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生产要素均衡与分配_第1页
第8章生产要素均衡与分配_第2页
第8章生产要素均衡与分配_第3页
第8章生产要素均衡与分配_第4页
第8章生产要素均衡与分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生产要素均衡与分配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供求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交换)消费者理论(效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理论(分配)需求方面供给方面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生产要素概念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组织管理能力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地价地租工资资本价格利息正常利润生产要素报酬生产要素的报酬2、引致需求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是产品的需求而引起对生产要素的需求。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任何生产都需要多种生产要素3、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是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边际产量递减,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是由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但是同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相比,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又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不同于一般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厂商购买要素是为了用要素来生产产品以供应市场。所以,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取决于产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不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取决于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生产出产品的能力。即,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反映了或根源于人们对产品本身的需求,所以,经济学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的需求,意指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人们对要素所产出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3.联合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但是引致需求,还是一种“联合需求”(JointDemand)。所谓联合需求,就是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的“共同性”。

4、要素市场的划分我们把要素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而在产品市场上,通常假定买方(消费者)为完全竞争,只有卖方(生产者)才分为不同的市场结构,这里我们也把产品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因此,我们在讨论要素价格的决定的时候,要分以下几种情况来分析:产品及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为不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产品及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从前,有一个地主非常贪婪,对待雇工非常刻薄。张三去给地主打长工,地主说:“我们有言在先。如果你辞职不干,我不但不给你工钱,还要割掉你的鼻子。如果我辞退你,你就割掉我的鼻子。”张三答应了。一天,地主对张三说:“今天,你把我的100亩地从头到尾耕一遍。”张三拿起锄头,从地的这一端到另一端锄了一条线,就坐下休息了。地主见了大怒,说:“这就是你耕的地吗?”张三说:“我照你的吩咐从头到尾耕了一次。瞧,那条线不就是吗?”地主很生气,但又不敢辞退他。又有一天,地主和地主婆要去岳父家,让张三提前几天去通知,准备好酒菜和床铺。张三赶到地主的岳父家,说:“我家老爷和太太马上就到。他们得了一种怪病,医生说只能吃生虫的面,睡在地上。”地主夫妇到了,岳父用生虫的面招待他们,还让他们睡在地上。事后,地主知道是张三捣的鬼,决定赶走张三。他对张三说:“只要你愿意自动离开,不割我的鼻子,我给你100块大洋。”张三答应了,他拿了这笔钱,开起了小店,过着不愁吃喝的生活。

从故事《地主和长工》中,我们可以形象地认识到生产要素的两大特点:张三和地主相互仇恨,都想割掉对方的鼻子,置对方于死地。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非要走到一起来,彼此离不开对方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由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张三拥有劳动,地主拥有土地,但仅凭劳动或土地都生产不出粮食。只有当劳动和土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尽管地主非常仇恨雇工,但他还是离不开雇工,因为他并非对雇工本人感兴趣只是对雇工提供的劳动感兴趣,只有劳动才能使他的土地生产出粮食。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这里的完全竞争厂商: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1、完全竞争厂商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1)我们把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用MRP来表示。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收益。边际收益产品等于投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2).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VMP的定义为: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注意: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通常是对产量而言,边际产品价值VMP是对要素而言。根据所谓“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边际产品曲线MRP(L)向右下方倾斜。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尽管产品价格P固定不变,但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L)与边际产品曲线MRP(L)同样向右下方倾斜。结论当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时,可以用VMP来表示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此时,厂商所面对的商品价格为既定常数,单个厂商是无法改变其价格,因此,VMP=MRP。但在产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再是个常数了,所以,当产品市场为不完全竞争时,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只能用MRP来表示。表8-1给出某个使用劳动要素的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的部分数据,图8-1则根据表8-1绘制。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MRP产品价格P边际产品价值VMP=MP×P123456789101098765432122222222222018161412108642表8-1要素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递减规律和VMP曲线:由边际产品MRP递减规律,我们有边际产品价值VMP递减规律。上表给出某厂商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要素L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数据。将其用右图表示,横轴表示要素L使用量,VMP曲线为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另:若产品价格为1,MRP与VMP重合,若P<1,则VMP在MP下方。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设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为W,在完全竞争条件下,W是既定不变的常数。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何厂商单独增加或减少其要素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价格。则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的定义为:图8-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注意: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际成本MC的区别在于产品的边际成本MC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从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直线。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均衡/利润最大化)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此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如下: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MRP=MFCMRPMPP•=MR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L→QQ→RL→RMFC边际要素成本L→C几个相关概念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MPL=ΔQ/ΔL边际收益产品MRPL=MPL×MR=ΔTR/ΔL=ΔTR/ΔQ×ΔQ/ΔL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MPL×P边际产品产值:VMPL=MPL×P,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VMPL平均产品产值:VAP=AP×P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MRP=MFC是MC=MR在要素市场上的体现:ΔTR/ΔQ×ΔQ/ΔL=ΔTC/ΔQ×ΔQ/ΔL2、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供求双方人数众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完全竞争厂商:就是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的厂商。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价值—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可以看作是生产要素的函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因而,将上式对L求偏导就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际产品价值0LVMPMP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使用劳动要素的工资即价格W,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可表示为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价格0W0当厂商是要素价格接受者时,厂商面对的边际要素成本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要素数量L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MRP=MFC只有劳动力可变,且是完全竞争市场则:MRPL=MFCLMFCL=WMR=PMRPL=VMPL=W四、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把表8-2的最后一栏和第一栏和起来,就可以表示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MP产品价格P边际产品价值VMP=MP×P要素价格W123456789101098765432110101010101010101010100908070605040302010100908070605040302010表8-2要素需求函数还可以从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MP•P=W推导出来。把MP•P=W稍加改造成为:P•MP(L)=W上式中,MP(L)为边际产品,是要素的函数。由于产品价格P为既定常数,所以上式显然确定了从要素价格W到要素使用量L的一个函数关系,既确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说明:假定开始时厂商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数量,现在让W上升,于是有P•MP(L)<W。为了恢复均衡,厂商必须调整要素使用量L,使MP(L)从而P•MP(L)也上升。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性质,只要通过减少要素的使用量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从此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利用要素使用原则P•MP(L)=W还可以说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原因在于:W0W0LL0AW0VMP=P•MP=d图8-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首先,P•MP(L)=W

式的左边即边际产品价值已知是要素L的函数,它由图中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VMP表示。其次,如果把要素的价格W也看成是L的函数,则它的形状就是一条水平线。第三,要素使用原则VMP=W在图形上就是VMP曲线和W0曲线的交点A。A点表明,当要素价格为W0时,要素需求量为L0——这也就是说,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的A点,也就是要素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LwOMRPL=VMPL=dLw1S1L1E1w2S2L2E2OQ$d=AR=MR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综合上面的分析,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竞争的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是VMP=PL假设产品价格P=10,边际产品函数是MPP=11-L,那么,VMP=10×MPP=110-10L。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是PL=110-10L或L=11-PL/10注意:

①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一是,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二是,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②虽然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但两者含义不同,表现在:一是,两者包含的变量含义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L表示要素使用量;作为要素需求曲线,L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二是,两者反映的函数关系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边际产品价值VMP是要素使用量L的函数,作为要素需求曲线,要素需求量L是要素价格W的函数。五、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其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现在进一步讨论整个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在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初看起来,似乎可以认为:既然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故可以通过简单加总市场上所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而求得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然而,这是错误的。上一节已经说明,单个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假定其他厂商均不进行调整。否则,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脱离”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当我们从单个厂商转到研究整个市场的情况时,这个条件显然不再得到满足,因而单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代表其要素需求曲线,它们的简单加总也不再代表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下面首先考虑使用同一种生产要素的多个厂商同时调整的情况,并研究此种情况下某单个厂商(例如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在研究使用一种要素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时,如果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调整活动,则要素价格的变化就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从而不会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其理由如下:设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根据其他厂商均不调整的假定,要素价格变化只引起厂商m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的变化,从而只引起它的产品数量的变化。由于厂商m是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故其产量变化并不能改变产品的价格。如果允许其他厂商也进行调整,则情况将完全不同。现在要素价格变动不仅引起厂商m、而且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从而其产量的变动。尽管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化不影响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都变化时却不是如此。要素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供给曲线,从而在产品市场需求量不变时,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的改变再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从而厂商m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于是,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我们利用图8—4来推导多个厂商同时调整情况下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图8—4中,横轴为要素数量,纵轴为要素价格。设给定初始要素价格为W0。相应地有一个产品价格P0,从而有一条边际产品价值曲线P0•MP。根据该曲线可确定W0下的要素需求量L0。于是点H(W0,L0)即为所求需求曲线上一点。如果这时没有其他厂商的调整,则整条需求曲线就可以看成是P0•MP。假定要素价格下降到W1,则要素需求量就应增加到L2。但现在由于其他厂商也进行调整,于是要素价格下降使L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例如移到Pl•MP,从而在要素价格W1下,L的需求量不再是L2,而是稍稍更少一些的L1。于是又得到要素需求曲线上一点I(Wl,L1)。

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其他与H、I性质相同的点。将这些点联结起来,即得到多个厂商调整情况下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dm。dm表示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的调整,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得到的第m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简称为行业调整的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一般来说,dm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这是行业其他厂商调整后的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即行业调整曲线。其实应该称为厂商实际的要素需求曲线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一直是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紧接着的一个工作就是把要素的需求理论从单个厂商推广到整个市场。不过,如果已经求得了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每个单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dm,则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不难从中推得。例如,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个厂商(n是一个很大的数)。式中,每个厂商经过行业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d1、d2、…、dn,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即:

这一情况可以参见图8-5。假定各厂商规模相同W1W2DA1DB1DA2DB2D总LLALB多个厂商调整时典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六、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要素使用原则MRP(边际收益产品)=W卖方垄断厂商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推导(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卖方是垄断者,在要素市场上作为买者是完全竞争者)由厂商收益函数R=R(Q)和生产函数Q=Q(L),得收益对要素使用量L的复合函数:R=R[Q(L)]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要素的边际收益:其中,dR/dQ为产品的边际收益MR,dQ/dL为要素的边际产出MP,故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dR/dL=MRP(边际收益产品)=MR•MP在卖方垄断下,产品的边际收益MR不等于P,因此记MR·MP=MRP,称MRP为边际收益产品(表示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边际收益,区别于竞争厂商的要素边际收益VMP即边际产品价值)。第二种推导方式R=P•Q,由厂商的需求函数P=P(Q)和生产函数Q=Q(L),有厂商收益对L的复合函数:R=P[Q(L)]•Q(L)则要素的边际收益MRP为:(注:垄断厂商产品的边际收益MR=Q•dP/dQ+P)卖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表8-3具体表述了MRP=MR•MP的意思右边为卖方垄断厂商要素边际收益及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示例。一般地,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边际收益曲线比竞争厂商的要素边际收益曲线要陡。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仍然是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即MRP=W或MR·MP=W①②③④⑤=③×④⑥总收益增量681190

卖方垄断者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边际收益产品当厂商是要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时,其边际收益MR不再等于价格。此时,这个值为边际收益产品,记为MRP。MRP=MR×MP即0数量价格MRP=MR×MP由于MR<P,所以MRP<VMP,即MRP线总是落在VMP线的下方.七*、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曲线(=MRP曲线)卖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要素边际收益曲线重合由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MRP=W有,MR•MP(L)=W注意,对应于每个W,都有一个要素使用量L,使MRP=W,对某个L0,有相应的W0=MRP0。因此在价格/收益和要素的平面坐标内,(L,W)和(L,MRP)是同一个点。由此可知,MRP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重合。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较竞争厂商要素需求曲线要陡(原因?)而且,无论其他厂商是否调整要素使用量,MRP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均重合。理由是:在产品市场上卖方垄断厂商是垄断者,其他要素需求厂商生产的产品与此厂商不同,若不考虑产品市场之间的间接影响,故要素价格变化不会改变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当然,若考虑多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则一要素价格的变化会影响要素的收益曲线。右图是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该曲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边际收益或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不能由市场上该要素的各需求者即在不同产品行业厂商的要素边际收益产品的简单水平相加而得。因为其他厂商可能是竞争厂商,其市场加总的需求曲线不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而是行业调整曲线。若所有该要素需求者即厂商都是各所在行业的垄断者,则可由各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简单水平相加得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八*、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1、边际要素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从厂商的要素供给函数,求导,可以得到边际要素成本函数。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买者是垄断者,在产品市场上作为卖者是完全竞争者。由于厂商是要素市场的垄断买方,所以,它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就是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市场供给量随要素价格上升而增加。从而得出:边际要素成本函数位于要素供给函数之上。假定要素供给函数为线性,则MFCaMFCW(L)L0如图所示,要素边际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的总截距相等,均为a;但前者的斜率为2b,是后者的两倍。2、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边际产品价值)VMP=MFC(边际要素成本)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如图LWMFCW(L)VMP0W1W0

EL0由于VMP和MFC两条曲线在E点相交,所以要素需求量为L0。当厂商的要素需求量为L0时,要素的价格如何决定呢?是由要素供给曲线W(L)来确定的,即W0。如果价格低于W0则厂商无法获得足够的生产要素;而如果厂商能够以W0获得足够的要素,则厂商也不可能支付更高的价格。在垄断买方的情况下,要素价格和要素的需求量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故无法得到要素的需求曲线。如图:WLMFC1MFCW1(L)W(L)VMPW0L1L2O••ABAB两点对应的要素价格相同,而分别对应不同的要素数量。故,这里不存在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买方垄断者的最优要素需求量当一个厂商是某种要素市场中唯一买者时,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买方垄断。假如卖方是竞争的,即存在一条要素供给线,那么,当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增加时,要素价格将随之上升。这样一来,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MFC不再是常数,而是随其需求量增加而增加。而且,在任意数量,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大于要素价格。买方垄断者的边际要素成本线W(L)MFC0LMFC线肯定落在要素供给线的上方。按照MFR=MFC,即VMR=MFC的准则,要素买方垄断者的最优要素需求量是图中MRP线与MFC交点对应的数量,相应价格由供给线决定。不难看出,要素价格的决定有利于买方而不利于卖方。供给线MFC0LVMPL*PL*买方垄断者的边际要素需求§8.2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

供给方面

一、对供给方面的概述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要素所有者包括生产者(将要素再次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要素的所有者)和消费者(劳动等原始要素的所有者)。由于要素所有者的身份不同,因而他们的行为目的也不同。他们的行为目的分别是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由于中间要素的供给与一般产品的供给无任何区别,因为中间要素即中间产品本身就是一般产品,则要素供给问题即是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建立起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例如,消费者拥有的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其可能的劳动供给不可能超过这么多。全部既定资源中除去供给市场的生产要素外,剩下的部分可称为“保留自用”的资源。因此,要素供给问题可以转化为在一定要素价格下,消费者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与“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2、要素的供给原则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供给”的要素的边际效用与“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MU供给=MU自用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要素的供给原则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一)MU供给分析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加2、具体展开(二)MU自用分析要素供给原则3、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原则也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一)无差异曲线0U1U2Yl序数效用分析(二)预算线1、方程2、斜率预算线斜率为:-KY/EY=-W(三)均衡原则:YK0Y*L*lLEU0U1U2G0Y四、要素供给问题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等于资源总量与最优自用资源量之差(L-l)

,取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在初始收入、资源总量以及偏好均给定的条件下,取决于要素价格,因此给定一个要素价格,就有一个要素供给量。工资上升,预算线斜率变大,预算线绕初始点外旋,均衡点左移,l下降,(L-l)上升YK10l1LEU1U2l0l2PEPK0K2W2W1W0ABCL-lL-l0L-l1L-l20Y-U0W价格扩展线要素的供给曲线工资率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约束线完全取决于工资率,当工资率上升时,约束线向右上旋转,与之相切的无差异曲线随之变化,最优劳动供给量也跟着变化。每给定一个工资率,相应有一个最优劳动供给量,如此,我们建立了劳动供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即劳动供给线。0收入EI0S劳动供给线当工资率较低时,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我们有一条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0LW工资变化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为什么劳动供给线是向后弯回的呢?工资率其实就是休闲的价格,所以,政如我们关于典型消费者的分析那样,当价格(工资率)变化时,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方面,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了,替代效应使这个劳动者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收入。另一方面,工资率的上升也使这个劳动者更加富有了,这使他希望有更多的休闲,这是所谓收入效应。在这里,这两种效应符号相反,而且,随着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会越来强,以致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休闲反而增加,即劳动供给量减少,我们有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YHOYHOEEFFGG(1)(2)(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Y1Y3Y2H1H2H3H3H2H1Y1Y3Y2U1U2U1U2(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均衡工资的决定0就业水平D:VMP=WS工资N*W*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工资水平.此时的就业水平是充分充分就业的就业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一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人数就是N*,而失业是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需求方面的因素有:技术、产品价格和其他要素的供给情况。供给方面的因素有:财富、社会趋势和法规、投资和资本积累、人口。三、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1、土地的供给土地的存量是自然决定的,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出租的土地的数量则可以随地租率(简称地租)变化。土地的供给线描述的是市场上的土地供给量与地租率之间的关系。土地供给线的形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土地没有保留用途;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有保留用途。在没有保留用途的情况下,即出了将其用于当前生产之外,没有其他用途,那么,提供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零,理论上现存土地都会被拿到市场上去,土地的供给线完全缺乏弹性的。2、土地的供给线0数量地租率土地的供给线土地供给量等于土地的物理存量,不随地租率变化。所以,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3、地租的决定在下面的分析,我们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垂直的.如均衡地租r*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地租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和人口。数量DS0r*有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自留地的生产率远远高于国营和集体农场,这不仅由于私人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和其他高生产率投入的产品。私人自留地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它不断削弱了农民为集体工作的干劲。按照不同的估算,在苏联,整个农业产值的1/5或1/3是来自私人自留地,而它仅占耕种面积的不到3%。[Dibb:“苏联农业”,第363页;Wilczynski:《社会主义经济》第123页;RobertConquest编《苏联的农业工人》(London:BodleyHead,1968年),第114页。]在中国的自留地上(大致占播种面积的5%),估计创造了高达1/3的农业产值。[〗Prybla:《政治经济学》第350—351页;BarryH.Richman:《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社会》(NewYork:RandomHouse,1969年),第544页。)]〗理论链接MCACMREP0CGBQP0DVC地租的存在是因为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有些要素,如一些设施,其数量在短期内也是固定不变,租用这些设施而支付的报酬类似于地租,被称为准地租。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组经济租一个更为一般的概念是经济租(economicrent)。经济租是,提供一定数量的要素,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最低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差。如图所示,提供要素的边际线描述的是每多提供1单位要素的成本,即要素所有者要求的最低报酬。假如要素价格为p,那么,经济租是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0数量价格SpDEA四、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1、资本的定义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资本的特点资本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资本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前两个特点是与劳动和土地相区别,后一个特点则是与普通的消费商品相区别2、利息资本服务权所得到的价格被成为利率,并r表示资本服务的价格或利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即3、资本的供给与劳动、土地不同的是,单个个人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人资本拥有量的情况下来增加之间的资本资源,这就是“储蓄”资本供给问题可归结于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两方面进行分配的问题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的选择资本的供给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我们假设一个人的财富是W0,用C0代表他的现在消费,C1代表其未来消费,利率为i,那么,如图所示,这个人可以在图中直线上安排其跨时期消费。每减少1单位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增加1+i。如果他的现在消费是C0,那么,其未来消费是C1=(W0-C0)(1+i),这就是这个人的预算线方程。如图所示,结合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说明这个人的最优选择。C0C10W0C0C1资本的供给线在上图中,对于任意给定的利率i,对应有一个最优的现在消费C0,从而也决定了储蓄即资本的供给(W0-C0)。不难想象,在利率较低时,随着利率提高,人们愿意有储蓄,即资本供给量增加。但是,像工资的增加那样,利率的上升也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以,理论上说,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率再上升,储蓄反而会减少,即资本供给量减少,资本的供给线也是向后弯回的。不过,在我们会面的分析中,我们假设它是正斜率的。0资本供给量i4、资本市场的均衡在短期内,储蓄流量趋向于0,而资本存量为固定不变。为研究方便起见,假定储蓄在短期中对资本数量不发生变化,即短期中资本存量固定不变。短期的资本供给曲线是垂直的rr0r1Q0Q1DSSS’S’而在长期内,储蓄不断转化为新的投资,促使短期供给曲线不断地右移,均衡利率水平也不断下降,最后当短期供给曲线右移到S’S’时,利率下降到r1。在r1上,储蓄量及投资量低到恰好与资本存在的折旧相等,于是资本存量就固定在Q1水平上。资本市场达到了长期均衡。五、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要素的贡献(即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生产力)进行收入分配。这样,社会收入基本被分为工资、地租和利息(通常包括利润)。这就是产量分净定理,因为可以用数学上的欧拉定理来证明,因而也称之为欧拉定量当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时,当报酬递增时,产量会不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当报酬递减时,产量在分配给各生产要素之后还会有剩余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