规定与要求,不必罗列具体的细节。2.无解析3.主要考查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可结合“立嫡子”进行解析。4.本题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根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即可。5.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再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概括归纳。6.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特点要区别于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两者不要混淆。7.无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本课所学的“夏商的政治制度”一目;本则材料易于释读,同时给同学们一种道德熏陶,为政为民方为治国之策。国君被伊尹流放,说明了在某些方面相权大于君权。二、单选类(共0分)1.本题考查对于著名历史人物的认识,及归纳能力。周公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而王位世袭制建立的时间是夏初,⑤错误。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而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为大宗,故可判断出国君在该国中处于大宗地位。3.商朝前期,统治者不断搬迁都城,盘庚曾迁都殷,这以后商朝被称为殷朝。周朝在商朝之后,这样“殷民”应该是商代遗民。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4.宗法制的突出特征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宗法制的继承原则。5.按照宗法制的要求,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相应的财产和权力。根据题目给定的材料,该诸侯国国君的大儿子显然不符合要求。6.从“责令”到“求”“告”,反映出周王地位的下降,是王室衰微的体现。7.“尊祖”,就是尊敬、崇拜祖先,因此,C项正确。8.从禹铸九鼎开始,鼎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九鼎象征着王权,代表着王权的至高无上。9.在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国君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政治、军事等大权,国君的继承天子也不能干涉。因此,D项的叙述错误。10.根据分封制,天子对诸侯诏赐册命,授土、授民、授职。因此,C项正确。11.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突出特征。12.商朝曾经定都于殷,商朝也称殷朝,据此可以判定“殷民”应为商民的后裔。13.商王通过占卜,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使王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14.材料中贾母认为宝玉是“自己人”,黛玉是“外人”,这明显是一种宗亲观念,是宗法观念的残余。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点拨:本题立意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直接考查宗法制度,而是以《红楼梦》的相关材料为切入点,巧妙地考查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提供新情境,考查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这类题目在当前的新课标卷的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应引起足够重视。15.“武王”指周武王,商朝在他的进攻下走向灭亡。“封黄帝之后”是指其分封黄帝的后代,这明显反映出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16.首先,排除与分封制内容不符的B、C两项,然后比较A、D两项,明确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的根本目的还是巩固统治,从而选出正确答案D项。17.该题主要考查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理解。西周分封的主要是土地和人民,故选A项。18.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和王权的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而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则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19.分封者为周王,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的内容为土地和人民,目的为拱卫王室。20.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1.商朝参与商王决策的是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商朝大事的是卜、祝、史,执掌军权的是师。22.禅让制的破坏是在夏朝建立时期,王位世袭制逐渐取代了禅让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西周的制度,武王伐纣和周公都与西周王朝有关。2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它的建立者是禹。黄帝是我国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汤则是商朝的一位王。24.大宗和小宗在宗法制下是相对的,他们之间不仅仅停留在家族等级关系上,还存在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大宗和小宗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25.分封诸侯是只有周天子才拥有的权力;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进行再分封,此外,在封地内还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26.周武王时期,开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制自此开始。27.夏朝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商朝是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的,西周和秦朝都晚于商朝。28.商朝时中央就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等官职。29.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根本”二字。B、C、D三项归根结底都是A项下的具体表现。30.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历史潮流,故排除②③。31.“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反映了周王室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楚王问鼎”最终空手而还说明楚王还不具备侵吞中原的实力,分封制最终崩溃于战国时期。32.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可以排除①,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是嫡子但不一定就是嫡长子,这样就可以排除带①的A、B两项;同时可以确定④是符合题意的,故C项正确。3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巩固部落联盟需要的说法不符合夏朝的实际;统一国家需要的说法又过于超前。因此,通过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34.礼乐征伐的变化,说明周天子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于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有了很大的独立性,实力不断增强,最终威胁到了周天子的地位。在这里,礼乐征伐指的是周天子的地位。35.D36.主要考查夏朝进入文明时代的依据。A、D两项不足以作为依据,B项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37.西周时期,分封制分封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它是受封于周王。在诸侯国内,享有很大的权利。它在官员的设置、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方面有独立性。38.从夏朝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为了维护统治,统治者都开始加强了国家机器的建设。而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一项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则是夏朝启开创的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在西周时期继续沿用,只是稍有变化。39.西周的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它是为了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B项是正确的;C项则是宗法制的作用;而D项在表述上存在错误,应该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40.B项说明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C项则是宗法制的内容之一;而D项则是分封制的目的。在宗法制下,只有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其在诸侯领地内,也是由嫡长子继承,以此类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41.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找到42.D43.根据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有相当的独立性。不能说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44.考查对于教材小字的掌握,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45.考查对于教材知识的识记,A、C、D三项均发生在西周。46.读懂材料,有“责令”到“求车”“告饥”等明显反映了王室的衰微。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衰落。47.鼎是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48.从宗法制的本质含义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来理解。49.分封制作为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意义在于巩固统治。井田制作为经济制度为分封制奠定基础,分封制作为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B两项均不正确。D项从属于C项。50.夏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表现为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表现为侯、伯等的设立,C项混淆了中央与地方的区别。51.夏是奴隶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