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七年级上)_第1页
诗五首(七年级上)_第2页
诗五首(七年级上)_第3页
诗五首(七年级上)_第4页
诗五首(七年级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杂诗王维杂诗

(唐)王维

杂诗,是指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歌。

王维,著名的唐代诗人。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就能作诗写文章,擅长绘画,会演奏各种乐器,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外号“诗佛”他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了解作品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qǐ你读准了吗?-----读准字音zhuójūn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你读准了吗?-----读准节奏【注释】

来日:来的那一天。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子。寒梅:冬天开的梅花。着(zhuó)花:着,开放;着花,开花。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请你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作者他乡遇故知,心情是怎样的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想了解家乡情况的急切心情。“应知”一词生动地写出作者急于了解家乡情况。故乡有那么多人或事可以问,为何作者只问梅花?提示: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窗前的寒梅可能是作者当年朝夕相伴,最为喜爱之物。寒梅已成故乡的一种象征,已被诗化,典型化了。成了我思乡之情的寄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自由背诵2分钟知识拓展诗佛:诗仙:诗圣:诗鬼:王维李白杜甫李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huàn王维画《江干雪霁图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作者简介及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节奏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赏析全诗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作者:郑谷,唐代晚期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曾任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存有《云台编》

。《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时间。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扬子江头杨柳春时间,地点,春景杨花愁杀渡江人即景抒情,点醒离别数声风笛离亭晚抒写握别情景君向潇湘我向秦各奔前程,别意茫茫《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诗人在扬州与友人的离别,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课题解说

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

作者简介

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卒于公元675年,字子安。唐代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quèhuànq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背景简介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复习有关律诗的知识返回【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译:(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译: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上,像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手巾。——写景,气势宏伟——抒情,劝慰友人——思念,友情深厚——壮别,点明主旨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诗结构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思考: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在扬州与友人握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思考:

⒉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首联和颈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离别诗还有哪些?积累与运用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返回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课堂练习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诵读欣赏

题解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刘禹锡集外集》,作者刘禹锡,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读诗品诗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表现心酸,愤懑不平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家中就像那传说中的烂柯人。

本句用典,“怀旧”一句,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到乡”一句,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通意义。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