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PAGE17热电有限公司应急预案Q/HNMD-ZX13-2013群体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目录前言 21总则 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3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44事件分级 4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6预防与预警 57信息报告 78应急响应 79后期处置 1010应急保障 1111培训和演练 1112附则 1213附件 12前言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华能集团《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结合上级公司预案和本公司具体情况而编写。编写要求和编写方法与华能集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完全一致。本预案由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预案起草部门: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治安、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提高有效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建设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影响,确保公司正常生产工作秩序,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国家主席令第20号《信访条例》国务院第431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599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意见》国发[2010]23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22号《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02《呼伦贝尔能源开发公司重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呼伦贝尔能源开发公司《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公司范围内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司内部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视为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置:1.3.1群体性上访闹事、罢工、游行等事件;1.3.2群体性聚众斗殴事件;1.3.3因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1.3.4大规模打、砸、抢事件;1.3.5要害部位、领导机关、生产现场受到较大规模冲击破坏事件;1.3.6其它严重危害公司安全生产,造成停工、停产、断水、断电事件。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落实工作责任制,有关部门及时配合和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良好工作机制,有效平息事态。2.2快速应对,控制扩大。坚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问题。严格区分矛盾性质,依据事件的性质、规模、程度,把握政策导向,快速决策,灵活处置,防止事态扩大。2.3宣传疏导为主,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政策宣传,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授之以法,晓之以理,明之以利;加强与组织者、策划者的联系,耐心劝导,晓以利害,明辨是非,缓和气氛,化解矛盾,尽最大努力团结教育绝大多数群众,孤立打击极少数闹事者。2.4依法处置。依照国家法律,贯彻快速果断处置原则,立足“快”,以快制乱。处置过程中防止激化矛盾,防止久拖不决,防止授人以柄。通过适时、适度、适机地处置,尽快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生产秩序。3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
风险的来源、特性
集团公司系统企业内部可能存在劳资纠纷、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或因发电企业的烟尘、二氧化硫、废渣等污染物或废弃物的储存、排放等可能造成不良的环境影响,而引发公司内部、或与周边个体的纠纷。
3.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因上述纠纷等因素可能导致群体性上访、聚集、围堵、滋事等突发事件,影响正常生产、工作、生活秩序。4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应急预案等,对群体性事件分为4级: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重大群体性事件);Ⅲ级(较大群体性事件);Ⅳ级(一般群体性事件)。4.1
特别重大突发性事件
参与人数在500人及以上的;
4.2
重大突发性事件
参与人数在100人及以上、500人以下的;4.3
较大突发性事件
参与人数在15人及以上、100人以下的;
4.4
一般突发性事件
参与人数在5人及以上、15人以下的。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建立完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形成良好高效的组织体制。大规模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本预案,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领导小组。5.1指挥机构:成立公司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是公司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所有涉及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均应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总经理、总工、副总工担任,成员由安生部、人资部、政工部、综合部、运行部、检修部行政一把手(主要负责人)组成。若总经理不在时由副总经理代替组长,若两位同时不在由总工代替组长,或组长明确指定某一成员代替组长。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5.1.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处置方案或审定现场指挥部的处置方案;5.1.2积极调动公司内部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处置行动,协调相关力量参与处置;5.1.3审定新闻宣传口径和报道意见,负责对事件有关情况汇集和向上级公司汇报;5.1.4对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工作中的渎职、失职行为,依法依纪实施责任追究;5.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政工部),负责日常工作。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5.2.1组织制定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措施;5.2.2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信息;5.2.3开展调研工作,对改进、加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5.2.4传达应急领导小组指令,通知相关单位、部门工作到现场做工作;5.2.5处理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6预防与预警6.1预防(1)各部门要加强对职工尤其是离退休职工、生活困难职工及新入厂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掌握其思想动态,尽可能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工作中出现不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各部门要及时汇报应急办公室,并及时做好解释、劝解工作。(2)各部门要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避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3)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对待职工的信访和上访,尽可能将职工反映的问题解决在部门和公司内部。(4)思想政治工作部加强公共关系和对外宣传工作,塑造良好的公司公共形象,争取公司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力争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5)公司要通过健全信访三级责任主体的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三级终结制度,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形成三级责任主体联动的突发性事件预防体系。6.2风险监测6.2.1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为政工部,定期与各单位包括驻厂外单位人员沟通,了解生产、生活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6.2.2党支部开展日常的信访维稳工作,高度重视群众在来访、来信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的把有关信息向公司领导和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6.2.3依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6.3预警分级突发群体性事件预警信息按照可能发生的事件等级分为四级,即特别严重(红色)、严重(橙色)、较重(黄色)和一般(蓝色),分别对应可能发生I、II、Ⅲ、IV级突发群体性事件。红色等级(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群体性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橙色等级(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群体性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黄色等级(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群体性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蓝色等级(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群体性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6.4预警发布政工部针对特别严重(红色)、严重(橙色)和较重(黄色)预警信息、一般(蓝色)预警信息,初步确认后直接按汇报程序立即逐级汇报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立即组织判断异常事态的严重程度,分析事件可能波及或扩大的范围和造成的后果,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时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命令或相应级别的响应(预案)命令,此命令决定后由应急办公室发布。事件预警或响应命令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可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6.5预警预防行动应急办公室发布预警信号后,应急指挥中心针对可能恶化的事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6.5.1公司政工部牵头成立小组,了解事件的起因,与事件发起人进行沟通协商,尽最大可能解决问题。6.5.2对事件的发展进行密切的关注,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最新发展动态。6.5.3通知当地派出所及公安部门,严阵以待,对可能发生的进一步的行动进行控制。6.6预警结束(1)当引起群体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已经解决,相关人员已经得到安抚,政工部应对公司及周边群众情况仍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结束预警。(2)结束预警采用公司书面通知、内部公告栏张贴公告、OA、手机短信、电话通知等方式。(3)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及时向相关人员转发预警结束的信息,并对预警中使用的各种器械、材料进行清点、回收,对使用了的材料、损坏了的器械进行补充,并对预警行动进行总结,在2个工作日内上报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要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总结。7信息报告7.1群体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公司有关领导汇报,应急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对突发事件情况向地方政府、公安局、安监局及电监局、呼伦贝尔电网公司调度所上报。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为2352355,移动电话:应急领导小组组应急救援办公室主政工部主安生部主急救电话:2352366。7.2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容:7.2.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人数、起因以及事件状态等基本情况;7.2.2事件发生后已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7.2.3造成的影响;7.2.4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7.3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办公室至少每日(8:00、20:00)向有关单位和部门续报一次有关情况。7.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7.5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公司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情况。公司接到报告、举报后,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7.6当确定事故可能影响周边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时,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公众和相关外部单位通报事故预警信息8应急响应8.1响应分级结合公司控制事态和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响应分为三级:8.1.1发生特别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Ⅲ、Ⅱ级责任主体不能控制事态发展的,为Ⅰ级应急响应。其响应责任主体为华能集团公司,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上报呼伦贝尔公司,由呼伦贝尔公司上报华能集团公司,并通报政府有关部门,联动当地公安机关。8.1.2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且不能控制事态发展的,为Ⅱ级应急响应。其响应责任主体为呼伦贝尔公司,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上报呼伦贝尔公司,并通报政府有关部门,联动当地公安机关。8.1.3发生较大突发性事件、一般突发性事件且能控制事态发展的,为Ⅲ级应急响应。其响应责任主体为公司,联动单位为当地公安机关。较大突发性事件应及时上报呼伦贝尔公司。8.2响应程序8.2.1发生以下突发性事件时,应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1)特别重大突发性事件;(2)群体性上访、聚集、围堵、滋事等突发性事件已影响到正常生产、工作、生活秩序,公司难以控制的。8.2.2发生以下突发性事件时,应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1)重大突发性事件;(2)群体性上访、聚集、围堵、滋事等突发性事件未影响到正常生产、工作、生活秩序,公司控制较困难的。8.2.3发生以下突发性事件时,应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1)较大突发性事件;(2)一般突发性事件;(3)群体性上访、聚集、围堵、滋事等突发性事件未影响到正常生产、工作、生活秩序,公司可以控制的。8.2.4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公司要根据突发性事件的不同类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按部门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处置和控制局面,全力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同时,要及时将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立即实施日报告制度。8.2.5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期间以及突发性事件隐患存在期间,实行突发性事件处置临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2352314。接到突发性事件报告的值班人员应将情况详细记录后,并报告应急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报告情况立即进行核实确认,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采取必要措施并逐级上报。发生一般和较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并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2352314/2352352,实时报送事件处置进展情况。8.2.6在突发事件处置中,需要调集人员、经费、技术、车辆和相关设备、物资等,公司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迅速进行办理。8.3应急处置8.3.1级应急响应处置8.3.1.1Ⅰ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办公室应进入紧急应对状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意见报告呼伦贝尔公司,由呼伦贝尔公司向华能集团公司报告,同时公司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请求当地公安机关参与处置。8.3.1.2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确定突发性事件处置牵头部门,成立突发性事件处置的现场办公组和非现场办公组。现场办公组负责突发性事件现场的协调、指挥,并及时向非现场办公组反馈事态进展情况,非现场办公组应与现场办公组实时沟通信息,并将现场反馈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领导小组。8.3.1.3经有关部门做调解和疏导教育工作后,仍出现围堵、冲击等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社会秩序行为的,应交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隔离、解散、强行带离现场、治安处罚等处理。8.3.2Ⅱ级应急响应处置8.3.2.1Ⅱ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办公室应进入紧急应对状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意见及时报告呼伦贝尔公司,同时公司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当地公安机关参与处置。8.3.2.2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确定突发性事件处置牵头部门,成立突发性事件处置的现场办公组和非现场办公组。现场办公组负责突发性事件现场的协调、指挥,并及时向非现场办公组反馈事态进展情况,非现场办公组应与现场办公组实时沟通信息,并将现场反馈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领导小组。8.3.2.3由领导小组根据事态状况,决定是否请求当地公安机关参与处置。8.3.2.4经有关部门做调解和疏导教育工作后,仍出现围堵、冲击等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社会秩序行为的,应交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隔离、解散、强行带离现场、治安处罚等处理。8.3.3Ⅲ级应急响应处置8.3.3.1Ⅲ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办公室应进入紧急应对状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确定突发性事件处置牵头部门,启动预案,成立突发性事件处置的现场办公组和非现场办公组。现场办公组负责突发性事件现场的协调、指挥,并及时向非现场办公组反馈事态进展情况,非现场办公组应与现场办公组实时沟通信息,并将现场反馈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领导小组。8.3.3.2由领导小组根据事态状况,决定是否请求当地公安机关参与处置。8.3.3.3当参与人员有打横幅等过激行为时,现场处置人员和内保人员应进行劝阻。8.3.3.4当参与人员出现围堵和冲击办公场所、生产现场、散发传单、破坏生产设备等违法行为时,现场处置人员、内保人员要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迅速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以确保正常工作秩序。8.3.3.5当参与人员中出现自杀、休克等突发情况时,现场处置人员和内部安保人员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直接将病人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8.3.3.6发现参与人员中有人携带管制器械、爆炸物及其它危险物品时,现场处置人员和内部安保人员首先要稳住其情绪,加以严密监视,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8.3.3.7对年老体弱或者患有疾病的参与人员,现场处置人员和内保人员要给予适当照顾,防止发生晕倒、伤亡等意外事故。8.3.3.8对事件中上访人员诉求的处置(1)由领导小组责成处置突发性事件的牵头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处置意见。形成处置意见时要严格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同时,要认真掌握策略,以尽量减小事件的影响,防止造成严重后果为原则。(2)处置意见可根据情况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答复事件上访人员。但出具正式意见的,要采取书面形式,并由事件上访人员所在(或有直接关系)公司通知事件上访人员。(3)处置意见正式答复事件上访人员后,公司党办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公司内部安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安排事件上访人员返回来访地。对拒不离开,继续长时间滞留的,可由公司内部安保部门请求公安机关协助送返。8.3.4当突发事件有扩大倾向,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或事态发展过程中事件升级和影响范围超出本单位控制能力范围时,需扩大响应级别,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尽快向上级汇报(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或地方政府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扩大应急范围,及时采取补充应急措施。上级对下级进行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和调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现场应急响应升级后,现场应急指挥应转换角色、做好协助和配合工作。8.4应急结束8.4.1应急结束条件8.4.1.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8.4.1.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8.4.1.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8.4.2达到应急结束条件的,应急办公室确认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政工部报请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并按职责分工,逐级传达每一个层面,并撤除突发性事件处置的现场办公组和非现场办公组。9后期处置9.1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要加强沟通协调,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9.2对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反复的因素,要保持高度警惕,并积极采取措施,要做好回访工作,妥善予以解决和处置。10应急保障各应急小组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各自职责,做好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做好通信信息、队伍、物资装备和经费保障。10.1应急队伍以公司职工为依托,形成专门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专业应急队伍,确保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集结到位,及时参与处置工作。10.2应急物资与装备本预案应急处置所需的主要物资和相关装备等。这些物资和装备所在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测,以备其完好可靠。10.3通信与信息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稳定、可靠、便捷、保密的通信手段,明确与应急相关的政府部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参与部门的通讯方式,确保处置行动能够快速、有序展开。各应急小组成员、班组长以上人员均配备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当班值班员对讲机随身佩戴完备好用。与应急救援有关的上级单位、当地公安部门、政府办公室等机构联系方式,必须安排专人与外界沟通联系。10.4经费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保障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政工部负责此经费的统一管理,保障专款专用,在应急状态下确保及时到位。10.5其他10.5.1各部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对危急事件进行处理。10.5.2安保人员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控制现场情绪,将请愿人员与其他人员隔离,保证人身安全。11培训和演练11.1本应急预案由公司至少每一年组织一次演练11.2本公司要对应急突发性事件的专责人员进行培训,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其理解、掌握、宣传政策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技能。12附则12.1术语和定义群体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指非法的,具有突发性的大规模群体上访、请愿、集会、游行、蓄意闹事等对集团公司及系统各公司正常工作秩序将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12.2预案备案本预案由东北电监局聘请评审中介机构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后。安生部负责将此预案上报呼伦贝尔能源开发公司、东北电监局、满洲里市安监局、扎赉诺尔安监局备案。12.3预案修订12.3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应按东电监办(2010)437号文关于印发《东北区域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9〕61号)有关规定要求至少三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及时修订,修订后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12.3.1公司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调整;12.3.2公司隶属关系发生变化;12.3.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有新的重大危险源出现;12.3.4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13附件
附件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组织机构图)
附件2公司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小组联系方式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姓名办公电话手机职务及岗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公司领导指挥机构组长(总指挥)赵敦友235230015204949999总经理副组长(副指挥)陈默235230215204946666副总经理副组长(副指挥)韩建良235230615204923777总工副组长(副指挥)殷旭彪235230713947027496副总工成员赵喜斌235232015247008588安生部主任成员张升田235238015247008599运行部主任成员胡庆宇235237715247008601检修部主任成员韩忠全235233015247008555人资部主任成员石涛235231015204930888综合部主任成员刘淑艳235248015947109978政工部主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中心(生产调度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组运行主控室值长2352355现场副指挥员输煤集控2352429现场副指挥员除灰集控2352431现场副指挥员化学值班室2352368现场副指挥员脱硫集控2352428应急处置办事机构应急办公室主任陈默235230215204946666副总经理成员刘淑艳235248015947109978政工部主任成员唐东升235237115247008533安全专工成员王磊235237115247008531安全专工成员赵文利235237215247008611安全专工成员陆文勇235238515247008632安全员资源保障行动小组资源保障行动小组组长陈默235230215204946666副总经理资源保障行动小组副组长赵喜斌235232015247008588安生部主任资源保障行动小组副组长高连达235232315247008691安生部副主任成员(应急技术专家)侯建华235237215247008607安生部汽机专工成员(应急技术专家)乔洪江235237315247008606安生部锅炉专工成员(应急技术专家)周辉235232115247008692安生部电气专工成员(应急技术专家)李国江235232415247008660安生部化学专工成员(应急技术专家)邹殿富235232515247008696安生部燃除专工成员(应急技术专家)唐东升235237115247008533安生部安全专工成员(应急技术专家)王磊235237115247008531安生部安全专工成员李忠华235231113848409008综合部主管成员张贵新235232215247008699检修部副主任公共关系协调小组公共关系协调小组组长陈默235230215204946666副总经理公共关系协调小组副组长石涛235231015204930888综合部主任公共关系协调小组副组长刘淑艳235248015947109978政工部主任成员韩忠全235233015247008555人资部主任成员张辉235231213904702525综合部科员成员邢春生235248615947301887人资部人员成员李宪斌235248113904705485政工部人员成员王立息专工现场处置机构部门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运行部应急工作小组组长张升田235238015247008599运行部主任运行部应急工作小组副组长娄全明235238115248781899运行部副主任运行部应急工作小组副组长韩长海235234415247008690运行部副主任检修部应急工作小组组长胡庆宇235237715247008601检修部主任检修部应急工作小组副组长张贵新235232215247008699检修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金融理财产品销售报价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用地场地租赁合同补充协议规范
- 二零二五版车辆行驶安全责任协议及事故责任认定
- 二零二五版专业展览场地租赁合同详细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产品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公约6
- 二零二五年度厂区装卸工劳动合同实施与人力资源规划合同
- 2025年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场摊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配送】海鲜产品快递运输协议
- 2025版产学研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合同
- 孙培荣针灸验桉汇编
- JJF(辽) 556-2024 转速试验机校准规范
- 水电材料供货商技术方案范文
- 电信考试题目及答案
- 餐饮约束员工管理制度
- 八年级下册英语2025电子版人教版单词表
- PLC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类)资格理论必背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3秸秆类生物质能源原料储存规范第1部分:存放
- DB11 T 212-2009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感染性腹泻患者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