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_第1页
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_第2页
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_第3页
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_第4页
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七章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2)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格局,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5、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1、改革开放的背景:2、邓小平对改革性质的概括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的性质。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向现代化转变的“伟大革命”。这是对我国改革性质的精辟概括。3、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4、胡锦涛总书记论改革开放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深深感到,“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经过了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有三种不同选择

社会主义改革不同结果思考: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要吸取怎样的教训?点评:1)只有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改革的历史进程第一阶段: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1984年至1988年)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时期(1988年至1992年)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1992年初至今)2、改革的内容: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3、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1)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对象: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方法: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相互协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要标准是生产力综合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最终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4、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初期的北京女装

如今北京街头的女装30年前的珠海现在的珠海老广州广州新貌广药过去宝岗校区大学城校区中山校区赤岗校区今日广药布票粮票全国通用粮票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2.改革是动力3.稳定是前提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

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只要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

——邓小平

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

——胡锦涛

辩证统一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当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就业压力增大二是大量贫困人口存在三是贫富差距拉大四是社会安全网薄弱五是社会焦虑现象显现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三节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MPG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时代的潮流(2)历史的昭示(3)现实的需要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

交通、信息国际化金融国际化二战后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国际化新特点开放汉代通西域唐朝加强对外交流明朝郑和下西洋强明末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弱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是指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形成的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形式上,有宽阔的活动领域全方位开放

不论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沿江、沿铁路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多层次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国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展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教、服务业等领域。宽领域开放发达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边、沿江、沿铁路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形式空间范围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对外开放的格局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WTO后对外开放呈现的新特点BeforeWTO单边、单向、窄领域政策性“试点”和倾斜以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引进来”

AfterWTO相互、多边、宽领域在法律框架下的体制性开放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引进来”“走出去”案例: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思考讨论1.美国人感叹:“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中国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案例点评

1、关于中国产品深入美国千家万户的故事早已不稀奇。许多美国人也许就是从“中国制造”开始了解中国的。随着两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在美国民众眼中的形象也在日益全面,日渐清晰。尽管少数美国“政治精英”也许始终改变不了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国的习惯,但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美国百姓正在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个和平友善、为他们带来各种美好事物的中国。2、“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邓小平“要形成一批世界级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十六大报告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应。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一)合资发展著新篇:青岛啤酒“引进来”与“走出去”

(二)海尔:走出国门闯天下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安全所谓金融安全,是指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以及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态势。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从2007年1月1日起,外资银行将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孱弱的国内银行业,将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